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型风洞实验侧壁附面层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解亚军 叶正寅 高永卫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5-207,共3页
文中介绍了NF-3风洞二元实验段侧壁边界层吹除控制系统及实验方法,以GAW-1翼型为例,给出了不同吹气系数对风洞边界层的控制效果,研究了附面层吹除法对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改善翼型表面... 文中介绍了NF-3风洞二元实验段侧壁边界层吹除控制系统及实验方法,以GAW-1翼型为例,给出了不同吹气系数对风洞边界层的控制效果,研究了附面层吹除法对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地改善翼型表面的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风洞 GAW-1翼型 侧壁附面层 吹气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离散型协同射流的翼型增升减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宋超 杨旭东 +1 位作者 朱敏 宋文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6,共6页
连续型和离散型协同射流是一种新型的翼型近壁面流动控制技术,相比之下,离散型能够更为高效地对流动进行控制。为探究离散型协同射流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原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施加离散型协同射流的翼型流动控制效应与规律... 连续型和离散型协同射流是一种新型的翼型近壁面流动控制技术,相比之下,离散型能够更为高效地对流动进行控制。为探究离散型协同射流能耗更低、效率更高的原因,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重点研究了施加离散型协同射流的翼型流动控制效应与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喷口动量系数下,与连续型相比,离散型最大升力系数提高9.2%,阻力极大减小;消耗相同功率时,离散型减阻效果明显高于连续型,零度迎角时阻力约小35%,翼型升阻特性提升更加显著。对流场的详细分析表明,离散型协同射流同时在流向和展向产生相干涡结构,使高速度的射流与主流以及边界层充分混合,因此离散型协同射流具有更好的翼型增升减阻效果和更高的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减阻 増升 协同射流 离散型协同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华法实验研究后掠翼三维边界层的转捩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永 左岁寒 +1 位作者 李喜乐 李悦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43,49,共5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采用升华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后掠翼上表面的转捩现象。实验发现雷诺数较低时,后掠翼上的转捩由流向不稳定触发,转捩位置在最小压力点之后,转捩分界为一条直线;当雷诺数足够大时,转捩由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采用升华法研究不同雷诺数下后掠翼上表面的转捩现象。实验发现雷诺数较低时,后掠翼上的转捩由流向不稳定触发,转捩位置在最小压力点之后,转捩分界为一条直线;当雷诺数足够大时,转捩由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转捩提前到最小压力点之前,转捩分界呈现尖楔形状。该结果表明升华法不但能够较准确地分辨出后掠翼上的转捩位置,还能够区分不同的转捩机理,判断转捩是由流向不稳定还是横流驻波不稳定触发。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横流驻波不稳定增长较大时,升华法能够提供转捩上游区域边界层内的横流不稳定信息;当横流驻波不稳定进一步增强时,该不稳定受模型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萘的喷涂有可能会影响到升华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翼 边界层 转捩 横流驻波不稳定 升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轴风力机翼型设计与动态失速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旭 肖俊 席德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8-354,共7页
利用XFOIL软件对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参考翼型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获得:所设计的翼型优于参考翼型,满足设计要求;由于风力机叶片在动态失速时的特性较为复杂,该文针对某一个设计翼型进行了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使用FLU... 利用XFOIL软件对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参考翼型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获得:所设计的翼型优于参考翼型,满足设计要求;由于风力机叶片在动态失速时的特性较为复杂,该文针对某一个设计翼型进行了动态失速的数值模拟,使用FLUENT软件编写用户函数,获得漩涡产生、发展和脱落规律,比较翼型在动态和稳态的升力和阻力特性,并提出了考虑失速效果的风轮气动设计和性能改进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翼型 动态失速 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掠翼边界层横流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左岁寒 杨永 +1 位作者 李栋 李悦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502,共8页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研究有无粗糙带情况下,45°后掠翼三维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性及其转捩模式。