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0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客机油门装置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1
作者 杨家兴 陈永琴 +1 位作者 苏三买 朱天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953,共13页
油门装置是飞机上对发动机控制的重要操纵装置,对其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是油门装置设计的理论基础。首先根据机构运动原理对油门装置进行简化,建立了运动学与动力学数学模型;其次根据上述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得到... 油门装置是飞机上对发动机控制的重要操纵装置,对其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是油门装置设计的理论基础。首先根据机构运动原理对油门装置进行简化,建立了运动学与动力学数学模型;其次根据上述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得到油门装置在手动工作模式和自动工作模式下各个构件的位移、速度以及载荷特性。以某型飞机油门装置为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油门角度解算器角度仿真误差不大于2.3%;摩擦离合器受力以及正/反推力杆驱动力矩呈二次曲线变化;油门伺服电机驱动力矩呈线性变化,且在电机启动时负载力矩最大;此外,油门装置的推力连杆长度变化对油门角度解算器角位移变化关系以及摩擦离合器受力与力矩变化影响显著。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大型客机油门装置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结构设计与油门伺服电机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机 油门装置 油门杆 角度解算器 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化学反应的激光诱导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成彦 严红 +1 位作者 张睿帆 刘凡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4,共12页
空化气泡演化特性对于航空燃料高压射流雾化、激光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单脉冲激光在液体水中诱导的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对气泡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 空化气泡演化特性对于航空燃料高压射流雾化、激光等离子体点火助燃等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单脉冲激光在液体水中诱导的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对气泡演化特性的影响。实验中通过高速摄影捕获了空化气泡在坍缩过程中的发光现象,证实了化学反应的存在。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有无化学反应时空化气泡动力学特性演化的差异,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化学反应对气泡温度、压力和半径等的演化都有重要影响。气泡内水蒸气的分解导致了气泡温度的降低,不可凝气体的生成增强了气泡的二次膨胀过程,并且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对比了同步气泡对间的相互作用,阐明了气泡形态发展对气泡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 空化气泡 同步气泡对 水分解 激波 可压缩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形动力电池组多风道热管理研究
3
作者 白晓辉 高渊博 +1 位作者 张玉碧 刘存良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68,共9页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 针对传统风冷式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电池组整体均温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多风道风冷式冷却方法,采用挡风板将单风道系统分割为多风道系统,建立了多风道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实验方法测量了钴酸锂电池的放电温升以及电阻与放电深度的关系,并针对多风道电池热管理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三风道U型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果优于其他热管理系统。当冷却空气流速为0.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降低8.4 K,最大温差减小12.4 K,电池组均温性提高。当冷却空气流速为5 m/s时,三风道U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最高温度及温差均可以降低5.3 K。使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动力电池 风冷 电池包 多风道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雷诺数轴流压气机叶型气动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璇 张明亮 +3 位作者 李万松 杨晨 杨金广 高丽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为研究低雷诺数下轴流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验证了准三维求解器MISES对于低雷诺数流动的预测精度,对于V103叶型计算得到的转捩位置与实验值偏差小于5%,证实了其在低雷诺数流动中的可用性;基于多圆弧(MCA)叶型程序,利用增强精英... 