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3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温模式驱动下的二维微机电系统热膜式壁面切应力传感器水下标定试验研究
1
作者 刘祺 夏明嫣 +2 位作者 庞鹏 徐华 成泽霖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床面切应力的测量研究是推动泥沙运动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围绕新型恒温模式下热膜式壁面切应力传感器标定问题,对已有水下壁面切应力传感器标定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该装置的便利性与实用性,并且通过该装置进行了恒温模式驱动下的... 床面切应力的测量研究是推动泥沙运动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围绕新型恒温模式下热膜式壁面切应力传感器标定问题,对已有水下壁面切应力传感器标定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该装置的便利性与实用性,并且通过该装置进行了恒温模式驱动下的二维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简称MEMS)热膜式壁面切应力传感器在不同水温下的水下大小与方向标定试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标定装置可成功实现不同水温下的壁面切应力传感器静态标定,恒温模式可驱动该传感器完成水下切应力测试;通过标定试验,构建了传感器不同温度下统一标定公式;经标定试验验证后的传感器灵敏度与准确性可以满足一般河口海岸工程对床面切应力的测量要求;该二维壁面切应力传感器能实现对壁面切应力角度的有效测量。标定后的传感器可应用于破碎波、波流等复杂海洋水动力条件下床面切应力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切应力传感器 泥沙运动 恒温模式 标定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宪 余隋怀 +1 位作者 苟秉宸 黄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0,共4页
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板库、评价... 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板库、评价目标库以及评价工具集等4个系统功能模块,并详细讨论了这4个模块结构、内容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为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最后,通过产品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工业设计 设计评价 多目标评价 评价目标树 评价工具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产品工业设计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婷 王小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51,共3页
针对传统机电产品的设计评价中存在片面性、不合理性以及高复杂性等问题,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融合工业设计知识的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德尔菲法和判定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点计分法、名次计分法、排队法、经济技术... 针对传统机电产品的设计评价中存在片面性、不合理性以及高复杂性等问题,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融合工业设计知识的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德尔菲法和判定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点计分法、名次计分法、排队法、经济技术评价法以及评分法对方案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orda法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综合评价系统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同时又降低了复杂度,为面向机电产品的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综合评价 德尔菲法 Borda法 多目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苟秉宸 周宪余 隋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107-109,共3页
论文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版库,评... 论文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版库,评价目标库以及评价工具集等四个系统功能模块,并详细讨论了这四个模块结构、内容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为面向机电产品的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最后,通过产品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工业设计 设计评价 多目标评价 评价目标树 评价工具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陶瓷复合装甲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智勇 徐颖强 +4 位作者 高飞 邓四二 李彬 崔帅帅 秦景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轻质防护装甲可有效提升载具的机动灵活性和遭受攻击后的生存能力,已成为装甲车辆等国防军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由陶瓷面板和纤维背板复合而成的陶瓷复合装甲已代替单一防护材料,成为轻质复合装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质量笨重的传统陶... 轻质防护装甲可有效提升载具的机动灵活性和遭受攻击后的生存能力,已成为装甲车辆等国防军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由陶瓷面板和纤维背板复合而成的陶瓷复合装甲已代替单一防护材料,成为轻质复合装甲发展的重要趋势,但质量笨重的传统陶瓷面板降低了防护装备的机动灵活性,纤维复合材料阻燃性差、遭受攻击后燃烧产生毒烟降低了防护装备和人员的生存能力。围绕防护装甲的轻质、阻燃性能需求,从结构形式、制备工艺、防弹性能评价及抗侵彻机理四个方面,全面综述国内外陶瓷复合装甲的研究进展。为设计出满足轻质、阻燃性能需求的C/C-SiC陶瓷/金属基复合泡沫复合装甲提供理论依据,对拓展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的设计思路,提高防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防弹材料 复合装甲 防弹机理 C/C-SiC陶瓷 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MEMS微镜垂直梳齿驱动器的设计
