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气动噪声机器学习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巧 杨党国 +1 位作者 吴德松 张伟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I0001,共18页
气动噪声源自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脉动,可能引发声疲劳和声振耦合,是航空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方法、风洞试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测量结果单一、难以与流动结构建立有效关联、高精度... 气动噪声源自气体流动过程中的压力脉动,可能引发声疲劳和声振耦合,是航空器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方法、风洞试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测量结果单一、难以与流动结构建立有效关联、高精度噪声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机器学习方法具有高效、快速、低成本等优势,在航空气动噪声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概述了机器学习在航空气动噪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其在稀疏测点下声场重构和气动噪声预测方面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机器学习方法在气动噪声研究中泛化性弱、预测精度不足、缺乏物理解释性等共性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基于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气动噪声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气动噪声 声场重构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预测的气动力建模与主动采样
2
作者 张子军 李怀璐 +2 位作者 赵彤 王旭 张伟伟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I0001,共11页
神经网络方法作为一种高效高精度建模方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自身的“黑箱”特性结合工程问题特有的小样本现象使得模型可靠性不足,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大,严重制约了神经网络模型的使用。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工程适用性,以飞... 神经网络方法作为一种高效高精度建模方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自身的“黑箱”特性结合工程问题特有的小样本现象使得模型可靠性不足,预测结果不确定性大,严重制约了神经网络模型的使用。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工程适用性,以飞机纵向非定常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纵向大幅振荡风洞试验的时域非定常气动力建模,并使用MC-Dropout技术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确定性分析结果,开展了风洞试验样本主动采样。结果表明,模型不确定性可作为预测精度的先验评价指标,模型预测误差与不确定性具有强线性关系,主动采样策略较随机采样策略可以最多降低40%的样本需求,验证了该方法在提升黑箱模型可信度与降低建模样本需求量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迎角 风洞试验 非定常气动力 神经网络 不确定性 主动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失速及其实验方法与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孟宣市 鞠恩博 俞熠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I0001,共28页
动态失速是一种复杂的非定常、非线性气动现象,广泛存在于直升机、风力机、航空压气机等旋转机械设备运行及飞机大迎角机动、编队飞行过程中。该现象涉及流动分离、剪切层失稳、动态失速涡的生成与演化等问题,并伴随显著的气动力迟滞效... 动态失速是一种复杂的非定常、非线性气动现象,广泛存在于直升机、风力机、航空压气机等旋转机械设备运行及飞机大迎角机动、编队飞行过程中。该现象涉及流动分离、剪切层失稳、动态失速涡的生成与演化等问题,并伴随显著的气动力迟滞效应和动态载荷变化,极易导致飞行器升力骤降、阻力急剧增加及颤振等问题。由于非定常转捩预测、大迎角分离以及动态失速可靠模拟等前沿空气动力学问题尚未解决,风洞实验成为揭示动态失速特性及流动机制的核心手段。本文系统综述了动态失速的基本特性与风洞实验方法,重点探讨了压力测量、转捩检测、空间流场精细结构显示与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实验测量技术对于捕捉动态失速过程中的流动特性至关重要,而误差修正技术显著提升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此外,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多物理场耦合测量技术的开发,并结合智能化风洞实验与机器学习方法,全面解析动态失速的流动机制,为航空航天与风能等领域提供高效的设计优化和流动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编队飞行 转捩检测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三轴编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冲击响应及冲击后压缩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洋 黄建 +4 位作者 赵振强 周海丽 李超 张立泉 张超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8,共8页
采用树脂传递塑膜工艺制备碳纤维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分别通过空气炮系统和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开展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高、低速冲击实验,并通过超声C扫描获取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分层损伤情况,分析了二维三轴编织... 采用树脂传递塑膜工艺制备碳纤维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分别通过空气炮系统和落锤冲击实验系统开展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高、低速冲击实验,并通过超声C扫描获取了不同冲击能量下的分层损伤情况,分析了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高、低速冲击响应及损伤失效特性。然后,对低速冲击试样开展压缩实验,结合数字图像同步测试技术,阐明了不同冲击能量下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冲击后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在低速冲击载荷下,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损伤面积等比例增大,但能量吸收增大了近2倍,在6.7 J/mm的冲击能量下,材料内部产生严重的损伤,导致其剩余强度大幅下降。