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1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轨航天器集群在轨服务智能任务规划方法
1
作者 郑鑫宇 曹栋栋 +4 位作者 唐佩佳 张轶 彭升人 周杰 党朝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5,共12页
针对高轨航天器多对多在轨服务任务规划问题,建立了考虑燃料消耗和任务时长两个优化目标的高轨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一种Q学习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Q-learning-base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QMGA)。首先,... 针对高轨航天器多对多在轨服务任务规划问题,建立了考虑燃料消耗和任务时长两个优化目标的高轨航天器在轨服务任务规划模型,并提出了一种Q学习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Q-learning-based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QMGA)。首先,建立了基于四脉冲Lambert转移的多对多目标分配模型,并同时以速度脉冲和任务用时为目标函数,通过将问题解耦为轨道转移优化问题和目标分配优化问题实现了优化变量的降维,简化了计算过程。然后,结合Q学习提出了QMGA算法,采用Q学习在线更新多目标遗传算法的交叉概率与变异概率,提高了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采用QMGA算法求解模型,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传统多目标遗传算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QMGA算法可以得到更优的任务规划结果,计算得到的总速度增量消耗和总任务时间分别平均比MGA计算得到的结果减少了6.2%和19.7%。这一结果证明强化学习方法可进一步赋能传统智能优化方法,从而提升航天器集群任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学习 多目标遗传算法 多目标分配任务规划 多脉冲Lambert转移 集群任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攀峰 鲁迎波 +1 位作者 张帆 刘亚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47-62,109,共17页
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对于实现航天器的在轨延寿、避免有效载荷的浪费、实现有限轨道资源的占位再生和维护太空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分析各类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手段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接管控制过程中是否发生接触现象,将接管控制分为... 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对于实现航天器的在轨延寿、避免有效载荷的浪费、实现有限轨道资源的占位再生和维护太空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分析各类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手段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接管控制过程中是否发生接触现象,将接管控制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随后介绍了各类接管控制手段的特点,归纳了航天器接管控制任务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未来航天器接管控制的智能化和自主化发展方向。本文有望为未来开展失效航天器接管控制任务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航天器 接管控制 接触式 非接触式 智能化 自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驱动航天器模糊自适应增强耦合姿态控制
3
作者 孟中杰 卢俊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在快速轨道机动期间,针对固体推进作用下推力偏心、安装误差等因素带来的姿态强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航天器姿态欠驱动智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航天器姿态误差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推力矢量控制输入的欠驱动特性。... 在快速轨道机动期间,针对固体推进作用下推力偏心、安装误差等因素带来的姿态强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的航天器姿态欠驱动智能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航天器姿态误差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推力矢量控制输入的欠驱动特性。然后,考虑强干扰不确定性和滚转通道耦合弱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增强耦合策略与自适应模糊观测器的欠驱动智能控制律,结合模糊逻辑函数逼近强干扰不确定项并引入控制律中,实现航天器的姿态欠驱动智能控制,通过Lyapunov理论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与分层滑模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方法能够使得三轴姿态稳定时间缩短14%,滚转通道耦合弱产生的静差被有效消除,为快速轨道机动期间的强干扰抑制技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轨道机动 欠驱动控制 智能控制 增强耦合 自适应模糊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非零和条件下航天器追逃博弈策略
4
作者 张珂菲 张科 +2 位作者 谭明虎 王靖宇 张烨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6-1896,共11页
面向非零和条件下航天器追逃博弈场景,针对双方性能指标不对称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非零和条件下的航天器追逃博弈策略。首先,通过分析追逃航天器不对称性能指标,构建非零和约束条件下的在轨追逃博弈模型。其次,基于微分对策问题必要条件... 面向非零和条件下航天器追逃博弈场景,针对双方性能指标不对称问题,提出一种不对称非零和条件下的航天器追逃博弈策略。首先,通过分析追逃航天器不对称性能指标,构建非零和约束条件下的在轨追逃博弈模型。其次,基于微分对策问题必要条件,利用极小值原理解决追逃博弈不对称双边最优控制问题,进而给出航天器非零和追逃博弈纳什均衡策略的求解条件。最后,提出“双打靶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框架求解航天器非零和追逃博弈的高维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进一步利用同伦法有效解决非零和追逃博弈燃料最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博弈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固定时间内不对称非零和条件下航天器追逃博弈问题,相较于零和博弈能够节省能量或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追逃 非零和博弈 微分对策 两点边值问题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增强随机搜索的航天器追逃博弈策略研究
5
