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Ⅱ),Cu(Ⅱ),Co(Ⅱ)与3,5-二硝基苯甲酸-咪唑三元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有明 张勤生 +3 位作者 林奇 曹成 卢彦云 魏太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81-2186,共6页
在水和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3个配合物[Zn(DNBC)2(Im)2](1),[Cu(DNBC)2(Im)(H2O)](2)和[Co1.5(DNBC)4(Im)(CH3OH)(H2O)2](3)(DNBC=3,5-二硝基苯甲酸,Im=咪唑),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 在水和甲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3个配合物[Zn(DNBC)2(Im)2](1),[Cu(DNBC)2(Im)(H2O)](2)和[Co1.5(DNBC)4(Im)(CH3OH)(H2O)2](3)(DNBC=3,5-二硝基苯甲酸,Im=咪唑),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的Zn原子为四配位,具有扭曲的四面体构型,通过分子间氢键及范德华力形成了三维网状的超分子框架结构.配合物2中金属铜原子为五配位,分别与4个氧原子和1个咪唑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四方锥体,再通过羧基和硝基与金属铜的连接形成了一维"Z"字链状结构.配合物3的空间群为P21/n,a=1.20876(7)nm,b=2.63287(16)nm,c=1.36466(9)nm,V=4.3045(5)nm3,Z=4,F(000)=2166,Co…Co原子之间的距离为0.3587 nm.在配合物3中,具有八面体配位构型的Co(Ⅱ)离子与μ-OH2组成的三核金属钴通过氢键与相邻的三核金属钴连接,Co(Ⅱ)离子与μ-OH2形成一维"Z"字链,并且配合物的空腔中包含未配位的咪唑和甲醇分子.配合物3的磁学性质测试表明,三核金属Co(Ⅱ)之间存在着反铁磁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硝基苯甲酸 咪唑 配合物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EV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PGS@P-N阻燃剂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魏红 李丽 +3 位作者 梁习习 花逢林 雷自强 杨志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13-1518,1524,共7页
利用坡缕石表面的羟基,采用化学方法首先将坡缕石(PGS)用磷酸进行了改性,随后通过酸碱中和的方法,将十二胺接枝到磷酸分子上,得到改性的含P、N复合型阻燃剂PGS@P-N。通过SEM、XRD、FTIR对所合成阻燃剂PGS@P-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 利用坡缕石表面的羟基,采用化学方法首先将坡缕石(PGS)用磷酸进行了改性,随后通过酸碱中和的方法,将十二胺接枝到磷酸分子上,得到改性的含P、N复合型阻燃剂PGS@P-N。通过SEM、XRD、FTIR对所合成阻燃剂PGS@P-N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氧指数法(LOI)、垂直燃烧法(UL-94)和锥形量热法(CCT)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EVA/PGS/EG(可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比较,接入烷基链后,EVA/PGS@P-N/EG(1/9)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提高了40%;EVA/PGS@P-N/EG(1/9)(阻燃剂总质量分数为30%)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磷酸 十二胺 EVA 阻燃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在调湿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荣民 李琛 +3 位作者 何玉凤 王俊峰 李榕 吴战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功能改性单体,丙烯酸酯及少量的丙烯酸为主要共聚单体,采用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SAE)。考察了MPTS用量、甲基丙烯酸-β-...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功能改性单体,丙烯酸酯及少量的丙烯酸为主要共聚单体,采用离子型/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SAE)。考察了MPTS用量、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用量、引发剂用量及聚合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IR、TG对SAE进行了表征。共聚物乳液SAE为成膜物,硅藻土、膨润土等为颜填料,制备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调湿涂料(SAE-C)。在测定共聚物乳液膜、SAE-C涂料基本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涂料SAE-C调湿功能。结果表明,MPTS能提高SAE乳液膜的附着力和涂料的耐水性;SAE乳液与SAE-C涂料均能达到国家内墙涂料和建筑涂料相关标准。同时,具有较好的增/降湿性能,可用作具有调湿功能的内墙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改性 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调湿涂料 建筑用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氟碳涂料的自清洁性与抗菌性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荣民 刘发锐 +3 位作者 何玉凤 王博赟 王晓雯 李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29,共5页
采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复合纳米TiO2与氟碳共聚物乳液共混得到改性纳米氟碳乳液,并以该乳液为主要成膜物,与颜填料进行混合制得了改性纳米氟碳涂料。考察了氟碳涂料、纳米氟碳涂料和改性纳米氟碳涂料的常规性能、抗... 采用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复合纳米TiO2与氟碳共聚物乳液共混得到改性纳米氟碳乳液,并以该乳液为主要成膜物,与颜填料进行混合制得了改性纳米氟碳涂料。考察了氟碳涂料、纳米氟碳涂料和改性纳米氟碳涂料的常规性能、抗菌性和自清洁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氟碳乳液的性能均符合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标准,其中,改性纳米氟碳乳液的固含量最高且成膜温度最低;改性纳米氟碳涂料对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9%,且对这2种细菌的抗菌耐久性分别达97%和96%;改性纳米氟碳涂料涂层的吸水量低,疏水性强,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二氧化钛 氟碳共聚物乳液 自清洁涂料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鹏飞 孙海荣 +2 位作者 王荣民 张雪峰 王永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7-100,124,共5页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一种新型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极低的氧透过率,但其热性能和机械强度较差。