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及摩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志彪 李贺军 +2 位作者 陈强 李克智 黄荔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9-62,共4页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温摩擦材料,作为刹车材料在航空工业已得到成功应用。但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试验条件和制备工艺。综述了各种因素对碳/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碳/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高温摩擦材料,作为刹车材料在航空工业已得到成功应用。但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强烈地依赖于试验条件和制备工艺。综述了各种因素对碳/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碳/碳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并指出了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摩擦学行为 摩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碳/碳复合材料碳化硅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熊信柏 李贺军 +2 位作者 黄剑锋 李克智 付业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6-359,共4页
通过包埋法在医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涂层 ,采用 XRD、SEM、EDS等研究了碳化硅涂层形貌结构 ,并用 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 ,实验证实该工艺下碳化硅层表面疏松粗糙 ,具有多孔结构 ,硅成分成梯度变化 ,且细胞毒性评价表... 通过包埋法在医用碳 /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碳化硅涂层 ,采用 XRD、SEM、EDS等研究了碳化硅涂层形貌结构 ,并用 MTT法对其进行细胞毒性评价 ,实验证实该工艺下碳化硅层表面疏松粗糙 ,具有多孔结构 ,硅成分成梯度变化 ,且细胞毒性评价表明该涂层无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碳化硅 包理法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Si-Mo-Cr复合涂层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雨雷 李贺军 +2 位作者 姚西媛 付前刚 李克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5-728,共4页
采用包埋法和涂刷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SiC/Si-Mo-Cr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借助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涂层处理及热震试验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 采用包埋法和涂刷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SiC/Si-Mo-Cr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借助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涂层处理及热震试验对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相涂层结构致密,涂层后碳/碳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有所增大,断裂特征由假塑性向脆性转变.涂层试样经1500℃至室温20次热震后,涂层试样的弯曲强度降低,塑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抗氧化涂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连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兰逢涛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郭领军 曹伟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12,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连接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碳/碳复合材料与自身及其与铜合金、钛合金、铌合金之间连接新技术与新工艺,并对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连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碳/碳复合材料连接中...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碳/碳复合材料连接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碳/碳复合材料与自身及其与铜合金、钛合金、铌合金之间连接新技术与新工艺,并对有限元分析方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连接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碳/碳复合材料连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碳/碳复合材料连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连接 剪切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碳/碳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红梅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张秀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2-355,共4页
作为理想的热结构材料 ,碳 /碳复合材料 ( C/C)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针对高温处理、高温应用两个环节 ,研究了 2 1 0 0℃石墨化处理、1 70 0℃实验测试条件对三维整体编织 3DC/C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后发现 ,... 作为理想的热结构材料 ,碳 /碳复合材料 ( C/C)在高温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至关重要。针对高温处理、高温应用两个环节 ,研究了 2 1 0 0℃石墨化处理、1 70 0℃实验测试条件对三维整体编织 3DC/C复合材料弯曲行为的影响。比较分析后发现 ,高温石墨化处理改变了裂纹扩展路径 ,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模量 ;与室温环境相比 ,高温下 C/C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弯曲性能 ,弯曲强度提高 45 % ,模量提高 1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高温力学性能 损伤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毡及编织结构碳/碳复合材料常温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刘皓 黄凤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7-149,共3页
为研究两种不同预制体增强的碳/碳(C/C)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差别,将为该材料应用于结构件提供依据,对碳毡及2.5D编织结构增强的C/C复合材料的常温弯曲、剪切、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面形貌,对C/C复合材料在静态载... 为研究两种不同预制体增强的碳/碳(C/C)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差别,将为该材料应用于结构件提供依据,对碳毡及2.5D编织结构增强的C/C复合材料的常温弯曲、剪切、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断面形貌,对C/C复合材料在静态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及损伤破坏行为进行研究,探讨有关因素对材料性能和损伤破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增强体的C/C复合材料的断裂机理存在很大差异,且密度对C/C复合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碳毡 编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C/C)的拉伸性能及损伤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红梅 李贺军 +1 位作者 张守阳 李克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1-453,共3页
