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酸基卟啉的电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王艳凤 罗荻 +1 位作者 陕多亮 卢小泉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5,共9页
以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SPP)为发光体,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共反应剂,构建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发光(ECL)体系.在扫描范围为0^-1.5 V时,该体系出现两个阴极ECL峰,分别为TSPP的还原峰(-0.8 V)和K_2S_2O_8的还原峰(-1.2 V),亚甲基蓝能有效... 以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TSPP)为发光体,过硫酸钾(K_2S_2O_8)为共反应剂,构建了一个新的电化学发光(ECL)体系.在扫描范围为0^-1.5 V时,该体系出现两个阴极ECL峰,分别为TSPP的还原峰(-0.8 V)和K_2S_2O_8的还原峰(-1.2 V),亚甲基蓝能有效猝灭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的电化学发光.本文根据猝灭效率与亚甲基蓝浓度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测定亚甲基蓝含量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 阴极 K2S2O8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石墨相氮化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权晶晶 秦冬冬 +4 位作者 陶春兰 贺彩花 李洋 王秋红 卢小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4-581,共8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改善它的光电化学性能,本文利用种子生长法和一锅法相结合制备了Au纳米棒/g-C_3N_4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金纳米棒降低了载流子的...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改善它的光电化学性能,本文利用种子生长法和一锅法相结合制备了Au纳米棒/g-C_3N_4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金纳米棒降低了载流子的复合率,使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光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光电流密度可达到17.18μA/cm^2(相对于可逆氢电极),是纯的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Au纳米棒 一锅法 光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材料修饰的Cu^2+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单益江 武国凡 +1 位作者 卢小泉 王志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6-792,共7页
本文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通过表面分子自组装和分子印迹电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利用该印迹传感器对自来水样中的铜离子进行了电化学检测。实验表明,制备的印迹传感器可以用于自来水样中铜离子的... 本文在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通过表面分子自组装和分子印迹电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铜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并利用该印迹传感器对自来水样中的铜离子进行了电化学检测。实验表明,制备的印迹传感器可以用于自来水样中铜离子的检测,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5×10^(-10)~1×10^(-6)mol·L^(-1)浓度范围内峰电流与Cu^(2+)浓度的对数表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_p=-10.24Lg C-199.9(I_p:μA,C:mol·L^(-1)),相关系数为:0.9923,最低检测限为1.67×10^(-10)mol·L^(-1)(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 金纳米粒子 铜离子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中电化学剥离制备GO及脉冲电沉积Ni-GO复合镀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惠霞 安景花 梁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4-233,共10页
目的在低共熔溶剂中实现电化学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GO)及电沉积制备Ni-GO复合镀层,提高Ni镀层的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方法以石墨棒为阴极,铂片为阳极,低共熔溶剂为电解液,采用直流电源电化学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片(GO),然后在... 目的在低共熔溶剂中实现电化学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GO)及电沉积制备Ni-GO复合镀层,提高Ni镀层的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方法以石墨棒为阴极,铂片为阳极,低共熔溶剂为电解液,采用直流电源电化学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片(GO),然后在此电解液中,采用脉冲电沉积的方式制备Ni-GO复合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电镜(T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红外光谱仪(IR)、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GO的结构和组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镀层的结构特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实验机分析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采用电化学剥离法在低共熔溶剂中成功制备了GO,GO呈现大的片层状结构,表面存在褶皱,边缘弯曲,上下表面层含有大量羟基和环氧基。性能检测表明,Ni-GO复合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由纯Ni镀层的6.10×10^-5 A/cm^2降低为5.78×10^-7 A/cm^2,硬度由纯Ni镀层的(8.95±0.43)GPa提高到(13.75±0.75)GPa,弹性模量由纯Ni镀层的(184.55±8.12)GPa提高到(201.38±11.20)GPa,摩擦系数由纯Ni镀层的0.72降低为0.56,磨损率比纯Ni镀层降低了35.16%。结论在低共熔溶剂中实现了电化学剥离石墨制备GO,并用于Ni-GO金属基复合镀层一步制备的电化学途径,为均匀分散的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金属基复合镀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以此为电解液制备的Ni-GO复合镀层相比于纯Ni镀层,其晶粒细化,耐腐蚀性能增强,机械性能提高,摩擦系数减小,耐磨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电化学剥离 氧化石墨烯 Ni-GO复合镀层 脉冲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扫描光电化学显微镜研究超分子光敏剂-二氧化钛薄膜系统的光诱导电子转移
