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对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中微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思维 张立同 +1 位作者 刘永胜 冯祖德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湿氧气氛热处理对3D 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中微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未经热处理的3D C/SiC纤维束中,微裂纹传播主要为沿纤维/界面相脱粘的单一模式;热处理后纤维束中的微裂纹形成了多种扩展模式。在...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湿氧气氛热处理对3D 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中微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未经热处理的3D C/SiC纤维束中,微裂纹传播主要为沿纤维/界面相脱粘的单一模式;热处理后纤维束中的微裂纹形成了多种扩展模式。在经历了长达100h的保温之后,热解碳的部分有序化及其层状结构的形成是导致裂纹能量耗散模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序结构的形成也增加了裂纹的联通和长裂纹形成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纤维/基体界面 裂纹扩展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各向异性Λ型条纹的疏水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蒋雄 乔生儒 +3 位作者 张程煜 石秀华 宋保维 胡海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条纹表面不仅可用于物体表面的散热、疏水,还可用于各类航行体表面的减阻。在亲水性金属表面直接构造出疏水条纹表面的研究较少。采用电脑精雕工艺,在亲水性LY12铝合金表面加工了间距等于槽深、几何尺寸分别为0.15mm和0.2mm的单向平行... 条纹表面不仅可用于物体表面的散热、疏水,还可用于各类航行体表面的减阻。在亲水性金属表面直接构造出疏水条纹表面的研究较少。采用电脑精雕工艺,在亲水性LY12铝合金表面加工了间距等于槽深、几何尺寸分别为0.15mm和0.2mm的单向平行Λ型条纹。条纹与其表面不规则粗糙结构共同构成了类荷叶表面的双重微结构。采用座滴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测试了条纹表面的疏水性。实验得出,淡水在间距为0.15mm的Λ型条纹表面的正/侧面表观接触角为111±2°/85±2°,相应地0.2mmΛ型条纹为133±2°/77±2°;盐水在间距为0.2mm的Λ型条纹表面的正/侧面表观接触角为139±2°/92±2°。解释了条纹表面液滴呈半椭球状,液滴的接触存在各向异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各 向异性 条纹 表观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法制备高气孔率、低介电的Si3N4陶瓷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肖坤 孙孟勇 +1 位作者 刘小冲 赵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具有低介电、定向双峰孔径分布的多孔Si 3N 4陶瓷,并利用Zeta电位、流变仪研究分散剂种类、含量及pH值对浆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铵(NH 4-PAA)且其含量为0.8%(质量分数),浆料pH值在10左右时浆料的分...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具有低介电、定向双峰孔径分布的多孔Si 3N 4陶瓷,并利用Zeta电位、流变仪研究分散剂种类、含量及pH值对浆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铵(NH 4-PAA)且其含量为0.8%(质量分数),浆料pH值在10左右时浆料的分散效果最好。利用压汞仪、XRD、SEM与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粘结剂含量与固相含量对多孔陶瓷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粘结剂含量与固相含量的增加,陶瓷的气孔率下降,力学性能增强。当固相含量由15%(体积分数)增加至40%(体积分数)时,气孔率由82.9%降低至40.6%,抗弯强度由(1.2±0.2)MPa增加到(94.7±5)MPa,抗压强度由(2.1±0.5)MPa增加到(314±8)MPa,介电常数由1.5增加至3.7(12.4~18 GHz波段内)。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多孔Si 3N 4陶瓷在过滤、催化剂载体、透波材料等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法 多孔Si 3N 4陶瓷 低介电 高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接钻杆方法在大功率电液钻机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望 李芬 +2 位作者 王宁芳 李冬生 李旺年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133,共6页
针对大功率电液钻机钻杆取放和钻杆拧卸(统称接钻杆)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接钻杆方法。为了实现快速下钻接钻杆,采用一种机械臂闭环联动和动力头同步上扣方法:接收到下钻接钻杆指令后,机械大臂、机械横梁和动力头同时动... 针对大功率电液钻机钻杆取放和钻杆拧卸(统称接钻杆)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接钻杆方法。为了实现快速下钻接钻杆,采用一种机械臂闭环联动和动力头同步上扣方法:接收到下钻接钻杆指令后,机械大臂、机械横梁和动力头同时动作,当钻杆在移动过程中与动力头和主夹持器干涉(碰撞),机械横梁停止动作,动力头继续后退,远离主夹持器,当干涉解除,机械横梁继续移动直至到位后,机械大臂和机械小臂联动,将钻杆自上而下快速放入中部上卸区域,当正转压力达到预设值10 MPa,钻杆丝扣啮合结束。考虑提钻接钻杆为连续循环动作,采用差值位移同步法:通过计算机械抓手径向缩回和机械横梁轴向位移差值,有效解决动力头与钻杆丝扣松开过程中,机械臂抓放钻杆时间过长、干涉等问题。当机械抓手径向升高300 mm时,与机械横梁轴向位移差值越大越安全,在动力头松开前扣完成后,机械臂复位,控制结束。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快速接钻杆方法的下钻接钻杆、提钻接钻杆用时分别较常规方法节省179,41 s,整体下钻接钻杆、提钻接钻杆成功率分别较常规方法提高22.3%,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电液钻机 下钻接钻杆 提钻接钻杆 钻杆取放 钻杆拧卸 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