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逆转的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1例
1
作者 逯青丽 孙超 +6 位作者 宋沉生 刘国正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isolated symptomatic basilar artery stenosis,ISBAS)的相关研究较少,治疗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ISBAS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6个月后,影像学最终发生逆转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发病时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影像学检查显示基底动脉次全闭塞。患者拒绝血管内治疗,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3个月和6个月随访的MRA检查显示,患者基底动脉狭窄逐渐改善,最终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 影像学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mi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彤 吴松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s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死亡及血管新生等病理性过程来影响DR的发生发展。现对miRNAs在DR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MICRORNAS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饥饿素对高糖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李蓉 张敏 燕洁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对高糖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氧化应激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分别采用常规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培养基、含30 mmol/L D-葡萄糖+10 nmol/L胃饥饿素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中氧化应激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Fe^(2+)浓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RMEC中铁死亡关键分子谷胱甘肽过氧化合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100.62±3.40)%、(63.74±4.25)%和(88.19±4.65)%,ROS荧光强度分别为15512.20±1347.53、46457.00±1072.65和22220.87±1669.20,GSH浓度分别为(68.52±7.61)、(21.45±1.57)和(55.68±5.15)μmol/L,MDA浓度分别为(0.79±0.10)、(2.47±0.27)和(1.08±0.15)μmol/L,SOD活性分别为(111.67±10.32)、(37.75±5.92)和(97.45±9.12)U/ml,Fe^(2+)浓度分别为(3.02±0.30)、(9.45±0.71)和(4.63±0.32)mmol/mgprot。各组间细胞增生率、ROS荧光强度、GSH浓度、MDA浓度、SOD活性及Fe^(2+)浓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2、414.59、61.28、67.24、61.64,146.1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增生率、GSH浓度和SOD活性明显升高,ROS荧光强度、MDA浓度和Fe^(2+)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线粒体铁死亡现象明显;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线粒体状态明显改善。各组间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94、182.84,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和高糖+胃饥饿素组细胞中GPX4、SLC7A1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胃饥饿素组2种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胃饥饿素可促进高糖下的HRMEC增生,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饥饿素 铁死亡 氧化应激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6
4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魏世辉 吴松笛 逯青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7-1267,共21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诊疗仍存在争议,尤其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师对CRAO的临床诊疗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制定并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CRAO临床诊疗共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通过参考国际CRAO管理说明和实践模式,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经过核心专家组多次审议修订后,最终形成此共识。本共识围绕CRAO的流行病学、解剖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型、自然病程、视力恢复影响因素、首诊科室、快速评估、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对因治疗、静脉溶栓和动脉内溶栓)、血管事件风险(包括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死亡)、继发眼部新生血管风险与治疗、二级预防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且全面的阐述,旨在提高我国CRAO的整体管理水平。临床医师应用此共识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诊疗中心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疗。所有医疗人员要始终坚持“时间就是视觉”理念,尽快将CRAO患者转诊至就近的、具有CRAO诊疗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进行诊治,争取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姗姗 李琴华 +3 位作者 薛玉坤 闫永钛 沈立新 杨建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19,共6页
目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与眼视觉密切关联,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发展与进步,VR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本文详述了VR技术在眼科临床研究和科普培训领域中的研究与运用过程;总结目前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优势,包括在弱视、斜视、近视、青光眼... 目的虚拟现实(VR)技术与眼视觉密切关联,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发展与进步,VR广泛应用于眼科领域。本文详述了VR技术在眼科临床研究和科普培训领域中的研究与运用过程;总结目前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其优势,包括在弱视、斜视、近视、青光眼等方面的新疗效,以及在白内障等手术培训及科普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应用VR的危险和困境,并预测未来的应用趋势;根据VR在目前研究应用中的不足,展望其在弱视、近视等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VR)技术 眼视觉 弱视 斜视 近视 白内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雷震 张欢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本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神经调控及与情绪关联性的机制
7
作者 周文倩 江文瑞 +2 位作者 刘玉杰 张明明 窦小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关联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情绪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4
8