为研究低雷诺数下轴流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方法,本文验证了准三维求解器MISES对于低雷诺数流动的预测精度,对于V103叶型计算得到的转捩位置与实验值偏差小于5%,证实了其在低雷诺数流动中的可用性;基于多圆弧(MCA)叶型程序,利用增强精英保留遗传算法,搭建轴流压气机叶型准三维气动优化设计平台;以总压损失系数为优化目标,出口气流角为约束条件,对V103叶型进行了低雷诺数单点和高低雷诺数综合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低雷诺数单点优化后,抑制了叶型层流分离泡现象,总压损失系数减小31.31%,性能显著改善;高低雷诺数综合优化后叶型在高雷诺数和低雷诺数下总压损失分别减小了3.05%和3.03%。本文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发展工具的有效性和考虑雷诺数叶型优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叶型 气动优化 准三维 多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燃油泵动静压滑动轴承润滑特性与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符江锋 仲世杰 +2 位作者 罗康 刘显为 魏士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52,共16页
航空发动机燃油齿轮泵的滑动轴承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和低黏介质极端工况下,极易诱发润滑失效,其润滑性能演变规律尚未完全探明。本文通过建立动静压混合润滑条件下燃油泵滑动轴承流体润滑模型,采用超声测量原理测试了燃油泵真实服役... 航空发动机燃油齿轮泵的滑动轴承长期工作在高温、高压和低黏介质极端工况下,极易诱发润滑失效,其润滑性能演变规律尚未完全探明。本文通过建立动静压混合润滑条件下燃油泵滑动轴承流体润滑模型,采用超声测量原理测试了燃油泵真实服役工况下的油膜厚度,验证了多个载荷条件滑动轴承润滑模型的油膜厚度计算准确性。最后,基于试验验证的润滑计算模型,研究了宽径比、偏心率和油槽位置对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的油膜厚度随工况变化规律与试验测点十分吻合,两者的平均计算误差为2.3%,此外,燃油泵负载增大会使得油膜的最小厚度向进口油槽处偏转,进而导致动压能力减弱,轴承在大负载工况的承载能力主要由静压提供。宽径比B/D由0.4增大至1.2时,会导致油膜温度沿周向降低1.2℃,而沿轴向升高0.5℃,偏心率增大会导致油膜厚度变小,混合润滑轴承中间截面处的动压提升0.43 MPa,设计滑动轴承的油槽位置应开在收敛楔形结构前端或者开扩楔形结构处,能提升轴承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油齿轮泵 滑动轴承 润滑 油膜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行主编寄语
6
作者 翁春生 王可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未来空天飞行对动力装置提出了高效、宽域等工作要求,传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喷气式动力难以满足上述需求。近年来,组合动力、爆震发动机、电推进等新型推进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经... 未来空天飞行对动力装置提出了高效、宽域等工作要求,传统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喷气式动力难以满足上述需求。近年来,组合动力、爆震发动机、电推进等新型推进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航空航天推进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经与主编樊会涛院士共同策划,《航空兵器》面向研究人员推出新型动力技术专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航空航天 航空兵器 新型动力 电推进 组合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径向膨胀与通道曲率耦合影响下的爆震波传播特性
7
作者 王可 张禛瑞 +2 位作者 曹力文 史浩宁 范玮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9,共12页
为揭示外侧径向膨胀对弯曲通道中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乙烯和氮氧混合物作为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通道半径(ri=65、45、25 mm)和预混气高度(h=30、20、10 mm)的半封闭弯曲通道中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爆震波传播的流场演化过程,阐... 为揭示外侧径向膨胀对弯曲通道中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乙烯和氮氧混合物作为燃料与氧化剂,在不同通道半径(ri=65、45、25 mm)和预混气高度(h=30、20、10 mm)的半封闭弯曲通道中开展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爆震波传播的流场演化过程,阐明了通道曲率、预混气高度和稀释比对爆震波波系结构、速度亏损及传播模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侧径向膨胀影响下,通道曲率增大,爆震波在内壁面附近的平均速度亏损可达31.97%,沿程速度波动明显。在缺乏外侧壁面约束的条件下,随着预混气高度降低,爆震波强度减弱,靠近内壁面区域易发生局部解耦。稀释比增至0.6时,爆震波难以自持传播,在弯曲通道下游转变为缓燃波。根据爆震波内壁面附近传播速度的沿程变化特征,可将传播模态划分为稳定模态、临界模态、不稳定模态和缓燃模态;爆震波稳定传播的临界内壁面半径为19.12倍平均胞格尺寸,临界预混气高度为10.79倍平均胞格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膨胀 通道曲率 爆震波 速度损失 传播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流宽工况适应范围超多级压气机设计研究与验证
