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轭高分子PF/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苏碧桃 敏世雄 +3 位作者 白洁 佘世雄 佟永纯 马占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用糠醇单体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的原位酸催化聚合,经适当的热活化处理,制备了共轭高分子PF/TiO2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用TEM、FTIR、UV-Vis等技术对其尺寸、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在自然光、室温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 用糠醇单体在TiO2纳米粒子表面的原位酸催化聚合,经适当的热活化处理,制备了共轭高分子PF/TiO2纳米复合催化材料,用TEM、FTIR、UV-Vis等技术对其尺寸、结构和光吸收特性进行了表征。在自然光、室温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合成的PF/TiO2复合材料尺寸在80~140nm,其中PF为具有极性基团(-OH,C=O)和不同长度共轭链的高分子,且与TiO2以C-O-Ti相键合;由于PF的复合使该复合材料的吸收波长拓宽至整个紫外-可见光区。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光、室温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在5-10min可使MB的脱色率、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7%、75.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高分子 TIO2 纳米复合材料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手性识别材料在手性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牛小慧 莫尊理 +1 位作者 高虎虎 柴雅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231,共4页
手性识别材料是构建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基础,手性选择试剂和碳基材料复合既具有手性,又具有导电性,可以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识别手性物质。概述了几种构建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手性识别材料以及在电化学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 手性识别材料是构建手性电化学传感器的基础,手性选择试剂和碳基材料复合既具有手性,又具有导电性,可以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识别手性物质。概述了几种构建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的手性识别材料以及在电化学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手性识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碳基手性材料在电化学手性识别中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小慧 莫尊理 +1 位作者 高虎虎 郭瑞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17-2321,共5页
手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手性识别在医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以及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手性识别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电化学手性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的优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手性电化学传感器引起了广泛的关... 手性是生命的基本属性,手性识别在医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以及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手性识别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电化学手性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的优点,基于碳纳米材料的手性电化学传感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碳基手性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手性识别中的应用,并简要概述了手性识别的几种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识别 碳基材料 手性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分离测定中药马尿泡中的托烷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22
4
作者 任小娜 马永钧 +3 位作者 周敏 霍淑慧 姚俊丽 陈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等实验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20mmol/L的磷酸盐(pH8.0)-7%(体积分数)甲醇为运行液,各组分在6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n=12)。并将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中药马尿泡根茎中的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8g/kg和4.43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修饰电极 托烷类生物碱 马尿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薄片/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18
5
作者 莫尊理 左丹丹 +2 位作者 陈红 孙银霞 张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5-269,共5页
膨胀石墨经过超声处理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以其为导电填料,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FeCl3·6H2O为氧化剂,引发吡咯单体发生原位聚合,制备出纳米石墨薄片/聚吡咯(NanoGs/PPy)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膨胀石墨经过超声处理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以其为导电填料,对甲苯磺酸为掺杂剂,FeCl3·6H2O为氧化剂,引发吡咯单体发生原位聚合,制备出纳米石墨薄片/聚吡咯(NanoGs/PPy)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石墨薄片被聚吡咯完全包覆;并且以纳米级尺寸分散在聚吡咯基体中。热失重(TG)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较纯聚吡咯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薄片 聚吡咯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复合材料及导电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莫尊理 史华锋 +3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吴迎冰 赵仲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4-158,共5页
以纳米石墨薄片为导电填料,通过苯胺和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共聚,成功的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NanoGs/PANI-PEG-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浓度以及纳米石墨薄片的用量对材料导电性... 以纳米石墨薄片为导电填料,通过苯胺和α,ω-双(对氨基苯基)聚乙二醇(BAPPEG)共聚,成功的制备了纳米石墨薄片/聚苯胺-g-聚乙二醇(NanoGs/PANI-PEG-PANI)复合材料。研究了掺杂剂的种类、掺杂剂的浓度以及纳米石墨薄片的用量对材料导电性能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制备出均匀的膜状材料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材料的导电率分别达到了3.4和16.9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导电性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的邻苯二酚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慧 王九春 +3 位作者 周敏 马永钧 陈俊辉 李玉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邻苯二酚在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PPA)体系中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一种测定邻苯二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邻苯二酚浓度的对数值在2.0×10-8... 邻苯二酚在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PPA)体系中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一种测定邻苯二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邻苯二酚浓度的对数值在2.0×10-8-1.0×10-6mol.L-1和2.0×10-6-5.