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熊猫取食对巴山木竹更新补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哲 吉应政 +5 位作者 白桦 王雪晴 刘志 党高弟 郭垚鑫 岳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巴山木竹是秦岭大熊猫的主要食源,大熊猫的取食干扰是影响巴山木竹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大熊猫取食干扰对巴山木竹种群更新补充的影响,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8个取食样地和非取食对照样地,对取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发笋和成竹动态... 巴山木竹是秦岭大熊猫的主要食源,大熊猫的取食干扰是影响巴山木竹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大熊猫取食干扰对巴山木竹种群更新补充的影响,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8个取食样地和非取食对照样地,对取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发笋和成竹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比对照样地有更高发笋量和退笋率,取食样地中的竹笋基径明显低于对照样地;2)大熊猫取食样地竹笋的成竹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但成竹补充率高于未取食样地,并且取食样地成竹的基径和高度都显著低于未取食样地。以上结果表明,大熊猫的取食干扰可以提高取食点巴山木竹的更新补充,但也会造成竹笋和成竹质量的下降。研究结果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木竹 更新 大熊猫 取食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技术阐明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及麦角甾酮抗肾纤维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英永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4-1054,共1页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本研究采用药理学和基于超高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且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本研究采用药理学和基于超高液相色谱-高清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鉴定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组织的生物标示物及探讨麦角甾酮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模型组灌胃腺嘌呤200 mg·kg-1·d-1连续3周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同等量自来水。治疗组除按灌胃腺嘌呤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外,3 h后按灌胃麦角甾酮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颈动脉采血和肾组织用于生化测定、病理分析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结合血液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学及模式识别分析,发现CRF组和对照组间代谢轮廓差异显著。鉴定的13个生物标示物6个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等的表达被上调或下调;其次是增加的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和硫酸对甲酚。此外,腺嘌呤导致肾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1,CTGF,b FGF和ColⅠ的显著上调,因此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肾纤维化蛋白的过表达存在密切的联系。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经麦角甾酮治疗后,麦角甾酮对异常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和肾纤维化蛋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结论多不饱和脂肪酸是CRF的肾组织的生物标示物,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紊乱与肾纤维化蛋白的上调有关,麦角甾酮对CRF显示较好的治疗作用。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慢性肾疾病的机制及中药治疗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代谢组学 超高压液相色谱 猪苓 麦角甾酮 肾纤维化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土壤中氢氧化细菌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兴都 王卫卫 +2 位作者 付博 肖黎明 郭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以大豆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采用一个气体循环培养体系(持续通氢气装置),在适当的H2、O2和CO2下以H2作为唯一能源分离氢氧化细菌,结果共分离出40余株细菌,对其进行耗氢能力测定,结果显示有20株菌具有氧化氢功能和自养生长能力。对20... 以大豆根际土壤样品为研究材料,采用一个气体循环培养体系(持续通氢气装置),在适当的H2、O2和CO2下以H2作为唯一能源分离氢氧化细菌,结果共分离出40余株细菌,对其进行耗氢能力测定,结果显示有20株菌具有氧化氢功能和自养生长能力。对20株氢氧化细菌进行小麦促生试验,筛选出11株具有促生效果的根际促生细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对11株氢氧化细菌进行了ACC降解的分析,确定了菌株A06具有ACC脱氨酶活性,证实ACC脱氨酶是导致大豆根际土壤中氢氧化细菌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细菌 气体循环培养体系 筛选 促生 ACC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低温胁迫后菘蓝种子苗抗氧化性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潘红艳 张晓庆 +2 位作者 李婕 赵佳 步怀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 目的以低温胁迫处理的菘蓝种子为起始材料,研究外源褪黑素对萌发种子苗的生长及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褪黑素处理低温浸种菘蓝种子,测定萌发的种子幼苗中丙二醛含量以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测定植株根长和IAA含量。结果 10~500μmol/L适宜浓度的外源褪黑素可降低低温处理后菘蓝幼苗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内源激素IAA的含量并促进幼苗根的伸长。其中500μmol/L褪黑素作用最显著,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升高,褪黑素植物保护作用减弱。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菘蓝种子能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冷胁迫对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氧化损伤,并且褪黑素可能通过影响植物体内IAA水平,刺激植物根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菘蓝 低温胁迫 抗氧化性 I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对远志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房敏峰 李云峰 +3 位作者 张文娟 王亚洲 郑晓晖 王世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传统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后石菖蒲对远志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远志组和远志-石菖蒲(1∶1)配伍组分别灌胃给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的血药浓度,DAS 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远志... 目的研究传统药对远志-石菖蒲配伍后石菖蒲对远志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远志组和远志-石菖蒲(1∶1)配伍组分别灌胃给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肉桂酸(TMCA)的血药浓度,DAS 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远志组和配伍组TMCA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配伍组TMCA的t1/2Ka和t1/2α缩短,Cmax和Tmax增大,AUC(0-∞)增加,t1/2β增大,CL/F降低。结论石菖蒲使远志代谢产物TMCA在兔体内吸收加快,吸收量增大,达峰时间延迟,消除减慢。研究成果可为传统药对体内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石菖蒲 药对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紫外线-B(UV-B)辐射对黄芩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文婷 刘晓 +1 位作者 房敏峰 岳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0-1224,共5页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紫外线-B(UV-B)辐射对黄芩根、茎、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了黄芩根及叶中醇类和酚类物质以及类黄酮的含量,根中萜类物质含量增加,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与根和叶中的情...