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及生态建设——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耿甜伟 陈海 +2 位作者 刘迪 史琴琴 张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4,150,共6页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社会经济数据,并通过标准化及冷热点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所有县级行政单位ES供需的数量匹配和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匹配结果为依据,划分生态建设类型,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县市ES供给和需求均... 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社会经济数据,并通过标准化及冷热点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所有县级行政单位ES供需的数量匹配和空间匹配特征,并以匹配结果为依据,划分生态建设类型,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结果表明:陕西省各县市ES供给和需求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各评价单元匹配关系较差,其中空间关系表现出明显的供需冷热点空间错位特征,数量匹配一致性也较差。基于评估结果,将陕西省划分五类生态建设区域,并针对各区域供需特征及匹配关系,从生态、产业、人口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建设与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匹配 生态建设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特困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以陕西省山阳县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昭 刘建红 +2 位作者 李同昇 阮征 武风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908-3917,共10页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阳县为例,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并构建以行政村为单元的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山阳县生态脆... 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阳县为例,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并构建以行政村为单元的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山阳县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生态脆弱性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河川地带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区;②贫困程度整体较深,地形条件、资源丰度、交通通达性及经济区位的综合差异形成了山阳县经济贫困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将山阳县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分为失调共损型、失调环境滞后型、失调经济滞后型、协调同步型、协调环境滞后型及协调经济滞后型六种类型,协调同步型行政村比例仅为13.0%,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低;④失调共损型、协调同步型及协调环境滞后型空间分布较分散,失调环境滞后型、失调经济滞后型及协调经济滞后型有明显的集聚区,失调环境滞后型和协调经济滞后型集中分布在低山河谷区,失调经济滞后型集中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上的偏远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3
作者 庞国伟 山琳昕 +1 位作者 杨勤科 土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8,76,共9页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 为了评价“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实施以来陕西省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基于2000—2017年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陕西省植被覆盖度,研究了不同地貌分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8 a来,陕西省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增加幅度较大,秦岭山地、汉江盆地与大巴山地增幅较小,关中平原则呈减少趋势。②全省38.88%的区域植被显著改善,8.49%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黄土高原区为主要改善区,关中平原区及其它地貌类型区的城市周围植被退化。③降水与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度与降水和气温分别以正相关和负相关为主,秦巴山地高海拔地区则均以负相关为主。④相对于地势低缓区域,地势高陡区域植被覆盖度更高,阴坡植被覆盖度较其它坡向高。研究结果将为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分区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植被覆盖度 气象因子 地形因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不同绿地类型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红梅 李思敏 +5 位作者 张锋 尚钇君 邱雨荷 荀斌 王俊 王森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植被提供的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价值的不同,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15个公园绿地、28个社区绿地和26个街头绿地共90个样方,对调查区内主要树种及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三维绿量以及生态效益等... 