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商剑钊 吴小飞 +5 位作者 曹晔洁 吕云蕾 李精鑫 王晶 董宁 刘永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7,共13页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新兴民用等领域,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大多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过长等问题,限制其应用和推广,发展低成本制备工艺是推动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现状,总结了反应熔渗、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浆料浸渗结合热压等低成本工艺的研究现状,围绕制备工艺优化、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低成本制备工艺的未来研究方向,如熔盐法制备超高温陶瓷界面和反应诱导相分离制备具有孔隙结构均匀的多孔基体,可显著提升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低成本 反应熔渗 纳米浆料浸渗瞬时共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性能
2
作者 张珂 许平 +5 位作者 张超 李陈晨 应雯清 邢宁 李玫 张程煜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1,共7页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 连续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铝复合材料(Al_(2)O_(3f)/Al_(2)O_(3))是发展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理想材料。本工作研究了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的室温和1000℃拉伸力学性能,使用SEM观察拉伸试样的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使用TEM观察纤维的微观结构,采用Weibull分布统计分析抗拉强度,利用纤维推入法得到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结果表明,国产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为(257±31)MPa,1000℃的抗拉强度为室温的78%,已达到国际Nextel610/Al_(2)O_(3)水平。研究发现,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界面结合强度较低,纤维拔出长且分散,抗拉强度高;界面结合强度较高,发生纤维束断裂,且纤维拔出变短,抗拉强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纤维 Al_(2)O_(3f)/Al_(2)O_(3)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强度分散性 界面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改性和烧蚀行为 被引量:11
3
作者 段刘阳 罗磊 王一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62-769,782,共8页
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需要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于C/SiC复合材料的涂层和基体耐高温、抗烧蚀改性是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简述了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烧蚀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超高温陶瓷单一组元和多元... 高超音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需要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于C/SiC复合材料的涂层和基体耐高温、抗烧蚀改性是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有效方法。简述了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烧蚀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超高温陶瓷单一组元和多元复合组元对C/SiC复合材料涂层及基体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烧蚀行为,指出难熔金属硼化物和碳化物,如ZrB2、ZrC、TaC、HfC等单一或复合组元,可有效提高C/Si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针对未来往返飞行器对材料重复烧蚀的需求,初步阐述了基于C/SiC复合材料的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改性方法,并给出了在氧乙炔焰下重复烧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 涂层改性 基体改性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高温压缩强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牛学宝 张程煜 +2 位作者 乔生儒 韩栋 李玫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5,共4页
研究了二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2D-C/SiC)在空气介质中的高温压缩强度。材料采用1K T300碳纤维平纹布经叠层和缝合制成预制体为增强体,经等温化学气相浸渗制备而成。试样表面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沉积SiC涂层。测试方向为垂直于... 研究了二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2D-C/SiC)在空气介质中的高温压缩强度。材料采用1K T300碳纤维平纹布经叠层和缝合制成预制体为增强体,经等温化学气相浸渗制备而成。试样表面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沉积SiC涂层。测试方向为垂直于炭布叠层方向,测试温度为室温,700℃,1100℃和1300℃。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断口。结果表明:室温~700℃,2D-C/SiC的压缩强度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大,温度高于700℃后,材料的压缩强度缓慢降低。导致2D-C/SiC的压缩强度随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为纤维和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同引起的残余应力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小和高温下材料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高温 压缩强度 热应力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磊磊 付前刚 李贺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5-683,658,共9页
超高温材料是航天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直接影响了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进程并对飞行试验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C/C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化物超高温陶瓷、硼化物超高温... 超高温材料是航天飞行器长时飞行、大气层再入飞行和跨大气层飞行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其直接影响了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进程并对飞行试验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C/C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化物超高温陶瓷、硼化物超高温陶瓷及氮化物超高温陶瓷等超高温材料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评述了C/C复合材料的组织形成机理、疲劳特性、基体改性及抗氧化行为,Cf/Si C及Si Cf/Si C陶瓷基复合材料和超高温陶瓷在制备工艺、力学性能、抗氧化和抗烧蚀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常用几种超高温材料的优缺点并分析了其研究重点,提出了超高温材料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超高温材料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碳化物 硼化物 氮化物 超高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浩辉 党潇琳 +2 位作者 马晓康 丁金雪 范晓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 作为热结构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连续纤维的引入解决了陶瓷脆性大的问题,而纤维与基体间微小区域——界面层的设计是保证CMC具有高韧性的关键。一直以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界面层与CMC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受限于表征难以深入研究界面层微区力学行为的困难。随着微纳力学测试与聚焦离子束(focused ion beam,FIB)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对于CMC界面层结合强度以及其失效行为的表征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综述CMC中界面层的作用以及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机制,同时汇总当下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测试界面剪切强度的方法,重点总结微纳力学手段下纤维push-out/push-in以及微柱压缩等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差异,报道这些方法在界面区失效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并指明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纤维pushout/push-in可以反映基体应力作用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但测试结果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微柱压缩测试则更多地反映界面层本征特性,无法反映基体应力对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也无法反映纤维拔出过程。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展界面微区力学行为的表征方法,同时确定微区力学与宏观力学性能间的影响机制并建立模型,最终实现CMC的界面层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界面层 微区力学行为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BSAS体系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耦合气氛中的损伤行为
