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添加难熔金属碳化物提高C/C复合材料抗烧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5
1
作者 崔红 苏君明 +2 位作者 李瑞珍 李贺军 康沫狂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69-673,共5页
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 ( SRM)对喉衬材料的烧蚀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炭 /炭 ( C/C)材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讨论了含有难熔金属碳化物 ( Zr C、Ta C)的多元基体 C/C复合材料及其耐烧蚀性能 ,通过微观结构分析 ,探讨该种材料抗烧蚀... 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 ( SRM)对喉衬材料的烧蚀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炭 /炭 ( C/C)材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讨论了含有难熔金属碳化物 ( Zr C、Ta C)的多元基体 C/C复合材料及其耐烧蚀性能 ,通过微观结构分析 ,探讨该种材料抗烧蚀性能提高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金属碳化物 碳碳复合材料 耐烧蚀 线烧蚀率 火箭发动机 喉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Ti基复合材料中纤维排布方式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志军 杨延清 +1 位作者 朱艳 陈彦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7,共4页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SCS-6 SiC/Ti-24Al-11Nb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纤维排布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热等静压成型的工艺条件下,与四方纤维排布模型相比,六方纤维排布模型的残余热应力较...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SCS-6 SiC/Ti-24Al-11Nb复合材料的残余热应力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纤维排布对残余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和热等静压成型的工艺条件下,与四方纤维排布模型相比,六方纤维排布模型的残余热应力较小,应力分布也较均匀,不易导致基体开裂。研究结果为SiC纤维增强 T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排布方式 钛基复合材料 SIC纤维 残余热应力 有限元模拟 碳化硅纤维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增韧MoSi_2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爱兰 曾燮榕 +2 位作者 李贺军 李龙 熊信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26,共5页
从增韧机理、增强体形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界面反应等方面阐述了 Nb增韧 Mo Si2 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指出 Mo Si2 -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增强体形态 界面反应 制备 二硅化钼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材料固态相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西宁 陈铮 刘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介绍了磁场对金属材料固态相变影响的研究进展。磁场可改变相稳定性,诱发铁磁合金中的马氏体生成,提高Ms点的温度;影响生成相的形貌,在一些相的生成过程中施加磁场会使这些相的微观排列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此外磁场还有抑制再结晶、降... 介绍了磁场对金属材料固态相变影响的研究进展。磁场可改变相稳定性,诱发铁磁合金中的马氏体生成,提高Ms点的温度;影响生成相的形貌,在一些相的生成过程中施加磁场会使这些相的微观排列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此外磁场还有抑制再结晶、降低焊接试样内应力等效果。初步探讨了磁场对固态相变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固态相变 相稳定性 形貌 金属材料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碳/碳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罗瑞盈 杨峥 +2 位作者 李贺军 刘应楼 康沫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10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碳(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全尺寸C/C复合材料刹车盘在不同的比压、能载、环境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比压、能载的增大以及环境湿度的提高而减小。C/C复合材料具有... 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碳/碳(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全尺寸C/C复合材料刹车盘在不同的比压、能载、环境条件下试验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比压、能载的增大以及环境湿度的提高而减小。C/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磨损率仅为9.5×10-4mm/面·次。其磨损是由机械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磨损为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磨损 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有限元模拟及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顾正彬 李贺军 +1 位作者 李克智 李爱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0-363,共4页
制备成本高是制约碳 /碳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 ,建立分析模型是一条降低其开发和制备成本的重要途径。根据等温 CVI工艺的传热与传质特点 ,以筒状零件为研究对象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沉积过程的密度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模拟 ,并且基... 制备成本高是制约碳 /碳复合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 ,建立分析模型是一条降低其开发和制备成本的重要途径。根据等温 CVI工艺的传热与传质特点 ,以筒状零件为研究对象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沉积过程的密度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模拟 ,并且基于 Visual C+ +和 Open GL编程技术 ,建立了有限元模拟可视化系统 ,利用该系统 ,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零件的致密化效果和孔隙分布情况 ,以进行准确的科学分析 ,有利于正确理解 CVI工艺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有限元 可视化 OPEN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快速气相沉积工艺研究──快速定向扩散法 被引量:5
7
作者 罗瑞盈 杨峥 +3 位作者 乔生儒 杨尊社 康沫狂 刘应楼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9-21,共3页
设计出了一种碳/碳复合材料快速气相沉积新工艺,使得碳氢气体能借助于沉积室中的定向扩散装置并通过试样胚体厚度方向上的压力差快速定向扩散到试样胚体内部进行沉积。结果表明:沉积速度快,试样最终密度高而均匀。
关键词 定向扩散 气相沉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高阻尼材料的新思路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留栓 杨根仓 周尧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16,共2页
分析了高阻尼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大幅度改进其性能的新思路。采用阻尼机制叠加原理,从功能—结构一体化高阻尼材料的结构设计入手,利用喷雾沉积快速凝固技术和不同材料的复合制作技术,有可能制备出具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粘弹... 分析了高阻尼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大幅度改进其性能的新思路。采用阻尼机制叠加原理,从功能—结构一体化高阻尼材料的结构设计入手,利用喷雾沉积快速凝固技术和不同材料的复合制作技术,有可能制备出具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粘弹性材料的阻尼性能的新型高阻尼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合金 喷雾沉积 高阻尼材料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断裂韧性的测试及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少荣 乔生儒 白世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31,19,共5页