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 ,采用编织结构可改善其受外载时的内部应力状态 ,提高力学性能。但是 ,三维编织 C/C复合材料结构、组织的多样性 ,加大了其性能及损伤研究的难度。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维编织 C/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损伤... 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 ,采用编织结构可改善其受外载时的内部应力状态 ,提高力学性能。但是 ,三维编织 C/C复合材料结构、组织的多样性 ,加大了其性能及损伤研究的难度。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维编织 C/C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损伤扩展过程 ,分析了影响性能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界面 拉伸性能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苯为前驱体化学液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碳复合材料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兰英 李贺军 +3 位作者 卢锦花 白瑞成 郭领军 张秀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采用碳布叠层作预制体,于950℃下沉积9h制备了密度为1.63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 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液气相沉积法,采用碳布叠层作预制体,于950℃下沉积9h制备了密度为1.63g/cm3的碳/碳复合材料.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了组织结构分析,并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为前驱体利用该方法可以制备组织结构比较均匀的碳/碳复合材料.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甲苯热分解产物(不挥发成分)进行了成分分析,提出了甲苯裂解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初期热裂解机理和热缩聚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液气相沉积法 甲苯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刘皓 黄凤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6-829,共4页
为使高性能碳/碳(C/C)复合材料在航天密封材料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碳布叠层以及碳毡结构的C/C复合材料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渗漏情况,对比试样为俄罗斯高强石墨密封环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气体通过C/C复合材料的途径... 为使高性能碳/碳(C/C)复合材料在航天密封材料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碳布叠层以及碳毡结构的C/C复合材料在一定压力下气体的渗漏情况,对比试样为俄罗斯高强石墨密封环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气体通过C/C复合材料的途径。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比高强石墨更适合用作航天动密封材料。碳毡C/C复合材料比碳布叠层C/C复合材料气密性更好。C/C复合材料中的穿刺纤维以及贯穿基体的孔隙和裂纹以及纤维与碳基体的结合情况对密封材料的密封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密封材料 航天发动机 高强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度对2.5D碳/碳复合材料在低能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胡志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7-490,共4页
在MM-2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对2.5D编织结构的不同石墨化度的碳/碳(C/C)复合材料进行低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之后,可使摩擦系数下降,而试样的摩... 在MM-200型摩擦磨损实验机上,对2.5D编织结构的不同石墨化度的碳/碳(C/C)复合材料进行低能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之后,可使摩擦系数下降,而试样的摩擦系数不稳定,相应磨损量也会增大。在摩擦初始时,摩擦系数呈现交错变化,随时间的推移,摩擦系数出现分化,石墨化度高的试样摩擦系数较低,当石墨化度增加50%时,磨损率增加0.05%,磨损量变化不是很大。石墨化程度以及石墨化的均匀程度都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石墨化度 低能条件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碳化稻壳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SiC涂层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凤萍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胡志彪 黄荔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以碳化稻壳为原料,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用X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SiC涂层晶相、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涂层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涂层呈网状结构,以β-SiC为主,并含有少量... 以碳化稻壳为原料,采用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用X衍射仪、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SiC涂层晶相、微观形貌及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涂层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涂层呈网状结构,以β-SiC为主,并含有少量的α-SiC,纯度较高;碳化稻壳中含有的纳米级的SiO2微晶是低温下制备SiC涂层及涂层呈网状结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稻壳 C/C复合材料 S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表面聚四氟乙烯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志彪 李贺军 +2 位作者 陈强 李克智 付前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105,共4页
通过模压烧结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以SiC为过渡层的聚四氟乙烯(PTFE)自润滑复合涂层,同时对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为0.155,微大于纯PTFE涂层的摩擦系数(0.10... 通过模压烧结法,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以SiC为过渡层的聚四氟乙烯(PTFE)自润滑复合涂层,同时对复合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制自润滑复合涂层的摩擦系数为0.155,微大于纯PTFE涂层的摩擦系数(0.105-0.16),小于碳/碳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0.18~0.23),且其摩擦性能更稳定,磨损量约为纯PTFE涂层磨损量的1/50,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单向C/C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秀莲 徐志淮 李贺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4-486,共3页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适当的氧化处理 ,改善纤维 /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能在复合材料中得到较好的纤维强度利用率 ,提高材料性能。本文在不同条件下对碳纤维进行液相氧化和空气氧化处理 ,并测定了所制备的单向 C/C复合材料的强度 ,研究...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适当的氧化处理 ,改善纤维 /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 ,能在复合材料中得到较好的纤维强度利用率 ,提高材料性能。本文在不同条件下对碳纤维进行液相氧化和空气氧化处理 ,并测定了所制备的单向 C/C复合材料的强度 ,研究了不同氧化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 ,对采用氧化后纤维制备材料断裂机制的改变进行了讨论 ;研究发现液相氧化处理对 C/C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纤维表面处理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密封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黄荔海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张守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7,共6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碳密封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对碳密封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碳密封材料的制作工艺。把高强石墨密封件与C/C复合材料密封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C/C复合材料密封件具有比高强石墨密封件高出3~6倍的弯曲强度... 对近年来国内外碳密封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对碳密封材料进行了分类。介绍了碳密封材料的制作工艺。把高强石墨密封件与C/C复合材料密封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C/C复合材料密封件具有比高强石墨密封件高出3~6倍的弯曲强度,是未来空间领域中很有前途的一种摩擦密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封材料 C/C复合材料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防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晖 李贺军 +1 位作者 付前刚 李克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7-432,共6页