聚碳酸亚丙酯的共混改性可以有效改善其性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碳酸亚丙酯共混改性的研究情况,分别介绍了聚碳酸亚丙酯/合成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天然聚合物、聚碳酸亚丙酯/无机粒子、聚碳酸亚丙酯/有机小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性能,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芳基香豆素甲基酮缩氨基硫脲对Cu^(2+)的选择性比色识别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太保 李军舰 +5 位作者 林奇 姚虹 郭英 白翠冰 谢永强 张有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52-2456,共5页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N-芳基香豆素甲基酮缩氨基硫脲受体分子S1和S2,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Zn2+,Pb2+,Cd2+,Ni2+,Cr3+和Mg2+等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 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N-芳基香豆素甲基酮缩氨基硫脲受体分子S1和S2,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考察了其对Fe3+,Hg2+,Ag+,Ca2+,Cu2+,Zn2+,Pb2+,Cd2+,Ni2+,Cr3+和Mg2+等阳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当加入Cu2+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变为黄色,而加入其它阳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了对Cu2+的裸眼检测,具有专一选择性比色识别效果.通过计算可知,受体分子S2对Cu2+的络合常数大于S1,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受体分子S2对Cu2+的检出限为2.0×10-7mol/L,稳定常数Ks=1.02×105L/mol.另外,在EDTA存在时,配合物可以释放出Cu2+,与EDTA结合,表现出对Cu2+的"off-on"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氨基硫脲 铜离子 阳离子识别 比色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环氧丙烷和降冰片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鹏飞 徐海东 +3 位作者 李翔 冉宝成 刘小军 王荣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0,共4页
利用戊二酸锌(ZnGA)催化制备二氧化碳(CO_2)、环氧丙烷(PO)和降冰片烯二酸酐(EA)三元共聚物,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PPCEA),产物产率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戊二酸... 利用戊二酸锌(ZnGA)催化制备二氧化碳(CO_2)、环氧丙烷(PO)和降冰片烯二酸酐(EA)三元共聚物,得到了一种新型的脂肪族聚碳酸酯(PPCEA),产物产率高。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戊二酸锌能够有效催化CO_2、PO和EA三元共聚合反应,所得三元共聚物PPCEA相比于聚碳酸亚丙酯(PPC)具有高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降冰片烯二酸酐 三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化无定形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 牛棱渊 +5 位作者 洪伟 陈丽娜 赵磊 贾娜 马恒昌 杨志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1,275,共7页
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了磺酸化无定形碳固体酸催化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酸碱电位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 采用加热回流法制备了磺酸化无定形碳固体酸催化剂。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酸碱电位滴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中—SO3H负载量为2.03 mmol/g,与其他固体酸类催化剂相比,磺酸化无定形碳在催化环酮类化合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以及苯甲醚和苄醇的傅-克烷基化反应中均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所得催化剂热稳定性好,制备过程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化无定形碳 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 傅-克烷基化反应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辅助两性离子聚合物界面组装制备水润滑纳米涂层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强兵 岳芹宇 +3 位作者 李乐乐 付甜 麻拴红 周峰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5,共9页
亲水和低摩擦表面涂层在生物植入体及医疗器械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为发展简单、通用的涂层制备方法,本文作者采用聚多巴胺辅助共沉积技术,将壳聚糖基两性离子共聚物组装到材料表面,制备了超亲水、低摩擦和抗污染水润滑纳米涂层,考察... 亲水和低摩擦表面涂层在生物植入体及医疗器械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为发展简单、通用的涂层制备方法,本文作者采用聚多巴胺辅助共沉积技术,将壳聚糖基两性离子共聚物组装到材料表面,制备了超亲水、低摩擦和抗污染水润滑纳米涂层,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对共沉积复合涂层的厚度、亲水性和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涂层厚度略有下降;该涂层在纯水及不同生物介质中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摩擦系数μ为0.015)和抗污染性能.该方法适用于多种惰性材料表面(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等),有望用于生物植入体、医用导管等表面制备多功能水润滑纳米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两性离子聚合物 表面改性 水润滑 低摩擦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Ba^(2+)改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吸附性能和磁性能(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费鹏 乔俊 +3 位作者 霍金仙 刘建红 钟明 苏碧桃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2-410,共9页
