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大樱桃木屑为基质的菌棒化学成分含量及酶活性与香菇品质的关系
1
作者 王兆丰 张瑞 +2 位作者 杜石勇 强睿斌 马瑞林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 以大樱桃木屑为栽培基质种植香菇,研究菌棒化学成分及酶活性变化与香菇品质之间的关系。试验测定了菌棒生物转化率、化学成分和酶活性变化以及不同茬香菇组分含量、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木屑相比,菌棒转色后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8.6%、533.3%、137.5%,但在出菇后期,菌棒氮、磷、钾含量又出现下降。随着菌棒转色和出菇茬数的增加,菌棒木质素、纤维素含量降低,四茬菌棒中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分别比木屑中显著降低了67.2%和55.2%,而半纤维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菌棒中蛋白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活性随着出菇茬数的增加而降低,与头茬菌棒相比,后三茬菌棒中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0.6%、43.0%、63.4%,漆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2.8%、40.6%、57.8%,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4%、17.2%、26.9%。菌棒中钾含量、木质素含量、蛋白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漆酶活性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而菌棒中半纤维素含量与香菇品质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性。菌棒生物转化率为81.1%,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考虑,栽培中建议采收前三茬菇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木屑 菌棒 化学成分 酶活性 香菇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DF敏化荧光策略构建高效、窄光谱发光电化学池器件
2
作者 陈荔丝 蓝燕婷 +5 位作者 赵小龙 秦冬冬 张玉微 陶春兰 张保华 牛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61,共11页
基于新一代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发光材料的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LECs)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而受到关注。由于TADF发光材料电荷分离态的激子属性,该类LECs器件... 基于新一代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发光材料的发光电化学池(Light-emitt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LECs)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而受到关注。由于TADF发光材料电荷分离态的激子属性,该类LECs器件发光光谱半峰宽往往达到100 nm以上,难以满足LEC高色纯度的需求。鉴于此,本文尝试将TADF敏化荧光(TADF-sensitized fluorescence,TSF)的激子管控策略应用到LECs领域当中。通过筛选合适的传输主体、TADF敏化剂、高吸光系数荧光染料和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为LEC的发光层,我们成功构建了高效TSF型的LECs器件。最终获得的TSF-LECs器件峰值外量子效率(The highest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max)达到3.7%,峰值亮度(The peak luminance,Lmax)达到2285 cd·m^(-2)。与TADF-LECs的参比器件相比,TSF-LECs器件的光谱半峰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从106 nm降低至38 nm。本文还详细讨论了所制备TSF-LECs器件中的能量转移和激子损失途径。该工作为进一步优化设计TSF-LECs材料和器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电化学池 TADF敏化荧光 BODIPYs 热活化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分离测定中药马尿泡中的托烷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22
3
作者 任小娜 马永钧 +3 位作者 周敏 霍淑慧 姚俊丽 陈慧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 以铕离子掺杂类普鲁士蓝(Eu-PB)化学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法对4种托烷类生物碱成分(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和樟柳碱)进行了分离检测。考察了氧化电位值、运行缓冲液酸度、盐浓度和甲醇含量等实验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20mmol/L的磷酸盐(pH8.0)-7%(体积分数)甲醇为运行液,各组分在6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其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n=12)。并将该法成功地应用于测定中药马尿泡根茎中的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含量,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8g/kg和4.43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8%~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检测 修饰电极 托烷类生物碱 马尿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被引量:32
4
作者 卢小泉 张焱 +3 位作者 康敬万 王志华 朱开梅 杨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8-93,共6页
对化学修饰碳糊电极的发展原因、电极制备及性能、富集机理等方面以及近5年来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修饰碳糊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 电化学分析 制备 电化学传感器 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蓝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海霞 康敬万 +3 位作者 李志峰 董树清 苏碧泉 卢小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共5页
报道了用电化学方法、紫外光度法和黏度法对亚甲基蓝(M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求得键合常数为6.0×104L.mol-1,键合位点数为0.7。在DNA修饰电极上氧化态MB比还原态MB的键合常数为Kox/Kred=7。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可以... 报道了用电化学方法、紫外光度法和黏度法对亚甲基蓝(M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求得键合常数为6.0×104L.mol-1,键合位点数为0.7。在DNA修饰电极上氧化态MB比还原态MB的键合常数为Kox/Kred=7。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可以与DNA发生强烈的作用,其作用模式为混合模式(主要为静电键合,沟槽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小牛胸腺DNA 电化学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分离测定麻黄中的麻黄碱、伪麻黄碱与甲基麻黄碱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永钧 李琼琳 +3 位作者 王伟峰 周敏 何春晓 刘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 以PB-Eu化学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乙烯基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离子液体为拆分添加剂,首次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对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分离和检测。考察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添加剂用量等条件对电泳分离效果及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3种混合药物可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10、0.025~25、0.05~10 mg/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但斜率略不同的两区段型线性关系,总的线性响应范围可达3个数量级。以质量浓度均为1.00 mg/L的3种混合药物合成样品进行6次平行测试,其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小于4.5%和0.95%。该方法成功用于商品麻黄碱类药物制剂及中药麻黄原药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1%~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离子液体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傅正生 杨爱梅 +2 位作者 梁卫东 王志国 许先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86-91,共6页