作者 方顺淼 葛兴利 +1 位作者 李运田 杜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血浆Lp-PLA2和H-FABP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MAC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Lp-PLA2、H-FABP水平高于术后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vs 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Lp-PLA2和H-FABP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P<0.01),且上述指标均与MACE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Lp-PLA2和H-FABP反映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程度,对老年AM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酰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肌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大鼠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松 龙潭 +3 位作者 吴惠琴 杜蕊 陆慧琴 赵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视神经挫伤大鼠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右眼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视神经挫伤大鼠损伤修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生理盐水组及空白对照组,前两组大鼠右眼建立视神经损伤模型后分别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 d、1周、2周、4周、6周,各组均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观察P波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网膜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显示,造模后4周、6周,药物组P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波振幅趋于平稳,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晰,药物组和生理盐水组造模后可见视网膜组织结构紊乱,明显水肿;随时间推移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的视网膜组织形态逐渐恢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逐渐接近空白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及药物组均在造模后1 d Caspase-3蛋白开始表达,造模后1周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造模后2周、4周、6周药物组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能改善视神经的损伤,促进视神经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视神经损伤 CASPASE-3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韦伟 王晓睿 +2 位作者 孙西宇 申笛 张长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患者76例142眼;戴镜前患者年龄为8~16岁,等效球镜度为-0.25^-6.00 D。142眼患者中Ⅰ级偏位者(中心定位)51眼、Ⅱ级偏位者48眼、Ⅲ级偏位者30眼、... 目的探究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患者76例142眼;戴镜前患者年龄为8~16岁,等效球镜度为-0.25^-6.00 D。142眼患者中Ⅰ级偏位者(中心定位)51眼、Ⅱ级偏位者48眼、Ⅲ级偏位者30眼、Ⅳ级偏位者13眼。不同偏位分级组间的差异性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组、不同等效球镜度数分组、不同角膜散光度分组中角膜塑形镜偏位情况分布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度、角膜离散系数、角膜曲率、年龄和偏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年龄为(10.78±2.12)岁,等效球镜度为(-3.78±1.45)D,角膜曲率为(43.39±1.21)D,角膜离散系数为0.51±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示,不同偏位分级组间戴镜前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98,P<0.001)。相关分析显示,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和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呈负相关(r=-0.311,P<0.001),其余因素,如角膜散光度、角膜离散系数、角膜曲率、年龄和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戴镜前等效球镜可能是影响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出现偏中心定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中心定位 角膜塑形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关系”化合物丹参素冰片酯抗神经炎症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璞 廖莎 +3 位作者 杨璐萌 赵晔 王世祥 郑晓晖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09-709,共1页
目的丹参-冰片药对源于复方丹参方,是典型的“良关系”之“相使”药对。丹参素冰片酯(DBZ)是复方丹参方中君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与使药冰片,遵循“组合中药分子化学”思路,设计拼合而成的“良关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具备... 目的丹参-冰片药对源于复方丹参方,是典型的“良关系”之“相使”药对。丹参素冰片酯(DBZ)是复方丹参方中君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与使药冰片,遵循“组合中药分子化学”思路,设计拼合而成的“良关系”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其具备显著的抗心、脑缺血作用,能够代表原方主要药理作用。心、脑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伴随神经炎症,然而DBZ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尚无研究。本研究探究DBZ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方法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运用Griess比色法检测NO的释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iNOS、MMP-9等蛋白的表达。结果DBZ能剂量依赖地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产生的NO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及MMP-9、iN⁃O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等相关蛋白表达,拮抗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DBZ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关系”化合物 丹参素冰片酯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联合0.1 g·L^(-1)阿托品延缓儿童近视进展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笛 周堃 +4 位作者 孙西宇 马晓欢 才俊 吴娟娟 韦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82-886,共5页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0.1 g·L^(-1)阿托品(AOK)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效果,并分析影响控制近视进展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就诊的近视儿童60例(112眼)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0.1 g·L^(-1)阿托品(AOK)控制儿童近视进展效果,并分析影响控制近视进展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就诊的近视儿童60例(112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仅接受OK镜治疗的OK镜组31例(55眼)和同时接受OK镜和0.1 g·L^(-1)阿托品治疗的AOK组29例(57眼)。根据基线年龄[年龄较小组(8~<10岁)和年龄较大组(10~14岁)]和基线眼轴长度(AL)[AL较短组(22.00~24.50 mm)与AL较长组(>24.50~27.00 mm)]对患儿进行分层比较。分析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患儿AL变化,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数据,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影响控制近视进展疗效的因素。结果 AOK组患儿在治疗后12个月累积AL增长(0.14±0.20)mm,显著小于OK镜组的(0.20±0.20)mm(P=0.01),AOK组比OK镜组患儿AL增长减少约30%。根据基线年龄和基线AL分层比较结果显示,AOK组患儿在年龄较小组、AL较长组等亚分组时AL变化显著小于OK镜组(均为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OK组患儿的年龄、初始AL缩短、放松时长与AL变化均呈负相关(β=-0.20,P=0.04;β=-0.59,P<0.01;β=-0.22,P=0.02)。结论 AOK控制儿童近视疗效优于单纯使用OK镜,联合治疗在控制基线年龄较小、基线AL较长儿童的AL增长方面更有效,治疗效果受到患儿年龄、初始AL长度、放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阿托品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表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安娜(综述) 刘先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4-718,共5页