8
作者 黄磊 李璧宇 +4 位作者 罗璇 郝玉扬 邓远灏 张军 楚武利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9,共10页
为全面提升高速涡轮发动机的超多级压气机(7级以上)的研制能力,本文对高通流宽工况适应范围超多级压气机开展了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进口马赫数高、工作转速范围宽等特点,开展了高通流小轮毂比压气机设计以及兼顾地面起飞和高马赫数... 为全面提升高速涡轮发动机的超多级压气机(7级以上)的研制能力,本文对高通流宽工况适应范围超多级压气机开展了技术研究与验证。针对其进口马赫数高、工作转速范围宽等特点,开展了高通流小轮毂比压气机设计以及兼顾地面起飞和高马赫数状态的宽工况适应范围压气机设计等技术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高通流宽工况适应范围超多级压气机的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全面研究地面起飞和高马赫数两种状态下各级的匹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地面起飞和高马赫数两种状态下,压气机流量、压比、效率达到设计指标。地面起飞状态1.0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91,高马赫数状态0.741相对转速,最高效率0.865,各转速稳定裕度均大于24%。各级匹配良好,解决了高负荷超多级压气机匹配难和高通流压气机效率低等问题,为下一代发动机的压气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多级压气机 高通流 宽工况适应范围 地面起飞状态 高马赫数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碳氢燃料旋转爆震燃烧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可 于潇栋 +1 位作者 张禛瑞 范玮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爆震波传播速度高达千米每秒量级,反应物来不及膨胀便完成燃烧,可实现近似等容燃烧过程,故采用爆震燃烧有望提高热循环效率。作为爆震燃烧的可行方式,旋转爆震在航空航天推进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液体燃... 爆震波传播速度高达千米每秒量级,反应物来不及膨胀便完成燃烧,可实现近似等容燃烧过程,故采用爆震燃烧有望提高热循环效率。作为爆震燃烧的可行方式,旋转爆震在航空航天推进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围绕液体燃料两相旋转爆震燃烧的点火起爆,常温来流条件下氧化剂、燃料预处理等对旋转爆震波传播的影响,高焓来流条件下冲压和加力场景的旋转爆震燃烧组织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旋转爆震在喷气式推进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液体燃料 起爆 燃烧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技术概述
10
作者 肖洪 肖达盛 +2 位作者 林志富 唐轲 于艾洋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智能化能提升什么、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智能化靠什么实现,是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智能技术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解智能化思维与传统思维模式区别的角度去阐明上述三大问题,梳理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的功能效用、核心... 智能化能提升什么、智能化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智能化靠什么实现,是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应用智能技术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解智能化思维与传统思维模式区别的角度去阐明上述三大问题,梳理航空发动机本体智能化的功能效用、核心技术和实现途径。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智能航空发动机与传统航空发动机的最大区别,即不在于结构和工作原理上的改变,而在于通过智能手段对数据利用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智能航空发动机摆脱了机械思维模式下追求参数因果关系的技术思路,转而追求大数据、多维度、高实时下的多源异构信息的关联性,从而能在常规技术水平下发挥出航空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在新技术的匹配下更能实现发动机的性能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航空发动机 本体智能化 功能效用 核心技术 实现途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单组分替代燃料爆震燃烧效率数值研究
11
作者 黄希桥 周泰源 +1 位作者 刘路平 俞哲一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73,共9页