为深入探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植被提供的三维绿量及生态效益价值的不同,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实地调研15个公园绿地、28个社区绿地和26个街头绿地共90个样方,对调查区内主要树种及不同城市绿地类型的三维绿量以及生态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主要树种中三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产生的三维绿量和生态效益最高。②常绿乔木三维绿量贡献率显著低于落叶乔木(P<0.05)。③3种不同类型的绿地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街头绿地(31835.50 m^(3))、公园绿地(30351.50 m^(3))、社区绿地(24956.75 m^(3))。④3种绿地的单位面积年生态效益价值以吸收CO_(2)量最高,其次是释放O_(2)量、夏季蒸腾量和滞尘量,吸收SO_(2)量最低。研究显示,基于西安市常绿树种较落叶树种种植面积偏低,在该区域的城市绿化应适度增加常绿树种的种植比例;此外,落叶树种多采用三球悬铃木、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等高大宽阔的树种,可有效提高西安市城市绿地三维绿量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城市绿地 三维绿量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黄土丘陵区梯田稳定性
5
作者 袁彤娟 庞国伟 +5 位作者 袁笑甜 刘咏梅 龙永清 王雷 王春梅 杨勤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2,共14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长期的、系统性的治理。梯田是最主要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气候变化和极端暴雨频发背景下,梯田坍塌和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长期的、系统性的治理。梯田是最主要的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气候变化和极端暴雨频发背景下,梯田坍塌和损毁时有发生,其稳定性评价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利用无人机获取到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基于田面宽度、田坎高度和地面坡度关系,选择六道沟流域和岔巴沟流域典型样区进行梯田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修建梯田后,地块田面的坡度、坡长、LS因子均较修建之前呈减小趋势;田坎的坡度呈增加、坡长和LS因子大体呈减小趋势;2)基于田面宽度—坡度关系,六道沟样区的稳定区、稳定不便耕作区和不稳定区面积各占37.86%、0.09%和62.05%,岔巴沟样区分别为68.58%、0.6%和30.81%;3)基于田坎高度-坡度关系,六道沟样区的稳定区、稳定不便耕作区和不稳定区面积各占36.07%、1.06%和62.67%,岔巴沟样区分别为4.32%、4.22%和91.46%。本结果可为优化梯田设计与维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 梯田 稳定性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1 SAR数据测量河道地形的适用性评价
6
作者 张瑶 刘万青 +2 位作者 龙永清 庞国伟 黄昌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针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测绘范围有限且成本极高等问题,文章利用哨兵1号(Sentinel-1)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生产DEM,并评价其表达河道地形的精度。... 针对传统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测绘范围有限且成本极高等问题,文章利用哨兵1号(Sentinel-1)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生产DEM,并评价其表达河道地形的精度。通过基线长度、相干性分析等筛选合适的Sentinel-1干涉影像对生成DEM,以实测的河道断面高程点为参考,与SRTM DEM、ASTER DEM、FABDEM等当前主流的高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生产的DEM总体上能够表达河道的地形形态,但实测高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均方根误差在8.94~64.79 m之间。相对于SRTM等DEM数据,其空间分辨率有一定的优势,但高程精度的稳定性较差,主要误差原因包括地形复杂度和海拔高度等。在未来,随着相关限制因素影响的削弱,Sentinel-1干涉测量有望成为获取河道地形的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INSAR DEM 河道地形 水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尾闾天然绿洲生态保护目标识别
7
作者 蒋晓辉 郑小康 +3 位作者 李心宇 陈丽 张琳 许芳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6,共8页
黑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以黑河狼心山以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斑块面积、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核心生态源地,通过赋值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景观生态学... 黑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以黑河狼心山以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结合斑块面积、景观连通性指数识别核心生态源地,通过赋值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的源汇理论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功能分区,识别了黑河尾闾天然绿洲保护目标和范围。基于生态廊道理念确定了黑河下游生态保护目标及范围。结果表明: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面积分别为1 562.63、1 472.55、3 013.13、7 921.19 km^(2);河流生态廊道核心区范围为东河干流狼心山至纳林河进水闸2.21 km内、二道河8.10 km内、三道河0.63 km内、四道河3.27 km内、五道河7.16 km内、六道河7.48 km内、七道河12.28 km内、昂茨河4.53 km内、西河干流狼心山至莱茨格敖包9.82 k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廊道 生态源地 保护目标 黑河尾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序列影像三维重建实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想 张世强 梁倩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41,共7页
