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褪黑素对低温胁迫后菘蓝种子苗抗氧化性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红艳 张晓庆 +2 位作者 李婕 赵佳 步怀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降低低温处理后菘蓝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内源激素IAA的含量并促进幼苗根的伸长。其中500μmol/L褪黑素作用最显著,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褪黑素植物保护作用减弱。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菘蓝种子能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冷胁迫对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并且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植物体内IAA水平,刺激植物根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菘蓝 低温胁迫 抗氧化性 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三七不定芽直接发生与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岑举人 步怀宇 +3 位作者 张来军 王英娟 毕彦博 贾敬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06,共5页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用选取的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的88个条带,条带数在2~8条之间,平均4.4条。不同植株扩增获得的条带数目和带型一致,表明在所检测范围内继代培养和移栽未影响土三七DNA序列。所建立的直接再生程序可用于土三七试管苗大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不定芽直接发生 遗传稳定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H-1,2,4-三唑-1-亚甲基)苯甲酸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抑菌活性及DNA裂解活性(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婕 熊萍萍 +1 位作者 步怀宇 陈三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54-1362,共9页
以4-(1H-1,2,4-三唑-1-亚甲基)苯甲酸(HL)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三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u0.5L]n(1),{[Ni(L)2·(H2O)2]·(H2O)2}n(2),{[Co(L)2·(H2O)2]·(H2O)2}n(3);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热分析、紫外... 以4-(1H-1,2,4-三唑-1-亚甲基)苯甲酸(HL)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三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u0.5L]n(1),{[Ni(L)2·(H2O)2]·(H2O)2}n(2),{[Co(L)2·(H2O)2]·(H2O)2}n(3);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热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呈现一维(1D)的链状结构,而同构的配合物2和3则通过链间的氢键连接为三维(3D)网状结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对镰刀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梨炭疽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特别是配合物1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质粒DNA(pUC 18)裂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化合物2和3,化合物1能更有效地促进质粒DNA裂解.进一步采用光谱法检测三种配合物对DNA的结合作用.结果显示三种配合物均可插入DNA分子中,其中配合物1的插入作用最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DNA裂解活性 DNA插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铜配合物抑菌活性与植物生长调节效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毕彦博 宁永霞 +3 位作者 潘红艳 张晓庆 赵佳 步怀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利用目前主流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的己唑醇与醋酸铜复配合成己唑醇铜配合物,通过抑菌活性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研究评价新型己唑醇铜配合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己唑醇铜配合物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己唑醇,其中浓度为0.05 mmol.L-... 利用目前主流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的己唑醇与醋酸铜复配合成己唑醇铜配合物,通过抑菌活性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研究评价新型己唑醇铜配合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己唑醇铜配合物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己唑醇,其中浓度为0.05 mmol.L-1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是相当浓度己唑醇的1.48倍;同时配合物能够降低植物株高、增加根冠比,提高植物SOD和POD酶活,促进GSH和可溶性蛋白合成,0.03 mmol.L-1配合物处理相比对照SOD活性增加了24.65%,POD活性增加了61.06%,GSH含量增加了30.41%,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9.04%;抑制MDA积累,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抗氧化特性也优于己唑醇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己唑醇铜配合物 抑菌试验 植物生长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己唑醇铜配合物对小麦幼苗脯氨酸合成的影响
5
作者 毕彦博 李婕 +3 位作者 赵佳 张晓庆 潘红艳 步怀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107,113,共5页
以己唑醇为配体与醋酸铜配合获得元素组成异化的己唑醇铜配合物。配合物对小麦种子浸种处理,待萌发生长至幼苗阶段将其进行NaCl胁迫处理,通过对幼苗脯氨酸含量以及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P5CR表达变化的测定,评价己唑醇铜配合物对植物... 以己唑醇为配体与醋酸铜配合获得元素组成异化的己唑醇铜配合物。配合物对小麦种子浸种处理,待萌发生长至幼苗阶段将其进行NaCl胁迫处理,通过对幼苗脯氨酸含量以及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P5CR表达变化的测定,评价己唑醇铜配合物对植物抗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00mmol·L-1NaCl胁迫下,配合物处理后脯氨酸含量最高,达55.44μg·g-1,相比己唑醇和醋酸铜处理分别增加13.68%和58.45%;而100mmol·L-1NaCl处理6h,己唑醇铜配合物处理小麦幼苗的脯氨酸合成增幅最大,P5CS、P5CR表达量明显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麦幼苗的渗透胁迫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铜配合物 脯氨酸 半定量PCR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