作者 焦杰 苟永杰 +1 位作者 吴文博 泮斌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针对航天器与非合作目标追逃博弈的生存型微分对策拦截问题,基于强化学习研究了追逃博弈策略,提出了自适应增强随机搜索(adaptive-augmented random search,A-ARS)算法。针对序贯决策的稀疏奖励难题,设计了基于策略参数空间扰动的探索方... 针对航天器与非合作目标追逃博弈的生存型微分对策拦截问题,基于强化学习研究了追逃博弈策略,提出了自适应增强随机搜索(adaptive-augmented random search,A-ARS)算法。针对序贯决策的稀疏奖励难题,设计了基于策略参数空间扰动的探索方法,加快策略收敛速度;针对可能过早陷入局部最优问题设计了新颖度函数并引导策略更新,可提升数据利用效率;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并与增强随机搜索(augmented random search,ARS)、近端策略优化算法(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PPO)以及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下降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进行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合作目标 追逃博弈 微分对策 强化学习 稀疏奖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二维轨迹与时序重要点的飞机机动划分与识别方法
6
作者 殷之平 黄勇胜 +1 位作者 田珈玮 曹善成 《航空工程进展》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飞机机动动作识别是飞行动作评估、飞行载荷谱编制和飞行模拟等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机动动作识别方法受限于现有机动动作划分准则问题,基于时间序列重要点方法提出一种自动的基于水平、铅垂平面下飞行轨迹投影融合的机动动作划分... 飞机机动动作识别是飞行动作评估、飞行载荷谱编制和飞行模拟等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机动动作识别方法受限于现有机动动作划分准则问题,基于时间序列重要点方法提出一种自动的基于水平、铅垂平面下飞行轨迹投影融合的机动动作划分与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二维平面轨迹数据趋势和时间序列聚类提取出飞行数据中的机动片段,进而借助机动动作拼接思想将机动片段组合与细化,并用完整飞机起落数据进行动作划分与识别验证。结果表明:该机动动作划分与识别方法能够在保证划分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飞行动作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轨迹 机动划分 动作识别 时间序列重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35
7
作者 毕鹏 罗建军 张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提高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的协同性,研究了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讨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中的一致性问题;其次,建立了航天器编队飞行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一致性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律,通过仿真验... 为提高航天器编队飞行控制的协同性,研究了基于一致性理论的航天器编队飞行协同控制方法。首先,讨论了航天器编队飞行中的一致性问题;其次,建立了航天器编队飞行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一致性理论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有效,并且可以适用于动态的航天器编队飞行通信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编队飞行 一致性 姿态控制 轨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混气中冷等离子体点火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玉清 秦飞 +2 位作者 付蒙 蒋妮 李立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为了实现冲压发动机在大攻角和侧滑角下安全、可靠工作,并有效解决导弹机动飞行过程中冲压发动机熄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冲压发动机共用气源和燃料的冷等离子体点火器,开展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 为了实现冲压发动机在大攻角和侧滑角下安全、可靠工作,并有效解决导弹机动飞行过程中冲压发动机熄火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与冲压发动机共用气源和燃料的冷等离子体点火器,开展了不同来流条件下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的等离子体点火实验研究。研究了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中低温等离子体的点火特性,分析了该点火器燃烧室流场分布,并根据冲压发动机涡流混气低速涡区选定了点火器安装位置和工作状态。通过单项点火实验,研究了不同点火器结构尺寸对燃烧火焰长度和强度的影响。通过点火器与发动机联合实验,获取了基于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发动机点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冷等离子体电弧点火器,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多次点火和持续燃烧的要求,在不同的气流速度、温度和贫富油状态下,点火器燃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冷等离子体 点火器 涡流混气 点火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轨航天器轨道规避体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钱宇 徐敏 +1 位作者 郭东 闫循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针对在轨航天器主动防护的问题,文章综合考虑了未来航天器规避原则和规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提出了在轨航天器轨道规避体系的构造思路。根据规避对象为空间碎片和航天器时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规避基础框架;并利用事例对其中一个基础... 针对在轨航天器主动防护的问题,文章综合考虑了未来航天器规避原则和规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提出了在轨航天器轨道规避体系的构造思路。根据规避对象为空间碎片和航天器时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规避基础框架;并利用事例对其中一个基础框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轨航天器规避框架的研究对于降低航天器潜在威胁、增强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规避框架 规避体系 规避机动 主动防护 在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性能精确代理建模方法
10
