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天特殊力学环境对机体免疫系统(细胞)的作用及其力学生物学机制
1
作者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8,共1页
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人员安全和健康保障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空天特殊力学环境会对航天员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长期空间飞行的失重环境造成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或抑制;起飞/着陆瞬时的高G值冲击作用导致的其... 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人员安全和健康保障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空天特殊力学环境会对航天员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长期空间飞行的失重环境造成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或抑制;起飞/着陆瞬时的高G值冲击作用导致的其他重要组织器官损伤也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引发强烈的免疫修复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衰竭 力学生物学 组织器官损伤 机体免疫系统 失重环境 力学环境 探月工程 载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航天特殊环境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贺冯元桢先生百岁诞辰
2
作者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96-102,共7页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才、基础和技术的多重空白到今天举世瞩目成就的非凡历程。航空航天界的前辈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奉献,我国航空教育家和... 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才、基础和技术的多重空白到今天举世瞩目成就的非凡历程。航空航天界的前辈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奉献,我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力学专家黄玉珊先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力学环境 航空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通过骨髓微环境嘌呤代谢影响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刘希汝 张豪 +2 位作者 闫金笑 李想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6-126,共1页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 目的长期暴露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影响宇航员机体健康,包括骨质流失、免疫功能障碍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作为血液系统的祖细胞,微重力环境对其命运分化的影响仍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构建小鼠尾悬吊模拟微重力模型,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的方法,揭示微重力影响HSCs的命运分化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采用尾悬吊后肢去负荷构建模拟微重力小鼠模型,并基于外周血组分及骨密度分析进行评估。在此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检测微重力对小鼠H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一步,联合HSCs转录组和骨髓上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HSCs响应微重力的分子机制。结果尾悬吊处理后,小鼠后肢骨密度显著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数增加。对HSCs各谱系的流式分析结果显示,微重力显著增加了骨髓中HSCs的比例,并减少了淋系祖细胞和红系祖细胞的分化。与此一致,转录组分析显示微重力抑制了HSCs的造血谱系通路。进一步,代谢组分析结果表明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被明显抑制。结论本项研究表明微重力会通过改变骨髓微环境中嘌呤代谢通路,抑制小鼠HSCs向红系和淋巴系的分化,扰乱HSCs体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微环境 免疫功能障碍 淋巴细胞数 造血干细胞 淋巴系 嘌呤代谢 模拟微重力 体内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对爆炸冲击损伤的力学生物学响应研究
4
作者 张弩 徐大森 +8 位作者 朱细燕 周一丹 王思洁 靳明亮 戴亮亮 王素芳 赵辉 李玉龙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4-114,共1页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小鼠侧卧身位燥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冲击对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响应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鼠加载冲击波。在冲击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变化,并在麻醉后解剖取心脏、肺以及全脑组...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小鼠侧卧身位燥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冲击对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响应变化规律。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鼠加载冲击波。在冲击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变化,并在麻醉后解剖取心脏、肺以及全脑组织样本。对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检测结构损伤;采用TUNEL染色方法标记并统计各组织中死亡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TUNEL染色 C57BL/6小鼠 小胶质细胞 小鼠巨噬细胞 激波管 冲击损伤 冲击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对爆炸冲击损伤的力学生物学响应
5
作者 张弩 徐大森 +8 位作者 朱细燕 周一丹 王思洁 靳明亮 戴亮亮 王素芳 赵辉 李玉龙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603,共8页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C57BL/6小鼠侧卧身位爆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24 h内冲击波对C57BL/6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力学损伤变化规律,明确组织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对爆炸冲击的力学生物学响应。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 目的建立激波管对C57BL/6小鼠侧卧身位爆炸冲击实验模型,探究24 h内冲击波对C57BL/6小鼠心、肺、脑组织中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力学损伤变化规律,明确组织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对爆炸冲击的力学生物学响应。方法使用激波管对C57BL/6小鼠加载冲击损伤。首先在冲击后的不同时间点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并在麻醉后解剖取心脏、肺以及全脑组织样本。对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检测结构损伤;采用TUNEL染色方法标记并统计各组织中死亡细胞比例,使用anti-CD11b、anti-F4/80和anti-Iba1抗体对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或小胶质细胞进行荧光染色标记,分析冲击加载后机体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的力学生物学响应变化规律。结果激波管对小鼠侧身位加载超压179 k Pa冲击波,小鼠致死率为3.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在加载冲击后24 h内体质量显著下降;病理切片显示冲击后肺组织血管破裂,并伴随肺泡蛋白质沉积症、肺大疱等病症;荧光染色表明,肺组织在24 h内巨噬细胞大量被募集活化,清理死亡细胞比例在24 h回弹到正常水平;心脏对冲击具有较强耐受性,大血管附近出现巨噬细胞的大量聚集活化;脑部由于冲击姿态影响表现出小胶质细胞单侧聚集现象,主要为灰白质交界处出现长时间的炎症和较高死亡细胞比例。结论建立了小鼠侧卧身位爆炸冲击模型,在24 h内,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在受到冲击作用后可以迅速募集至损伤部位,介导强烈的免疫应激,并可能参与免疫反应,引发二次长期炎症损伤。研究结果为原发性冲击损伤的伤情评价提供量效关系和组织损伤差异性等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对骨髓龛基质刚度的影响及其调控造血干细胞命运的研究
6