二维三轴编织复合材料的弹道极限速度约为138.5 m/s,当弹体入射速度大于弹道极限速度时,其损伤面积随弹体入射速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三轴编织 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速冲击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常用铝合金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探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雷 李玉龙 +1 位作者 索涛 郭亚洲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77,共7页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设备对五种航空常用铝合金2A12-CZ,2A12-M,2024-T351,7050-T74,7050-T7451进行了室温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探究,并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这五种材料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五种铝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设备对五种航空常用铝合金2A12-CZ,2A12-M,2024-T351,7050-T74,7050-T7451进行了室温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探究,并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这五种材料进行了准静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五种铝合金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显示:7050系列铝合金有较高的屈服强度,2A12M抗拉强度则最低。五种航空铝合金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的应变率敏感效应,其中2A12-CZ敏感性最强,7050T7451敏感性最弱。五种铝合金动态拉伸失效应变明显大于准静态拉伸失效应变。2A12M与2024T351有较高的动态拉伸失效应变。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Johnson-Cook本构模型,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来拟合这五种材料的动态本构,模型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动态拉伸 应变率敏感性 屈服强度 本构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春旺 罗秀芹 +3 位作者 杨百愚 张贵斌 李亚智 张忠平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3-377,475,共5页
为研究叶片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叶片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旋转叶片振动状态下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建立计算模型时,在裂纹尖端划分了三维... 为研究叶片裂纹尖端的应力奇异性,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叶片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并研究了旋转叶片振动状态下裂尖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规律。建立计算模型时,在裂纹尖端划分了三维奇异单元,在裂尖外围划分了过渡单元。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旋转叶片振动状态下的裂尖应力奇异性,仅利用I型应力强度因子就具有足够的精度;对于同一裂纹,绝大多数情况下叶盆面应力强度因子大于叶背面应力强度因子,故研究叶片应力强度因子时只需研究叶盆应力强度因子即可;随着裂纹扩展,叶盆面I型应力强度因子不断增大。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叶片的裂纹扩展规律及损伤容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裂纹叶片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方法 三维奇异单元 过渡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CFD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的述评与挑战 被引量:45
7
作者 阎超 屈峰 +3 位作者 赵雅甜 于剑 武从海 张树海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9-857,I0001,共30页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成效斐然,成为飞行器研制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另一方面,CFD在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等核心理论上的进步却显得步履蹒跚。为此,本文聚焦CFD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发展迅速、成效斐然,成为飞行器研制和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另一方面,CFD在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等核心理论上的进步却显得步履蹒跚。为此,本文聚焦CFD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从湍流模型、转捩模型、通量求解方法以及高阶格式等CFD关键问题评述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在湍流模型中,重点论述了常用的线性涡黏性模型的现状和特性,尤其是其不足,对比分析了更复杂的雷诺应力模型。在转捩模型中,主要包括低雷诺数湍流模型、间歇因子转捩模型和层流动能转捩模型等,重点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构造方式和适用范围。在通量求解方法中,重点关注迎风通量格式,论述其在解决激波异常、overheating、全速域模拟、多维流动等问题方面的发展现状。在高阶格式中,主要关注WENO和DG等格式,论述其在计算精度、时间求解、激波捕捉、计算效率等性能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最后针对上述方向给出了简要总结和未来发展的建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湍流模型 转捩模型 通量格式 高阶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用TC18钛合金的车削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东兴 刘道新 +1 位作者 孙瑜峰 李世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05-1810,共6页
