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yC层对SiC纤维束及MiniSiC/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强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孟志新 成来飞 +3 位作者 刘善华 李良军 王操 张立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5-7,共3页
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浸渗法(ICVI),对原始的SiC纤维束和沉积有PyC层的SiC纤维束浸渗SiC基体,制备了纤维束复合材料SiC/SiC(Mini SiC/SiC)。分析了SiC纤维束和Mini Si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同时利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研究了强度分布... 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浸渗法(ICVI),对原始的SiC纤维束和沉积有PyC层的SiC纤维束浸渗SiC基体,制备了纤维束复合材料SiC/SiC(Mini SiC/SiC)。分析了SiC纤维束和Mini Si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同时利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研究了强度分布。结果表明,PyC层具有修复纤维表面缺陷的作用,SiC纤维束沉积PyC层后,纤维表面光滑而致密,表面缺陷减少,其拉伸强度、延伸率和Weibull模数分别比原始SiC纤维束提高了25%、12%和288%;且由其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和Weibull模数分别比由原始SiC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提高了103%、83%和340%。PyC界面层对SiC纤维表面缺陷的修复作用和对SiC纤维的保护作用以及降低复合材料裂纹敏感性的作用提高了Mini SiC/Si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Weibull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束复合材料 PyC层 拉伸性能 强度分布 化学气相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许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7-112,共6页
界面层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了... 界面层是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和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层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 陶瓷基复合材料 结构材料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浸渗2D C_f/(Si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强韧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孟志新 成来飞 +2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韩秀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42,共4页
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浸渗法(ICVI)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韧碳化硅-碳二元基复合材料(2DCf/(SiC-C)).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成像(BSE)研究了其基体的微观结构,并与二维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2DCf/SiC)比较了室温力学性... 采用等温等压化学气相浸渗法(ICVI)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韧碳化硅-碳二元基复合材料(2DCf/(SiC-C)).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成像(BSE)研究了其基体的微观结构,并与二维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2DCf/SiC)比较了室温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2D Cf/(SiC-C)复合材料的基体是由SiC与热解碳(PyC)组成的多层结构,PyC基体层分布均匀而连续,且与SiC基体层结合紧密.纤维束内部PyC基体层较厚的2D Cf/(SiC-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韧性,其拉伸强度、断裂应变、断裂韧性和断裂功分别比2D Cf/SiC复合材料的提高了3%、142%、22%和58%.SiC与PyC组成的多层基体使2D Cf/(SiC-C)复合材料的纤维在拔出过程中发生了两次集中拔出,且第一次集中拔出的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强韧性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强韧性 化学气相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2 位作者 弓满锋 侯军涛 焦更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7,共5页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炭为界面的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i-C-N)。采用热重法研究了C/Si-C-N复合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并探讨了基体制备温度对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氧化行为完全不同。高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其氧化失重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低温下制备的C/Si-C-N复合材料则其氧化失重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后在800-1000℃之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接着又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较高的制备温度可使复合材料在900℃以下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但却使900℃以上温度区间的抗氧化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能 Si—C—N 裂纹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硼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史小红 李贺军 +1 位作者 曾燮榕 邹继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8,共4页