5
作者 张生雅 姚敏 +5 位作者 王泽 刘天娇 张蓉芳 叶慧琴 冯彦俊 卢小泉 《电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6,共12页
在基于TiO_(2)的光阳极上枝接电荷转移通道仍然是太阳能到化学转换技术的一个迫切瓶颈。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TiO_(2)作为有前途的光阳极材料仍然受到电荷传输动力学迟缓的影响。因此,一种组装策略涉及将金属卟啉基光敏剂分子(MP)轴... 在基于TiO_(2)的光阳极上枝接电荷转移通道仍然是太阳能到化学转换技术的一个迫切瓶颈。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但TiO_(2)作为有前途的光阳极材料仍然受到电荷传输动力学迟缓的影响。因此,一种组装策略涉及将金属卟啉基光敏剂分子(MP)轴向配位嫁接到表面改性的TiO_(2)纳米棒(TiO_(2)NRs)光阳极上,形成复合MP/TiO_(2)NRs光电极。正如预期的那样,与单独的TiO_(2)NR和MPA/TiO_(2)NRs光电极相比,所得到的独特的MPB/TiO_(2)NRs光电极具有明显提高的光电流密度。采用扫描光电化学显微镜(SPECM)和强度调制光电流光谱(IMPS)系统地评估了MP/TiO_(2)NRs光电极的连续光激发电子转移(PET)动力学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发现,在光照条件下,MPB/TiO_(2)NRs的光电子转移速率(keff)常数比纯TiO_(2)NRs高2.6倍左右。MPB/TiO_(2)NRs的高动力学常数是由于D-A结构的共轭分子MPB可以有效地加速分子内电子转移,以及促进电子在新型电荷转移通道中参与I3-到I的还原反应。本研究展示的结果有望为研究人工光合作用电荷转移过程的机制和构建高效的光电极提供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剂 TiO_(2)纳米棒 扫描光电化学显微镜 光激发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麻黄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与甲基麻黄碱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永钧 李琼琳 +3 位作者 王伟峰 周敏 何春晓 刘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混合药物可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10、0.025~25、0.05~1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但斜率略不同的两区段型线性关系,总的线性响应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以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的3种混合药物合成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其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小于4.5%和0.95%。该方法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原药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离子液体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化学发光法测定蔬菜中的马来酰肼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敏 米娟 +2 位作者 刘彩云 王树伦 马永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5-209,共5页
马来酰肼对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建立测定蔬菜中马来酰肼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以马来酰肼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马来酰肼对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体系的化学发光具有增敏作用,据此结合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建立测定蔬菜中马来酰肼含量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以马来酰肼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用热聚合法合成了马来酰肼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此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成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后进行发光检测。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与马来酰肼的质量浓度在5.0×10-5~3.0×1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2.6×10-5mg/mL(3σ),相对标准偏差2.7%(1.0×10-3mg/mL马来酰肼,n=10)。将该法应用于马铃薯、洋葱及大蒜中马来酰肼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2%~1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2.4%和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肼 分子印迹 固相萃取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瓜瓤组织中的瓜氨酸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宁 周敏 +3 位作者 王荣 刘芬 王苏霞 马永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470,共5页
以甲醛和硼氢化钠为主要衍生反应试剂,对瓜氨酸分子中的α-氨基进行N-甲基化得到具有强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单一衍生产物。据此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高选择性测定瓜瓤组织中瓜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 以甲醛和硼氢化钠为主要衍生反应试剂,对瓜氨酸分子中的α-氨基进行N-甲基化得到具有强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单一衍生产物。据此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高选择性测定瓜瓤组织中瓜氨酸含量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瓜氨酸的衍生物可在5 min内达到电泳分离,且瓜氨酸浓度在9.0~250μmol/L范围内时,其衍生物的电泳峰强度值与待测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6),检出限(S/N=3)为3.2μmol/L。对同一标准样品平行进样6次,测得其电泳峰强度值和迁移时间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和0.92%。此外,采用标准加入法对4种鲜瓜瓤组织中的瓜氨酸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西瓜、甜瓜、籽瓜、哈密瓜的鲜瓜瓤组织中瓜氨酸的含量分别为2.75、0.95、1.26、1.19 mg/g,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反应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瓜氨酸 三联吡啶合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日用化妆品中的氨甲环酸含量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荣 周敏 +3 位作者 王苏霞 廖原 樊雪 马永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8-974,共7页
