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树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李树凯20世纪初,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我国的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在近百年中,中国现代戏剧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的不同历史时期,并造就了...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李树凯20世纪初,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我国的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在近百年中,中国现代戏剧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的不同历史时期,并造就了一代伟大而杰出的现代戏剧家,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表演体系 中国戏剧史 古典戏剧 欧阳予倩 戏剧活动 戏剧家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下)
2
作者 李树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64-66,共3页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下)●李树凯三向我国戏剧的传统表演形式和方法学习,使我国现代戏剧表演艺术,形成带有我们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戏剧表演体系,是长期、艰苦、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学习和继承我国戏剧传统表演艺...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下)●李树凯三向我国戏剧的传统表演形式和方法学习,使我国现代戏剧表演艺术,形成带有我们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戏剧表演体系,是长期、艰苦、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学习和继承我国戏剧传统表演艺术丰富而精湛的形式与方法,许多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表演体系 戏剧表演艺术 戏剧传统 表演艺术家 传统学习 传统戏曲 表演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审美思维和科学、哲学、宗教思维的区别及联系
3
作者 任遂虎 于俊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31-33,共3页
试论审美思维和科学、哲学、宗教思维的区别及联系任遂虎,于俊德科学体现着本体真实,哲学体现着一般规律,宗教体现着虚幻意识,文学体现着情感骚动。文学作为审美的艺术,本质特征不同于以认知和实用为目的的科学,不同于概括整体规... 试论审美思维和科学、哲学、宗教思维的区别及联系任遂虎,于俊德科学体现着本体真实,哲学体现着一般规律,宗教体现着虚幻意识,文学体现着情感骚动。文学作为审美的艺术,本质特征不同于以认知和实用为目的的科学,不同于概括整体规律的哲学和信仰上帝神灵的宗教。正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思维 哲学思维 科学 审美 文学评论 维和 本体价值 语言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笼抑或舟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家”的形象演变 被引量:11
4
作者 邵宁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27,104,共6页
20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思潮的演变 ,相当集中地投射在人们对“家”的看法与态度上 ,反映在文学中 ,就是“家”的隐喻形象的不断变换 :牢笼、围城、革命堡垒、封建阴影、舟船……本文在揭出这一系列变换的同时 ,对其间涉及的社会、文... 20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与文化思潮的演变 ,相当集中地投射在人们对“家”的看法与态度上 ,反映在文学中 ,就是“家”的隐喻形象的不断变换 :牢笼、围城、革命堡垒、封建阴影、舟船……本文在揭出这一系列变换的同时 ,对其间涉及的社会、文化矛盾 ,作出了面向 2 1世纪的辩证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个体家庭 中国文学 社会变革 文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树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76-79,共4页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戏剧艺术的"内行人"。曹禺的戏剧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原野》 奥尼尔 《雷雨》 戏剧艺术 优越条件 李健吾 戏剧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弧、负反馈与教学控制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靳健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6期30-33,共4页
反射弧、负反馈与教学控制论靳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理论的出路,也是教学实践的希望。教学控制论就是控制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控制论》不仅是数学和方法论名著,也是高级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近些年来;维纳... 反射弧、负反馈与教学控制论靳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理论的出路,也是教学实践的希望。教学控制论就是控制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控制论》不仅是数学和方法论名著,也是高级神经科学的经典著作。近些年来;维纳和罗森勃吕特的“负反馈”原理取代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控制论 反射弧 负反馈 教学实践 教学理论 经典著作 神经科学 巴甫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敬国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66-70,共5页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李敬国现代汉语动词常常可以重叠使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长期以来,有不少语法学者撰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但是,至今在学术界还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动词重叠式包括哪些形式?动词重叠式... 赵树理小说动词重叠式考察分析●李敬国现代汉语动词常常可以重叠使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长期以来,有不少语法学者撰文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但是,至今在学术界还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动词重叠式包括哪些形式?动词重叠式是动词的变形形态还是动量组合?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式 赵树理小说 语法现象 现代白话文 汉语动词 讨论分析 语法意义 语言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螺旋中的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懿红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77,共4页