眼表菌群是由一群定植在眼球表面的黏膜上皮以及覆盖其上的泪膜之中的各种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体。眼表菌群和眼表上皮组织的共生维持了眼表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了眼表的健康状态。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和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生... 眼表菌群是由一群定植在眼球表面的黏膜上皮以及覆盖其上的泪膜之中的各种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体。眼表菌群和眼表上皮组织的共生维持了眼表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了眼表的健康状态。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和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微生物菌群和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正常人结膜嚢菌群以及角膜炎、结膜炎、眼内炎、泪嚢炎、睑缘炎等感染性眼病和干眼、角膜接触镜配戴等致病因素对眼表菌群的影响,眼表菌群与眼表疾病的联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 菌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角膜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14
作者 王亚妮 刘先宁 +3 位作者 王小东 高伟 银勇 朱秀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圆锥角膜相关成纤维细胞(HKCs)。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KCs和正常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和超显微结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Westernblot...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人圆锥角膜相关成纤维细胞(HKCs)。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HKCs和正常人角膜成纤维细胞(HCFs),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和超显微结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Westernblo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标志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α1-1型胶原蛋白(COL1A1)和α1-3型胶原蛋白(COL3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HCFs相比,HKCs生长速度较快,胶原纤维变细减少,线粒体肿大,嵴消失,高尔基体明显扩张,内质网严重肿胀。培养后不同时间点2种角膜成纤维细胞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023.13,P<0.01;F时间=38518.16,P<0.01),其中同一时间点HKCs细胞A值均明显大于HCFs细胞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KCs和HFCs中α-SM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00±5.77和100.00±0.00,COL3A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8.33±4.41和100.00±0.00,COL1A1相对表达量为88.33±1.67和100.00±0.00,HKCs中α-SMA和COL3A1的相对表达量均较HCFs明显升高,HKCs中COL1A1的相对表达量较HCF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5;t=-13.23,P<0.01;t=7.00,P<0.05)。结论成功培养并鉴定HKCs,该细胞适用于建立体外圆锥角膜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瑶瑶 胡宝琪 +3 位作者 王欣 龙潭 马挺 王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2月-2022年3月的69例具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观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3 mm、5 mm、7 mm直径范围内的...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21年12月-2022年3月的69例具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观测以角膜顶点为中心3 mm、5 mm、7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前表面、后表面以及角膜前表面的模拟角膜屈率(Sim K)的SIA,使用矢量分析计算XSIA、YSIA和SIA均值(|SIA|),并对SIA与年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直径(white-to-white,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SIA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6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25±14.74)岁,其中男性28例(40.58%)。分析发现,Sim K的|SIA|与WTW呈负相关(r=-0.265,P=0.028);3 mm、5 mm、7 mm前表面|SIA|与WTW呈负相关(r=-0.320,P=0.007;r=-0.337,P=0.005;r=-0.287,P=0.017);3 mm、5 mm、7 mm后表面|SIA|与AL呈负相关(r=-0.390,P=0.001;r=-0.352,P=0.003;r=-0.317,P=0.008)。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TW与Sim K、3 mm、5 mm、7 mm前表面及3 mm后表面的|SIA|呈负相关(B=-0.261,P=0.047;B=-0.387,P=0.016;B=-0.323,P=0.009;B=-0.297,P=0.041;B=-0.085,P=0.049),而与3 mm前表面XSIA、5 mm、7 mm前表面YSIA呈正相关(B=0.347,P=0.040;B=0.318,P=0.034;B=0.403,P=0.010);AL与3 mm、5 mm后表面的|SIA|呈负相关(B=-0.023,P=0.021;B=-0.034,P=0.030)。结论在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应考虑患者的眼部生物参数,如眼轴长度、角膜直径等对SI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术源性散光 角膜后表面 眼轴长度 角膜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7 位作者 刘佩 常乔乔 刘燕 王静 蔺雪梅 王芳 史亚玲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acute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AR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既往脑梗死病史分为...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复发性脑梗死(acute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AR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既往脑梗死病史分为急性首发脑梗死(acute first-ever cerebral infarction,AFECI)组和ARCI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析1年卒中复发、预后不良(mRS>2分)及死亡风险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2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位年龄65.0(56.0~74.0)岁,男性1400例(62.8%);ARCI组666例,AFECI组1564例。ARCI组年龄、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周围血管病)比例、发病前mRS评分、入院NIHSS评分,以及卒中相关性肺炎和需要肠外营养比例高于AFECI组,血脂水平(TC、TG、HDL-C和LDL-C)低于AFECI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吸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RCI组目前仍吸烟比例低于AFEC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CI组患者的1年卒中复发(OR 1.62,95%CI 1.05~2.52,P=0.031)、预后不良(OR 1.40,95%CI 1.06~1.85,P=0.017)及死亡风险(OR 1.51,95%CI 1.02~2.23,P=0.037)均显著升高。