传统航空影像三维重建受到时效性、成本等限制,而无人机三维重建技术是解决中小范围三维地形问题的有效手段。基于小型四旋翼无人机航拍序列影像开展了三维重建实验。首先分析了小型无人机航拍三维重建流程的特点,随后重点讨论了无人机... 传统航空影像三维重建受到时效性、成本等限制,而无人机三维重建技术是解决中小范围三维地形问题的有效手段。基于小型四旋翼无人机航拍序列影像开展了三维重建实验。首先分析了小型无人机航拍三维重建流程的特点,随后重点讨论了无人机三维重建中涉及的关键问题,包括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航速、航高、重叠度和拍照模式选择等,最后对比了不同软件的重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控制无人机飞行姿态、航高、航速、重叠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序列影像获取模式,在不同的软件中均可完成精度较高的精细地物三维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无人机 序列影像 三维重建 飞行参数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冰冻圈水文影响研究综述
9
作者 丁永建 张世强 +10 位作者 陈仁升 秦甲 赵求东 刘俊峰 阳勇 何晓波 苌亚平 上官冬辉 韩添丁 吴锦奎 李向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共21页
冰冻圈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全球尺度看,冰川的物质损失量(即冰川冰的融水量)2000—2019年整体表现为(48±16)~(57.6±13)Gt/(10 a)的加速趋势,但不同区域差异较大。从流域尺... 冰冻圈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全球尺度看,冰川的物质损失量(即冰川冰的融水量)2000—2019年整体表现为(48±16)~(57.6±13)Gt/(10 a)的加速趋势,但不同区域差异较大。从流域尺度看,不同流域冰川融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各异,主要取决于不同流域冰川规模大小及不同规模冰川的组成特征。尽管对全球不同冰川区的冰川融水未来变化趋势,尤其拐点出现时间的认识仍有所差异,但对于冰川融水空间变化整体格局存在共识,即未来全球冰川融水的变化趋势受控于冰盖及高纬度大型冰川的变化速率。全球变暖导致融雪期间径流年内分配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流域融雪期明显提前,提前的日数主要集中在20 d以内,其次是消融早期的融雪径流明显增加,峰值流量到达时间提前。预估未来雨雪比增加将导致积雪储量减少,同时增加升华量,进一步强化融雪径流的提前时间,导致流域融雪径流贡献减少。气候变化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多年冻土水文过程,表现在下垫面水文效应、活动层径流调蓄作用和多年冻土层上水变化三方面。在下垫面水文效应方面,地表冻融作用的加强、热融喀斯特的扩张和活动层加深,直接影响地表产汇流过程和能力,进而影响地表径流的年内分配;在活动层径流调蓄方面,活动层变化不仅影响地表径流过程,也影响活动层内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壤中流,更影响多年冻土层上水的补给和径流能力,更重要的是活动层的冻融及深度变化,对上述水文过程起到年内到长期的水文调节作用;在多年冻土层上水变化方面,通过各种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多年冻土退化已经或多或少对地下径流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的突出表现是多年冻土退化对河流的直接补给作用,且补给的数量似不可忽视,有些流域甚至达到一定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冰冻圈水文 冰川 积雪 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输入决定着水源地水库DOM组成的时空变异
10
作者 张辰雪 段梦伟 +3 位作者 严诺霄 仇志强 唐登淼 刘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5-1182,共8页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 流域经济发展会对饮用水源地水库的水质产生剧烈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河流输入加剧溶解性有机物(DOM)污染,而关于河流输入对水源地水库DOM组成时空变异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基于不同季节溧阳沙河水库及入库河流的同步现场采样,通过对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平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沙河水库中DOM组成的时空变异特征及河流输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DOM包含腐殖质C1、类蛋白酪氨酸C2、类蛋白色氨酸C3和陆源腐殖质C4四种组分,且C2在大部分点位的占比超过50%。(2)水库DOM组成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腐殖质DOM组分含量均在春季时最低;对主要组分C2,春夏秋冬含量分别为53.11%、35.22%、60.05%和57.88%。(3)河流输入对水库DOM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除了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的酪氨酸组分C2,其他组分含量均在河口区域较高。尽管河流向水库输入的DOM以陆源腐殖质C1为主(春夏秋冬占比分别为28.80%、30.51%、27.11%和22.19%),但沙河水库DOM腐殖质化程度较低,即沙河水库DOM以自生源为主。水库自生源DOM主要与藻类增殖有关,类蛋白色氨酸C3组分与叶绿素(Chl-a)含量线性显著正相关(R2=0.51,p<0.01)。这些研究结果对改善水源地水库水质、降低有机污染和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水库 溶解性有机物 有色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以延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佳瑛 蒋晓辉 雷宇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23-4834,共12页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定量评价比较匮乏。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RUSLE模型和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模型识...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定量评价比较匮乏。