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1(3σ),相对标准偏差为1.2%(1.0×10-6mol.L-1邻苯二酚,n=11).将该法应用于自来水、黄河水及实验室废水中邻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5.3%之间.同时初步探讨该发光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高良姜素 高锰酸钾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玉杰 周敏 +4 位作者 马永钧 司长代 米娟 刘彩云 陈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2,548,共7页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抗霉素B可在4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多抗霉素B浓度的对数值在质量浓度为1.0×10-4~5.0×10-4 g/L和5.0×10-4~5.0×10-2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9.2×10-5 g/L。对5.0×10-3 g/L多抗霉素B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ECL强度和迁移时间的日内及日间RSD值均小于5%。将该法用于膨润土、高岭土及黄土中多抗霉素B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4%;多抗霉素B在3种土壤中吸附2 h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9.0%、45.5%和40.4%,表明3种土壤对多抗霉素B的吸附能力依次为膨润土>高岭土>黄土,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比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多抗霉素B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砜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尚秀丽 索陇宁 +2 位作者 冯文成 吴海霞 胡中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0-1064,共5页
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将其与聚砜(PSF)溶液混合,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电化... 通过化学聚合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将其与聚砜(PSF)溶液混合,定量滴加到玻碳电极上制得PANI/PSF复合膜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根据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了其作为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结果表明,多孔结构的PANI/PS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其比电容可达到497 F/g,并且该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聚砜 复合膜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高锰酸钾-高良姜素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光谱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兴民 滕秀兰 +3 位作者 马永钧 周敏 李莉 陈慧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3-590,共8页
在多聚磷酸介质条件下,对酸性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微量电位滴定曲线对其发光体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表明,在0.1mol·L-1多聚... 在多聚磷酸介质条件下,对酸性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微量电位滴定曲线对其发光体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表明,在0.1mol·L-1多聚磷酸溶液中,当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的量比为6∶5时,体系有最强的化学发光,在氧化剂过量的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浓度在一定范围成正比关系。此外,由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与高锰酸根离子的电子吸收光谱之间有镜像对称性关系的现象,证明了主发光体应来源于高锰酸钾;发光动力学实验还证明该发光体不是单一型体,伴随发光过程发光体有歧化反应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的主要发光体来源于高锰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且为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Mn(Ⅱ)和Mn(Ⅲ)型体,通过高良姜素氧化生成的活性游离基产物而产生激发态的Mn(Ⅱ)型体是生成发光体的主要途径。该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含量成线性关系,以此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由歧化过程形成的激发态Mn(Ⅲ)的发光行为却会干扰高良姜素含量与总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利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高良姜素 高锰酸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石墨薄片/Eu^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尊理 吴迎冰 +1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29,132,共4页
与传统乳液聚合法不同,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直接将纳米石墨薄片在超声条件下有机改性。将无机物的有机改性、对甲苯磺酸的掺杂及苯胺单体的聚合同步进行,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 与传统乳液聚合法不同,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法,直接将纳米石墨薄片在超声条件下有机改性。将无机物的有机改性、对甲苯磺酸的掺杂及苯胺单体的聚合同步进行,即制得目标产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苯胺成功插层到纳米石墨薄片中,并形成了纳米薄膜,Eu3+分散在纳米膜中。热重(TG)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均较纯聚苯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乳液聚合法 聚苯胺 纳米石墨薄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狗娃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彩霞 范津铭 +1 位作者 雷蕾 杨军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0-664,共5页
本文从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已知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 本文从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2个已知化合物,经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分析方法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达玛烷-20,24-二烯-3β-醇(3),达玛烷-20,24-二烯-3β-乙酰基(4),α-波甾醇(5),槲皮素(6),3'-甲氧基槲皮素(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阿魏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没食子酸乙酯(12)。其中化合物9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9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狗娃花 菊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超声法制备纤维素-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尊理 冯超 +2 位作者 赵仲丽 王君 郭瑞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1-313,317,共4页
用非均相超声法制备了纤维素-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以及四探针仪(SDY-4)对其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经过超声处理的纤维素表面部分细胞初生壁(P)和次生壁外层(S1)脱除,次生壁中层(S2... 用非均相超声法制备了纤维素-聚苯胺导电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以及四探针仪(SDY-4)对其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经过超声处理的纤维素表面部分细胞初生壁(P)和次生壁外层(S1)脱除,次生壁中层(S2)裸露,表面粗糙。苯胺单体均匀地附着于其表面,并进一步聚合得到颗粒状聚苯胺,有效地抑制了团聚现象的产生。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都有相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法 纤维素 聚苯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_3O_4纳米粒子的磁性荧光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尊理 蒋彩弟 +1 位作者 蒲斌 郭瑞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2-45,共4页