针对爆震燃烧非稳态过程燃烧效率测量困难的问题,采用异辛烷作为汽油单组分替代燃料,通过构建异辛烷简化机理对气态汽油的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基于燃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取样条件下的爆震燃烧效率。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模型能够在... 针对爆震燃烧非稳态过程燃烧效率测量困难的问题,采用异辛烷作为汽油单组分替代燃料,通过构建异辛烷简化机理对气态汽油的起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基于燃气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取样条件下的爆震燃烧效率。结果表明,该简化机理模型能够在研究范围内与异辛烷的燃烧特性保持良好的吻合度。经过数值研究发现,在爆震燃烧的过程中,爆震波后不同区域内的燃气各组分浓度相差较大,火焰锋面附近燃烧不充分,存在大量中间产物,爆震波经过后可燃物持续燃烧,同时反传波会促进可燃物进一步反应,使燃烧更充分。在当量比为1时取爆震波后所有燃气的平均浓度计算得到的燃烧效率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燃烧 燃烧效率 燃气分析 简化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形凹槽的压气机级静叶端区流动控制研究
12
作者 吴艳辉 黄令举 +2 位作者 王东 张紫云 王博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100,共13页
为了探寻端壁L形凹槽在压气机级环境下的流动控制效果,本文以单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静叶机匣上开设L形凹槽,通过数值计算确定其最优设计参数并揭示其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切向槽长度为0.4、宽度为0.2、深度等于0.75时,L形凹... 为了探寻端壁L形凹槽在压气机级环境下的流动控制效果,本文以单级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在静叶机匣上开设L形凹槽,通过数值计算确定其最优设计参数并揭示其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切向槽长度为0.4、宽度为0.2、深度等于0.75时,L形凹槽对于压气机级的调控效果最优,其中效率可以提升0.6%、综合裕度提升35.3%。L形凹槽主要流动控制机理为:它产生的流向涡在向下游移动时带走大量低能流体并减小横向压差的干涉,从而抑制角区分离的发展,阻碍尾缘绕流逆向移动的过程,推迟端壁附面层分离的起始位置,削弱横向二次流对反流区的增强作用。最终使总压损失系数减小,静压系数和有效流通面积上升,压气机流动结构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轴流压气机 流动控制 L形凹槽 静叶机匣 角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级涡轮声源特征及复合锯齿静叶噪声控制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康深 张良吉 +2 位作者 陈伟杰 连健欣 乔渭阳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为了避免航空发动机涡轮部件成为未来超扇发动机低噪声设计的瓶颈之一,有必要开展涡轮气动噪声的声学特征和控制方法研究。本文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流场/声场混合计算方法,以轴向间距减半的GE E3最后1.5级低压涡轮(转-静-转构型)为研究对... 为了避免航空发动机涡轮部件成为未来超扇发动机低噪声设计的瓶颈之一,有必要开展涡轮气动噪声的声学特征和控制方法研究。本文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流场/声场混合计算方法,以轴向间距减半的GE E3最后1.5级低压涡轮(转-静-转构型)为研究对象,对基准静叶下不同叶片排之间产生的尾迹干涉单音噪声和位势干涉单音噪声的声场特征,以及复合锯齿静叶对气动效率和单音噪声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位势干涉单音噪声成为与尾迹干涉单音噪声同等量级的主导声源之一,并且同一展向位置的位势作用强度受到尾迹干涉强度的直接影响。此外,复合锯齿静叶具备同时改善气动效率和降低涡轮单音噪声的能力,最大效率收益为锯齿振幅A/波长W=1.5时的0.0234%,此时1.5级低压涡轮前三阶谐波单音噪声总声功率级的降噪收益为2.5 d B。因此,复合锯齿静叶在未来超扇发动机中可以作为控制多级低压涡轮噪声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噪声 尾迹干涉单音噪声 位势干涉单音噪声 声源特征 复合锯齿静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分析及改进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明 王利敏 +2 位作者 高丽敏 景丽娜 王磊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I0001,共10页
良好的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是保证叶栅试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详细测量并分析了某亚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流场品质,根据叶栅风洞情况建立了相应的上端壁抽吸调控方案,研究了不同抽吸强度下上端壁抽吸对叶栅流场品质的... 良好的平面叶栅风洞流场品质是保证叶栅试验数据有效性的关键。详细测量并分析了某亚声速压气机平面叶栅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流场品质,根据叶栅风洞情况建立了相应的上端壁抽吸调控方案,研究了不同抽吸强度下上端壁抽吸对叶栅流场品质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在整个工作范围均存在栅前流场不均匀、来流攻角不准确的问题,叶栅被测通道的实际攻角比风洞几何设定值大2°~3°。随着叶栅负荷增大(来流马赫数和攻角增加),流场品质逐渐下降;来流攻角同时影响着栅前马赫数和气流角的均匀性,来流马赫数主要影响栅前马赫数的均匀性。上端壁抽吸能够有效改善大攻角下叶栅流场品质不佳的问题,存在使叶栅流场品质达到最佳的临界抽吸静压,超过临界值后叶栅流场品质逐渐下降。临界抽吸静压下,栅前流场均匀性良好,被测通道的攻角与设定值的差异减小至0.5°~0.9°;叶栅二维性和出口总压损失周期性均有所提升,但是叶栅出气角周期性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叶栅风洞 叶栅试验 压气机叶栅 流场品质 端壁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轴流压气机性能影响的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益琛 楚武利 +2 位作者 刘铠烨 莫喻钦 申轶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23,共14页
