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康600kW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董礼 廖明夫 +1 位作者 黄巍 张健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6,共4页
分析了风力机质量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及带来的后果,设计了风力机专用平衡带,提出了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方法,并对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场麦康(Micon)600kW风力机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动平衡。平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力机专用平衡带能够满足风力机... 分析了风力机质量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及带来的后果,设计了风力机专用平衡带,提出了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方法,并对内蒙古辉腾锡勒风场麦康(Micon)600kW风力机成功地进行了现场动平衡。平衡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风力机专用平衡带能够满足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要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平衡后的风力机整机径向水平振动幅值比平衡前明显减小,充分证明了现场动平衡对风力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动平衡 风力机 平衡带 振动幅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扭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卓君 廖明夫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3-167,共5页
介绍一种把加速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转子上,在旋转坐标系下测量转子扭振的测量方法。简述其实现原理,设计利用单盘转子产生扭振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小幅值的扭转振动,且具... 介绍一种把加速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转子上,在旋转坐标系下测量转子扭振的测量方法。简述其实现原理,设计利用单盘转子产生扭振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测量小幅值的扭转振动,且具有较高的精度。在旋转状态下进行齿轮实验装置的测试,同样得到与已知故障特征一致的扭振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加速度 扭振 旋转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现场动平衡的信号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明 廖明夫 王四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针对风力机现场动平衡中叶轮转速波动的工况特点,提出一种依据转速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整周期截取合并的信号预处理方法。此方法解决动平衡中振动幅值和相位的跳动问题,提高配重计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利用Lab Windows/CVI设计出基于此... 针对风力机现场动平衡中叶轮转速波动的工况特点,提出一种依据转速信号对振动信号进行整周期截取合并的信号预处理方法。此方法解决动平衡中振动幅值和相位的跳动问题,提高配重计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利用Lab Windows/CVI设计出基于此方法的动平衡数据采集处理软件,采用多线程技术对软件整体架构进行设计,提高软件的实时性与可靠性。经外场实测验证,该方法提高现场动平衡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风力机 现场动平衡 信号预处理 变风况 多线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物理仿真平台的风力机PID控制研究
4
作者 贺少华 廖明夫 +2 位作者 王四季 刘永伟 李浩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3期132-135,共4页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机组的特点,基于风力机半物理仿真平台,根据建立的组合风速模型及风力机不同的运行区域,研究了考虑机械传递、阻尼等因素的风力机PID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真实物理平台实验更能体现风力机的机械特性,... 针对变速变桨风力机组的特点,基于风力机半物理仿真平台,根据建立的组合风速模型及风力机不同的运行区域,研究了考虑机械传递、阻尼等因素的风力机PID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真实物理平台实验更能体现风力机的机械特性,建立的PID控制方法也较为贴近真实风机的控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风速模型 半物理仿真平台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偏航引起的失稳振动 被引量:20
5
作者 廖明夫 黄巍 +2 位作者 董礼 袁凯峰 孙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2,共5页
根据风力机偏航系统的结构和偏航原理,建立塔架扭转振动的模型。基于塔架扭振运动方程,引入摩擦失稳因子,得出失稳条件。对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和带滚动轴承的偏航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所观测到的振动现象可能为塔架扭振失稳,解释了失... 根据风力机偏航系统的结构和偏航原理,建立塔架扭转振动的模型。基于塔架扭振运动方程,引入摩擦失稳因子,得出失稳条件。对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和带滚动轴承的偏航系统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所观测到的振动现象可能为塔架扭振失稳,解释了失稳的机理,并根据实际风力机的数据进行了仿真检验。结果证明,滑动摩擦型偏航系统工作时,确有可能引起塔架扭振失稳。适当减小刹车块调节螺栓的锁紧力矩,可消除这种振动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轮 失稳振动 摩擦失稳因子 偏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气动设计及偏载计算 被引量:7