在未引入人工粗糙带,雷诺数为5.50×105~1.65×106范围内,模型的转捩分界始终为位于最小压力点... 在西北工业大学的低湍流度风洞中,采用升华法研究有无粗糙带情况下,45°后掠翼三维边界层内的横流驻波不稳定性及其转捩模式。在未引入人工粗糙带,雷诺数为5.50×105~1.65×106范围内,模型的转捩分界始终为位于最小压力点之后的一条直线,转捩由T-S波触发。当Re≥1.38×106时,对应最不稳定横流驻波的3.5~4.0mm条纹出现在转捩的上游区域,条纹间距与线化稳定性理论的结果吻合。当Re=1.65×106时,实验证实了横流驻波扰动对前缘粗糙度的极度敏感。考虑到抑制最不稳定横流驻波就很有可能抑制后掠翼飞行器上由其主导的转捩,在机翼前缘布置不同间距的粗糙带,研究其对边界层内横流驻波的影响。当Re=1.38×106时,2.5mm间距的粗糙带有效的抑制了3.5~4.0mm最不稳定驻波,该现象为后掠翼上的转捩控制技术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此外,当6.0mm、7.0mm和8.0mm的粗糙带被引入时,条纹间隔表现为3.0mm、3.5mm和4.0mm的谐波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翼 横流不稳定 升华法 转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激励翼型分离流动控制数值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翟琪 张正科 +2 位作者 蔡晋生 霍佳波 田永强 《气体物理》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文章利用CFD软件FLUENT中的自定义函数接口,将等离子体对中性气体的激励作用模型化为体积力引入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的平板射流,以及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对NACA0015... 文章利用CFD软件FLUENT中的自定义函数接口,将等离子体对中性气体的激励作用模型化为体积力引入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的平板射流,以及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对NACA0015翼型大迎角分离流的控制作用.计算分析表明,多对电极等离子体激励器可以有效控制NACA0015翼型大迎角分离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流动控制 体积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协同射流的翼型增升减阻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超 杨旭东 朱敏 《航空计算技术》 2014年第2期46-49,53,共5页
协同射流是一种近壁面流动的高效、低能耗主动控制技术。重点开展了一种应用离散协同射流的二维翼型增升减阻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离散协同射流的堵塞度和喷口密集度等关键参数对流场结构、气动特性、功率消耗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协同射流是一种近壁面流动的高效、低能耗主动控制技术。重点开展了一种应用离散协同射流的二维翼型增升减阻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离散协同射流的堵塞度和喷口密集度等关键参数对流场结构、气动特性、功率消耗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规律。在施加离散协同射流措施后,能够使翼型近壁面空间流场更有效地产生较强的相干涡结构,使得射流与主流及边界层充分混合,可显著提高同等迎角下的升力系数、明显减小阻力系数,最大升力系数提高近150%,失速攻角推迟约5°。研究表明:离散协同射流是一种显著提高翼型性能的高效流动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离散协同射流 增升减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中实现“无限展长后掠翼”流场的方法研究
8
作者 左岁寒 杨永 李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在风洞实验中,为了获得一个近似无限展长后掠翼的三维流场实验条件,必须采用特殊的整流措施,修正洞壁对流场的干扰。对于小展弦比模型的实验,可以通过在两侧洞壁附加衬垫来修正洞壁干扰。本文基于CFD技术,研究了采用无限展长后掠翼空间... 在风洞实验中,为了获得一个近似无限展长后掠翼的三维流场实验条件,必须采用特殊的整流措施,修正洞壁对流场的干扰。对于小展弦比模型的实验,可以通过在两侧洞壁附加衬垫来修正洞壁干扰。本文基于CFD技术,研究了采用无限展长后掠翼空间流线拟合的方法设计洞壁衬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流线拟合设计的衬垫能够有效地修正风洞侧壁对流场展向分布的影响,得到近似无限展长后掠翼的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展长后掠翼 风洞实验 CFD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翼型风洞开孔壁的简化模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金佳林 高超 张正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5,共5页