研究了难加工材料新型超高强度TC18钛合金的车削加工工艺技术。通过探讨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Ra对TC18钛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严格控制车削加工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性。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车削加工工艺参数,以零件表面粗糙... 研究了难加工材料新型超高强度TC18钛合金的车削加工工艺技术。通过探讨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Ra对TC18钛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严格控制车削加工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重要性。利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车削加工工艺参数,以零件表面粗糙度Ra值为车削加工表面质量评价指标,采用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Taguchi分析法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综合分析了车削加工试验结果。结果表明:机加工表面粗糙度对TC18合金疲劳寿命有重要的影响;车削加工走刀量f对TC18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影响最为显著。得到了一组优化的车削加工工艺参数,建立了预测车削加工TC18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与车削转速、走刀量和切削深度之间关系的定量方程,验证试验证明了其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削加工 TC18钛合金 正交试验 表面粗糙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允良 唐伟 +1 位作者 张勇 李为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9-713,750,共6页
研究了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问题。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实现了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参数化外形建模。采用修正的牛顿流理论进行高超声速气动特性计算。在保持纵向稳定性的条件下,以升阻比和容积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建... 研究了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问题。应用基于二次曲线的模线设计方法,实现了通用航空飞行器的参数化外形建模。采用修正的牛顿流理论进行高超声速气动特性计算。在保持纵向稳定性的条件下,以升阻比和容积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建立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多目标优化模型。应用基于小生境竞争排挤机制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得优化模型的非劣解集。将物理规划设计方法与稳定、高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有效地求解该优化模型的折衷解。优化结果表明本文的通用航空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优化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航空飞行器 物理规划 多目标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性传播聚类的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诊断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丽敏 王仲生 姜洪开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构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传播聚类的突发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突发故障历史监测数据建立突发故障数据库,通过相似性传播聚类找到数据库中所有突发故障数据的中心,当诊断新采集数据的突发故障类型时,通过相似性传... 针对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构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传播聚类的突发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突发故障历史监测数据建立突发故障数据库,通过相似性传播聚类找到数据库中所有突发故障数据的中心,当诊断新采集数据的突发故障类型时,通过相似性传播聚类找到当前新采集数据的中心,经过与突发故障数据库中的数据中心进行匹配判断该新采集数据所对应的突发故障类型。将该突发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到发动机转子实验台的突发故障诊断中,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诊断时间短和误差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传播聚类 突发故障诊断 突发故障数据库 中心匹配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状态MOG-HMM和Viterbi的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丽敏 王仲生 姜洪开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314,399,共5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的突发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状态混合高斯隐马尔科夫模型(mixture of Gaussian-hidden Markov model,简称MOG-HMM)和Viterbi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首先,根据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的历史监测数据建立多状态MOG-HMM模型,确... 针对航空发动机的突发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状态混合高斯隐马尔科夫模型(mixture of Gaussian-hidden Markov model,简称MOG-HMM)和Viterbi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首先,根据航空发动机突发故障的历史监测数据建立多状态MOG-HMM模型,确定状态数、状态转移矩阵、观察值概率分布以及最终的突发故障状态;然后,对新采集的观测数据,通过Viterbi算法解码出该观测数据对应的当前状态;最后,计算该状态到达突发故障状态的时间间隔,从而可以对突发故障进行预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突发故障的预测,并且符合标准预测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混合高斯隐马尔科夫模型 VITERBI算法 突发故障预测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gue故障树的航空电子系统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超 马存宝 +1 位作者 宋东 许家栋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4-256,共3页
由于航空电子系统工作时存在失常态,且其失效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基于概率论的故障树分析(FTA)模型不适用于分析其可靠性。该文引入Vague集描述底事件的失效行为,并构造了基于三角形Vague集算术运算的与/或门模糊算子,提出一种Vague... 由于航空电子系统工作时存在失常态,且其失效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基于概率论的故障树分析(FTA)模型不适用于分析其可靠性。该文引入Vague集描述底事件的失效行为,并构造了基于三角形Vague集算术运算的与/或门模糊算子,提出一种Vague故障树分析(VFTA)模型。对某直流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表明,VFTA模型比其它模糊FTA模型更灵活、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电子系统 失常态 三角形Vague集 Vague故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质量射流控制翼型跨声速激波抖振特性