以Ba^(2+)、Fe^(3+)、Zn^(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Ba^(2+)掺杂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Ba^(2+)-ZF/rGO)磁性吸附剂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Ba^(2+)掺杂锌铁氧体(Ba^(2+)-ZF)的合成、GO的还原以及两相的... 以Ba^(2+)、Fe^(3+)、Zn^(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Ba^(2+)掺杂的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Ba^(2+)-ZF/rGO)磁性吸附剂材料。在反应过程中,实现了Ba^(2+)掺杂锌铁氧体(Ba^(2+)-ZF)的合成、GO的还原以及两相的复合等过程的同步进行,一步合成了Ba^(2+)-ZF/rGO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无机粒子均匀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 GO)基底上,且无团聚现象。Ba^(2+)-ZF/rGO复合材料对染料分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特别地,Ba^(2+)、Fe^(2+)(来源于Fe^(3+)的还原)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磁性能,显示出了良好的磁分离性。因此,本实验合成的Ba^(2+)-ZF/rGO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且具有良好磁分离性的吸附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2+掺杂锌铁氧体还原氧化石墨烯 一步溶剂热法 磁性能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性直线型共轭芳炔衍生物的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晓琳 孟丽 +3 位作者 贾天明 靳其军 路宝翠 来守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6-435,共10页
以苯胺和芳炔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氨基的结构不对称π共轭线性芳炔化合物5-{(6-己氧基萘基)丁二炔}-2-{(4-氨基苯基)乙炔}苄醇。通过化学修饰在芳炔类小分子端基引入氨基取代基,使其在无吸电子基... 以苯胺和芳炔为基本构筑单元,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氨基的结构不对称π共轭线性芳炔化合物5-{(6-己氧基萘基)丁二炔}-2-{(4-氨基苯基)乙炔}苄醇。通过化学修饰在芳炔类小分子端基引入氨基取代基,使其在无吸电子基团存在的条件下通过扭转态的形成实现分子内电荷的有效转移,从而提高芳炔类衍生物电-光转换效率。同时,通过赋予芳炔类小分子液晶性,有效改善电子与空穴在器件中的电荷平衡,提高器件的效率。基于氨基取代芳炔衍生物为掺杂发光材料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呈现黄绿光发射,器件开启电压较低(7.20 V),显示了较好的电致发光稳定性,器件17.65 V时达到最大亮度126 cd/m2,是一种潜在的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共轭线性分子 液晶 荧光 溶剂化效应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复配SAN树脂制备高流动型ABS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蕊娟 朱晶 +2 位作者 李健 李锦山 王其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以通用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高流动型SAN掺混得到复配SAN树脂,通过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及各种助剂掺混造粒制备得到高流动型ABS树脂,分别考察了高流动型SAN含量、橡胶含量、润滑剂用量及挤出机各段温度... 以通用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高流动型SAN掺混得到复配SAN树脂,通过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及各种助剂掺混造粒制备得到高流动型ABS树脂,分别考察了高流动型SAN含量、橡胶含量、润滑剂用量及挤出机各段温度等对所制备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高流动型ABS树脂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高流动型ABS树脂 冲击强度 熔体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合成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艳丽 陈卫东 胡中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9-231,共3页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设计合成了ZnO/石墨烯和SnO_2/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利用热重(TG-DTG)分析了两种复合物的组成。采用拉曼光谱表征了两种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另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所得复合物的形貌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设计合成了ZnO/石墨烯和SnO_2/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利用热重(TG-DTG)分析了两种复合物的组成。采用拉曼光谱表征了两种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另外,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所得复合物的形貌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ZnO/石墨烯和SnO_2/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均达到了均匀分散。因此,该方法既是合成这两种纳米复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也为其他金属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法 ZNO SNO2 石墨烯 纳米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