介绍了近两年国内外开发的几种C/C复合材料高性能抗氧化涂层的微观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表明SiC-Al2O3-莫来石、SiC晶须增韧陶瓷、硅酸钇等涂层1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均具有长时间防氧化能力,部分涂层还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其中采用原... 介绍了近两年国内外开发的几种C/C复合材料高性能抗氧化涂层的微观结构和高温氧化行为,表明SiC-Al2O3-莫来石、SiC晶须增韧陶瓷、硅酸钇等涂层1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均具有长时间防氧化能力,部分涂层还具有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其中采用原位形成法制备的硅酸钇涂层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性能,可在1600℃空气中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200 h。此外,还介绍了部分涂层的失效机理,并就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下一步研究重点提出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改性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斌 李贺军 +2 位作者 张雨雷 黎云玉 刘长青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641-645,675,共6页
为改善酚醛泡沫的耐高温性能,实验将适量的B2O3引入酚醛泡沫,经模压成型、固化后,制备出硼改性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硼改性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不同的硼含量对酚醛泡沫的压缩性能、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改性酚... 为改善酚醛泡沫的耐高温性能,实验将适量的B2O3引入酚醛泡沫,经模压成型、固化后,制备出硼改性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研究了硼改性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不同的硼含量对酚醛泡沫的压缩性能、耐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改性酚醛泡沫的压缩断裂特征为假塑性断裂模式;引入适量的B2O3,可改善树脂基体相的韧性,提高酚醛泡沫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当B2O3含量为质量分数4%时,酚醛泡沫的压缩强度最大,为10.14 MPa,比纯酚醛泡沫提高了5.18%。硼改性有利于酚醛泡沫的高温稳定性,酚醛泡沫的热分解温度和残碳率均随硼含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B2O3含量为质量分数7%时,酚醛泡沫的耐高温性能最优,其失重10%时的热分解温度为447℃,比纯酚醛泡沫提高了76.68%;其800℃下的残碳率为66.37%,较纯酚醛泡沫高出1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改性 酚醛泡沫 压缩强度 热分解温度 残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压工艺制备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领军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张秀莲 张守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5,共5页
以模压工艺为主线,综述了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特点及其组织和性能;介绍了国内外不连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短纤维增强C/C复合材料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短纤维增强 连续纤维增强 模压工艺 制备 性能 工艺特点 研究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Ta_2O_5-TaC/SiC抗氧化抗烧蚀涂层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栋嘉 李贺军 +2 位作者 付前刚 陶珺 王永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5,39,共6页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 采用包埋法和低压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依次制备了Ta2O5-TaC内涂层和SiC外涂层,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EDS)对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覆涂层后C/C复合材料在1 500℃静态空气中的防氧化性能及在氧-乙炔烧蚀中的抗烧蚀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法制得的Ta2O5-TaC/SiC复合涂层结构致密,该复合涂层有效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Ta2O5-TaC/SiC复合涂层在1 500℃静态空气环境下可对C/C复合材料有效保护100 h以上;涂层试样在氧乙炔烧蚀环境中烧蚀60 s表明涂层可将C/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降低47.07%,质量烧蚀率降低2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CVD-SiC涂层 Ta2O5-TaC涂层 抗氧化 抗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BO_)w/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正佳 李贺军 +1 位作者 齐乐华 魏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9-762,766,共5页
为减少传统挤压铸造工艺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步骤,降低成本,用湿法制备了硼酸铝晶须预制件,并用液-固挤压法制备晶须含量为20%(体积分数)的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BO)w/Al).通过正交实验法对预制件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 为减少传统挤压铸造工艺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步骤,降低成本,用湿法制备了硼酸铝晶须预制件,并用液-固挤压法制备晶须含量为20%(体积分数)的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BO)w/Al).通过正交实验法对预制件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及筛选,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制备的(AlBO)w/Al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得到预制件及复合材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发现硼酸铝晶须在基体铝合金中的分布较为均匀,与挤压铸造法相比,该方法可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O)w/Al复合材料 液-固挤压 正交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SiC-Mo(Si, Al)_(2)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党社 李克智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4,共4页
采用高温原位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Mo(Si,Al)_(2)防氧化复合涂层,用XRD、SEM测试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对制备粉料中铝硅含量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涂层失效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 采用高温原位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Mo(Si,Al)_(2)防氧化复合涂层,用XRD、SEM测试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对制备粉料中铝硅含量对涂层微观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涂层失效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粉使涂层制备过程粉料浸渗能力增强;Al、Si原子比为1∶10时所得到的复合涂层主要有Mo(Si,Al)_(2)、MoSi_(2)、SiC和游离Si等物相,具有较大的厚度和致密的结构,体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氧化的进行,SiO_(2)玻璃层出现的孔洞加速了涂层材料损耗,导致涂层中出现贯穿性裂纹,是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涂层 防氧化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