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转型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志刚 韩作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0-124,共5页
政治文化概念是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准确和真实地展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组织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变迁的内在思想轨迹。长... 政治文化概念是研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它能够准确和真实地展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公民、政治组织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体现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政治生活变迁的内在思想轨迹。长期以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是一种与其历史演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型政治文化,它具有宗教性、服从性、封闭性、疏离性等特征。但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西北少数民族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态度、政治人格、政治认同、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等方面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政治文化转型的逐渐深入,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也呈现出世俗性、自主性、开放性、进取性、融合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 政治文化 社会现代化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习投入的视角 被引量:25
2
作者 陆春萍 赵明仁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和教育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中,对大学生究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核心问题讨论的很少。学习投入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内在过程和外在特征的重要概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并不理想。学业挑战性处于中等程度,尤其如分...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和教育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话语中,对大学生究竟是如何学习的这个核心问题讨论的很少。学习投入是反映大学生学习内在过程和外在特征的重要概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投入并不理想。学业挑战性处于中等程度,尤其如分析、综合、判断和应用等高层次思维水平的投入更显不足;大学生不论课内还是课外的学习主动性很弱,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师生互动非常缺乏;需要加强学生专业实践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改革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以培养学生创新思考和探索能力为主的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加强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投入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宁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文礼 谢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十二五"时期政府所要着力解决和实现的重大民生目标。近年来,西部省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公共...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十二五"时期政府所要着力解决和实现的重大民生目标。近年来,西部省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西部省区与东部省区之间,就是在西部省区内部,这种差距也是相当明显。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例,就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如何有效推进该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动的个体理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莉 肖凯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6-100,共5页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论,利用质性访谈数据,分析了决定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动选择的个体理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自愿性失业是大学生遵循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行动逻辑,为获得社会经济地位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性行为。
关键词 自愿性失业 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社会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政治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克林 李裕平 +1 位作者 周艳 张毓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3-27,共5页
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活动,既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女性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女性分享一国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 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活动,既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女性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女性分享一国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民主参与程度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创造有利于女性参政的具体条件,是切实保障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政治权益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女性 政治权利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现状——基于青海省HY县S乡婚姻市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乐安 马克林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传统,以及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全面展示了青海省HY县S乡的婚姻现状,发现当... 中国强烈的男孩偏好传统,以及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出生性别比失调,导致了婚姻市场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农村地区的婚姻挤压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全面展示了青海省HY县S乡的婚姻现状,发现当地婚姻市场已经失衡,男性婚姻挤压严重,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西北农村地区婚姻的真实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市场 婚姻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大学法学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杜睿哲 左宇思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9,共5页
中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法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信息技术在全球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法学课程整合、法学教学内容更... 中国大学法学本科教育应注重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统法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也成为大学法学教育改革的契机。信息技术在全球法学教育资源共享、法学课程整合、法学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法律人思维方式转变等方面对优化法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法学教育 法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宗礼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5,共6页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是新时期构建西北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民族关系 和谐 途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学视野中的西北问题——国家政权系统与西北地区治理 被引量:6
9
作者 丁志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3-128,共6页
“西北问题”是指制约西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何破解“西北问题”这一难题,加快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决策层、理论界乃至普通民众关心的问题。而政治学视野中... “西北问题”是指制约西北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如何破解“西北问题”这一难题,加快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决策层、理论界乃至普通民众关心的问题。而政治学视野中的“西北问题”,首当其冲的一是国家政权系统对西北治理的状况;二是西北地区治理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问题 国家政权系统 现代化 西北地区 国家政权 政治学 治理 系统 经济社会发展 地区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因素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嵌入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莉 肖凯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0,共5页
本文根据新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观点,结合个案访谈资料,分析并探讨了社会结构因素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动所产生的嵌入性影响。
关键词 嵌入 结构因素 大学生 自愿性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村庄"——西北民族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文礼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7,共9页