13
作者 贾天昊 高超 +1 位作者 王玉帅 许和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41,I0001,共14页
跨声速激波抖振严重影响飞行器的安全性能和操纵性能。针对激波抖振的控制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尾缘吹/吸气的零质量射流方法,以翼型NASA SC(2)-0714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实验获得激波抖振的基本特性,基于雷诺应力模型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 跨声速激波抖振严重影响飞行器的安全性能和操纵性能。针对激波抖振的控制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尾缘吹/吸气的零质量射流方法,以翼型NASA SC(2)-0714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实验获得激波抖振的基本特性,基于雷诺应力模型求解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了改变射流介入的时刻、攻角和自由来流的马赫数以及射流的强度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零质量射流能够完全抑制翼型跨声速激波抖振,能否成功抑制以及控制效果的优劣与射流的介入时刻无关。射流在给定的多个翼型攻角和来流马赫数下都有效抑制了激波抖振,俯仰力矩系数的标准差基本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翼型升阻比平均提升超过10%,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射流强度对跨声速激波抖振的抑制作用存在临界值,当低于临界值时激波振荡减缓,当高于临界值时激波振荡完全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振 零质量射流 激波 跨声速 非定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身融合布局平面参数对变弯度减阻特性分析
14
作者 王雨桐 刘悦 +3 位作者 王浩 杨体浩 刘红阳 周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45,共21页
变弯度技术能提升飞行器气动性能,与翼身融合(BWB)布局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其气动优势。但无尾BWB仅靠后缘舵面配平,纵向力臂短,配平阻力惩罚大,因此进行BWB后缘变弯度设计时需充分考虑配平阻力损失。针对无尾BWB,考虑平面参数对后缘舵... 变弯度技术能提升飞行器气动性能,与翼身融合(BWB)布局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其气动优势。但无尾BWB仅靠后缘舵面配平,纵向力臂短,配平阻力惩罚大,因此进行BWB后缘变弯度设计时需充分考虑配平阻力损失。针对无尾BWB,考虑平面参数对后缘舵面配平能力的影响,基于全局优化方法研究了不同机翼后掠角和机翼位置的BWB构型上后缘变弯度技术的减阻原理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升力系数下,配平阻力损失都显著减小变弯度技术的减阻收益。BWB平面参数通过影响激波强度与配平能力,左右变弯度技术的减阻收益并影响舵面偏转角度。相比于基准构型,增大后掠角会使得小升力系数下减阻收益增加、大升力系数下降低;而机翼位置靠前,则会使得不考虑力矩配平时减阻收益增加、考虑力矩配平时阻收益降低。工程上进行无尾飞行器后缘变弯度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后缘变弯度的减阻收益以及变形所需的舵面偏转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融合布局 变弯度机翼 减阻 配平特性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蜂窝结构对腔体流动分岔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管永科 郭世鹏 +1 位作者 桑为民 安博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流动分岔对于厘清流场物理特性意义非凡,对于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流动问题分析和相关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流体力学中的经典问题,腔体流动在很多重要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腔体内流流动而言,腔体几何构型对... 流动分岔对于厘清流场物理特性意义非凡,对于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流动问题分析和相关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流体力学中的经典问题,腔体流动在很多重要领域都被广泛应用,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腔体内流流动而言,腔体几何构型对于流动分岔的类型和临界雷诺数影响较大.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几何构型对于流动分岔的影响规律尚未明晰.文章通过基于直角网格的LBM算法和流场稳定性分析理论,针对类蜂窝构型的腔体内流开展数值模拟和流动现象机理分析研究,揭示了类蜂窝结构对于内流流场流动分岔的影响机制.对比之前的研究,着重探究类蜂窝构型对于Hopf、Neimark-Sacker以及Turbulence-triggering流动分岔的影响以及该构型内流动演化模式和涡系发展特征,从物理层面分析流动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类蜂窝构型不会影响流动分岔的类型以及流场演化模式,但是对于流动分岔的临界值影响较大.可以有效推迟流动失稳和湍流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内流流场的稳定性.此外,该流场内的涡系结构及演化规律异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驱动腔体内流 类蜂窝结构 流场稳定性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流动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后掠翼构型结冰特性数值模拟
16
