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经济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今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实行的以中国特殊实际为基本出发点,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综合"联合"与"斗争"的两重性,坚持和维护了统一战线,保证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在极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实行的以中国特殊实际为基本出发点,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依据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综合"联合"与"斗争"的两重性,坚持和维护了统一战线,保证了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胜利。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里,中共以非常务实的方针、政策调整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实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战时财经工作总方针,明确经济建设基本任务,指导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构建经济管理体制、制定经济法规,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性质的经济制度;号召党政军民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厉行精兵简政,取得了公私经济发展壮大、人民负担减轻、丰衣足食的重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局部执政 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中"GDP"崇拜盛兴,文化产业布局严重失衡,文化市场中伦理问题频发。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对文化产业存在... 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中"GDP"崇拜盛兴,文化产业布局严重失衡,文化市场中伦理问题频发。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对文化产业存在"经济性"的片面认识,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伦理责任,文化产业评价体系中伦理评价维度严重欠缺。故此,应从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注重发挥道德调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产业主体的再塑造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道德底蕴是化解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伦理风险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伦理风险 化解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传统依据与伦理文化的时代机遇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永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1-226,共6页
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志的重要代表。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的可能趋势,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 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志的重要代表。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的可能趋势,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分析以伦理文化著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机遇可以以更加广阔和深入的视野来回答文化自信的传统依据何以可能这一课题。对于新轴心时代人类文化发展方向的可能趋势应该辩证地看待,那就是既要立足文化自信的传统依据,看到人类文化发展有必要把伦理道德作为主要维度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也要看到对整体的文化—伦理生态的建构,使其真正适应现代社会,适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使当代中国文化具有活力,富有生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依据 伦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新型信息社会化的实现理路
4
作者 张永奇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3期5-11,共7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广泛介入,使得建基于其上的'新型信息社会化'成为与信息技术诞生初期的'传统信息社会化'有所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并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广泛介入,使得建基于其上的'新型信息社会化'成为与信息技术诞生初期的'传统信息社会化'有所不同的社会发展方式,并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型信息社会化引发社会生产方式跨越性变革,推动着大众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重构,促使人们思维方式发生了创造性整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新型信息社会化进程、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做到: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为推动新型信息社会化提供思想动力,发展信息产业为推动新型信息社会化提供物质动力,提升公民信息素养为推动新型信息社会化提供人才动力。只有这样,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家创新体系 新型信息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