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RUSLE模型和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模型识别出不同时期的生态工程区,探究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影响,为下一步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延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二者的变化并不同步。(2)4个时期内,能产生生态效应的生态工程区面积呈波动增长趋势,从854 km^(2)增加到1343 km^(2),在整个流域均有分布,不同时期的重点分布区不同。(3)生态工程增强了区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和产水能力,土壤保持服务增强区面积从477.5 km^(2)增加到1140.6 km^(2),保持的土壤总量从2.1×10^(7)t增加到5.6×10^(7)t;产水服务增强区面积从139.1 km^(2)增加到485.5 km^(2),产水总量从2.9×10^(6)m^(3)增加到1.5×10^(7)m^(3)。(4)生态工程对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具有协同效应,土壤保持服务对生态工程的敏感性强于产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服务 产水服务 RUSLE 模型 INVEST 模型 生态工程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jkstra算法优化的城市交通路径分析 被引量:56
12
作者 吴红波 王英杰 杨肖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130,共7页
为降低运输、时间和距离成本,需合理地规划城市车辆行驶线路.以汉中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为例,考虑选线过程中道路风险阻强和路况因素,利用网络拓扑、地理编码和网络分析,基于Dijkstra算法优化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选择,并对最优路线进行分析... 为降低运输、时间和距离成本,需合理地规划城市车辆行驶线路.以汉中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为例,考虑选线过程中道路风险阻强和路况因素,利用网络拓扑、地理编码和网络分析,基于Dijkstra算法优化对车辆行驶路线进行选择,并对最优路线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GIS网络分析与Dijkstra算法的有效集成不但可实现城市车辆行驶路线优化决策,而且Dijkstra算法优化能减少节点访问次数和时间复杂度.在行驶时间和距离约束条件下,限速、道路等级、路况信息是制约选线的主要因素,其图形化结果可以为驾驶员的驾车出行、交通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DIJKSTRA算法 约束条件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对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植被覆盖度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庞国伟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山琳昕 王碧莲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3,共7页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 纯裸土像元的NDVIsoil和纯植被像元的NDVIveg是像元二分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影响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精度。该文在基于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像元二分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国产高分一号PMS数据估算了黄土高原典型区的植被覆盖度,并用实测植被覆盖度数据对两种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利用实测法和置信度法确定的像元二分模型参数,估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植被覆盖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实测法估算精度优于置信度法;2)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大,平均盖度为55.40%,植被覆盖度大于45%的面积比例在60%以上,植被覆盖整体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一号PMS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实测法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城市公交车路网可达性 被引量:22
14
作者 吴红波 郭敏 杨肖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7,共8页
针对城市地表空间异质性和交通可达性测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网络分析和距离成本加权算法,研究城市公交车路网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可达性.利用网络拓扑模型构建汉中市道路节点-链路网络... 针对城市地表空间异质性和交通可达性测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网络分析和距离成本加权算法,研究城市公交车路网的空间距离和时间可达性.利用网络拓扑模型构建汉中市道路节点-链路网络;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TFCA),考虑社区单元人口、公共设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约束成本,分析城市公交车网络覆盖区域的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综合可达性.结果表明:汉中市公交车网络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值,由中心城区向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依次减弱.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公交车网络的可达时间小于20 min,可达距离小于5 km;市远郊区和偏远乡镇的公交车可达时间大于50 min,可达距离大于10 km.未考虑公交路线之间的闭合和站点优化问题,市远郊区的公交车覆盖区域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网络 地理信息系统 可达性 距离成本 时间成本 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地形的秦岭山地滑坡特征参数提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帅 胡胜 +2 位作者 马舒悦 谢婉丽 曹明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6-462,共7页