7
作者 曹鑫鑫 栾新刚 +3 位作者 王钰磊 张紫琦 李建章 成来飞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12期67-77,共11页
为满足具有更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长时稳定服役需求,带有环境屏障涂层(EBC)的连续SiC纤维增强增韧SiC陶瓷基(SiC/SiC)复合材料逐渐在其热端部件上得到应用。针对带有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模拟燃气环境中的服役行... 为满足具有更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新一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长时稳定服役需求,带有环境屏障涂层(EBC)的连续SiC纤维增强增韧SiC陶瓷基(SiC/SiC)复合材料逐渐在其热端部件上得到应用。针对带有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模拟燃气环境中的服役行为,本文开展了带钡锶铝硅酸盐(BSAS)体系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耦合环境下氧化腐蚀试验,研究其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内部缺陷特征、重量变化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揭示其损伤机制。EBC中的裂纹为湿氧气氛扩散提供通道,到达硅黏结层后促使其上表面出现氧化腐蚀孔洞,从而削减了EBC的屏障防护寿命。研究发现,带BSAS体系EBC的SiC/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耦合环境下的氧化腐蚀服从扩散控制,EBC提供了有效的屏障防护效果,保护SiC/SiC复合材料免遭严重的氧化腐蚀损伤。微观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时间的考核服役后,基材近表面处和中心处纤维的承载能力均有所提高,经300h氧化腐蚀考核后,EBC保护下SiC/SiC基材的力学性能表现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复合材料 环境屏障涂层 水氧耦合环境 氧化腐蚀损伤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空气中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14
8
作者 洪智亮 张巧君 +3 位作者 李开元 郭洪宝 张程煜 刘永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50,共7页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SiC)是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在高温燃气环境中,SiC/SiC会发生氧化腐蚀,导致材料性能迅速恶化。为了揭示国产Si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燃气环境中的氧化腐蚀行为,本工作测试了SiC/...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SiC/SiC)是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在高温燃气环境中,SiC/SiC会发生氧化腐蚀,导致材料性能迅速恶化。为了揭示国产Si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燃气环境中的氧化腐蚀行为,本工作测试了SiC/SiC复合材料的1100~1300℃空气氧化性能,获得了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利用SEM,XPS和XRD分析了材料的形貌、成分和物相演变规律,以阐明其氧化行为。结果表明:SiC/SiC复合材料在1100~1300℃的氧化动力学均遵循抛物线规律;其氧化物为SiO_(2)。SiC/SiC在1100℃时仅发生轻微氧化,温度高于1200℃时复合材料的氧化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在BN界面相和基体孔隙附近的氧化现象更为明显。Si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随氧化程度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SIC复合材料 氧化行为 氧化机理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毡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剪切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缑建杰 张程煜 +2 位作者 吴小军 严科飞 乔生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4-77,共4页
运用双槽口剪切试验方法测试了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在室温、700℃、1000℃、1400℃下的剪切强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原始组织形貌和断口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材料的剪切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材... 运用双槽口剪切试验方法测试了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在室温、700℃、1000℃、1400℃下的剪切强度,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的原始组织形貌和断口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材料的剪切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材料Z向的剪切强度优于XY向。通过SEM观察分析可知,材料XY向和Z向纤维的含量明显不同;室温下,C/C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有纤维拔出及断裂,而高温下,失效形式主要为纤维的拔出、纤维/基体界面脱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剪切强度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ICVI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瑞成 李贺军 +2 位作者 席琛 卢锦花 王兰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等温 CVI 制备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致密化过程和热解碳的形成机理,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碳/碳复合材料 CVI工艺 碳/碳复合材料 致密化过程 制备工艺 形成机理 发展趋势 热解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1
作者 付前刚 李贺军 +1 位作者 沈学涛 李克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6-12,39,共8页
碳/碳(C/C)复合材料在高温含氧气氛下的氧化烧蚀问题严重制约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基体改性技术是提高该材料高温抗氧化抗烧蚀能力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目前发展的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转化、反应熔体浸渗、化学气相反应等基... 碳/碳(C/C)复合材料在高温含氧气氛下的氧化烧蚀问题严重制约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推广应用,基体改性技术是提高该材料高温抗氧化抗烧蚀能力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目前发展的化学气相渗透、先驱体转化、反应熔体浸渗、化学气相反应等基体改性技术的主要方法,综述了SiC,ZrC,TaC,HfC,ZrB2,WC,Cu等抗氧化和抗烧蚀组元改性C/C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指出难熔金属碳化物和硼化物,如HfC,ZrC,TaC,HfB2,ZrB2等,具有熔点高、高温性能稳定、抗烧蚀性能优良等特点,是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抗烧蚀的理想基体改性材料,并提出了C/C复合材料基体改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潜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基体改性 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SiC涂层的C/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国栋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前刚 张雨雷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高温防氧化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晶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带涂层试样在室温-150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β—SiC和少量的游离si组成... 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高温防氧化涂层。利用SEM和XRD等方法对涂层的微观形貌和晶相组成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并对带涂层试样在室温-1500℃范围内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β—SiC和少量的游离si组成,涂层表面有裂纹存在,涂层与C/C复合材料基体结合良好,呈现犬牙状结合。在室温-1500℃之间,带SiC涂层C/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可分为4个阶段,涂层在高温区具有较好的防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SIC涂层 包埋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驱体对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国忠 李贺军 +2 位作者 白瑞成 陈拂晓 黄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4,共5页