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紫外线-B(UV-B)辐射对黄芩根、茎、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了黄芩根及叶中醇类和酚类物质以及类黄酮的含量,根中萜类物质含量增加,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与根和叶中的情况相反,UV-B辐射降低了茎中醇类和酚类物质、类黄酮、不饱和脂以及内酯类物质,这些结果说明UV-B辐射下黄芩产生了次生代谢方面的变化,并且代谢产物的分配可能在根、茎、叶不同部位间存在权衡。使用红外二阶导数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补充更多信息,特别是有关类黄酮及其与糖类等结合成苷类分子的信息。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在宏观上简便、快速地检测UV-B辐射对黄芩根、茎、叶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影响,可以作为化学成分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先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二阶导数谱 黄芩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番茄表达口服乙肝疫苗 被引量:11
7
作者 郝浩永 尉亚辉 +5 位作者 朱剑光 孙杰 王娅宁 荆二勇 张变玲 薛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1-204,共4页
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B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所得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确认成功整合了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基因,SDS-PAGE显示蛋白表达与非转化植株相比有明... 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HB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所得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鉴定确认成功整合了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基因,SDS-PAGE显示蛋白表达与非转化植株相比有明显差异,ELISA检测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HBsAg已在转化植株中表达,分子量约为24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疫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番茄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9
8
作者 柴永福 岳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557-4572,共16页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 群落构建研究对于解释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论题。尽管近年来关于生态位和中性理论的验证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对于局域群落构建机制的认识仍存在很大争议。随着统计和理论上的进步使得用功能性状和群落谱系结构解释群落构建机制变为可能,主要是通过验证共存物种的性状和谱系距离分布模式来实现。然而,谱系和功能性状不能相互替代,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同时控制着群落构建,基于中性理论的扩散限制、基于生态位的环境过滤和竞争排斥等多个过程可能同时影响着群落的构建。所以,综合考虑多种方法和影响因素探讨植物群落的构建机制,对于预测和解释植被对干扰的响应,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有重要意义。试图在简要回顾群落构建理论及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上,梳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整合功能性状及群落谱系结构的研究方法,解释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可能途径。在结合功能性状和谱系结构研究群落构建时,除了考虑空间尺度、环境因子、植被类型外,还应该关注时间尺度、选择性状的种类和数量、性状的种内变异、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对群落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功能性状 谱系结构 环境过滤 相似性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高效石油烃氧化菌的正十六烷降解特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洁 王卫卫 +2 位作者 郭欣 王楠 陶发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10,共8页
研究从长庆、延长油田油泥中分离出的两株高效石油烃氧化菌PDA2(红球菌属)和PDB3(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特性和各降解特性之间进行关联分析。测定菌株在不同温度、pH、底物浓度、接种量、盐度和H2O2条件下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 研究从长庆、延长油田油泥中分离出的两株高效石油烃氧化菌PDA2(红球菌属)和PDB3(假单胞菌属)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特性和各降解特性之间进行关联分析。测定菌株在不同温度、pH、底物浓度、接种量、盐度和H2O2条件下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率,并测定降解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酸的产量和细胞表面疏水性变化。PDB3在30℃,pH7,初始正十六烷浓度1%,接种量5%,H2O2600 mg/L时可以降解98.5%的正十六烷,PDA2在30℃,pH7,初始十六烷浓度1%,接种量5%,H2O2400 mg/L时,可以降解89.4%的正十六烷,PDB3培养72 h产生3.8 cm的排油圈、336mg/L的酸、55%的乳化率,PDA2培养72 h产生1.5 cm的排油圈、362 mg/L的酸、35%的乳化率,PDB3和PDA2在十六烷培养液中的疏水性与在葡萄糖培养液中的疏水性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在温度为45℃,盐度为1%~3%时,两株菌对正十六烷降解率超过50%,添加适量H2O2促进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协同作用促进菌株对正十六烷的降解,表面活性剂的产生并没有增加菌株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疏水性弱(低于10%)的细胞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多。这两株自身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对后续石油烃降解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属 红球菌属 正十六烷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永亮 岳明 +1 位作者 杨永林 薄乖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6-794,共9页
研究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林、草甸群落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的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强度干扰下,云杉林中灌木层与草本层物... 研究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林、草甸群落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的群落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强度干扰下,云杉林中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别,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群落物种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2)草甸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增大有下降趋势,土壤理化性质也受到了影响;(3)围栏内外两个金露梅灌丛群落在不同的干扰强度下,群落优势度和均匀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理化性质也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郝浩永 尉亚辉 +2 位作者 王娅宁 孙杰 阴翠翠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412,共3页