悬钩子属植物是传统药用植物 ,本文综述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对其中的二萜及三萜类成分作了总结 ,引用文献
关键词 悬钩子属植物 二萜 三萜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的敞开体系化学振荡反应动力学法测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秀辉 任杰 +1 位作者 杨华 高锦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利用KBrO3-Ce(SO4)2-CH2(COOH)2-H2SO4 敞开体系研究测定黄河水中苯酚污染物的新方法,在连续搅拌反应器 (CSTR)中 ,当[KBrO3]=0.0625mol/L,[CH2(COOH)2]=0.187mol/L,[Ce(SO4)2]=0.002mol/L,[H2SO4]=0.8mol/L,蠕动泵单路流速为1.2mL/min... 利用KBrO3-Ce(SO4)2-CH2(COOH)2-H2SO4 敞开体系研究测定黄河水中苯酚污染物的新方法,在连续搅拌反应器 (CSTR)中 ,当[KBrO3]=0.0625mol/L,[CH2(COOH)2]=0.187mol/L,[Ce(SO4)2]=0.002mol/L,[H2SO4]=0.8mol/L,蠕动泵单路流速为1.2mL/min时 ,苯酚的质量浓度在0.10~25mg/L范围内与振幅的改变、周期的改变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0.05mg/L ;苯酚的加标回收率为95 %~10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反应 敞开体系 苯酚 河水 动力学分析 测定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针刺对家兔血浆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侯经国 刘慧玲 +5 位作者 何天稀 王柱命 毛学峰 杜新贞 邓华陵 高锦章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电针刺激家兔肾旁穴前后其血浆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多巴胺 (DA)和 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变化 ;研究了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家兔繁殖能力的关系。该实验采用...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电针刺激家兔肾旁穴前后其血浆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多巴胺 (DA)和 5 羟色胺 (5 HT)含量的变化 ;研究了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家兔繁殖能力的关系。该实验采用ODS柱 ,流动相为V(0 0 2mol/L柠檬酸三钠 0 0 5mol/L磷酸氢二钠 )∶V(甲醇 ) =95∶5的溶液 ,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实验证明 ,血浆及脑组织中NE ,E ,DA和 5 HT的含量在针刺肾旁穴前后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说明针刺能激发家兔脑内神经元的活动 ,导致相应的递质含量的变化 ,同时使得血浆中相应含量也发生变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能引起动物体内雌激素的增加 ,使兔子的繁殖能力增强。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生化检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 针刺 单胺类神经递质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的邻苯二酚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慧 王九春 +3 位作者 周敏 马永钧 陈俊辉 李玉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55,共4页
邻苯二酚在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PPA)体系中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一种测定邻苯二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邻苯二酚浓度的对数值在2.0×10-8... 邻苯二酚在高良姜素-高锰酸钾-多聚磷酸(PPA)体系中能产生强的化学发光,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一种测定邻苯二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相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邻苯二酚浓度的对数值在2.0×10-8-1.0×10-6mol.L-1和2.0×10-6-5.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1(3σ),相对标准偏差为1.2%(1.0×10-6mol.L-1邻苯二酚,n=11).将该法应用于自来水、黄河水及实验室废水中邻苯二酚的测定,回收率在97.0%~105.3%之间.同时初步探讨该发光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高良姜素 高锰酸钾 邻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Mn3O4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子瑜 胡中爱 +4 位作者 杨玉英 王欢文 常艳琴 陈艳丽 雷自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73-1678,共6页
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Mn_3O_4和Ce掺杂Mn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 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Mn_3O_4和Ce掺杂Mn_3O_4.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e掺杂对Mn_3O_4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当Ce离子占金属离子总量的3%时,掺杂Mn_3O_4的单电极比电容高达477 F·g^(-1),比未掺杂的提高了43.7%,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MN3O4 CE 掺杂 电化学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蒿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继 高义霞 +1 位作者 武光朋 王云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利用传统的水煮醇沉法从沙蒿子中提取可溶性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多糖的优化条件;采用Sevag+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多糖采用琼脂糖电泳进行纯度检查;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50;琼... 利用传统的水煮醇沉法从沙蒿子中提取可溶性多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多糖的优化条件;采用Sevag+木瓜蛋白酶法脱蛋白;多糖采用琼脂糖电泳进行纯度检查;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50;琼脂糖电泳表明沙蒿多糖是均一组分,纯度为9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多糖 提取 正交试验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烈香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尚珍 马雪梅 +2 位作者 确生 杨红澎 沈序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7-389,共3页