6
作者 吴云 彭安杰 +6 位作者 郑岩 张建祥 王雅昕 贺盈波 陈真 华宝成 乔大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6,共6页
垂直梳齿驱动的静电MEMS微镜在实现对光束的准静态和矢量偏转中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包括激光雷达、光通信、激光显示以及生物断层检测等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对垂直梳齿驱动器的性能进行优化,文中通过建立交错垂直梳齿(SVC)驱动的静电... 垂直梳齿驱动的静电MEMS微镜在实现对光束的准静态和矢量偏转中具有显著优势,受到包括激光雷达、光通信、激光显示以及生物断层检测等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对垂直梳齿驱动器的性能进行优化,文中通过建立交错垂直梳齿(SVC)驱动的静电MEMS微镜的理论模型,研究了可动梳齿和固定梳齿的交叠高度对静电MEMS微镜的静态偏转角度与两驱动电极压差的关系及其线性度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相同驱动压差下,SVC驱动的静电MEMS微镜静态偏转角度随着梳齿交叠高度的增大而减小,而静态偏转角度与两驱动电极压差的线性度随着梳齿交叠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梳齿的交叠高度来优化静电MEMS微镜的最大静态偏转角度以及偏转角度与驱动压差的线性度,为静电MEMS微镜垂直梳齿驱动器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MEMS微镜 垂直梳齿 交叠高度 偏转角度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的齿轮接触疲劳评估模型
7
作者 刘义 孙霖霖 +3 位作者 杨文瀚 郭辉 侯圣文 刘更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9,共10页
磨齿、喷丸、表面光饰等齿轮表面处理技术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同时,金属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残余应力与杂质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均有显著影响。为有效评估齿轮的接触疲劳风险,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共同作... 磨齿、喷丸、表面光饰等齿轮表面处理技术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同时,金属材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杂质,残余应力与杂质对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均有显著影响。为有效评估齿轮的接触疲劳风险,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残余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的数值模型。该模型使用等效夹杂法将齿轮内部的杂质转化为含本征应变的夹杂,并在位移方程中考虑了杂质与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研究过程中,计算了残余应力与杂质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使用Dang Van准则计算了等效应力,并将其代入Lundberg-Palmgren寿命模型,计算了齿面接触疲劳的最小循环次数,分析了残余应力、杂质等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杂质对齿轮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远远大于残余应力的影响,且对疲劳最早出现的啮合位置具主导性;残余拉应力与杂质共同作用下,次表层最大应力增大且位置向材料表层偏移,齿轮更容易发生接触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疲劳 残余应力 非均质材料 风险评估 Dang Van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键连接工况检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8
作者 王荣先 陈智勇 +1 位作者 徐颖强 宋晨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3,167,共6页
键连接的工作面受材料、制造、载荷等多种因素影响,受力不均匀,变形情况复杂。本研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键连接工况检测系统,使用工业摄像机采集键连接工作面受载时变形图像,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进行图像处理,输出工作面变形图像... 键连接的工作面受材料、制造、载荷等多种因素影响,受力不均匀,变形情况复杂。本研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键连接工况检测系统,使用工业摄像机采集键连接工作面受载时变形图像,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进行图像处理,输出工作面变形图像及数据,判断工作面工况是否正常。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本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可实现键连接变形量的智能检测。本研究为提高键连接检测水平、正确评估键连接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机器数量增加的多处理机工件调度优化
9
作者 孙涛 王军强 黄永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4-938,共15页
