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波段柔性基超材料制备及光学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宇 吕军 +1 位作者 宋坤 赵晓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76-1180,共5页
采用化学电沉积方法,通过控制沉积电压,电沉积时间等实验参量,确定出最优实验条件,在冰浴条件下,实验温度范围为0~2℃之间,在氧化铟锡导电薄膜表面沉积二维结构随机排列的纳米银树枝,并在银树枝表面涂覆一定厚度的绝缘薄膜聚乙烯醇后,... 采用化学电沉积方法,通过控制沉积电压,电沉积时间等实验参量,确定出最优实验条件,在冰浴条件下,实验温度范围为0~2℃之间,在氧化铟锡导电薄膜表面沉积二维结构随机排列的纳米银树枝,并在银树枝表面涂覆一定厚度的绝缘薄膜聚乙烯醇后,与另外一层银树枝组装制作成银树枝/聚乙烯醇/银树枝复合结构.实验表明,参比样品在可见光波段400~750nm处没有透射峰的出现,而银树枝/聚乙烯醇/银树枝复合结构在此波段有多个透射通带峰,且在相应波长表现出了聚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沉积 柔性基底 随机排列 二维纳米银树枝 银树枝/聚乙烯醇/银树枝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的可控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安国斐 高琳锋 赵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71-1574,共4页
分别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使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制得单分散PS微米球和纳米球。讨论了引发剂、稳定剂、乳化剂等因素对PS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 分别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使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制得单分散PS微米球和纳米球。讨论了引发剂、稳定剂、乳化剂等因素对PS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KPS、PVP、SDS用量的增加,PS球粒径逐渐变小,而粒径分布不变。通过调整KPS、PVP、SDS的用量,可以在10~1000nm范围内实现PS球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球 微米球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十字变形结构的高效超宽带线性极化转换超表面 被引量:4
3
作者 方振华 罗春荣 赵晓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十字变形结构超表面的极化转换器,在反射模式下获得了高效超宽带的交叉极化反射.在8.4到20.7GHz频段内交叉极化反射率大于-0.2dB,而共极化反射率小于-12dB,在谐振频率点处交叉极化反射率大于-0.03dB,而共极化反射率达到-6... 提出了一种基于十字变形结构超表面的极化转换器,在反射模式下获得了高效超宽带的交叉极化反射.在8.4到20.7GHz频段内交叉极化反射率大于-0.2dB,而共极化反射率小于-12dB,在谐振频率点处交叉极化反射率大于-0.03dB,而共极化反射率达到-60dB,即在谐振点处几乎可实现完全的交叉极化转换;相对带宽达84.5%,交叉极化的平均转换效率为96.7%;此外,利用电路板刻蚀制备了此极化转换器样品,实验测试其交叉极化反射率在工作频段内大于-1dB,而共极化反射率小于-10dB,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验证了此超表面可以在超宽的频带内实现线极化电磁波的交叉极化转换.本文设计的超宽带极化转换超表面具有转换效率高和几何结构简单的优点,可被扩展到太赫兹甚至是可见光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交叉极化转换 反射 超表面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结构ZnO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4
作者 高琳锋 安国斐 +1 位作者 罗春荣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1-44,共4页
利用Sol-gel法制备了含制孔剂P123的ZnO前驱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PS小球,采用共沉积法得到P123-PS-ZnO凝胶。高温煅烧去除有机模板剂P123和PS,从而制备出系列孔径可控的多孔ZnO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表明... 利用Sol-gel法制备了含制孔剂P123的ZnO前驱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PS小球,采用共沉积法得到P123-PS-ZnO凝胶。高温煅烧去除有机模板剂P123和PS,从而制备出系列孔径可控的多孔ZnO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表明,多孔结构可以显著改善ZnO的电致发光性能;ZnO发光强度随PS粒度的改变而改变,当使用100nm PS小球为模板时,多孔ZnO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较未使用PS模板提高了4.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PS多孔结构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Fe_3O_4@SiO_2/Au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裴飞飞 尹剑波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13,共4页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 制备了尺寸为30nm,具有磁响应的单分散Fe3O4@SiO2/Au核壳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光学性质。首先利用热分解法制备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再用反相微乳法制备Fe3O4@Si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表面修饰的氨基还原性,获得Fe3O4@SiO2/Au核壳复合纳米颗粒。分别用TEM、XRD、Zeta电位与粒度分析仪对产物形貌、结构、表面电位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光学性质进行了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 AU 核壳结构 单分散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银树枝状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及其光学特性
6
作者 曾小军 罗春荣 +2 位作者 宋坤 岳彪 赵晓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共4页
采用通过"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尺度的双层银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沉积时间等实验参数,在第一层银树枝表面涂覆的PVA薄膜上成功生长一层随机分布、大小均一的银树枝结构单元,并利用SEM、分光光度计分别... 采用通过"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尺度的双层银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沉积时间等实验参数,在第一层银树枝表面涂覆的PVA薄膜上成功生长一层随机分布、大小均一的银树枝结构单元,并利用SEM、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该复合结构的形貌以及透射特性进行研究,实现了银树枝复合材料光频段透射增强和透射峰位置的可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纳米尺度 可控生长 双层银树枝结构 可见光频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