以开孔壁翼型风洞为研究对象,构建简化的仿真模型,模拟开风洞孔壁附近及小孔内的流动,研究开孔壁对风洞试验的影响。研究了开孔壁流动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建立多孔板模型,为进一步建立数值风洞模型及研究洞壁干扰提供参考。通过简化的孔壁... 以开孔壁翼型风洞为研究对象,构建简化的仿真模型,模拟开风洞孔壁附近及小孔内的流动,研究开孔壁对风洞试验的影响。研究了开孔壁流动的主要特征参数并建立多孔板模型,为进一步建立数值风洞模型及研究洞壁干扰提供参考。通过简化的孔壁模型,研究了开闭比等特征参数对风洞流场和翼型绕流的影响。构建了二维简化孔壁模型和多孔介质孔壁模型,并验证了以多孔板模型模拟孔壁风洞流场的可行性。本文建立了一种研究跨声速孔壁风洞的孔壁效应的数值方法,为跨声速孔壁风洞流场的模拟研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构建可靠的风洞孔壁数值模拟数学模型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跨声速风洞 开孔壁 洞壁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翼翼型多点多约束气动优化设计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存伟 杨旭东 《航空计算技术》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充分考虑伴随方法的梯度求解的准确性、CFD计算量小等显著优点,研究了引入基于伴随方法的梯度信息的响应面模型构造问题,发展了基于梯度信息改进的响应面方法,提高了多设计变量适应性及优化效率;针对悬停/前飞/机动状态下的旋翼翼型升... 充分考虑伴随方法的梯度求解的准确性、CFD计算量小等显著优点,研究了引入基于伴随方法的梯度信息的响应面模型构造问题,发展了基于梯度信息改进的响应面方法,提高了多设计变量适应性及优化效率;针对悬停/前飞/机动状态下的旋翼翼型升阻比、阻力发散马赫数、最大升力等气动特性精确分析需求,分别提出了对应的合理气动计算策略;为有效适应旋翼翼型复杂气动设计问题,发展了基于伴随方法与响应面法有效结合、针对悬停/前飞/机动状态对应气动计算策略的一种较实用高效的旋翼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策略,提高了计算精度、鲁棒性与优化效率,进行了典型OA309旋翼翼型算例验证,优化后旋翼翼型与原OA309翼型相比,综合性能有较好改善,研究表明,所发展的气动设计策略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翼型 多点多约束 响应面方法 伴随方法 CFD技术 MSE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昝丙合 杨旭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1-414,379,共5页
提出了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以风轮平均年能量输出最大为设计目标,并将风速的概率分布考虑进来。为了获得较好的优化结果,首先采用PROPID程序对叶片进行反设计,获得较好性能的叶片几何,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搜... 提出了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以风轮平均年能量输出最大为设计目标,并将风速的概率分布考虑进来。为了获得较好的优化结果,首先采用PROPID程序对叶片进行反设计,获得较好性能的叶片几何,在此基础上,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搜索寻优,这样不仅减小了搜索的范围,也降低了搜索的时间。对叶片面积附加约束,以获得符合实际的叶片,采用5阶贝塞尔函数在设计点之间进行插值,以获得光滑的几何外形。利用该方法优化设计了600kW风力机叶片。与已有叶片相比,优化结果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优化设计 反设计 PROPID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迎角分离流场在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健磊 李华星 +2 位作者 孟宣市 刘锋 罗时钧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8,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大迎角主动流动控制方法。采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拟飞行器前体,在靠近圆锥尖端处镶嵌了一对马蹄形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ingle-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SDBD)等离子体激励器,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不同状态下对大迎角模型前体的非对称气动载荷的控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开闭可以使得圆锥-圆柱组合体在大迎角下出现的侧力改变方向。还对通过调节单侧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激励电压实现圆锥前体侧力系数在正负极值间连续变化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SDBD) 等离子体激励器 主动流动控制 大迎角 细长旋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Wilson法和复合形优化法气动设计水平轴风轮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旭 肖俊 席德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3-697,共5页