秦岭山地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之一,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获取滑坡特征参数往往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在校园径流小区对消费级无人机(DJI Phantom 3(4k))进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对秦岭山地单体滑坡展开调查,通过ArcGIS 10.2,Global... 秦岭山地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之一,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获取滑坡特征参数往往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在校园径流小区对消费级无人机(DJI Phantom 3(4k))进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对秦岭山地单体滑坡展开调查,通过ArcGIS 10.2,Global Mapper等软件提取滑坡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没有布设地面控制的情况下,无人机能够获取地面水平重复精度0.5m、垂直重复精度0.2m的厘米级高分辨率DOM和DEM;②利用无人机和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了秦岭山地风枫沟滑坡的高精度几何与地形特征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析滑坡高程分布、坡度陡缓、地形起伏以及滑动方向等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③这种新的非接触测量技术具有低成本、安全、快速、高分辨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滑坡 特征参数提取 秦岭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Anusplin的秦巴山区≥10℃积温空间模拟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善红 白红英 +2 位作者 齐贵增 梁佳 赵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89,196,共7页
为获取山区准确的高精度空间积温数据,采用高精度的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山区≥10℃积温的空间分布,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解决方法。以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区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内69个气象站点及... 为获取山区准确的高精度空间积温数据,采用高精度的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山区≥10℃积温的空间分布,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解决方法。以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区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内69个气象站点及其周边22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实测数据,采用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了秦巴山区30 m分辨率≥10℃积温的空间分布。通过对预留气象站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评价了两种方法在山区积温空间分布模拟复杂性问题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nusplin的≥10℃积温的空间模拟方法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插值精度略高。即基于Anusplin的空间模拟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山区积温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了海拔、经纬度对积温的影响,能更好地模拟复杂山区高精度的积温数据,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usplin 活动积温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空间模拟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秦岭山地旱涝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善红 齐贵增 +3 位作者 苏凯 周林燕 孟清 白红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8-4769,共12页
随着极端气候变化,山地灾害频发。基于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旱涝量化指标,研究了过去60年秦岭山地旱涝时空变化特征、频率、周期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9年,秦岭山地年SPEI指数以0.12... 随着极端气候变化,山地灾害频发。基于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旱涝量化指标,研究了过去60年秦岭山地旱涝时空变化特征、频率、周期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9年,秦岭山地年SPEI指数以0.124/10a的速度下降,其中,90.23%的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6%的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1990年发生干旱突变;秦岭北坡的干旱化趋势大于南坡,且高海拔地区干旱化更为明显。(2)突变前秦岭山地湿润比例平均值为36.94%,突变后下降为18.19%;干旱比例由突变前的17.64%急剧上升到突变后的38.19%;突变前30年秦岭山地极端干旱事件、严重干旱事件极少发生,发生频率几乎为0;突变后30年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秦岭南北坡极端湿润和严重湿润事件近乎销声匿迹。(3)整体上,太阳黑子与秦岭山地旱涝变化以显著负相关关系为主;ENSO事件对秦岭山地的旱涝变化影响较大,在La Nina年易发生洪涝事件,在El Ni1o年易发生干旱事件;在不同时域范围内,海表温度距平(SSTA)对秦岭山地旱涝变化的影响不同:1990年以前,SPEI与SST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90年后,SPEI与SSTA存在5—6年的强凝聚性共振周期,且SPEI滞后SSTA约1/4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ENSO 太阳黑子 交叉小波分析 秦岭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彬 杨联安 +3 位作者 杨粉莉 王辉 谢贤健 陈卫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9-1247,共9页