多处理机工件是在同一时刻由多台处理机并行加工的工件。面向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多处理机工件调度,分析了机器数量增加对最大完工时间的影响,证明了最优调度方案和所提近似调度方案的最好情形影响比,揭示了最大完工时间随着... 多处理机工件是在同一时刻由多台处理机并行加工的工件。面向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的多处理机工件调度,分析了机器数量增加对最大完工时间的影响,证明了最优调度方案和所提近似调度方案的最好情形影响比,揭示了最大完工时间随着机器数量增加而减少并趋于稳定的规律。分析了机器数量增加的影响,一方面改善了调度目标,另一方面增加了机器投入成本。权衡最大完工时间减少和机器成本增加两方面影响,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与机器成本加权和为目标决策机器数量。基于降序首次适应算法设计了近似算法,给出了调度优化方案,并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最差性能比不超过2。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最好情形影响比及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处理机工件调度 资源扩充 最好情形影响比 近似算法 最差性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效应的液氧涡轮泵液封轮内流特性分析
10
作者 王凯 徐敬畏 +4 位作者 赵四维 庄宿国 许开富 陈晖 刘厚林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106,共15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涡轮泵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空化现象,复杂的空化流动对液封轮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空化模型的基础上,从内部流动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液氧涡轮泵首级液封轮密封性能和低温空化特性。研究表明:...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氧涡轮泵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空化现象,复杂的空化流动对液封轮的密封性能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在考虑热力学效应空化模型的基础上,从内部流动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液氧涡轮泵首级液封轮密封性能和低温空化特性。研究表明:与工作介质为液氮的试验结果相比,监测点的温度及压力的最大计算偏差分别为2.17%和6.13%;空化过程中伴随的离心效应促使液封轮后腔内形成汽相,有效抑制了泄漏;在入口压力为2.0 MPa,2.5 MPa,3.0 MPa时,相对于液相条件下的泄漏工况,泄漏流量分别减少了37.12%,46.31%和44.32%;尽管空化有助于减少泄漏,但相较于理想的液相环境,整体的封压能力仍有所下降;泄漏不明显时,汽相会在压力侧形成强烈的诱导涡(IV),而液相则主导产生前向台阶涡(FFSV);泄漏严重时,空化主要集中在槽形结构内部,形成后相台阶涡(BFSV),同时在结构外侧间隙可见片状空化;液封轮内空化主要有槽内空化和外侧间隙的附着空化两种类型;当入口压力较低时,槽内外形成环形的汽液界面,有效阻止了泄漏的发生,然而当入口压力增大后,外侧间隙的环形界面消失,槽内空化被限制在吸力面侧,外侧间隙则形成了以液相为主的泄漏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液封轮 液氧涡轮泵 密封性能 低温空化 Omega涡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局部点云信息缺失的模型重构方法
11
作者 常正平 袁国帅 +2 位作者 李玖桦 赵阳 王仲奇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面向新一代航空航天型号高性能制造需求,基于实测数据的性能预测方法愈来愈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零件尺寸大、结构遮挡多和设备性能不足等问题,该方法难以获得零件完整的实测数据,影响了产品性能预测精度。为此,提出面向局部点云... 面向新一代航空航天型号高性能制造需求,基于实测数据的性能预测方法愈来愈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受限于零件尺寸大、结构遮挡多和设备性能不足等问题,该方法难以获得零件完整的实测数据,影响了产品性能预测精度。为此,提出面向局部点云缺失的模型重构方法,构建扫描区域与点云缺失区域的拓扑关系,求得缺失区域的表面点集。首先,提取理论3维模型表面几何信息,并将其转换至拉普拉斯坐标系;其次,将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划分,结合粗配准与迭代最近点(ICP)精配准算法进行区域匹配,得到理论模型上与扫描点云对应的区域;然后,采用拉普拉斯网格变换使匹配区域驱动理论三角网格发生形变,并用扫描点云替换对应区域,得到零件完整点云。最后,以飞机起落架外筒为例,采用传统方法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发现当扫描点云覆盖达到一定范围时,所提方法的最大偏差为0.145 mm,显著低于传统方法的0.717 mm,验证了该方法在重构模型精度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点云 信息缺失 模型重构 拉普拉斯网格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建模方法
12
作者 常正平 李学文 +3 位作者 严康赫 李晓锋 罗群 王仲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9,共9页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 为能够更精确、高效地表达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制造偏差建模方法。首先,对构件理论表面进行离散化得到网格模型,计算网格模型节点与对应区域实测点云数据的法向距离以表征制造偏差,进而得到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实现了理论模型与实测数据的融合。其次,采用二维离散余弦正变换,将制造偏差场分解为一系列偏差模态的线性组合,并结合离散余弦变换的能量集中特性与核函数的正交性,对复合材料构件制造偏差场组成模态进行识别与筛选,确定了构成制造偏差场的关键模态。然后,对确定的制造偏差场关键模态进行离散余弦逆变换,并重构制造偏差场,实现了构件制造偏差场的数据精简,该方法在保证重构模型精度的同时减少了计算复杂度与数据存储量。最后,通过复合材料蒙皮构件开展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点云数据网格尺寸与重构精度、偏差模态总数成反比,当数据删减率为60.54%时,其相对重构误差为7.62%。研究结果证明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偏差建模方法可精确、高效地表征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偏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复合材料构件 制造偏差 模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