文章分别使用Wilson法和复合形优化法对水平轴风力机风轮进行了气动设计,对比德国XWEC-JACOBS600kw产品,前者设计的叶片弦长偏大,后者叶片尺寸与产品较吻合。为验证所设计的风轮性能,使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ilson法和... 文章分别使用Wilson法和复合形优化法对水平轴风力机风轮进行了气动设计,对比德国XWEC-JACOBS600kw产品,前者设计的叶片弦长偏大,后者叶片尺寸与产品较吻合。为验证所设计的风轮性能,使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ilson法和复合形优化法设计的风轮功率误差分别为12.3和4.6,后者设计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力机 气动设计 优化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控制下前体分离涡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健磊 孟宣市 +2 位作者 李华星 刘锋 罗时钧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0-746,共7页
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型半顶角为10°的圆锥前体尖端附近布置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采用正弦波高压电源进行等离子体定常开/关激励。实验在3.0m×1.6m的直流式风洞中进行,迎角固定在45°,基于圆锥前体底面直径的实验... 在圆锥-圆柱组合体模型半顶角为10°的圆锥前体尖端附近布置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采用正弦波高压电源进行等离子体定常开/关激励。实验在3.0m×1.6m的直流式风洞中进行,迎角固定在45°,基于圆锥前体底面直径的实验雷诺数为5×10-4。对模型表面周向压力分布进行了测量,同时对测压截面处的空间涡流场进行了粒子图像测速。通过对截面压力分布和空间流场的PIV结果的分析,给出了侧向力、涡核中心位置、轴向涡量、涡核半径、次涡核半径、旋涡最大切向速度、环量等参数随等离子体激励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激励的作用下,同侧的分离剪切层及其卷起的涡向外侧移动,同时另一侧的向着靠近模型的方向移动。同时激励器的作用使左舷侧涡心位置偏离次涡核的几何中心,且使得双侧的涡核和次涡核的尺寸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极介质阻挡放电(AC-DBD) 等离子体 主动流动控制 大迎角 非对称分离涡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化稳定性理论的后掠翼边界层内横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岁寒 杨永 +1 位作者 李栋 李悦立 《航空计算技术》 2009年第4期34-36,共3页
采用Mack方法求解忽略曲率和压缩性的三维线化稳定性方程(Orr-Sommerfeld方程),针对无限展长后掠翼,计算分析边界层内不同波长横流驻波沿弦向的放大率,确定最不稳定波的波长。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结论和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表明该... 采用Mack方法求解忽略曲率和压缩性的三维线化稳定性方程(Orr-Sommerfeld方程),针对无限展长后掠翼,计算分析边界层内不同波长横流驻波沿弦向的放大率,确定最不稳定波的波长。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结论和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出最不稳定波的波长,可以用来指导横流驻波主导下的后掠翼流动稳定性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化稳定性方程 无限展长后掠翼 横流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导管螺旋桨非定常干扰流CFD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敏 杨旭东 《航空计算技术》 2011年第3期42-44,49,共4页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和非结构网格旋转/静止滑移面技术,开展了导管与螺旋桨动/静部件干扰的非定常流及性能预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提出了静止与旋转域的多块网格布局策略及转/静滑移面技术,研究了导管壁面与螺旋桨桨梢间...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和非结构网格旋转/静止滑移面技术,开展了导管与螺旋桨动/静部件干扰的非定常流及性能预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提出了静止与旋转域的多块网格布局策略及转/静滑移面技术,研究了导管壁面与螺旋桨桨梢间隙的网格布局形式,有效解决了螺旋桨旋转流及螺旋桨与导管干扰计算问题。典型敞开桨与导管螺旋桨算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符合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导管螺旋桨CFD分析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IER-STOKES方程 转/静滑移面 非结构网格 螺旋桨 导管螺旋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对静止大气的激励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结 李华星 +1 位作者 王健磊 孟宣市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对静止大气进行诱导,分别使用交流(alternative current,AC)等离子体电源和纳秒脉冲(nanosecond pulse,NS)等离子体电源进行激励。激励器放置在600 mm×500 mm×... 应用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激励对静止大气进行诱导,分别使用交流(alternative current,AC)等离子体电源和纳秒脉冲(nanosecond pulse,NS)等离子体电源进行激励。