研究了分别以甲烷和丙烯为前驱体对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型ICVI工艺致密化速率及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密度与致密化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密度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试样的断口形貌,利用三点弯... 研究了分别以甲烷和丙烯为前驱体对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型ICVI工艺致密化速率及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密度与致密化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密度分布,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和试样的断口形貌,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测定材料的弯曲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致密化时间100h前,以甲烷为前驱体,C/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比丙烯为前驱体时低,100h后致密化速率发生逆转;以甲烷为前驱体所得C/C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小,组织结构为粗糙层,弯曲强度为250.87MPa,模量为29.29GPa;而以丙烯为前驱体所得C/C复合材料的密度梯度大,组织结构为光滑层,弯曲强度为102.75MPa,模量为11.42GPa。因此,相对而言甲烷作为制备C/C复合材料的前驱体优于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前驱体 ICVI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许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界面层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了... 界面层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 陶瓷基复合材料 结构材料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VI工艺参数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国忠 李贺军 +3 位作者 张守阳 陈拂晓 李伟 白瑞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91,共5页
综述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沉积(ICVI)工艺中前驱体种类、滞留时间(τ)、AS/Vr比、前驱体分压、沉积温度以及H2在热解炭沉积中的作用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前驱体滞留时间(τ)的精确控制对ICVI的影响。指出滞... 综述了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沉积(ICVI)工艺中前驱体种类、滞留时间(τ)、AS/Vr比、前驱体分压、沉积温度以及H2在热解炭沉积中的作用对C/C复合材料快速均匀致密化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前驱体滞留时间(τ)的精确控制对ICVI的影响。指出滞留时间(τ)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扩散控制。另外还特别强调AS/Vr比控制着复杂的气相反应(均相反应)和表面反应(异相反应)之间的竞争过程,是调节其它参数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前驱体 CVI As/Vr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2 位作者 弓满锋 侯军涛 焦更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氧化行为完全不同。高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其氧化失重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低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则其氧化失重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在800-100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接着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较高的制备温度可使复合材料在900℃以下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但却使900℃以上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Si—C—N 裂纹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合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成来飞 左新章 +3 位作者 刘永胜 殷小玮 栾新刚 张立同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为了提高CMC-SiC高温抗氧化性和长时间服役的寿命,必须对CMC-SiC进行自愈合改性,使裂纹和孔洞处能够原位自生成玻璃相,以达到在服役过程中主动封填的效果,阻止氧化性介质向内扩散,降低PyC和C纤维的氧化损伤。
关键词 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自愈合 航空发动机 性能 技术 高比强度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晶 成来飞 +2 位作者 刘永胜 刘小瀛 张青 《航空制造技术》 2016年第15期50-56,共7页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 C)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CMC-Si C材料硬度高、不导电等特性决定了实现其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较为困难。综述了CMC-Si C材料的传统加工和特种...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 C)是一种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CMC-Si C材料硬度高、不导电等特性决定了实现其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较为困难。综述了CMC-Si C材料的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阐述了激光加工陶瓷及CMC-Si C材料的加工机理和加工效果。最后,指出了CMC-Si C材料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激光加工 加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增韧SiC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分布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善华 张立同 +4 位作者 刘永胜 殷小玮 成来飞 李辉 孟志新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0-413,共4页
以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SiC纤维和C纤维混杂增韧SiC基复合材料((SiC-C)/SiC)的弯曲强度数据为依据,以Weibull分布为假设,采用图解法结合逐步回归优选法进行参数估计,并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对(SiC-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分... 以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SiC纤维和C纤维混杂增韧SiC基复合材料((SiC-C)/SiC)的弯曲强度数据为依据,以Weibull分布为假设,采用图解法结合逐步回归优选法进行参数估计,并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对(SiC-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分布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SiC-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统计服从Weibull分布。依据获得Weibull分布函数预测(SiC-C)/SiC的强度值与实验值偏差仅为0.19%,复合材料强度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C)/SiC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WEIBULL分布 Kolmogorov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气相反应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梯度SiC涂层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凤萍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卢锦花 黄荔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CVR)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梯度SiC涂层,对该梯度涂层的形成机理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i渗入基体的速率对梯度涂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当采用体密度较高的C/C基体时,得到了完整致密的梯度...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CVR)制备了C/C复合材料的梯度SiC涂层,对该梯度涂层的形成机理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i渗入基体的速率对梯度涂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当采用体密度较高的C/C基体时,得到了完整致密的梯度SiC涂层,生成的SiC为-βSiC,该涂层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在1500℃静态空气气氛中,氧化26小时后失重不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反应 C/C复合材料 梯度 S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