客观、精准研究土壤综合养分及影响因素,可为农作物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陕西省旬邑县苹果种植区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为评价指标,将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运用到土壤养分评价中,根据最佳投影方向,计算土壤养... 客观、精准研究土壤综合养分及影响因素,可为农作物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陕西省旬邑县苹果种植区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为评价指标,将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运用到土壤养分评价中,根据最佳投影方向,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投影指数(comprehensive projection index,CPI),并依据经验等级对应投影值,从而评价土壤养分等级,基于普通克里格和GIS绘制土壤养分综合指数等级分布图,并利用随机森林的importance()函数分析影响因素对养分含量的重要性。结果表明:研究区CPI的变幅为0.653~1.516,平均值1.022,变异系数为14.746%,呈中等程度变异,同时CPI属于Ⅲ级和Ⅳ级;基于80%训练集和20%验证集的精度交叉验证,球面函数为最优理论模型;土壤综合养分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除土桥、职田和湫坡头镇东部的养分等级高,土壤养分等级从西部向东部递减,从高到低的面积比例为:14.415︰28.522︰35.450︰20.115︰1.498,土壤综合养分属于中等及偏下水平,且主要分布在东部;高程、气温和坡度等因子是影响区域土壤养分的主导因子,且每项影响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度差异大。研究结果与当地实际相吻合,可为当地果园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区域土壤养分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影响因素 综合评价 投影寻踪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雷达测高资料估计博斯腾湖水位-水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吴红波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9-16,23,共9页
为了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内陆湖泊水位、面积、水量波动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指导湖泊水资源利用与开发。利用1990-2015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和2002-2015年多源星载雷达测高资料,借助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 为了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内陆湖泊水位、面积、水量波动变化规律,科学合理地指导湖泊水资源利用与开发。利用1990-2015年Landsat TM/ETM/OLI影像和2002-2015年多源星载雷达测高资料,借助归一化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提取博斯腾湖湖泊水域面积,结合湖泊水位观测数据,对星载雷达测高数据提取的湖面瞬时水位估计值进行对比与分析;根据湖泊面积与水位、水量与水位的关系式,构建湖泊面积-水位-水量波动时变序列,并探讨湖泊水位和水量变化的年际特征。结果表明:ICESat-GLAS、ENVISat&ERS、Jason-1&2的当日水位估计值与附近扬水站的水位观测值绝对误差分别小于0.21、0.18、0.15 m,而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一致性。1990-2002年湖泊水位持续增长阶段;2002-2015年期间,湖泊水位持续下降。2015年湖泊水域面积比1990年减少了(32.20±3.5)km^2,年均水位下降了(0.81±0.19)m,湖泊水量减少了(9.49±0.022)×10 8 m^3。因此,湖泊水量变化为气候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机制的理解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水量 湖泊水位 星载 测高数据 激光雷达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图API和GIS路径分析的城市公交车路网优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红波 郭敏 杨肖肖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共10页
针对城市综合公共交通工具数量日益增多,为了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和提升公交车路网服务水平,提出一种基于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路径分析和多目标规划的公交车路网优化方法.以汉中市公交车路网为例,借助在线地图应用... 针对城市综合公共交通工具数量日益增多,为了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和提升公交车路网服务水平,提出一种基于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路径分析和多目标规划的公交车路网优化方法.以汉中市公交车路网为例,借助在线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获取公交线路、乘客出行、站点设施等数据,结合GIS路径分析和多目标规划模型,考虑交通状况、服务人口及现有公交路网等约束条件,对汉中市城市公交路线服务和运营进行最短路径优化.结果表明:在发车频率、客运量和城镇人口总数不变时,公交车站点覆盖率从优化前的40.77%提高到优化后的53.77%,路线覆盖率从优化前的49.10%提高到优化后的62.86%.城市公交车路网的优化,既可提高公交车路网的服务水平,增强公交线路规划的科学性,也可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使用率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车站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拓扑 多目标优化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