以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切入点,综述了Fe3O4纳米粒子与发光量子点、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以及有机荧光材料复合而得到的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复合方式、性能特点等;总结了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磁光双功能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生物... 以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切入点,综述了Fe3O4纳米粒子与发光量子点、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以及有机荧光材料复合而得到的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方法、复合方式、性能特点等;总结了基于Fe3O4纳米粒子的磁光双功能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磁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荧光 双功能 复合材料发光量子点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有机荧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15
作者 吴迎冰 莫尊理 +1 位作者 陈红 牛贵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89-2190,共2页
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土/La^3+纳米复合材料,通过TEM、XRD、FF-IR和TG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网络结构。
关键词 纳米线 聚苯胺 蒙脱土 稀土离子(L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刘焕东 莫尊理 +3 位作者 郭瑞斌 李莉 祁磊 武琦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共4页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尺寸、形状、饱和磁化强度及单分散性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科学、医药学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磁性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很多,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温度、pH和反应物的配合比等来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取得了新的... 磁性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尺寸、形状、饱和磁化强度及单分散性被广泛应用在生物科学、医药学和环境治理等领域。磁性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很多,在传统方法基础上,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温度、pH和反应物的配合比等来合成磁性纳米材料取得了新的进展。综述磁性纳米材料实现功能提升和应用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控制合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Fe3O4/ZnO磁性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红娟 郭瑞斌 +1 位作者 莫尊理 赵国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94-2399,共6页
以石墨烯为助催化剂,借助水热法合成石墨烯/Fe_3O_4/Zn O磁性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对Zn O改性。光催化降解测试显示复合材料对对硝基苯酚和罗丹明B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5.7%和94.2%,重复试验3次后,降解率仍超过90%。对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体系... 以石墨烯为助催化剂,借助水热法合成石墨烯/Fe_3O_4/Zn O磁性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对Zn O改性。光催化降解测试显示复合材料对对硝基苯酚和罗丹明B降解率可分别达到95.7%和94.2%,重复试验3次后,降解率仍超过90%。对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体系中磁性回收利用进行了研究,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3.05 emu·g-1,并讨论了其光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Fe3O4/ZnO 水热法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缕石黏土污泥对水相中亚甲基蓝吸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高淑玲 杨翠玲 +2 位作者 罗鑫圣 周鹏鑫 张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 利用坡缕石黏土污泥(从木质素磺酸钠废水中得到)和酸化的坡缕石黏土(1mol/L盐酸)作为吸附剂对水相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Zeta电位分析对两种吸附剂的结构及表面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10mg,温度为30℃时,1mol/L盐酸酸化的坡缕石黏土最大吸附量为97.50mg/g,坡缕石黏土污泥最大吸附量为98.7mg/g.选取坡缕石黏土污泥作为最佳吸附剂,对污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黏土污泥 亚甲基蓝 吸附热力学 动力学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羟基丙烯酸树脂的水溶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发爱 王云普 +1 位作者 余彩莉 顾生玖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17-720,共4页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丙烯酸(AA)四元共聚丙烯酸树脂,将其中和后溶解在水中,选择了合理的溶解工艺,研究了该丙烯酸树脂水溶解行为,探讨了AA用量、HEMA用量、中和度等对其水溶性的影... 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丙烯酸(AA)四元共聚丙烯酸树脂,将其中和后溶解在水中,选择了合理的溶解工艺,研究了该丙烯酸树脂水溶解行为,探讨了AA用量、HEMA用量、中和度等对其水溶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中和前后吸收峰变化。结果表明:该类树脂具有与不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不同的水溶解行为,不存在初始的黏度下降过程;当w(AA)从5.2%增加到9.0%,在相同黏度时,树脂分散体的透明度增加,w(固体份)从18.46%增加到28.50%,即水溶性变好,w(AA)最低用量为6.5%;当w(HEMA)从13.9%增加到32.5%,在相同黏度时,树脂分散体的透明度增加,w(固体份)从23.76%增加到27.58%;当树脂的中和度从60%增加到100%,树脂分散体黏度增加,透明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行为 丙烯酸树脂 羟基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酸化膨润土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芳蓉 何玉凤 +2 位作者 王荣民 李芳莹 高艳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研究黄原酸化膨润土(XB)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XB对Cu2+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吸附条件为:[Cu2+]起始=80mg·l-1,pH=6,XB用量2g·l-1,吸附作用时间60min,XB对Cu2+的去除率最高达99.9%,残余浓度为0.077mg·l-1,远低于国... 研究黄原酸化膨润土(XB)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XB对Cu2+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吸附条件为:[Cu2+]起始=80mg·l-1,pH=6,XB用量2g·l-1,吸附作用时间60min,XB对Cu2+的去除率最高达99.9%,残余浓度为0.077mg·l-1,远低于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采用FT-IR,TG,SEM,XRD和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分析了XB吸附Cu2+前后表观形貌和晶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酸化改性增大了膨润土的粒度,使之极易沉降;推测Cu2+在XB吸附剂上的吸附为络合或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吸附 黄原酸化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