在小城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中心村庄"发展假说。把 中心村庄发展看成是西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寻求"中心村 庄-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内源发展的新模式,... 在小城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提出了"中心村庄"发展假说。把 中心村庄发展看成是西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寻求"中心村 庄-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内源发展的新模式,为政府的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村庄 西北民族地区 城乡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教妇女观对西北穆斯林女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克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75,共5页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 伊斯兰教的妇女观是在阿拉伯社会特定的历史人文背景下形成的。伊斯兰教主张妇女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观念中是比较开明和先进的。在伊斯兰教向各地区的传播中,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其妇女观也发生了不少变异现象。我国各穆斯林民族除体现出伊斯兰教基本原理外,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是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受到“男尊女卑”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这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有不少具体体现。探讨伊斯兰文化中有益于促进妇女发展的思想观念,摒弃其中轻视妇女的倾向,对于促进西北穆斯林妇女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妇女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村职业乞丐探析——基于M县Z镇“乞丐乡”的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红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乞讨现象和乞丐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问题,学界大都关注于流落在城市里的农村乞讨人群对城市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乞丐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乞丐产生的关系。基于对"乞丐乡"———M县Z镇外出乞讨人员的非... 乞讨现象和乞丐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问题,学界大都关注于流落在城市里的农村乞讨人群对城市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乞丐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乞丐产生的关系。基于对"乞丐乡"———M县Z镇外出乞讨人员的非参与式观察,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了约50户农户进行无结构式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外出经历,探讨他们之所以选择乞讨的原因,分析了乞讨对当地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的乞讨群体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丐 乞讨群体 职业乞丐 乞丐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活力的激发与西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岳天明 何如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70-74,共5页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确立多元化倾向中的主导性要求,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注重文化创新机制建设,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活力 社会活力 西北民族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式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的生成与演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7-123,共7页
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类型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权利发展中的质变,权利发展中的曲折和反复深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权利发展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显著的“差序格局”特征。中国宪法载入一般人权条款,预示着西北少数民族... 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类型的历史变迁往往伴随着权利发展中的质变,权利发展中的曲折和反复深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权利发展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显著的“差序格局”特征。中国宪法载入一般人权条款,预示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为全景式观察公民权利的生长过程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学术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习惯权利 公民权利 人权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方法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兰 李育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女性主义方法论讨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思考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特殊性、经验等问题,并指出性别研究和民族社会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中...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女性主义方法论讨论回顾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对象及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而思考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存在的难点、特殊性、经验等问题,并指出性别研究和民族社会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妇女的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方法论 西北少数民族妇女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文化整合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宗强 李海峰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的一般社会文化形态发展理论 ,结合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文化特点 ,对西北地区的社会结构转型的文化整合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哲学研究 ,从整体上把握西北民族地区文化整合的特征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化 宗教 文化转型 文化整合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政治不稳定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从总体上说,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于全国的总体发展,更滞后于东南沿海一带,但其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已开始。西北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宗教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西北民族... 从总体上说,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于全国的总体发展,更滞后于东南沿海一带,但其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已开始。西北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宗教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该地区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对保持社会转型期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政治不稳定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服务型的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秋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有效的大学生择业观引导工作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迫切、复杂和艰巨。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是指在大学生择业观转变过程中,各种要素趋于教育目...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有效的大学生择业观引导工作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迫切、复杂和艰巨。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机制,是指在大学生择业观转变过程中,各种要素趋于教育目的的有效性因果联系或运作方式。服务型择业观引导机制要求各实体要素在方向和目标上保持一致,以调动大学生自我调适与发展的需要为手段,以实现大学生的科学自我定位和身心完善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观 服务型 引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进与互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与公民权利保障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8-172,共5页
纵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与公民权利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一种规律性的互动现象:随着不同历史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类型的演进和嬗变,权利的存在形态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需求-责任”关系模式... 纵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与公民权利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一种规律性的互动现象:随着不同历史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类型的演进和嬗变,权利的存在形态以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需求-责任”关系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迁。总体趋势是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现代性因素和文明化程度不断增强和提高,相应地,公民权利也经历了萌芽、生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权利保障的制度化程度和水平也经历了一个从初级至高级这样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政府权力运行机制 公民权利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