6
作者 董礼 廖明夫 井延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气动特性直接影响到机组效率,考虑了风力机叶片气动损失,运用Schmitz方法对1MW定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进行了气动设计。叶片从叶根到叶尖采用了不同翼型,以满足叶片强度和气动性能的要求。不同翼型之间采用了3次样条...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气动特性直接影响到机组效率,考虑了风力机叶片气动损失,运用Schmitz方法对1MW定桨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进行了气动设计。叶片从叶根到叶尖采用了不同翼型,以满足叶片强度和气动性能的要求。不同翼型之间采用了3次样条插值后的过渡翼型,同时叶根和叶尖也进行了处理,以满足工艺和实际的要求。在所设计的风力机叶片的基础上,计算了风力机的偏载特性,由于风力机起动与空载时,Schmitz方法误差较大,该文采用了Schmitz理论的扩展算法来计算风力机的偏载特性。设计结果表明,基于Schmitz理论设计的多翼型风力机叶片考虑了叶片的损失,方法简单,计算出来的叶片弦长和扭角符合实际叶片的规律。采用了扩展算法后的偏载特性曲线,考虑了各种损失,与实际风力机表现的特性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 叶尖速比 翼型 弦长 扭角 Sehrnitz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非线性流固耦合模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吕品 廖明夫 尹尧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26-2135,共10页
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建立叶片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基于自由涡尾迹理论建立叶片的非定常流场模型,并采用分区弱耦合方法建立大型风力机的非线性气弹模型。通过与线性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非线性结构模型对线性结果的正确性,采用风洞实验数... 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建立叶片的非线性结构模型,基于自由涡尾迹理论建立叶片的非定常流场模型,并采用分区弱耦合方法建立大型风力机的非线性气弹模型。通过与线性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非线性结构模型对线性结果的正确性,采用风洞实验数据验证自由涡尾迹模型的正确性。将该模型应用于NREL 5 MW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气弹模型可以用于大型风力机在大载荷情况和考虑非定常流场的条件下的非线性响应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力机叶片 大变形 非线性气弹模型 几何精确梁 自由涡尾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系统引起的风力机传动系统失稳扭振 被引量:3
8
作者 廖明夫 金路 +2 位作者 孙黎翔 王四季 王俨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5-991,共7页
针对某型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治理经验,建立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结合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特性和控制规律,分析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稳定性,重点比较分别用风轮转速和发电机转速作为控制输入信号对稳定性的影响... 针对某型1500kW风力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治理经验,建立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模型,结合风力发电机组的气动特性和控制规律,分析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稳定性,重点比较分别用风轮转速和发电机转速作为控制输入信号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发电机转速作为控制输入信号,使系统趋于稳定;而用风轮转速作为控制输入信号,则负载转矩变成失稳激振转矩,在临近额定转速时,会使风力发电机组发生扭转失稳振动。因此,不论何种机型(双馈或者直驱)均不宜用风轮转速作为发电机控制输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扭转振动 稳定性 发电机控制 风轮转速 发电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成像仪低速动平衡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军 廖明夫 +1 位作者 王四季 翁艺航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2,共3页
探测气象分析卫星云图的星载微波成像仪,其机械扫描成像机构大孔径偏置抛物面天线具有非对称和转速低的特点。如果振动过大,将直接影响到卫星的姿态控制。分析表明动不平衡是造成天线振动的主要原因。对成像仪进行了现场整机动平衡,减... 探测气象分析卫星云图的星载微波成像仪,其机械扫描成像机构大孔径偏置抛物面天线具有非对称和转速低的特点。如果振动过大,将直接影响到卫星的姿态控制。分析表明动不平衡是造成天线振动的主要原因。对成像仪进行了现场整机动平衡,减小了成像仪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微波成像仪 低速现场动平衡 去除初始弯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的风力机叶片单元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品 廖明夫 +1 位作者 徐阳 尹尧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22-2428,共7页