将氨甲环酸进行N-甲基化衍生反应后,其衍生产物能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试剂产生强的共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高选择性测定日用化妆品试样中氨甲环酸含量的新方法。实验中发现,添加一种Mg2+-海藻糖-SiO2-3三元... 将氨甲环酸进行N-甲基化衍生反应后,其衍生产物能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试剂产生强的共发光信号,据此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高选择性测定日用化妆品试样中氨甲环酸含量的新方法。实验中发现,添加一种Mg2+-海藻糖-SiO2-3三元缔合物凝胶至背景电解液中,可极大地改善电泳分离效能。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氨甲环酸和内标物肌氨酸衍生产物的电泳峰可在500 s内达到完全分离,且此两个电泳峰的强度比值与氨甲环酸的初始浓度在10~750μ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3),检出限为3.6μmol/L(S/N=3)。采用内标法对3种市售牙膏膏体和2种面膜护理液中的氨甲环酸进行了定量测定,测得这些试样中氨甲环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05、0.24、6.06 mg/g和51.3、7.98 mg/mL,加标回收率在92.5%~104.0%内,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柱前衍生反应 氨甲环酸 电泳分离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需氧量指数法研究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光电催化脱色反应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芬 周敏 +3 位作者 王苏霞 王荣 杨宁 马永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88-1997,共10页
以玻璃碳(GC)为基底材料,采用电化学沉积法结合连续化学浴沉积法制备了CuInSe2/Ag3PO4@AgIO4/GC复合光电极,并利用此电极研究了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光电催化脱色反应过程.通过监测反应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水相红外吸收光谱和化学... 以玻璃碳(GC)为基底材料,采用电化学沉积法结合连续化学浴沉积法制备了CuInSe2/Ag3PO4@AgIO4/GC复合光电极,并利用此电极研究了亚甲基蓝(MB)的可见光光电催化脱色反应过程.通过监测反应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水相红外吸收光谱和化学需氧量指数(COD)等变化对其脱色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可见光辐照时间、强度和光电极受光面积的条件下,当光电极外加偏压设为0.61 V(vs. SCE), H2O2促进剂的初始浓度为0.42 mmol/L, 0.15 mol/L Na2SO4支持电解质的pH为2.7时,对0.050 mmol/L的亚甲基蓝溶液光电催化降解45 min时其脱色率与矿化率的比值为8.5;并观察到伴随MB分子的脱色反应过程逐渐有少量有机沉淀产物生成,表明MB经光电催化脱色反应后其分子的吩噻嗪母核结构仅发生了部分降解,但并未彻底矿化为无机物;结合紫外和红外光谱实验结果提出了光电催化MB脱色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光电催化 CuInSe2光电极 化学需氧量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制备金属基固相微萃取金涂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苯并[a]芘的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海霞 郑文芳 +3 位作者 刘丽 李毅 王雪梅 杜新贞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7-461,共5页
本文以刻蚀不锈钢丝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基体,用化学沉积技术快速制备了亚微米金颗粒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用苯并[a]芘(B[a]p)评价了SPME金涂层的萃取分离性能,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金涂层与基体结合... 本文以刻蚀不锈钢丝作为固相微萃取(SPME)纤维基体,用化学沉积技术快速制备了亚微米金颗粒涂层,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用苯并[a]芘(B[a]p)评价了SPME金涂层的萃取分离性能,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金涂层与基体结合牢固、稳定性好、寿命长、制备简单。所建立的金涂层SPME-HPLC法测定B[a]p线性范围为25-5 000ng/L,检出限(S/N=3)为12.50ng/L;对于4μg/L的B[a]p溶液,制备的单一金涂层SPME-HPLC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6%(n=6),重复制备的金涂层SPME-HPLC分析结果的RSD为7.81%(n=6)。实际水样中B[a]p的加标回收率在94.25%-110.9%之间,RSD为2.67%-1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金颗粒涂层 固相微萃取 苯并[A]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笼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对环境水样中农药的高效富集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雪梅 杨静 +3 位作者 赵佳丽 周政 杜新贞 卢小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0-920,共11页