评述了C/C复合材料室温及高温断裂韧性测试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当前C/C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表征方法。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断裂韧性 断裂功 测试 表征 碳/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用基体沥青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铁虎 杨峥 郑修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3年第9期7-8,共2页
关键词 改性 沥青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增透膜和保护膜的设计与材料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景芝 刘正堂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综述了红外增透膜和保护膜的设计方法,并介绍了几种新型红外镀膜材料。
关键词 红外增透膜 保护膜 设计 材料 红外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VI工艺制备的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荣 李贺军 +1 位作者 康沫狂 胡赓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11,共3页
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出几种不同密度及不同炭纤维类型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国内自制多功能内耗仪上用扭摆法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种工艺条件,高模炭... 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制备出几种不同密度及不同炭纤维类型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在国内自制多功能内耗仪上用扭摆法测试其阻尼性能。结果表明,低密度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同种工艺条件,高模炭纤维T-5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优于高强炭纤维T300增强的单向C/C复合材料,且前者在80~200℃范围内有一明显的内耗峰。纤维类型和界面微观结构是影响这类单向C/C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炭纤维 CVI工艺 阻尼性能 低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致密化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艳玲 李铁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92,96,共4页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制备技术、影响因素及热解炭的组织与沉积机理,介绍了国际上炭/炭复合材料快速致密的新动向。快速低成本炭/炭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在竞相发展。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炭/炭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沉积机理 制造技术 热解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用基体前驱体煤沥青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晶宇 林起浪 +1 位作者 杨琴 李铁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61,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炭/炭复合材料用基体前驱体煤沥青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煤沥青的残炭率及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改性煤沥青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煤沥青 残炭率 高温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碳基C/C复合材料纤维—基体界面的精细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石荣 胡赓祥 +1 位作者 李贺军 康沫狂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22-726,共5页
采用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考察了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实验发现,由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所获得的热解碳并非仅与碳纤表面进行单一的机械粘合,也不是一个简单平面。其间存在具有感应结构的界面层,它... 采用JEM-2010型高分辨透射电镜考察了热解碳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结构。实验发现,由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所获得的热解碳并非仅与碳纤表面进行单一的机械粘合,也不是一个简单平面。其间存在具有感应结构的界面层,它是受碳纤维表面微晶感应而形成的由基本平行于表面且更为细小的微晶所组成的厚约数纳米至数十纳米的过渡层,碳纤维微晶越大,取向性越好,则界面层的厚度也越大,取向性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界面 热解碳 透射电子显微术 碳/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中的立方石墨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铁虎 杨峥 郑修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8期41-43,共3页
在研究碳/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发现了非六方石墨结构,通过对比X射线衍射的特征峰、衍射角、衍射强度及碳/碳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初步证实了非六方石墨即为立方石墨,并说明了立方石墨的存在,可使碳/碳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提... 在研究碳/碳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发现了非六方石墨结构,通过对比X射线衍射的特征峰、衍射角、衍射强度及碳/碳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初步证实了非六方石墨即为立方石墨,并说明了立方石墨的存在,可使碳/碳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提高,致密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石墨 X射线衍射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海峰 王惠 冉新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0-52,共3页
结合近年来有关通过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制C/C复合材料的论文和专利,简述了这一快速致密化工艺的设计原理及制备设备,说明并比较了阻抗式加热和感应式加热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给出了提高沉积效率的两个有效途径——脉冲式加热法和压力流法,... 结合近年来有关通过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制C/C复合材料的论文和专利,简述了这一快速致密化工艺的设计原理及制备设备,说明并比较了阻抗式加热和感应式加热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给出了提高沉积效率的两个有效途径——脉冲式加热法和压力流法,列举了这一方法在抗氧化处理上的应用。最后提出了RD法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快速致密化工艺 抗氧化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贵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5-38,共4页
氮碳共价化合物(β-C_3N_4),碳氮化硼以及低价氧化硼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几种超硬材料,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超硬材料 氮碳共价化合物 碳氮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耐磨C/C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及界面微观结构
19
作者 石荣 胡赓祥 +1 位作者 李贺军 康沫狂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57-558,共2页
作为摩擦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C)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及汽车工业以替代传统的铸铁刹车盘[1],这主要是由于它的低密度及独特的热学与力学性能。C/C的摩擦磨损性能已倍受关注,但因其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对这类材料的磨擦磨损... 作为摩擦材料,碳/碳复合材料(C/C)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及汽车工业以替代传统的铸铁刹车盘[1],这主要是由于它的低密度及独特的热学与力学性能。C/C的摩擦磨损性能已倍受关注,但因其影响因素复杂,目前对这类材料的磨擦磨损机制等还不十分清楚。而分析材料的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基体 碳/碳 复合材料 界面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碳/碳复合材料浸渍量的理论公式
20
作者 李铁虎 林起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0-472,共3页
在研究碳/碳(C/C)复合材料的浸渍碳化(IC)工艺的改进技术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计算C/C复合材料浸渍量的理论公式,这对正确估计C/C复合材料的IC效果、研究IC工艺与C/C复合材料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浸渍量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