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活力的激发与西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岳天明 何如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确立多元化倾向中的主导性要求,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注重文化创新机制建设,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活力 社会活力 西北民族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与学生社会化个性的培养——一个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岳天明 亚中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文对“学校教育何以要突出学生的社会化个性的培养”作出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透析。文章指出 ,学校教育应该渗透一个理念 ,那就是 :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要坚持学生在... 本文对“学校教育何以要突出学生的社会化个性的培养”作出了社会学、人类学的跨学科透析。文章指出 ,学校教育应该渗透一个理念 ,那就是 :一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要坚持学生在社会化基础之上的个性化 ,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化个性 ,追求一种有利于他们全面、健康、自由发展的社会教育网络 ,以此维持“人类学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社会化 个性化 人类学 学生 中国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运行规范化与西北民族社会的和谐 被引量:8
3
作者 岳天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26-29,共4页
用“层间状态”概念对社会运行状态作出简单的补正是有必要的,更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 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行的安全;(2)社会运行的可持续;(3)社会运 行的和谐。在急剧分化的客... 用“层间状态”概念对社会运行状态作出简单的补正是有必要的,更为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话语背景。 社会运行规范化的基本要求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行的安全;(2)社会运行的可持续;(3)社会运 行的和谐。在急剧分化的客观情境下,西北地区民族社会的和谐就是要创设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就要求人们能够 不断挖掘隐藏干心中的道德性资源,不断地孕育人道主义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运行 规范化 “层间状态” 民族共生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稳定及其构建机制
4
作者 岳天明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7期109-114,共6页
在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中,社会稳定有更宽广的生活背景、更深厚的学理支撑和更为丰富的学科内涵,它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整体运行机制的常态性、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社会规范的认同性。文章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稳定作了类型上的划分,提出社... 在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中,社会稳定有更宽广的生活背景、更深厚的学理支撑和更为丰富的学科内涵,它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整体运行机制的常态性、社会发展的有序性和社会规范的认同性。文章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稳定作了类型上的划分,提出社会稳定机制及在社会学学科视野中的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稳定 构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怀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3-167,共5页
学术界对中国地方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主要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下展开的,集中对乡村社区"权力结构"变迁、城市街区"权力结构"变迁以及"实践"(动态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三个层面... 学术界对中国地方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实证研究主要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下展开的,集中对乡村社区"权力结构"变迁、城市街区"权力结构"变迁以及"实践"(动态的)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三个层面进行了诸多讨论,得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大多学者认为,中国国家(政府)是铁板一块的或"同质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仍旧是一个"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乡村社区 城市街区 实践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克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妇女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职业乞丐探析——基于M县Z镇“乞丐乡”的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红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乞讨现象和乞丐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问题,学界大都关注于流落在城市里的农村乞讨人群对城市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乞丐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乞丐产生的关系。基于对"乞丐乡"———M县Z镇外出乞讨人员的非... 乞讨现象和乞丐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问题,学界大都关注于流落在城市里的农村乞讨人群对城市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乞丐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乞丐产生的关系。基于对"乞丐乡"———M县Z镇外出乞讨人员的非参与式观察,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了约50户农户进行无结构式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外出经历,探讨他们之所以选择乞讨的原因,分析了乞讨对当地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的乞讨群体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丐 乞讨群体 职业乞丐 乞丐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方法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兰 李育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女性主义方法论讨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思考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特殊性、经验等问题,并指出性别研究和民族社会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中...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女性主义方法论讨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思考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特殊性、经验等问题,并指出性别研究和民族社会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方法论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历史视野中的媒介形态和功能
9
作者 路宪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传播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而任何传播都离不开媒介,由此决定了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历史地看,在以血缘、地域为纽带的狭小、封闭的传统社会里,媒介是表意符号,其功能取向是时间性的。而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规模的空前扩大和... 传播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而任何传播都离不开媒介,由此决定了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历史地看,在以血缘、地域为纽带的狭小、封闭的传统社会里,媒介是表意符号,其功能取向是时间性的。而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规模的空前扩大和结构的开放性,决定了延伸主体的物理性媒介的主导地位和媒介功能上的空间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历史 媒介形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的内部动员过程——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怀 贺灵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104,共6页
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是防止"搭便车"从而避免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是以集体行动内部的组织化与制度化为前提的,而对那些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并不具有解释力。在对一次弱组织化的出租车司机集体罢... 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是防止"搭便车"从而避免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是以集体行动内部的组织化与制度化为前提的,而对那些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并不具有解释力。在对一次弱组织化的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个案分析中,提出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两个概念,对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给予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弱组织化 强制性动员 硬强制动员 软强制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性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冲击和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路宪民 樊亚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8,共5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播技术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和全球化汇成一股潮流,导致了全球性媒体的出现。全球性媒体所具有的彻底商业化、非管理化与高度垄断等特点破坏了公共领域赖以存在的公共性原则,使全球的公共领域面临巨大冲击和影响...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播技术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原则和全球化汇成一股潮流,导致了全球性媒体的出现。全球性媒体所具有的彻底商业化、非管理化与高度垄断等特点破坏了公共领域赖以存在的公共性原则,使全球的公共领域面临巨大冲击和影响。本文的目的正是想探讨全球性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具体冲击与影响并寻求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媒体 公共领域 公众 话语权 传播技术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进程分析 被引量:45
12
作者 陆春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2-107,116,共7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向西方社会管理制度模仿学习的阶段到适应自身社会发展的阶段,中国独特的制度化环境营造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合法性机制,并在实践领域中开拓了一系列组织创新机制。
关键词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制度化 合法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奂平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哈贝马斯在 80年代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 ,其实早在他 60年代初的著作中就有了萌芽 ,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整体思路是 :“公共领域”于 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 ,但随工具理性的过分扩张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渐趋衰... 哈贝马斯在 80年代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 ,其实早在他 60年代初的著作中就有了萌芽 ,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整体思路是 :“公共领域”于 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 ,但随工具理性的过分扩张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渐趋衰落 ,交往理性受到压制。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 ,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本文指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工具理性 科学技术批判 交往理性 交往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新教与中国儒教、道教伦理观之比较——解读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宏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比较宗教社会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对东西方的宗教文化分析产生了深远的意义。通过对韦伯作品中基督新教、儒教、道教的跨文化比较,重点分析它们在伦理观上与资本主义经济契合上所具有的差别。反思传统文化与东亚模...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比较宗教社会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对东西方的宗教文化分析产生了深远的意义。通过对韦伯作品中基督新教、儒教、道教的跨文化比较,重点分析它们在伦理观上与资本主义经济契合上所具有的差别。反思传统文化与东亚模式、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新教 儒教 道教 伦理观 理性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善治的制度逻辑
15
作者 李怀 王澍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31,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西北地区某个案资源型城市治理的实践过程,从城市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视角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走向善治的制度逻辑,即资源型城市善治的实质是不同的城市治理主体(城市政府、企业与市民)围绕城市的治理行动更多地建立在合乎情理的... 通过实地调查西北地区某个案资源型城市治理的实践过程,从城市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视角分析了资源型城市走向善治的制度逻辑,即资源型城市善治的实质是不同的城市治理主体(城市政府、企业与市民)围绕城市的治理行动更多地建立在合乎情理的组织决策与广泛认同基础之上。合乎情理的组织决策与广泛认同的合作规则是资源型城市善治的合法性制度逻辑,合乎情理的制度逻辑有利于城市治理的资源动员,合乎情理的制度逻辑体现了城市治理与外部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善治 制度逻辑 政府 企业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