建立高效、灵敏的农药分离、富集和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一步法合成了钴基沸石咪唑骨架/多壁碳纳米管(ZIF-67/MWCNTs)复合物,并以该复合物为模板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钴镍笼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CoNi-LDH/MWCNTs)... 建立高效、灵敏的农药分离、富集和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采用一步法合成了钴基沸石咪唑骨架/多壁碳纳米管(ZIF-67/MWCNTs)复合物,并以该复合物为模板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钴镍笼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CoNi-LDH/MWCNTs)复合材料,将CoNi-LDH/MWCNTs用作固相微萃取(SPME)的纤维涂层富集环境水样中的6种农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6种农药。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N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各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利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SPME的萃取条件,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解吸时间和盐浓度。在最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百菌清为0.015~200μg/L,戊唑醇为0.140~200μg/L,毒死蜱为0.250~200μg/L,仲丁灵为0.077~200μg/L,溴氰菊酯为1.445~200μg/L,哒螨灵为0.964~200μg/L)、较低的检出限(0.004~0.434μg/L)和良好的重复性。单个纤维和不同批次纤维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5.7%和0.5%~4.8%。在10.0μg/L和50.0μg/L 2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83.9%~108.2%,RSD<5.3%。此外,与其他涂层纤维相比,CoNi-LDH/MWCNTs涂层对农药具有更高效的富集能力,这归因于它的高比表面积以及CoNi-LDH/MWCNTs涂层与目标分析物之间存在的π-π堆积作用、疏水作用、阳离子-π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环境水样中农药残留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高准确性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管 固相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水凝胶及其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俞洁 潘元沛 +2 位作者 陆泉芳 杨武 高锦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溶液中利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制得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P(AM-co-AA))水凝胶。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对P(AM-co-AA)水凝胶的结构、形貌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MBA质量含量、AM质量分数以及中和度对P(AM-co-AA)水凝胶吸附孔雀石绿(MG)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引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凝胶对MG的最大吸附量为864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 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 水凝胶 吸附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惠霞 马颖 +2 位作者 董海荣 张玉福 郝远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7,共6页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及相应的等效电路研究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MAO)膜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二醇吸附至MAO膜表面后,逐步形成了一层致密的防护膜,随乙二醇浓度增大,电荷转移电...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及相应的等效电路研究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MAO)膜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腐蚀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二醇吸附至MAO膜表面后,逐步形成了一层致密的防护膜,随乙二醇浓度增大,电荷转移电阻增大,MAO膜的耐腐蚀性能提高;腐蚀性离子(Cl-与SO42-)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共存时,腐蚀作用加强;添加了0.2mol.L-1 NaF后,由于生成了难溶于水的含氟晶体,填充了MAO膜的多孔层空隙,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起到了有效的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膜 AZ91D镁合金 乙二醇 腐蚀行为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P(AA-AM)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控制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杰 顾金芬 +2 位作者 张小燕 杨晓慈 杨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2,共7页
以聚乙烯醇(PV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化学引发聚合制备互穿水凝胶PVA/P(AA-AM);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扫描电镜(SEM... 以聚乙烯醇(PV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化学引发聚合制备互穿水凝胶PVA/P(AA-AM);用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溶胀性能、p H敏感性以及离子强度对溶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凝胶分别在p H=6.86和p H=1.80介质中对药物异烟肼和烟酸的控制释放行为。结果表明,PVA/P(AA-AM)水凝胶具有良好的p H、离子强度敏感性,在两种介质中异烟肼的累积释放率均高于烟酸,但异烟肼在p H=1.80的介质中的释放速度和累积释放率均高于其在p H=6.86的介质,烟酸则结果恰好相反。所以这种水凝胶有望用作靶向药物释放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P( AA-AM)水凝胶 PH敏感性 药物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表面超疏水和超亲油银膜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学玉 杨武 +5 位作者 郭昊 王琴琴 赵静卓 郑艳萍 赵菊玲 龙世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将铜片置于硝酸银溶液中,通过电交换反应制备了银膜,然后用12-羟基硬脂酸(HSA)进行修饰,在铜表面成功制备了HSA修饰的银膜,并对其形貌、亲水性、亲油性及水接触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银膜具有微纳米二元结构的树枝晶;经... 