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同为文化转型期的产物 ,在反传统、口语化、平民化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但不同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诗歌精神实质的不同造成两种诗歌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巨大差异。初期白话诗以新价值取代旧价值 ,语言工具论、启蒙使命、... 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同为文化转型期的产物 ,在反传统、口语化、平民化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但不同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诗歌精神实质的不同造成两种诗歌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巨大差异。初期白话诗以新价值取代旧价值 ,语言工具论、启蒙使命、理论思维、割裂传统导致“非诗化” ;当代口语诗的反价值、本体论语言观、个人化写作实现了人与世界在一个功能体内的平等对话 ,使诗的精神得到自由伸展 ,是更高起点上的返朴归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白话诗 当代口语诗 历史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任遂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9-22,共4页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任遂虎关于审美结构组合问题的讨论,早在先秦文献中已见端倪,后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结构说。当我们站在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来反观传统的审美结构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卓越的理... 传统审美结构说的理论建树及实践意义●任遂虎关于审美结构组合问题的讨论,早在先秦文献中已见端倪,后经历代积累和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结构说。当我们站在现代美学理论的高度来反观传统的审美结构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卓越的理论建树和可行的实践意义。心物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审美 结构说 实践 组合问题 审美结构 先秦文献 美学理论 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国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55-58,共4页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郭国昌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其批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1)1930年8月至1932年7月在武汉、青岛等地讲授现代中国文学时期;(2)1933年8月至1936年4月主编《大公报·文艺》...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郭国昌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其批评活动主要集中在三个时期:(1)1930年8月至1932年7月在武汉、青岛等地讲授现代中国文学时期;(2)1933年8月至1936年4月主编《大公报·文艺》时期;(3)1946年10月至1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观 沈从文 文学批评家 报纸副刊 主体精神 审美范畴 道德标准 精神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逵夫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65-68,共4页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赵逵夫一、从楚悼王元至怀王二十三年大事回顾以往关于屈原外交战略和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便是屈原经营南方的思想。可以说,屈原在他的整个政治经历中,都一直没有忘记经营东南、西...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赵逵夫一、从楚悼王元至怀王二十三年大事回顾以往关于屈原外交战略和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便是屈原经营南方的思想。可以说,屈原在他的整个政治经历中,都一直没有忘记经营东南、西南。经营南方同联齐抗秦是屈原对外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美政理想 政治思想 外交战略 政治经历 不可分割 对外战略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变文集》第一卷六篇补校
12
作者 赵逵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中《孟姜女》、《王昭君》、《董永》、《张义潮》、《张淮深》等变文进行补校,对《捉季布传文》又提出几条补校意见。或补缺文,或对错乱难晓其义的文字探求本字、更正标点、揭示致误之山,皆言之成理,甚有参考价值...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中《孟姜女》、《王昭君》、《董永》、《张义潮》、《张淮深》等变文进行补校,对《捉季布传文》又提出几条补校意见。或补缺文,或对错乱难晓其义的文字探求本字、更正标点、揭示致误之山,皆言之成理,甚有参考价值。如“莫怪适下频下泪”,作者以“适”为“滴”之误,“下”为重迭号之误;“红检偏承宠,青娥侍妾时”,以“检”乃“颜”字之误(涉“验”而误),“妾”为“寝”字之借。皆一经点破,原文之义豁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缺文 王昭君 补校 文字 孟姜女 校勘 省略号 标点 民间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魏晋赋的创意
13
作者 韩高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略论魏晋赋的创意●韩高年“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①的赋文学,在汉代由于润色鸿业、礼赞太平之社会政治功能的刺激,其铺叙描写的倾向发展到了极致。而抒情写意的文学本位意识则仅淡化为对夸大了的形式美的追求(表现为追求行文的... 略论魏晋赋的创意●韩高年“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①的赋文学,在汉代由于润色鸿业、礼赞太平之社会政治功能的刺激,其铺叙描写的倾向发展到了极致。而抒情写意的文学本位意识则仅淡化为对夸大了的形式美的追求(表现为追求行文的宏大气魄、夸张以造声势等方面)。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 魏晋 社会政治功能 文学发展 本位意识 抒情化 形式美 《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
14