结论西安地区ARCI患者的1年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风险均较高,提示临床需重视卒中病因的筛查和防治,以降低区域内该类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脑梗死 急性首发脑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保留肾功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一年死亡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瑜瑜 刘仲仲 +6 位作者 逯青丽 王静 刘佩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保留肾功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保留肾功能且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1040例,患者按ALP水平...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保留肾功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纳入西安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保留肾功能且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1040例,患者按ALP水平进行五分位分组,Q1组207例(ALP<58.8 U/L),Q2组194例(ALP 58.8~69.6 U/L),Q3组220例(ALP 69.7~81.0 U/L),Q4组207例(ALP 81.1~96.0 U/L),Q5组212例(ALP≥96.1 U/L)。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并记录死亡事件发生情况。将ALP分别按照连续变量和五分位分组变量处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LP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结果 1年随访结束时,Q5组1年病死率明显高于Q1组、Q2组、Q3组和Q4组(32.1%vs 14.2%、12.3%、21.7%、19.8%,P=0.014)。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LP水平每升高10 U/L,患者1年死亡风险升高9%(OR=1.09,P=0.000);以Q1组为参照,Q5组1年死亡风险显著增加1.03倍(OR=2.03,P=0.029)。结论血清ALP水平升高是保留肾功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P≥96.1 U/L时可显著增加患者1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碱性磷酸酶 血管钙化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逯青丽 王静 +7 位作者 刘仲仲 刘佩 刘燕 常乔乔 蔺雪梅 史亚玲 王芳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AF分为非AF组和AF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AF分为非AF组和AF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和1年不良预后[卒中复发(脑梗死和脑出血)、预后不良(mRS 2~5分)和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F对首发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结果共156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F组113例(7.2%),非AF组1451例(92.8%)。AF组平均年龄[71.18±12.66岁vs 63.25±12.46岁,P<0.001]、BMI[24.0(22.0~25.5)kg/m^(2)vs 23.4(21.1~24.6)kg/m^(2),P=0.004]、目前仍吸烟比例(11.5%vs 26.6%,P=0.002)、入院NIHSS评分[7(3~12)分vs 4(2~6)分,P<0.001]、继发肺炎比例(17.7%vs 3.7%,P<0.001)、入院48 h不能行走比例(54.0%vs 32.9%,P<0.001)、吞咽障碍比例(14.2%vs 6.4%,P=0.001)、LDL-C(2.44±0.71 mmol/L vs 2.65±0.86 mmol/L,P=0.016)、INR(1.21±0.52 vs 1.02±0.13,P<0.001)和血小板计数[(164.91±47.55)×10^(9)/L vs(192.58±59.98)×10^(9)/L,P<0.001]等指标与非AF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组患者的1年预后不良风险(OR 2.25,95%CI 1.10~5.23,P=0.022)和死亡风险(OR 3.28,95%CI 1.48~7.28,P=0.004)较非AF组升高,两组卒中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14,95%CI 0.34~3.85,P=0.833)。结论西安地区伴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部分临床特征显著区别于非AF组,1年预后不良风险和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建议开展区域内AF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以规范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首发脑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死亡 卒中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与1年死亡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瑜瑜 刘仲仲 +7 位作者 逯青丽 王静 刘佩 侯丽娜 张娜 蔺雪梅 王芳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平台,回顾性分析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平台,回顾性分析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筛选出年龄在18~64岁的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将eGFR按照从低到高的水平排序后进行5等分组(Q1~Q5),比较不同eGFR水平组间临床特征和1年全因死亡率的差异;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eGFR水平与1年全因死亡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不同eGFR水平组的生存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1405例,平均年龄53.9±8.0岁,男性961例(68.4%),女性444例(31.6%)。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73 m^(2)),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降低8%(HR 0.92,95%CI 0.87~0.97,P=0.002);与Q5组[>92.5 mL/(mi n·1.73 m^(2))]相比,eGFR处于Q1组[<69.6 mL/(min·1.73 m^(2))]患者的1年死亡风险升高1.40倍(HR 2.40,95%CI 1.02~5.67,P=0.045),其他eGFR水平组的1年死亡风险无显著性增加。生存分析发现,与其他eGFR水平组相比,Q1组的生存率明显下降(Q1组89.7%vs.Q2组96.8%,Q3组94.4%,Q4组97.9%,Q5组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GFR水平降低是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69.6 mL/(min·1.73 m^(2))可显著增加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的1年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卒中”的认识与挑战 被引量:6
20
作者 逯青丽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6期712-719,共8页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临床上导致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被视为“视网膜卒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视网膜卒中”的临床管理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本文对“视网膜卒中...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临床上导致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的主要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相似,被视为“视网膜卒中”。但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卒中,“视网膜卒中”的临床管理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本文对“视网膜卒中”的定义演变、就诊科室、识别和评估、检查、治疗和二级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全面认识和系统规范诊治“视网膜卒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卒中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