将铜片置于硝酸银溶液中,通过电交换反应制备了银膜,然后用12-羟基硬脂酸(HSA)进行修饰,在铜表面成功制备了HSA修饰的银膜,并对其形貌、亲水性、亲油性及水接触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银膜具有微纳米二元结构的树枝晶;经HSA修饰后的银膜具备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在水、无水乙醇、丙酮和正己烷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接触角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羟基硬脂酸(HSA) 超疏水表面 超亲油表面 电交换反应 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性P(AM-AA-co-C_8PhEO_(10)Ac)水凝胶溶胀动力学及其对茶碱的控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芳平 张珺瑛 +3 位作者 牟琥珀 李晚霞 王其召 杜新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丙烯酸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酯(C8PhEO10Ac)为单体,采用自由基交联共聚法合成了具有pH敏感性的P(AM-AA-co-C8PhEO10Ac)水凝胶。研究了pH、单体配比对凝胶溶胀性能、溶胀动力学和退溶胀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丙烯酸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酯(C8PhEO10Ac)为单体,采用自由基交联共聚法合成了具有pH敏感性的P(AM-AA-co-C8PhEO10Ac)水凝胶。研究了pH、单体配比对凝胶溶胀性能、溶胀动力学和退溶胀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模拟胃液(pH=1.4)、肠液(pH=7.4)中水凝胶对茶碱的控释情况。结果表明:凝胶具有高溶胀、退溶胀速率和良好的pH敏感性等特征;水凝胶的扩散行为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为非Fickian扩散模式;载药凝胶在模拟肠液中对药物的累积释放率明显大于胃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其中n(C8PhEO10Ac)∶n(AM)∶n(AA)为1∶20∶30的载药水凝胶对茶碱的累积释放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PH敏感 溶胀动力学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P(AMPS-co-AM)水凝胶吸附Pb^(2+)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洁 李芸 +3 位作者 陆泉芳 张海涛 杨恕修 郑继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5,共6页
在水溶液中,以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合成壳聚糖/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酰胺)(CS/P(AMPS-co-AM))水... 在水溶液中,以壳聚糖(CS)、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引发一步合成壳聚糖/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co-丙烯酰胺)(CS/P(AMPS-co-AM))水凝胶。用TG-DTA研究了水凝胶的热稳定性,用FT-IR和SEM对凝胶吸附前后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p H、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凝胶的重复利用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CS/P(AMPS-co-AM)水凝胶对Pb2+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1.5 h,优化p H为4,吸附存在螯合作用,吸附动力学符合准2级模型,该水凝胶对Pb2+的吸附具有重复利用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水凝胶 吸附 P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钯纳米粒子聚电解质空心微球的制备及其还原对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晓燕 刘志荣 +2 位作者 范富红 强圣璐 程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碘化甲基丙烯酸三甲基胺基乙酯(PMETAI),原位还原静电吸附的Pd Cl2-6后刻蚀除去二氧化硅模板,成功制备了Pd纳米粒子复合聚电解质空心微球(air@PMETAI@Pd)。用透射... 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碘化甲基丙烯酸三甲基胺基乙酯(PMETAI),原位还原静电吸附的Pd Cl2-6后刻蚀除去二氧化硅模板,成功制备了Pd纳米粒子复合聚电解质空心微球(air@PMETAI@Pd)。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能谱仪(EDX)、热重分析仪(TGA)等技术手段对所制备的空心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d纳米粒子均匀负载在聚电解质微球上,其直径约为(1.5±0.2)nm。将负载Pd纳米粒子的微球作为催化剂应用于硼氢化钠还原4-硝基苯酚反应,显示出很好的催化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回收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纳米粒子 聚电解质空心微球 催化剂 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表面超疏水膜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琴琴 杨武 +2 位作者 郑艳萍 赵静卓 代学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通过控制氧化法在铜基底表面制得了氧化铜纳米花瓣膜,然后分别用十二烷基硬脂酸、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醇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对其表面进行修饰.结果表明:试验得到了超疏水复合膜,表面接触角均超过150°,滚动角小于5°.其中,十二... 通过控制氧化法在铜基底表面制得了氧化铜纳米花瓣膜,然后分别用十二烷基硬脂酸、硬脂酸、十二烷基硫醇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对其表面进行修饰.结果表明:试验得到了超疏水复合膜,表面接触角均超过150°,滚动角小于5°.其中,十二烷基硫醇修饰时,可在短时间内(1h)得到疏水性较高的纳米复合膜,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65°.通过晶型分析讨论纳米氧化铜的形成机理,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接触角测量、表面反射红外光谱(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超疏水性纳米结构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膜 纳米氧化铜 低表面能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