作者 彭金山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59-62,共4页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彭金山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诗坛在短短几年里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朦胧诗是变化最剧烈的一次,后新诗潮则是变化最纷繁的一次,纷繁得不仅传统诗歌培养起来的读者无法追... 困境与回归后新诗潮感言之二彭金山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诗坛在短短几年里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在迄今为止的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朦胧诗是变化最剧烈的一次,后新诗潮则是变化最纷繁的一次,纷繁得不仅传统诗歌培养起来的读者无法追踪,连朦胧诗阵营中的不少诗人也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诗潮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回归 中国当代 诗歌史 80年代 传统诗歌 朦胧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
15
作者 徐改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69-72,共4页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徐改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众所公认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之一。可是对胡适在这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学运动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人们的评价却不那么一致。这其中政治因素党派立场起了极大的干扰作用... 也谈胡适与新文学运动徐改平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众所公认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大师之一。可是对胡适在这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新文学运动中的具体作用及其影响,人们的评价却不那么一致。这其中政治因素党派立场起了极大的干扰作用。胡适在中国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胡适 五四新文化运动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国民党政权 马克思主义 干扰作用 政治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艺术的差异性及互补策略
16
作者 黄怀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71-74,共4页
影视艺术的差异性及互补策略●黄怀璞由于影视自身内部的本来差异使双方在其艺术运作、对受众①影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现代影视在高科技等影响之下出现了双方的互动互补趋势,而我国由于存在着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 影视艺术的差异性及互补策略●黄怀璞由于影视自身内部的本来差异使双方在其艺术运作、对受众①影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现代影视在高科技等影响之下出现了双方的互动互补趋势,而我国由于存在着与发达国家在科技上的差距,影视互补尚未成为一个为人们所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差异性 互动互补 发达国家 高科技 性问题 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下)
17
作者 赵逵夫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59-62,共4页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下)赵逵夫四、屈原作品中所表现的美政思想与一统思想屈原在对外政策上主张“联齐抗秦”,这是学者们都知道的,故本文主要阐述了屈原经营南方的战略思想,并对他“联齐抗秦,经营南方”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 屈原的一统思想和美政理想(下)赵逵夫四、屈原作品中所表现的美政思想与一统思想屈原在对外政策上主张“联齐抗秦”,这是学者们都知道的,故本文主要阐述了屈原经营南方的战略思想,并对他“联齐抗秦,经营南方”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在楚国确立的过程加以揭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政理想 屈原 对外政策 政治理想 南方 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寄情志 联类已身──两汉骚体赋与文人不遇心态
18
作者 马正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77-79,共3页
宣寄情志联类已身──两汉骚体赋与文人不遇心态马正学关于两汉骚体赋,古今论者已多有研究,本文试就两汉骚体赋予屈骚言志精神之承沿及其所折射的两汉文人的心态作一粗浅考察。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思序》中说:自屈原终没之后,... 宣寄情志联类已身──两汉骚体赋与文人不遇心态马正学关于两汉骚体赋,古今论者已多有研究,本文试就两汉骚体赋予屈骚言志精神之承沿及其所折射的两汉文人的心态作一粗浅考察。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思序》中说:自屈原终没之后,忠臣介士游览学者读《离骚》、《九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体赋 两汉 心态 文人 情志 屈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融合看新武侠小说
19
作者 张巍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40-42,共3页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情结说”,认为女孩子自童年起,心灵深处所朦胧爱恋的第一个人必然是他的父亲,所以就有了自己常无法察觉的“恋父分母”的心理倾向,渴望能为自己的父亲建立恋情而仇视自己的母亲,被称之为“...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曾提出过著名的“情结说”,认为女孩子自童年起,心灵深处所朦胧爱恋的第一个人必然是他的父亲,所以就有了自己常无法察觉的“恋父分母”的心理倾向,渴望能为自己的父亲建立恋情而仇视自己的母亲,被称之为“恋父情结”。同时,弗洛伊德又特别强调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小说 文化融合 弗洛伊德学说 恋父情结 童年记忆 心理倾向 生活经历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
20
作者 刘志伟 康元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61-63,71,共4页
“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刘志伟,康元晧庾信后期集南北之大成的文学成就,为古今研究者所公认。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无建树呢?似乎很少有人提及。笔者认为,庾信后期取得较大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 “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试论庾信后期的文学理论主张刘志伟,康元晧庾信后期集南北之大成的文学成就,为古今研究者所公认。他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无建树呢?似乎很少有人提及。笔者认为,庾信后期取得较大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有着较为明确的文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成就 理论主张 庾信 悲哀 文学理论 深度挖掘 创作价值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