作者 时茗扬 李春娜 +1 位作者 刘洋 龚春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为了在保证固体火箭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运载能力,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过程中精确量化发动机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考虑不确定性的MDO过程中推力曲线的不确定... 为了在保证固体火箭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运载能力,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过程中精确量化发动机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本文针对考虑不确定性的MDO过程中推力曲线的不确定性难以精确量化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效率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确代理建模方法。通过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实现发动机推力曲线不确定性的降维表达;建立Kriging代理模型来预测降维后模态系数的前4阶统计矩;使用最大熵法建立模态系数的精确概率分布模型,进而得到推力曲线的精确分布。对星型装药发动机的推力不确定性建模结果表明,推力不确定性分布的预测置信度可达98%;单次不确定性分析时间相比蒙特卡洛方法缩短9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不确定性建模 最大熵法 本征正交分解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航天器的姿态机动接管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攀峰 王明 +1 位作者 常海涛 孟中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24-935,共12页
为实现失效航天器寿命延长的目的,采用接管控制技术接管失效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针对姿态机动接管控制中,失效卫星参数不确定和推力器构型矩阵突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系统重构的失效航天器姿态机动接管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指令滤波... 为实现失效航天器寿命延长的目的,采用接管控制技术接管失效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针对姿态机动接管控制中,失效卫星参数不确定和推力器构型矩阵突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系统重构的失效航天器姿态机动接管控制方法。首先采用指令滤波backstepping控制来重构姿态机动接管控制律,并利用Lyapunov方法分析系统稳定性;然后对推力器构型矩阵进行重构;最后考虑燃料消耗和控制输入受限问题,通过基于约束最优二次规划的动态控制分配算法对推力器推力进行控制重分配。采用本文方法实现了对燃料耗尽航天器和部分执行机构失效航天器的姿态机动接管控制。数值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接管控制 重构 不确定 空间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编队的六自由度循环追踪协同控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建军 周亮 +1 位作者 蒋祺祺 张博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针对航天器编队的姿轨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循环追踪策略的六自由度(6-DOF)协同控制方法。首先,结合Lagrangian形式的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航天器编队的六自由度相对运动模型;然后,以线性双积分系统的循环追踪算法为基... 针对航天器编队的姿轨协同控制问题,提出一种使用循环追踪策略的六自由度(6-DOF)协同控制方法。首先,结合Lagrangian形式的姿态动力学和轨道动力学方程,建立航天器编队的六自由度相对运动模型;然后,以线性双积分系统的循环追踪算法为基础,分别设计可跟踪动态目标的循环追踪算法和航天器匹配自然周期相对运动的循环追踪算法。综合上述两种算法,设计航天器编队六自由度协同控制的循环追踪算法。该算法可实现航天器编队空间圆构型初始化,跟踪动态的期望姿态和相对运动。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航天器编队六自由度协同控制的循环追踪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编队 循环追踪 六自由度 姿轨协同控制 Lagrangian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明 黄攀峰 +1 位作者 常海涛 台健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16,共6页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交会对接任务越来越多,服务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对接形成组合航天器后惯性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2步:第一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质量和质心;... 随着空间技术发展,交会对接任务越来越多,服务航天器与目标航天器对接形成组合航天器后惯性参数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运动的组合航天器惯性参数在轨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分为2步:第一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质量和质心;第二步辨识组合航天器的惯性张量。该方法优点是实现了质量、质心与惯性张量等辨识参数的相互解耦,不需要消耗航天器上宝贵的喷气燃料,仅需要测量航天器的速度,而不是加速度和力。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识 对接 动量 组合航天器 惯性参数 空间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信息的航天器位姿估计迭代算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岳晓奎 武媛媛 吴侃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9-563,共5页
基于视觉信息的空间目标相对位姿估计问题是未来空间操作的关键所在,正交迭代算法是一种具有实时性好且全局收敛特点的单目位姿估计算法。为了有效利用多个摄像机获取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位姿估计算法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双目正交迭代... 基于视觉信息的空间目标相对位姿估计问题是未来空间操作的关键所在,正交迭代算法是一种具有实时性好且全局收敛特点的单目位姿估计算法。为了有效利用多个摄像机获取的数据,进一步提高位姿估计算法的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双目正交迭代融合算法,取两个摄像机获取的所有特征点的目标空间共线性误差平方和作为误差函数,推导得到使两个摄像机总的目标空间共线性误差最小的迭代求解过程,进而采用单位四元数法求解算法中的目标函数得到目标位姿的估计值,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算法旋转矩阵计算误差大的问题。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算法在计算精度、抗噪性能以及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导航 位姿估计 正交迭代 单位四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航天器姿轨耦合模型的非线性前馈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铁钰嘉 岳晓奎 曹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6,30,共7页