为研究大变形带来的非线性特性,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建立一种用于叶片的非线性单元。该叶片单元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以及截面偏心的影响。采用Gauss-Lobatto积分和微分求积法离散积分形式的平衡方程,并推导出增量线性方程。用3个标准算例验... 为研究大变形带来的非线性特性,基于几何精确梁理论建立一种用于叶片的非线性单元。该叶片单元考虑了材料非线性以及截面偏心的影响。采用Gauss-Lobatto积分和微分求积法离散积分形式的平衡方程,并推导出增量线性方程。用3个标准算例验证单元的正确性。最后,该叶片单元被应用于10 MW风力机的叶片和整机模态分析,准确地获得风力机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风力机叶片 大变形 几何非线性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等效载荷的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礼 廖明夫 +1 位作者 Manin Kuehn Nicolai Cosack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6-1459,共4页
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数学模型,利用 Multibrid M5000风力机实测的运行信号对叶片拍打弯矩、叶片弦向弯矩、塔筒弯矩和塔筒转矩的等效载荷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了不同运行参数对评估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避... 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数学模型,利用 Multibrid M5000风力机实测的运行信号对叶片拍打弯矩、叶片弦向弯矩、塔筒弯矩和塔筒转矩的等效载荷进行了评估。同时分析了不同运行参数对评估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在避免测试风力机载荷的情况下获得载荷的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来预测风力机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载荷 神经网络 风力机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振动信号的同步整周期采集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明夫 杨伸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13,共4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测速系统的特点 ,开发了多倍频分频技术和双阈值触发技术 ,保证了涡轮泵振动信号的同步、同相基整周期采集 ,同时消除了转速信号中的局部失真和尖脉冲干扰的影响 ,提高了转速测量的可靠性。火箭发动机试车实测表明 ... 针对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测速系统的特点 ,开发了多倍频分频技术和双阈值触发技术 ,保证了涡轮泵振动信号的同步、同相基整周期采集 ,同时消除了转速信号中的局部失真和尖脉冲干扰的影响 ,提高了转速测量的可靠性。火箭发动机试车实测表明 ,这两项技术是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发动机 涡轮泵 振动信号 转速测量 信号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原理的振动信号包络提取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皮骏 张银波 高瑞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根据小波能对信号包络提取的原理对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了研究,应用基于小波原理的自信息包络提取法,同时把该方法应用于分析滚动轴承故障,证明该方法能更有效地提取滚动轴承的信号包络,适用于分析滚动轴承故障。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滚动轴承 包络提取 自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oshenko梁风力机叶片瞬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尧杰 廖明夫 吕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52-2558,共7页
为分析风力机叶片的瞬态响应,利用二节点Timoshenko梁对叶片进行离散化建模,考虑叶片的剪切效应,离心钢化效应,分析叶片振动的固有属性。建立叶片动力学运动方程,分析叶片所受的载荷。以某型1.5 MW风力机叶片为算例,分别计算其在阵风、... 为分析风力机叶片的瞬态响应,利用二节点Timoshenko梁对叶片进行离散化建模,考虑叶片的剪切效应,离心钢化效应,分析叶片振动的固有属性。建立叶片动力学运动方程,分析叶片所受的载荷。以某型1.5 MW风力机叶片为算例,分别计算其在阵风、电网电压跌落时所受的载荷,考虑叶片气动阻尼,利用模态综合法求解叶片动力学方程,得到叶片的瞬态响应。结果表明,无论阵风,还是电压跌落均会对叶片产生明显的冲击效应,气动阻尼对叶片的瞬态响应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 阵风 电压跌落 模态分析 气动阻尼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风力机系统共振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文博 廖明夫 王四季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5期97-101,共5页
针对某型风力机,在运行期间频繁发生振动超标故障的报警,对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发现风力机系统在其发电机1 400 r/min转速附近发生共振。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快速通过的控制区域与塔架自振频率区域存在偏差,风力机系统运行时未能快速通... 针对某型风力机,在运行期间频繁发生振动超标故障的报警,对其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发现风力机系统在其发电机1 400 r/min转速附近发生共振。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快速通过的控制区域与塔架自振频率区域存在偏差,风力机系统运行时未能快速通过共振区域。经过在风场现场对风力机控制系统的校正,风力机的共振停机问题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风力发电机 塔架 共振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