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秦艽根中柱裂分结构的发生及龙胆苦苷的积累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伟娜
魏朔南
机构
西北大学西部资源生物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基金
国家新药创制计划项目[2008ZX09101-016]
陕西省攻关项目[2010K17-05-01]
文摘
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分析化学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有效成分积累部位及其结构与有效成分的积累关系。结果表明:(1)秦艽根的中柱裂分发生是由于维管形成层和薄壁细胞的异常活动,使原维管柱裂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维管柱,这些独立的维管柱被木栓化细胞包围,主根裂分为支根;(2)秦艽根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维管组织的韧皮薄壁细胞和木薄壁细胞中;(3)秦艽根中裂分部位的龙胆苦苷含量为未裂分部位的60%。
关键词
秦艽
根
中柱裂分
龙胆苦苷
Keywords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Root
Stele schizogenesis
Gentiopicrin
分类号
Q946.83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大叶十字苣苔的正确学名考证
2
作者
黄章杰
刘培亮
机构
西北大学
出处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900179)。
文摘
正确学名是物种在国际上的唯一通用名称,最大限度减少了交流时的歧义,若使用有误则会造成研究和生产的混乱。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作为一个研究活跃的类群,名称上的变动较多,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长期以来,不同文献中大叶十字苣苔(Stauranthera grandifolia Benth.)的种加词有grandifolia和grandiflora两种使用情况。本文根据《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使用文献考证的方法,确定大叶十字苣苔的种加词应为grandifolia。
关键词
大花十字苣苔
苦苣苔科
种加词
命名法规
Keywords
Stauranthera grandiflora Benth.
Gesneriaceae
epithet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Fungi and Plants
分类号
Q949
[生物学—植物学]
题名 国产驴蹄草的细胞地理学研究(英文)
3
作者
王广艳
周宁
钱敏
张婵
杨永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 地理学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1-1200,共10页
基金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800189,31500193)
Key Program of Natural Science Research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Anhui Province(KJ2017A358)~~
文摘
为探讨国产毛茛科(Ranunculaceae)驴蹄草属(Caltha)两种植物的演化,该文利用传统染色体压片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并结合前人染色体研究结果,对我国驴蹄草23个居群和花葶驴蹄草10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驴蹄草是由四倍体(2n=4x=32)、六倍体(2n=6x=48)和八倍体(2n=8x=64)构成的多倍体复合群,花葶驴蹄草具有四倍体(2n=4x=32)和八倍体(2n=8x=64)两种倍性水平。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均是四倍体较为常见,目前尚未见有二倍体报道。由于驴蹄草和花葶驴蹄草大部分居群采自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可能在冰期时存在古二倍体,其适应性较弱,逐渐被其他的倍性取代,这是由于不同细胞型对环境适应性的结果。驴蹄草可能存在两条进化路线:一条是从甘肃到达云南;另一条是从西藏到达云南。前期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花葶驴蹄草与驴蹄草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中花葶驴蹄草染色体比驴蹄草要小,花葶驴蹄草可能比驴蹄草相对进化。目前花葶驴蹄草只有10个居群,还需进一步增加居群量来解析其演化路线。
关键词
细胞地理
驴蹄草
花葶驴蹄草
多倍化
Keywords
cytogeography
Caltha palustris
C.scaposa
polyploidy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