为了改善涂层和C/C复合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涂层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氧化硼为添加剂制备了具有楔状结构的C/C复合材料S iC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0%、2%、5%和10%的氧化硼对S iC涂层组织、... 为了改善涂层和C/C复合材料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涂层在高温下保护C/C复合材料的能力,以氧化硼为添加剂制备了具有楔状结构的C/C复合材料S iC抗氧化涂层,研究了摩尔百分含量分别为0%、2%、5%和10%的氧化硼对S iC涂层组织、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SEM、XRD及抗氧化实验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氧化硼含量的增加,S iC涂层的厚度和致密度依次增加;涂层中的氧化硼可促使涂层物料充分渗入C/C复合材料基体内;1 500℃空气介质氧化试验结果显示,涂层中氧化硼含量为2%的C/C复合材料在氧化5 h后增重0.3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氧化硼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状增强体种类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王闯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7,共7页
采用普通液压机及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应用广的三种焦炭(冶金焦、沥青焦Ⅰ和沥青焦Ⅱ)颗粒增强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简称PCCs)。通过对PCCs材料先后进行快速焙烧处理,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处... 采用普通液压机及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应用广的三种焦炭(冶金焦、沥青焦Ⅰ和沥青焦Ⅱ)颗粒增强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简称PCCs)。通过对PCCs材料先后进行快速焙烧处理,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处理和高温石墨化(2 373K)处理,制得了PCC材料的焙烧样品、致密化样品和石墨化样品。通过力学性能试验,SEM和XRD等方法,研究了增强体焦炭颗粒的种类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CCs材料抗压强度的高低,除了与其体积密度相关外,还与其所采用的增强体焦炭颗粒的耐压强度、微观结构和表面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焦炭颗粒的耐压强度愈高、表面越粗糙、开孔孔隙越多,其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也就越显著。无论PCCs材料是焙烧样品、致密化样品、还是石墨化样品,用磨碎冶金焦制备的PCCs材料的三种样品的抗压强度最大,用沥青焦Ⅱ制备的PCCs材料的次之,用沥青焦Ⅰ制备的CRPCC材料的最小。粒状增强体的种类对CRPCC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其强度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复合材料 煤焦油沥青 粒状增强体 抗压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 B_2复合材料 被引量:8
7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殷小玮 刘永胜 张立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 利用XRD,SEM,EDS研究浆料浸渍结合反应熔渗法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并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结果表明:采用单向加压依次渗入ZrB2微粉和酚醛树脂,能很好地将ZrB2微粉和树脂渗入到纤维束间,但熔融Si难以渗入到试样内部,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18.3%和110MPa。采用ZrB2浆料真空浸渍,沉积碳基体后进行熔融渗Si,复合材料的开气孔率和室温弯曲强度分别为5.5%和23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浆料浸渍 反应熔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ullite/Si-C-N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其弯曲行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1 位作者 焦更生 徐浩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86,91,共6页
本研究制备出了以莫来石为界面层的炭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Mullite/Si-C-N)。使用三点弯曲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室温、1300℃和1600℃时的弯曲断裂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弯曲断口形貌... 本研究制备出了以莫来石为界面层的炭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Mullite/Si-C-N)。使用三点弯曲法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室温、1300℃和1600℃时的弯曲断裂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弯曲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室温和1300℃时,C/Mullite/Si-C-N复合材料的断口呈现出明显的脆性断裂特征;而在1600℃时,则呈现出韧性断裂特征。1300℃时的弯曲强度高于室温强度,模量则与室温下的基本相等。1600℃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模量都明显下降。与具有热解炭界面层的C/Si-C-N复合材料相比,采用莫来石界面后,C/Si-C-N复合材料的强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强度 C/Si-C-N复合材料 莫来石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切炭纤维的表面处理对沥青基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短切炭纤维增强的沥青基C/C炭复合材料。借助材料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短切炭纤维表面处理强度的增大,C/C... 采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短切炭纤维增强的沥青基C/C炭复合材料。借助材料万能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短切炭纤维的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短切炭纤维表面处理强度的增大,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明显提高。用联合处理方法改性的短切炭纤维制备的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比未处理的短切炭纤维增强的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约提高了1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表面处理 C/C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王闯 张东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9-564,共6页
采用普通液压机和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与抗... 采用普通液压机和新型高效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的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研究了模压压力对焦炭颗粒增强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并探讨了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与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增大模压压力,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随之明显增加;继续增大模压压力,体积密度仍然呈上升趋势,但抗压强度却突然下降;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越高,其抗压强度未必也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炭复合材料 焦炭颗粒 模压压力 抗压性能 体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界面层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许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40-43,共4页