激励器放置在600 mm×500 mm×500 mm的光学玻璃箱内。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particle lmage vbelocimetry)对激励器周围的诱导速度场进行了测量,给出了时间平均速度分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S-DBD)对静止大气的时均诱导效应和连续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AC-DBD)类似,都是以壁面诱导气流的形式出现,激励电压越大,壁面射流诱导速度场范围及最大诱导速度越大;AC-DBD等离子体激励产生的诱导速度场由裸露电极指向覆盖电极,最大诱导速度约为4 m/s;而NS-DBD等离子体激励在激励器顺电势和逆电势方向均有诱导速度,且主要诱导速度场出现在激励器逆电势方向;NS-DBD的最大诱导速度约为0.3 m/s;从对静止大气的诱导速度场大小来看,纳秒的动量输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器 流动控制 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纳秒脉冲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脉冲放电等离子对圆锥前体的流动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滨 李华星 +2 位作者 孟宣市 罗时钧 刘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0-684,共5页
应用单侧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细长圆锥前体非对称涡进行了主动流动控制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对不同截面的周向静态压力分布和动态压力变化进行了测量。同时,对不同截面的周向压力分布进行积分,计算其当地侧向力、当地侧向力增量以及圆锥... 应用单侧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细长圆锥前体非对称涡进行了主动流动控制研究。通过风洞试验,对不同截面的周向静态压力分布和动态压力变化进行了测量。同时,对不同截面的周向压力分布进行积分,计算其当地侧向力、当地侧向力增量以及圆锥段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单侧脉冲放电可以实现对细长圆锥前体侧向力和力矩的比例控制,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第八截面动态压力数据的全时间平均和相位锁定平均都达到了收敛。通过比较第八截面相位锁定平均下的压力分布,得出流场的响应滞后于此次50Hz的脉冲调制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圆锥前体 非对称分离涡 主动流动控制 左舷单侧脉冲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气动增效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成杰 杨旭东 朱敏 《航空计算技术》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和非结构网格旋转/静止滑移面技术,开展了临近空间螺旋桨桨梢小翼构型气动布局与增效作用机理研究,采用静止与旋转域的多块网格布局策略及转/静滑移面技术,发展了高效的螺旋桨流场与性能分析方法;通... 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控制方程和非结构网格旋转/静止滑移面技术,开展了临近空间螺旋桨桨梢小翼构型气动布局与增效作用机理研究,采用静止与旋转域的多块网格布局策略及转/静滑移面技术,发展了高效的螺旋桨流场与性能分析方法;通过开展上翘小翼、上下翘小翼等多种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研究,初步建立了基础参数的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桨梢小翼螺旋桨布局是临近空间工况环境提高气动效率的一种合理可行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桨梢小翼构型 Navier—Stokes方程 气动效率 转/静滑移面 非结构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子与定子搅拌器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吉宁 赵旭 赵海燕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10年第4期4-8,共5页
使用FLUENT软件提供的滑移网格方法、层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方法数值模拟了装有动子与定子搅拌器的间歇式搅拌槽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动,得到了搅拌器的功率、泵送流量、速度和剪切速率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搅拌器功率随转速增加呈线性增... 使用FLUENT软件提供的滑移网格方法、层流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方法数值模拟了装有动子与定子搅拌器的间歇式搅拌槽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动,得到了搅拌器的功率、泵送流量、速度和剪切速率分布等特性。结果表明,搅拌器功率随转速增加呈线性增长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模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槽内速度与剪切速率对称分布;动子与定子间隙内速度梯度大,形成最大剪切速率区;搅拌器功率随流体粘度增加而增加,泵送流量和最大剪切速率随流体粘度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器 动子与定子 非定常流动 数值模拟 功率 泵送流量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