为了研究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片性能参数及流场结构的影响,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量化流程及方法。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几何不确定性三维降阶模型,然后基于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中三维正态分布变... 为了研究全局叶型扭转角误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片性能参数及流场结构的影响,以Rotor37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量化流程及方法。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几何不确定性三维降阶模型,然后基于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中三维正态分布变量的选取方法,用数值方法求解需求样本点上的全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方程以构建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借以评估大样本量下的性能响应,结果显示性能参数的统计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水平不受影响,但存在约1%的波动。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到影响流场的关键展向截面位置,结果表明效率与70%~100%叶高范围内的扭转角误差负相关性最强,加工时应着重提高此区域的加工精度。通过分析统计学意义下流场的波动情况和具有极端效率叶型的流场特征以探究扭转角误差对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间隙泄漏流与激波位置处的流场波动程度最剧烈,扭转角误差通过影响激波位置与泄漏流强度从而影响二者的相互干扰作用,继而影响下游的堵塞程度,最终对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全局扭转角误差对叶片性能及流场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在稳健性设计中应根据流场特征着重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叶片 扭转角误差 主成分分析 非嵌入式混沌多项式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弹流润滑影响的表面局部缺陷中介轴承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晶 艾延廷 +2 位作者 赵明 孙丹 张凤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85,105,共7页
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位于发动机高、低压转子之间,其内、外环随高、低压转子同向或反向旋转,相对转速高和润滑条件恶劣造成中介轴承故障频发。针对表面局部缺陷中介轴承的振动故障诊断,考虑弹流润滑影响和时变位移激励,提出了一种带局部... 航空发动机中介轴承位于发动机高、低压转子之间,其内、外环随高、低压转子同向或反向旋转,相对转速高和润滑条件恶劣造成中介轴承故障频发。针对表面局部缺陷中介轴承的振动故障诊断,考虑弹流润滑影响和时变位移激励,提出了一种带局部缺陷的中介轴承动力学建模方法。采用双转子实验台开展中介轴承外圈故障模拟实验,采集振动信号并进行分析。对比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和故障轴承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立动力学模型对有、无润滑的中介轴承在不同缺陷尺寸条件下的振动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中介轴承在不同状态、不同缺陷尺寸下的振动响应变化规律,可用于中介轴承故障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介轴承 弾流润滑 局部缺陷 时变位移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CFD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组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伟伟 苏丹 +2 位作者 张陈安 叶正寅 刘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2,共6页