13
作者 韦娟 陈茂楠 宁方立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0,共10页
针对现有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和低快拍条件下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原始张量沿横轴和纵轴分割成多个子张量,经重拼接形成多维张量,再通过张量维度合并重构为优... 针对现有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算法在低信噪比和低快拍条件下估计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张量重构的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原始张量沿横轴和纵轴分割成多个子张量,经重拼接形成多维张量,再通过张量维度合并重构为优化后的三维张量。然后采用基于张量核范数的低秩张量补全算法对重构张量进行高效补全,并利用张量分解算法得到信号子空间,实现DOA估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DOA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明显优于已有算法,在快拍数低至20时仍有稳定的估计性能,这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快拍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宽带信号 张量重构 张量补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多分支卷积的声学场景分类
14
作者 韦娟 何德华 宁方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48-3154,共7页
针对声学场景分类任务中模型特征表达能力不充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分支卷积优化的网络架构。首先,使用多支路分别提取特征,再引入动态权重自适应改变权值平衡每个支路,提升特征感知能力。其次,考虑现有模型分类时忽略类与类... 针对声学场景分类任务中模型特征表达能力不充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分支卷积优化的网络架构。首先,使用多支路分别提取特征,再引入动态权重自适应改变权值平衡每个支路,提升特征感知能力。其次,考虑现有模型分类时忽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问题,引入粗粒度分类器辅助训练原分类模型,通过结果融合增强分类过程。在TUT2020移动开发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前的算法,所提模型在准确率上提升了6.5%,证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场景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自适应特征融合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同步测量的高分辨率声源定位
15
作者 韦娟 冯鹏 宁方立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针对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存在主瓣较宽、易受旁瓣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子空间逼近算法与截断函数波束成形联合的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缺省互谱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截断阈值保留主要奇异向量构建... 针对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存在主瓣较宽、易受旁瓣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子空间逼近算法与截断函数波束成形联合的非同步测量声源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对缺省互谱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截断阈值保留主要奇异向量构建低维子空间,继而将缺省互谱矩阵投影到子空间,寻找最优解来补全矩阵。补全后的互谱矩阵通过截断函数波束成形算法实现声源定位。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核范数最小化及其衍生模型的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能够有效减小主瓣宽度、抑制旁瓣数量,矩阵补全误差平均降低了17.6%、声源重构误差平均降低了27%,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步测量 声源定位 矩阵补全 子空间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成像系统中探测器的精密装调与测试
16
作者 王潇潇 曾行昌 +3 位作者 王志杰 李永锋 黄奕 朱胜伟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9,共7页
成像探测器的装配定位状态对光电侦察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装调过程中探测器像面的倾斜、平移、旋转、位置等都会带来多维度误差,导致超视距观测系统成像探测器的像面失调,造成图像模糊、光轴偏移等现象。本文设计和搭建了一套光学测... 成像探测器的装配定位状态对光电侦察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装调过程中探测器像面的倾斜、平移、旋转、位置等都会带来多维度误差,导致超视距观测系统成像探测器的像面失调,造成图像模糊、光轴偏移等现象。本文设计和搭建了一套光学测量系统,采用灰度梯度的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自动判别成像探测器的装调误差。光学测量系统对成像探测器的装调精度可达0.015 mm,并且可以根据系统成像的多感兴趣区(ROI)灰度梯度值的误差大小,给出装调的合格性判断。该光学精密装调系统为实现“以机代人”对探测器进行多维精确量化装调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探测器 光学测量系统 图像清晰度与分辨率 灰度梯度值 安装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轮抛光TC4温度仿真与试验
17
作者 王丽博 鲜超 辛红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7,共12页