界面层是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包括层状晶体结构材料和多层陶瓷界面相)和非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进行了讨论... 界面层是复合材料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对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成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叙述界面层功能的基础上,分别对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包括层状晶体结构材料和多层陶瓷界面相)和非层状结构界面层材料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法制备的C/PyC/Si-C-N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7-30,48,共5页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碳为界面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PyC/Si-C-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C/PyC/Si-C-N的断口形貌,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C/PyC/Si-C-N的弯曲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1600℃以下,C/Py... 采用CVI方法制备出了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热解碳为界面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PyC/Si-C-N)。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C/PyC/Si-C-N的断口形貌,用三点弯曲法测试了C/PyC/Si-C-N的弯曲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1600℃以下,C/PyC/Si-C-N的弯曲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并略有增加;随温度的升高,PyC界面层较厚的区域其界面结合会逐渐变强,而界面层厚度非常小或无界面层的区域其界面结合会逐渐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弯曲强度 模量 Si-C-N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化法对短炭纤维均匀化效果及C/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张东生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采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和普通压力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炭纤维增强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借助无级变速搅拌机、材料万能试验机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均化法对短炭纤维均匀化效果和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验... 采用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和普通压力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短炭纤维增强沥青炭基C/C复合材料。借助无级变速搅拌机、材料万能试验机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均化法对短炭纤维均匀化效果和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6种分散剂中,含有CPB和PVA的分散液不仅对PAN基炭纤维的分散性能较好,而且对炭纤维、沥青粉和焦炭颗粒也具有良好的均匀化效果;均化法对C/C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就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成本和作业环境而言,湿混法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炭纤维 纤维均匀化 C/C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C界面层对C/SiC-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87,共5页
以CVI方法制备基体、以PIP工艺制备界面层成功制备出了具有Si-O-C界面层的碳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Si-O-C/Si-C-N),研究了Si-O-C界面层对C/Si-C-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iO-C/Si-C-N的抗弯强度与C/... 以CVI方法制备基体、以PIP工艺制备界面层成功制备出了具有Si-O-C界面层的碳纤维增强Si-C-N陶瓷基复合材料(C/Si-O-C/Si-C-N),研究了Si-O-C界面层对C/Si-C-N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iO-C/Si-C-N的抗弯强度与C/PyC/Si-C-N基本相当,Si-O-C界面层在C/Si-C-N中可起到与PyC界面层基本相同的作用;在实验温度区间内,C/Si-O-C/Si-C-N平均热膨胀系数比C/PyC/Si-C-N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C陶瓷 界面层 抗弯强度 热膨胀 陶瓷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莫来石界面的C/Si-C-N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41,共7页
以PIP方法制备界面层、CVI工艺制备基体,制备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莫来石为界面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ullite/Si-C-N)。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导热仪分别测试C/mullite/Si-C-N的热膨胀性能和热扩散性能,采用SEM和XRD分析材料的... 以PIP方法制备界面层、CVI工艺制备基体,制备以Si-C-N陶瓷为基体、以莫来石为界面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mullite/Si-C-N)。采用热膨胀仪和激光导热仪分别测试C/mullite/Si-C-N的热膨胀性能和热扩散性能,采用SEM和XRD分析材料的组织和形貌,采用DSC/TG同步分析仪分析基体材料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25~1200℃范围内,C/mullite/Si-C-N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率为1.58×10^(-6)℃^(-1),线膨胀率为0.18%。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与温度呈指数下降关系,这种指数关系是由基体的非晶结构造成的。热处理后的C/mullite/Si-C-N相对于未热处理的试样室温下的热扩散率显著下降,300℃以上的高温区段则略有升高,其在1000℃以下结构稳定,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热膨胀 热扩散 界面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陶刹车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兴亚 张立同 +1 位作者 成来飞 范尚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3,108,共5页