为了获得一个准确高效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叶轮机叶片颤振特性分析中去,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CFD方法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组合建模方法,可以快速计算叶轮机叶片在等相角差振动时的气动阻尼系数。运用小扰动流场的叠加原理... 为了获得一个准确高效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叶轮机叶片颤振特性分析中去,论文发展了一种基于CFD方法的叶轮机非定常气动力组合建模方法,可以快速计算叶轮机叶片在等相角差振动时的气动阻尼系数。运用小扰动流场的叠加原理,通过不同通道数模型的非定常流场求解(通常需要两次或三次),针对流场的周期性边界条件,组合分析得到一系列更多通道数情况下的非定常气动力低阶模型。基于这种降阶模型计算的气动阻尼系数与直接的CFD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很好,计算效率提高10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 降阶模型 计算流体力学 叶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不均匀对环形通道内爆震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数值研究
18
作者 史浩宁 王可 +2 位作者 焦中天 肖强 范玮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8,共13页
针对环形旋转爆震燃烧室可能存在的新鲜混气填充不均匀影响爆震波传播的问题,开展了混气填充不均匀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阐明了爆震波传播模态转变的临界条件。采用C2H4/O2/N2混合物,改变填充不完全间隙(i)、初始压力(p_(0)... 针对环形旋转爆震燃烧室可能存在的新鲜混气填充不均匀影响爆震波传播的问题,开展了混气填充不均匀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阐明了爆震波传播模态转变的临界条件。采用C2H4/O2/N2混合物,改变填充不完全间隙(i)、初始压力(p_(0))和稀释比(β),研究了爆震波在新鲜混气填充不均匀环形通道内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填充不完全间隙提高、初始压力降低和稀释比增大,爆震波速度亏损增加,共观察到稳定、弱不稳定、强不稳定和缓燃四种模态;固定环形通道内径为65 mm、通道高度(h)为15 mm,当i<h-2.0λ_(a)(λ_(a)为平均胞格尺寸)时,内壁面速度亏损在20%以内,为稳定模态;当h-2.0λ_(a)<i<h-1.0λ_(a)时,内壁面速度亏损在20%~40%以内,为弱不稳定模态;当h-1.0λ_(a)<i<h-0.6λ_(a)时,内壁面速度亏损在40%以上且未发展为缓燃,为强不稳定模态;当i>h-0.6λ_(a)时,爆震波彻底解耦,转变为缓燃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燃烧室 环形通道 填充不均匀 爆震波 传播特性 传播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栅距对压气机叶片非定常气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养正 刘前智 廖明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69,180,共4页
研究了轴流压气机叶片采用非均匀栅距对叶片非定常力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分辨率格式求解准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非定常流场计算采用了双时间步法与LU-SGS隐式解法耦合的方法。研究了带进口导叶的单级三排叶栅非定常流动,其中动叶栅距不变... 研究了轴流压气机叶片采用非均匀栅距对叶片非定常力影响的问题,利用高分辨率格式求解准三维雷诺平均N-S方程。非定常流场计算采用了双时间步法与LU-SGS隐式解法耦合的方法。研究了带进口导叶的单级三排叶栅非定常流动,其中动叶栅距不变,而导叶和静叶采用非均匀栅距。对不同结构的计算分析表明,在导叶和静叶采用一定的非均匀栅距组合型式后,在保证压气机级的性能变化不大的同时,动叶表面所受非定常气动力的状况得到改善,这将有助于提高动叶片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非均匀栅距^+ 非定常流动 动静叶干涉^+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内亚/超临界航空煤油燃烧性能对比实验研究
20
作者 江金涛 张启斌 +3 位作者 王之声 刘蓬辉 范玮 董素艳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4-145,共12页
为了对比亚/超临界煤油在航空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燃烧性能,本文基于单头部模型燃烧室,搭建亚/超临界煤油燃烧室燃烧性能实验平台,实现亚/超临界航空煤油在模型燃烧室内稳定燃烧。实验研究了不同油气比、煤油状态、空气流量及空气进口温... 为了对比亚/超临界煤油在航空发动机模型燃烧室内燃烧性能,本文基于单头部模型燃烧室,搭建亚/超临界煤油燃烧室燃烧性能实验平台,实现亚/超临界航空煤油在模型燃烧室内稳定燃烧。实验研究了不同油气比、煤油状态、空气流量及空气进口温度等条件下,亚/超临界煤油在模型燃烧室内的燃烧性能,获得了燃烧室运行工况参数的变化对燃烧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燃烧室出口燃气测温耙测点温度(T_(x))与出口燃气平均温度(T_(4avg))之比定义为燃烧室出口无量纲温度(T_(x)/T_(4avg)),燃烧室出口测温耙测温点径向高度位置(y)与径向高度(H)之比定义为无量纲高度(y/H)。实验结果表明:亚临界状态下,y/H为0.35至0.75区域内,T_(x)/T_(4avg)>1;超临界状态下,y/H为0.2至0.8区域内,T_(x)/T_(4avg)>1,煤油以超临界状态在燃烧室内燃烧,拓宽了燃烧室出口温度核心区域;燃烧室进口空气温度从574 K增大至675 K,燃烧室出口温度场OTDF值减小了20.93%;航空煤油以超临界状态在燃烧室内燃烧,可提高燃烧室燃烧性能参数,扩宽高温升燃烧室运行工况,除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低于亚临界状态外,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及燃烧效率均高于亚临界燃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超临界煤油 燃烧性能 燃烧效率 出口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