作者 闫金笑 李想 +2 位作者 刘希汝 崔宁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81-681,共1页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 目的肥胖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疾病,会导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异常分化。HSCs主要存在于骨髓龛中,其命运受骨髓龛中各种理化因素的精确调控。近年来,针对肥胖如何通过骨髓龛调控HS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化因素上,而对于骨髓物理性质如何调控HSCs的命运尚缺乏深入的探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对骨髓基质刚度的影响,并揭示其调控HSCs命运的机制。方法采用60%脂肪含量(D12492)的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喂养C57BL/6J小鼠构建肥胖动物模型。HFD组体重超对照组20%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测定小鼠骨髓弹性模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及其亚群比例和造血祖细胞比例的变化,集落实验测定HSCs的分化阶段,以及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HSCs命运转变的潜在生物学机制。结果HFD组骨髓组织600个点位的测量结果显示骨髓平均弹性模量由9.07 k Pa降低为7.04 k Pa。HFD组长期造血干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多能干细胞比例显著增加,髓系祖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系祖细胞比例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Rho A和Rac1等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上升。结论本研究表明,肥胖显著降低了骨髓基质刚度,引起HSCs偏向髓系分化,其生物学机制可能为基质刚度变化激活了HSCs的Rho A和Rac1基因的表达。因此骨髓基质刚度可能为肥胖影响HSCs命运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C57BL/6J小鼠 造血祖细胞 RAC1 髓系 生物学机制 代谢疾病 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导致颅脑损伤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弩 王思洁 +3 位作者 徐大森 周一丹 张瑜芝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1-231,共1页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目的冲击性颅脑损伤(bla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通常伴随持续性的神经炎症反应,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但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善。本文通过探究冲击性脑损伤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明确其中的关键调控因素,为冲击性脑损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体层面,通过生物激波管构建小鼠冲击性脑损伤模型,从病理、行为等多维度探究神经炎症的响应规律,借助多组学联合分析技术明确影响神经炎症进程的关键肠道微生物或代谢物。体外层面,使用水锤理论模型结合霍普金森杆技术,设计并搭建细胞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加载平台,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开展加载实验,使用ELISA等方法分析小胶质细胞在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的响应规律。结果在体层面,对小鼠开展160 k Pa冲击波加载后,小鼠脑部神经炎症水平上升,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行为,而相同处理的伪无菌小鼠神经炎症水平和焦虑行为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肠道菌群Lactobacillus及代谢物20-HETE与神经炎症的变化密切相关。体外层面,对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加载动态压缩冲击载荷后,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和炎症应答状态。结论冲击波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间接影响神经炎症进程,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引发神经炎症反应。该结果为深入理解冲击性脑损伤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颅脑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变 小胶质细胞 肠道微生物 无菌小鼠 霍普金森杆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抑制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
8
作者 张瑜芝 陈嘉玮 +3 位作者 陈丽沙 陆龙凤 张弩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4-454,共1页
目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一方面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够使航天员体内潜伏性病毒再激活且致病力增强,这严重威胁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状态及生命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微重力导致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显著下降,但具体调... 目的空间微重力环境一方面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能够使航天员体内潜伏性病毒再激活且致病力增强,这严重威胁了航天员在轨期间的工作状态及生命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微重力导致斑马鱼抗病毒先天性免疫应答能力显著下降,但具体调节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微重力调控斑马鱼抗病毒免疫应答的作用方式及调控网络。方法使用回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构建地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斑马鱼胚胎发育模型,分析微重力对其发育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分子克隆技术明确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随后,借助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感染,揭示微重力抑制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结果在微重力条件下,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存活率、畸形率等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但不具有时间依赖性。此外,微重力显著增强了斑马鱼CD82基因和ppdpf基因上调表达。体外实验表明,过表达CD82基因和ppdpf基因能抑制机体SVCV诱导的IFN表达,并使病毒滴度增加。而敲降上述基因后,poly(I:C)和SVCV诱导的IFN表达则显著上升。结论微重力影响了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并通过上调CD82和ppdpf基因表达抑制机体IFN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相关研究为微重力环境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过程 微重力 分子克隆技术 抗病毒免疫 斑马鱼 畸形率 先天性免疫应答 时间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合成缓解低压低氧诱导的肠道损伤
9
作者 张豪 刘希汝 +2 位作者 冶鹏辉 豆媛媛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455,共1页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 目的肠道黏膜损伤是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的常见疾病,会促进机体的慢性炎症和细菌移位,从而增加高原危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黄连素作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的常见药物,但其在高原环境下的保护作用却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探究黄连素(BER)对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低压低氧仓模拟海拔5000 m的高原环境,建立小鼠肠道损伤模型,期间持续灌胃BER,以评估BER对肠道损伤和免疫微环境的改善情况。基于肠道菌群耗竭和粪菌移植技术证明肠道菌群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16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确定BER改善肠道损伤的关键代谢通路并进行验证。结果补充BER能够显著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肠绒毛萎缩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增强肠道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水平。具体来说,BER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显著降低了脱氧胆酸(肠道损伤的促进因子)的水平,并恢复了FXR-FGF19负反馈信号轴,从而影响了胆汁酸的生物合成过程,减少肠道固有层中RORγt+T细胞的比例,抑制Th17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L-17A的释放,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从而缓解肠道损伤。结论BER依赖于肠道菌群改善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和肠道免疫稳态缓解低压低氧引起的肠道损伤。本研究将为高原人群肠道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低氧 粪菌移植 肠道损伤 肠道菌群 高原环境 黄连素 代谢组学 脱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