抛光温度是影响零件表面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会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通过试验测量百叶轮抛光TC4试件的抛光温度,基于矩形移动热源模型建立抛光温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通过ANSYS仿真抛光TC4的表面温度。结果表明:抛光... 抛光温度是影响零件表面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会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通过试验测量百叶轮抛光TC4试件的抛光温度,基于矩形移动热源模型建立抛光温度的理论计算模型,并通过ANSYS仿真抛光TC4的表面温度。结果表明:抛光温度随主轴转速、百叶轮压缩量的增大而升高,随进给速度、磨粒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柔性抛光温度要显著低于刚性抛光温度,4个工艺参数中百叶轮压缩量的主效应最大,对抛光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抛光温度梯度以正在加工的接触区域向已加工区域逐渐递减,抛光热效应对未加工区域影响较小。通过对比抛光温度测量结果、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发现仿真值和测量值的偏差率均<22%,计算值和测量值的偏差率均<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叶轮 抛光温度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下的机器人轴孔装配研究综述
18
作者 王战玺 张邦海 +2 位作者 李景德 罗子彦 郑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411,共15页
轴孔装配作为制造业核心工艺,其智能化对产品精度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人工算法存在模型依赖强、自适应不足等问题,而数据驱动方法通过从数据中隐式学习响应模式,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轴孔装配技术,从... 轴孔装配作为制造业核心工艺,其智能化对产品精度与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人工算法存在模型依赖强、自适应不足等问题,而数据驱动方法通过从数据中隐式学习响应模式,展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轴孔装配技术,从环境感知、装配控制及任务课程设计梳理进展。分析了智能体在轴孔装配中的感知、任务理解与控制以及课程设计对任务的影响,并针对现有研究在动态响应、鲁棒性及任务理解等方面的瓶颈,展望未来研究需聚焦以任务需求为引导的低成本感知、先验知识+数据驱动的决策框架、未知任务空间的性能评估、以及探索人机共融下的任务理解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装配 数据驱动 任务理解 多模态感知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F滑动轴承润滑油膜分析与轴向分布优化
19
作者 王琳 鲁如烨 高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7,共9页
行星齿轮支承滑动轴承是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eared turbo fan engine,GTF)主减速齿轮箱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一般工作在高转速、高比压和大偏心工况下。苛刻工况加之特殊结构的影响,使得GTF滑动轴承易出现轴端局部热变形过大、轴向油膜厚... 行星齿轮支承滑动轴承是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geared turbo fan engine,GTF)主减速齿轮箱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一般工作在高转速、高比压和大偏心工况下。苛刻工况加之特殊结构的影响,使得GTF滑动轴承易出现轴端局部热变形过大、轴向油膜厚度分布不均、倾斜引发轴颈碰磨风险增大等问题,进而影响滑动轴承及齿轮箱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可靠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高转速、高比压、大偏心工况下考虑轴颈倾斜的GTF滑动轴承热弹流润滑分析模型,以4种不同轴颈轴向母线的滑动轴承为对象,开展不同条件下的轴承性能对比分析。提出了滑动轴承油膜轴向物理场均匀化这一参数指标,然后以油膜的温升、承载力、油膜轴向厚度均匀化为目标,进行了R型轴颈轴向母线的滑动轴承多目标优化,并对参数优化后的轴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轴颈轴向母线设计可以显著提升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且其效果随着偏心率和转速的增大而增加;R型轴颈轴向母线对滑动轴承性能改善效果最明显,且能降低轴颈倾斜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以油膜的承载力、温升、膜厚轴向均匀化为目标,通过多目标优化获得R型轴颈轴向母线滑动轴承,其轴承性能及稳定性均较好。该研究为高承载力和高可靠的GTF滑动轴承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 滑动轴承 热弹流润滑 轴颈轴向母线 轴向物理场均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干涉配合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曹增强 郭映江 霍鲁斌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4-25,共12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产品,由于CFRP制造技术的限制和载荷传递的要求,机械连接仍无法避免。干涉配合连接技术对提高CFRP结构机械连接接头的强度和寿命有巨大帮助。然而由...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产品,由于CFRP制造技术的限制和载荷传递的要求,机械连接仍无法避免。干涉配合连接技术对提高CFRP结构机械连接接头的强度和寿命有巨大帮助。然而由于CFRP纤维脆性、层间强度低等特点,干涉配合连接技术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CFRP干涉配合连接技术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CFRP干涉配合连接疲劳寿命增益机理,介绍了当前主要的CFRP干涉配合连接工艺方法,讨论了CFRP干涉配合连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CFRP干涉配合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 干涉配合 损伤控制 动态安装 长寿命连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