从烈香杜鹃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五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其中5-羟 基-6,7-二甲氧基黄酮,烈香杜鹃素Ⅰ和烈香杜鹃素Ⅱ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烈香杜鹃 黄酮 烈香杜鹃素I 烈香杜鹃素Ⅱ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陆泉芳 俞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12期62-64,共3页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绿色化研究,引进多媒体和现代实验新技术手段,将常量实验改为微型、小量 半微量实验,以求从源头阻止污染,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绿色化 微型实验 小量-半微量实验 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测定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玉杰 周敏 +4 位作者 马永钧 司长代 米娟 刘彩云 陈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2,548,共7页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 以稀土铕离子(Ⅲ)掺杂的类普鲁士蓝膜(Eu-PB)修饰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法(CE-ECL)对土壤中的多抗霉素B进行检测。分别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和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探讨了体系产生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多抗霉素B可在4min内得到分离,其ECL强度值与多抗霉素B浓度的对数值在质量浓度为1.0×10-4~5.0×10-4 g/L和5.0×10-4~5.0×10-2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9.2×10-5 g/L。对5.0×10-3 g/L多抗霉素B溶液进行5次平行测定,ECL强度和迁移时间的日内及日间RSD值均小于5%。将该法用于膨润土、高岭土及黄土中多抗霉素B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2%~104%;多抗霉素B在3种土壤中吸附2 h后的吸附率分别为89.0%、45.5%和40.4%,表明3种土壤对多抗霉素B的吸附能力依次为膨润土>高岭土>黄土,其原因可能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比表面积及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致化学发光 多抗霉素B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旭东 胡浩斌 +1 位作者 郑尚珍 沈序维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5,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土香薷中提取挥发油,出油率为3.2%.利用GC-MS联用方法,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51个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45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88.24%.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thymol)58.43%、香荆芥酚(carvacr...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土香薷中提取挥发油,出油率为3.2%.利用GC-MS联用方法,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出51个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了45个化学成分,鉴定率为88.24%.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thymol)58.43%、香荆芥酚(carvacrol)19.29%、异己烷(isohexane)2.74%、甲基香荆醚(methyl carvacryiether)2.67%、乙酸牦牛儿酯(geranylacetane)0.96%、甲基百里醚(methylthymyiether)0.73%、对—聚伞花素(p-cymene)0.3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香薷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中化学需氧量的反向流动注射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慧 安太成 +1 位作者 房彦军 全晓塞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研究了Ce(SO4)2H2SO4体系反向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环境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试验条件。在2.5~160.0mg/L线性范围内,采样频率达到25/h,Cl-的质量浓度至2500mg/L无干扰。对60mg/... 研究了Ce(SO4)2H2SO4体系反向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环境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试验条件。在2.5~160.0mg/L线性范围内,采样频率达到25/h,Cl-的质量浓度至2500mg/L无干扰。对60mg/L的标准试样重复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79%,检出下限为2.5mg/L。该法便于实际工作中COD的连续监测,用于河水、池塘水分析,获得结果与经典的重铬酸钾法相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需氧量 反向流动注射分析 环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氟甲基溴代腙与乙烯基砜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3-二氟甲基吡唑
18
作者 刘小康 周玉秀 +5 位作者 李晓勇 罗文静 王克虎 王君姣 黄丹凤 胡雨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2,共8页
通过二氟甲基溴代腙与乙烯基砜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二氟甲基吡唑化合物.该方法具有区域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为3-二氟甲基吡唑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二氟甲基溴代腙作为二氟甲基... 通过二氟甲基溴代腙与乙烯基砜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二氟甲基吡唑化合物.该方法具有区域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为3-二氟甲基吡唑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二氟甲基溴代腙作为二氟甲基合成砌块在合成二氟甲基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氟甲基吡唑 二氟甲基溴代腙 乙烯基砜 [3+2]环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爱莲 胡中爱 +4 位作者 胡英瑛 徐欢 李丽 杨玉英 张子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配比为96.2∶3.8时,复合物具有最佳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其比电容高达918.4F·g-1,远高于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比电容(732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复合物 电化学电容 还原氧化石墨烯 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NiCo_2O_4的静电自组装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丽 胡中爱 +2 位作者 杨玉英 吴红英 崔璐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907,共9页
通过带负电荷的MnO2纳米片与带正电荷的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纳米片的静电自组装外加后续热处理合成了异质层状结构的MnO2/NiCo2O4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原子吸收光谱(AAS)、场发射扫... 通过带负电荷的MnO2纳米片与带正电荷的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纳米片的静电自组装外加后续热处理合成了异质层状结构的MnO2/NiCo2O4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原子吸收光谱(AA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的异质复合物具有多孔层状堆垛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不仅增大了电解液离子的接触面积,而且还为其嵌入-脱出提供了有效途径.该复合物在1 A·g-1电流密度时,-0.6-0.45 V电位窗口内的比电容达482 F·g-1,优于纯组分MnO2和NiCo2O4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白组装 MNO2 NiCo2O4 层状堆垛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