对于航天器编队飞行和交会对接来说,精确的相对轨道和姿态模型尤其重要,而单独考虑相对轨道模型无法满足其高精度要求,因此从非线性相对轨道动力学方程和修正罗德里格斯参数(MRPs)表示的姿态运动学方程出发,建立了六自由度的相对动力学... 对于航天器编队飞行和交会对接来说,精确的相对轨道和姿态模型尤其重要,而单独考虑相对轨道模型无法满足其高精度要求,因此从非线性相对轨道动力学方程和修正罗德里格斯参数(MRPs)表示的姿态运动学方程出发,建立了六自由度的相对动力学方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考虑了耦合和非线性因素,保证了模型的精度。针对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设计了非线性前馈控制律,并通过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证明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建立模型和控制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姿轨耦合模型 类拉格朗日方程 修正罗德里格斯参数 相对运动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航天器编队在轨自主协同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博 罗建军 袁建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6,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一致性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可自主实现多航天器编队的构型建立、保持与整体机动。在该策略中,编队内各航天器均具有局部的分层控制结构:参考点一致性估计层根据各航天器初始状态与编队内信息拓扑,协商估计出多... 提出一种基于信息一致性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策略,该策略可自主实现多航天器编队的构型建立、保持与整体机动。在该策略中,编队内各航天器均具有局部的分层控制结构:参考点一致性估计层根据各航天器初始状态与编队内信息拓扑,协商估计出多航天器编队整体系统基准参考点;协同制导层根据编队整体系统模型预测控制方程,采用并行计算方式,规划各航天器从初始状态到期望构型的期望重构机动路径;协同控制层采用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协同反馈控制律,使各航天器彼此协同地跟踪期望路径和整体机动参考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当信息拓扑中存在最大生成树时,该策略能够实现多航天器编队构型建立、保持与整体机动的协同控制,并具有较好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多航天器编队 一致性估计 编队构型 编队整体机动 协同控制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21世纪新型航天动力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国强 刘佩进 +1 位作者 王国辉 黄生洪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11-115,共5页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是火箭基组合循环 ( RBCC)方案的一种基础动力 ,是为满足低费用高性能要求而提出的组合推进系统。它将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的优势融为一体 ,是一种适用于 2 1世纪的新型具有自起飞能力的高超声速动力装置。本文就其发...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是火箭基组合循环 ( RBCC)方案的一种基础动力 ,是为满足低费用高性能要求而提出的组合推进系统。它将火箭推进和吸气式推进的优势融为一体 ,是一种适用于 2 1世纪的新型具有自起飞能力的高超声速动力装置。本文就其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 ,提出了其基本研究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C 支板簇引射发动机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体航天器有限时间超螺旋反步姿态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马广富 高寒 +2 位作者 吕跃勇 宋婷 袁建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68-1176,共9页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 针对服务航天器与非合作空间目标构成的组合体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有限时间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一种改进的超螺旋干扰观测器对由非合作目标导致的较大转动惯量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观测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然后,结合反步法设计了有限时间姿态控制器,同时引入指令滤波器提高了反步法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体航天器 超螺旋干扰观测器 有限时间 反步姿态控制 指令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环境干扰力矩的闭环辨识与补偿(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凤岐 雷静 +1 位作者 刘莹莹 周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0-1395,共6页
研究引入干扰力矩辨识的方法提高三轴稳定航天器在稳态运行期间的高精度指向控制问题。基于航天器的稳态输出数据和系统传递函数,对环境干扰力矩的完整模型进行闭环辨识。其中采用改进的特征系统实现相关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辨识环境... 研究引入干扰力矩辨识的方法提高三轴稳定航天器在稳态运行期间的高精度指向控制问题。基于航天器的稳态输出数据和系统传递函数,对环境干扰力矩的完整模型进行闭环辨识。其中采用改进的特征系统实现相关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辨识环境干扰力矩的模型参数,最后使用前馈控制对所辨识的环境干扰力矩实现在线补偿。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克服不确定的环境干扰力矩对姿态稳定度的影响,提高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姿态稳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干扰力矩 闭环辨识 改进的特征系统实现相关算法 多元线性回归法 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的选择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南英 陈士橹 王志刚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想获得具有最大有效载荷的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返回段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等价于航天器离轨点所耗燃料质量与热防护系统(TPS)质量之和达极小。文中把最大有效载荷的再入轨迹分三种情况作了分析:航天器TPS质...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想获得具有最大有效载荷的航天器最优再入轨迹。返回段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等价于航天器离轨点所耗燃料质量与热防护系统(TPS)质量之和达极小。文中把最大有效载荷的再入轨迹分三种情况作了分析:航天器TPS质量不确定时,通过返回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并选择确定相应TPS的质量;TPS质量已确定时,通过再入轨迹优化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TPS质量足够大时,通过多次穿越大气层来获得航天器的最大有效载荷。本文的结论可为航天器再入轨迹与TPS的一体化选择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再入轨迹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