作者 王灏东 桑为民 +2 位作者 石淼鑫 安博 裴如男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5-915,共21页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的机翼和发动机进气口等部位会发生危险的结冰现象,严重危害飞机的飞行安全,对机翼的结冰过程开展分析研究有利于后续防/除冰工作的开展.针对后掠翼的结冰问题,文章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A(Spalart-Allmaras)湍流...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的机翼和发动机进气口等部位会发生危险的结冰现象,严重危害飞机的飞行安全,对机翼的结冰过程开展分析研究有利于后续防/除冰工作的开展.针对后掠翼的结冰问题,文章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A(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对空气流场进行求解,应用欧拉法求解水滴撞击特性,选择Shallow-Water结冰热力学模型计算翼型上生成的冰形.在不同结冰工况下,对比分析平直翼和不同后掠角机翼的结冰特性,并对45°后掠角机翼上典型“扇贝型”结冰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其形成机理,进一步研究后掠翼结冰机理.之后基于后掠翼构型的结冰特性进一步研究翼身融合布局飞机的结冰问题,通过数值计算预测翼身融合布局飞机表面冰形的特征,并将其与传统布局飞机结冰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结冰工况下,机翼的后掠角不同会影响溢流效应,导致生成的冰形发生变化.在“扇贝”冰形成过程中,受沿展向溢流效应作用,在后掠翼表面上出现冰体,突出的冰体拦截进入的水滴使其捕获大量水滴,产生沿来流方向生长的冰脊,当沿展向的多个冰脊上积冰量增加,形成“扇贝型”冰形.进一步研究发现,结冰对翼身融合布局飞机气动外形的破坏程度从后掠翼翼根至翼尖逐渐变大,可为相关的结冰特性研究及防除冰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 后掠翼 翼身融合 "扇贝型"冰形 SHALLOW-WATER 结冰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迎风格式伴随方程的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方法
17
作者 邓俊 高正红 +2 位作者 黄江涛 赵轲 夏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1-292,共12页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 飞行器的边界特性决定了其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是飞行器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引入迎风格式伴随方程和不同的通量限制器处理形式,提高复杂流动问题的伴随方程求解精度、效率和鲁棒性,拓展伴随优化方法在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的应用范围。介绍了离散伴随求解梯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了伴随方程的无黏项及其边界条件的变分形式,根据通量限制器的处理方式,形成一阶精度、二阶精度和混合精度的伴随方程。对伴随方程的边界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ONERA M6机翼梯度精度和鲁棒性验证算例,对比迎风格式和中心格式的伴随方程求解性能,分析限制器和边界处理措施对伴随方程的收敛性和梯度精度的影响。通过CRM翼身组合体巡航气动优化设计和边界特性优化设计算例,验证了求解器对飞行器巡航性能设计和边界特性设计的有效性。计算和设计结果表明,建立的迎风格式伴随方程求解方法鲁棒和梯度精度高,能够适用于飞行器边界特性设计难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风格式 通量限制器 离散伴随方程 梯度计算 边界特性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战斗机尾旋仿真的增量叠加神经网络模型
18
作者 赵彤 李怀璐 +1 位作者 王旭 张伟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0,共11页
为提升战斗机尾旋过程中的气动力预测能力,改善稳定尾旋运动的仿真精度,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的准确建模,并通过尾旋耦合仿真开展高精度的尾旋姿态预测。以战斗机失... 为提升战斗机尾旋过程中的气动力预测能力,改善稳定尾旋运动的仿真精度,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的准确建模,并通过尾旋耦合仿真开展高精度的尾旋姿态预测。以战斗机失速尾旋下的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立式风洞试验中的非定常气动力矩进行高精度建模。其次,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特点与传统气动数据库构造方式,提出了增量叠加神经网络模型,将气动数据库的舵效增量引入神经网络,实现了变舵面下的尾旋非定常气动力矩的高精度建模。最后,将得到模型与尾旋运动学方程耦合,开展稳定尾旋仿真与尾旋特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刻画不同舵面组合下尾旋气动力变化,与传统气动数据库相比气动力矩预测误差降低77%,利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飞机稳定尾旋特性的高精度预测,其中稳定尾旋周期预测相对误差降低34%,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在飞机复杂动力学仿真中的工程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风洞 尾旋仿真 神经网络 飞行动力学 非定常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机理及监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丁蓬勃 王仲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15期3805-3809,共5页
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民用客机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在对航空发动机喘振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适航性的角度对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进行监测,同时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法(FTA)对该故障进行计... 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是影响发动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民用客机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在对航空发动机喘振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适航性的角度对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进行监测,同时运用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法(FTA)对该故障进行计算机辅助建树、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最后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喘振部件快速退出喘振状态。通过对航空发动机喘振故障的监控,大大提高了喘振故障的分析效率,同时发动机的可靠性也得到一定提升,对解决喘振故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振故障 故障机理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风 周炯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12期17-19,33,共4页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得成功。西安汽车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问题。立足于西安实际,提出了发展西... 产业发展的集群化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得成功。西安汽车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少问题。立足于西安实际,提出了发展西安汽车产业集群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 园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