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废渣/聚丙烯酸/坡缕石黏土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芳红 沈智 +4 位作者 高淑玲 魏博 王小亮 周鹏鑫 张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067,共7页
采用马铃薯废渣(PWR,粒径<180目)作为纤维素和淀粉源,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引发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PWR-g-PAA/PGS高吸水... 采用马铃薯废渣(PWR,粒径<180目)作为纤维素和淀粉源,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与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引发在水溶液中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PWR-g-PAA/PGS高吸水树脂。借助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热重分析(TGA)对高吸水树脂的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测试其吸液性能。结果表明,当坡缕石黏土和马铃薯废渣的用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7.5%时,WPR-g-PAA/PGS高吸水树脂对w(NaCl)=0.9%水溶液、蒸馏水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41.0、538.6 g/g,保水率为96.1%,凝胶强度达11.3 kPa。通过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溶胀过程确定了材料的吸水动力学行为符合non-Fickon扩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废渣 保水率 凝胶强度 扩散模型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坡缕石黏土对水中木质素磺酸钠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翠玲 魏博 +2 位作者 王小亮 高淑玲 张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1-464,480,共5页
用盐酸和焙烧处理的方法对坡缕石黏土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酸处理坡缕石黏土和热处理坡缕石黏土,用XRD和TEM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坡缕石黏土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使用黏土对木质素磺酸盐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1.0 mol/L... 用盐酸和焙烧处理的方法对坡缕石黏土进行了改性,制备了酸处理坡缕石黏土和热处理坡缕石黏土,用XRD和TEM对不同方法处理的坡缕石黏土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使用黏土对木质素磺酸盐废水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1.0 mol/L,60~70℃,改性处理6 h条件下制得的吸附剂相对于原土及热处理的坡缕石黏土吸附效果最好,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平衡吸附量可达到343.99 mg/g。实验证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磺酸钠 坡缕石 吸附 动力学 吸附模型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坡缕石黏土复合吸附剂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亮 刘雅妮 +4 位作者 杨彩霞 张哲 周鹏鑫 雷蕾 魏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8-893,915,共7页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A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酸化坡缕石黏土(PGS)作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PAA/PVP/PGS(PAPP)复合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各原料间的比例。...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A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酸化坡缕石黏土(PGS)作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出PAA/PVP/PGS(PAPP)复合吸附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各原料间的比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坡缕石黏土表面羟基与单体发生了接枝共聚,在复合材料中黏土分散良好。通过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吸附发现,该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可达968.69 mg/g,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因此,该复合材料可以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吸附剂用于除去废水中的阳离子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聚乙烯吡咯烷酮 丙烯酸 坡缕石黏土 吸附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秸秆-g-聚丙烯基化合物/坡缕石黏土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被引量:6
4
作者 沈智 李芳红 +3 位作者 张哲 彭辉 康瑞雪 侯学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92-897,共6页
以天然高粱秸秆(SS,颗粒直径>180目)作为纤维素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通过与丙烯酰胺(AM)及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高吸水树脂SS-g-P(AA/AM)/PGS... 以天然高粱秸秆(SS,颗粒直径>180目)作为纤维素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SB)为引发剂,复配坡缕石(PGS)黏土,通过与丙烯酰胺(AM)及部分中和的丙烯酸(AA)接枝共聚制备低成本高吸水树脂SS-g-P(AA/AM)/PGS。运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高吸水树脂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吸水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坡缕石黏土和高粱秸秆的添加量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19.51%时,SS-g-P(AA/AM)/PGS对蒸馏水、自来水、黄河水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273.0、66.7、60.4 g/g,且热稳定性较好。通过研究树脂的吸水溶胀过程确定了材料的吸水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S-g-P(AA/AM)/PGS吸自来水和蒸馏水的过程分别符合Fickon扩散模型和non-Fickon扩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秸秆 坡缕石 高吸水树脂 动力学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胺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细胞成像 被引量:3
5
作者 尹培 马拉毛草 马恒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以三苯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和McMurry反应合成了一个碳碳双键连接两个三苯胺的荧光分子1,2-二(三苯胺基)乙烯(TPA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TPAS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PAS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性能,荧光发射为... 以三苯胺为原料,通过Vilsmeier-Haack和McMurry反应合成了一个碳碳双键连接两个三苯胺的荧光分子1,2-二(三苯胺基)乙烯(TPA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TPAS的光学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PAS有很强的荧光发射性能,荧光发射为蓝光,荧光强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较好,且溶剂化效应不强,光稳定性良好。采用扫描电镜测试了TPAS的聚集态行为。结果显示:当水的体积分数增大后,TPAS分子聚集,形貌改变。采用MTT法对TPAS进行了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TPAS浓度下,细胞的存活度都在80%以上,说明TPAS对细胞的毒性很低,生物相容性好。并实现了TPAS对A549的活细胞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荧光探针 光学性质 生物相容性 细胞成像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