碳陶(C/SiC)刹车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刹车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摩擦性能高且稳定等优点,在高速列车、飞机等高能刹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刹车材料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纤维预制体结构对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摩擦磨损... 碳陶(C/SiC)刹车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刹车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摩擦性能高且稳定等优点,在高速列车、飞机等高能刹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刹车材料是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纤维预制体结构对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不同预制体类型,对C/SiC刹车材料的制备、微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介绍了C/SiC刹车材料的改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刹车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测量高速钢上不同厚度氮化钛涂层残余应力 被引量:5
17
作者 弓满锋 乔生儒 +1 位作者 卢国锋 姬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9,424,共6页
采用多弧离子镀在AISIM2高速钢(HSS)上沉积了TiN硬涂层,试样中基体厚度为1mm,涂层厚度分别为3.0、5.0、7.0、9.0和11.0μm.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TiN涂层中残余应力,测量了TiN(220)衍射晶面在五种不同倾斜角(Ψ=0°,20.7°,3... 采用多弧离子镀在AISIM2高速钢(HSS)上沉积了TiN硬涂层,试样中基体厚度为1mm,涂层厚度分别为3.0、5.0、7.0、9.0和11.0μm.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TiN涂层中残余应力,测量了TiN(220)衍射晶面在五种不同倾斜角(Ψ=0°,20.7°,30°,37.8°和45°)下的X射线衍射峰.结果表明:在3~11μm涂层厚度范围内,TiN涂层中均表现出残余压应力且残余压应力值较大.TiN涂层中残余应力大致分布在-3.22~-2.04GPa之间,本征应力分布在-1.32~-0.14GPa,热应力约为-1.86~-1.75GPa.TiN涂层中残余应力值随涂层厚度变化是非线性增加的,随厚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多项式拟合后发现约在8.5μm厚时残余应力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多弧离子镀 残余应力 XRD 涂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多弧离子镀制备Ti(CN)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折洁 张程煜 +1 位作者 张贝贝 乔生儒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5,22,共5页
采用真空多弧离子镀技术在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沉积Ti(CN)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涂层的抗热震和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沉积温度、压力及N2流量,可以在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得到以Ti(CN)... 采用真空多弧离子镀技术在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沉积Ti(CN)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并对涂层的抗热震和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沉积温度、压力及N2流量,可以在X12CrMoWVNbN10-1-1耐热钢表面得到以Ti(CN)为主的致密涂层,在沉积温度400℃时,该涂层的最高硬度可达2438.7HV0.025,涂层在65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70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弧离子镀 Ti(CN)涂层抗氧化性抗热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空心微球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喜宗 李贺军 +2 位作者 马托梅 穆承广 王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0,共4页
从酚醛微球制备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酚醛树脂闭孔中空微球的各种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发泡法、悬浮聚合法以及微胶囊法等,并简要介绍了酚醛树脂微球的性能及应用研究,结合目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差距和问题对该领域的发展趋... 从酚醛微球制备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制备酚醛树脂闭孔中空微球的各种方法,包括喷雾干燥法、发泡法、悬浮聚合法以及微胶囊法等,并简要介绍了酚醛树脂微球的性能及应用研究,结合目前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差距和问题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中空微球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块体Si-C-N陶瓷的热行为(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国锋 乔生儒 +1 位作者 张程煜 焦更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9-784,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块体非晶态Si-C-N陶瓷.用TG/DSC、XRD、SEM和TEM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所制备的Si-C-N陶瓷的热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晶态Si-C-N首先发生相分离,分离后的一种相呈颗粒状;β-SiC就是从这种颗粒状的分...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块体非晶态Si-C-N陶瓷.用TG/DSC、XRD、SEM和TEM等技术方法研究了所制备的Si-C-N陶瓷的热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晶态Si-C-N首先发生相分离,分离后的一种相呈颗粒状;β-SiC就是从这种颗粒状的分离相中形成.在热处理条件下,非晶Si-C-N的晶化温度约为1200℃;在加热速率为20℃/min的连续加热条件下,其晶化温度为1372.6℃.β-SiC在1200℃首先形成,β-Si3N4和α-SiC则在1500℃形成.在扫描电镜观察中,热处理后的Si-C-N中出现一种类似于层状的组织,这种组织的晶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 Si-C-N陶瓷 热行为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