以花生下胚轴为外植体,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及琼脂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MS+6-BA 3.0 mg.L-1+NAA 0.4 mg.L-1+0.7%琼脂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提高琼脂浓度可有效抑制玻璃化和褐化的发生,且... 以花生下胚轴为外植体,MS和1/2 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浓度的激素及琼脂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确定MS+6-BA 3.0 mg.L-1+NAA 0.4 mg.L-1+0.7%琼脂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提高琼脂浓度可有效抑制玻璃化和褐化的发生,且琼脂浓度越大,愈伤组织越易分化出丛生芽。丛生芽在1/2 MS+NAA1.0 mg.L-1+0.7%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下胚轴 琼脂浓度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叶草叶片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晓 岳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0-957,共8页
独叶草是特产于中国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独叶草自然居群的叶片形态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的9个自然居群,对独叶草叶片的叶面积、叶柄长、总齿数、末级叶脉数、盲脉数、网结脉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 独叶草是特产于中国的一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独叶草自然居群的叶片形态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选取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的9个自然居群,对独叶草叶片的叶面积、叶柄长、总齿数、末级叶脉数、盲脉数、网结脉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独叶草叶片各属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个别性状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2)主成分分析显示独叶草的末级叶脉数、叶面积、总齿数对变异有较大贡献,而网结脉贡献很小.(3)独叶草叶片性状居群间变异程度大于居群内,其中盲脉数量在各个居群间变异程度最大,而末级叶脉数为最稳定的性状.(4)将本研究中形态变异结果与前期的遗传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认为独叶草形态变异主要来自生态环境,而非遗传组成.(5)独叶草居群的形态及遗传变异聚类结果都显示独叶草形态变异并不具有地理格局规律,可能由于地质历史变化打断了独叶草原本连续的分布区,遗传保守性使其仍然保持分布区断裂前的遗传特性,但其表型随着生境的变化表现出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叶草 居群 形态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远志生长及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娇 吴洋 +3 位作者 刘园 党悦方 岳明 房敏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建立远志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光照强度对远志生长发育及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待远志幼苗生长至8-10片真叶时,采用市售遮阴网分3组处理,包括自然光照组、单层遮阴网组(30%自然光照)和双层遮阴网组(10%自然光照),处理后第1... 建立远志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光照强度对远志生长发育及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待远志幼苗生长至8-10片真叶时,采用市售遮阴网分3组处理,包括自然光照组、单层遮阴网组(30%自然光照)和双层遮阴网组(10%自然光照),处理后第15 d,30 d和60 d分别采样测定酮类成分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Graph Pad Prism 5和SPSS17.0软件作图分析。结果:短期遮阴能提高远志根部酮类成分和地上总黄酮含量,但长期遮阴后,远志根部酮类含量和产量均受到抑制;长期遮阴后叶面积和地上部分干重显著升高(P<0.05),而根干重显著下降(P<0.05)。强光照能提高远志药用部位酮类含量和产量,而遮阴能提高地上部分芒果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山]酮 远志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分析桃儿七中鬼臼毒素的含量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文勇 魏朔南 岳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5-878,共4页
目的:建立桃儿七鬼臼毒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比较研究桃儿七不同生长地、不同营养器官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0.04%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90nm,柱温30℃条件下,记... 目的:建立桃儿七鬼臼毒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并比较研究桃儿七不同生长地、不同营养器官中鬼臼毒素的含量。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0.04%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90nm,柱温30℃条件下,记录液相色图谱。结果:鬼臼毒素的线性范围在0.2~1.4μg,r2=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小于1.97%,表明该法适用于不同生长地桃儿七中鬼臼毒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宁夏六盘山的桃儿七样品根中鬼臼毒素含量最高,云南纳帕海的含量最低;而茎中的含量以云南纳帕海的样品为最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鬼臼毒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分析6种绞股蓝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翀 郭志刚 赵桂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7-770,共4页
目的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 BL.)6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57条引物进行初筛,选择其中适合的11条引物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11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120... 目的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 BL.)6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利用ISSR标记技术对57条引物进行初筛,选择其中适合的11条引物对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根据遗传距离构建UPGMA聚类图。结果11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12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10.91个位点,多态性比率(PPB)达到98.33%,6个物种的多态性比率分布于34.17%-1.67%之间,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4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70 7,G.pen-taphyllum,G.cardiospermum,G.longipes,G.yixingense,G.laxiflorum的分类处理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G.pentagynum与G.longipes遗传距离最近。结论ISSR分子标记适合于绞股蓝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属 I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儿七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熊文勇 魏朔南 岳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50-1854,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生长地桃儿七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0.04%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条件下,记录液相色图谱。结果:建立了含19个峰的桃儿七的HPLC指纹... 目的:建立不同生长地桃儿七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0.04%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0℃条件下,记录液相色图谱。结果:建立了含19个峰的桃儿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比较;鬼臼毒素为内参比物,计算了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相对含量。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桃儿七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儿七 鬼臼毒素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对黄芩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文婷 刘晓 +1 位作者 房敏峰 岳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8-72,共5页
对经过11.8μW.cm-2UV-B连续辐照7 d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幼苗的生长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11.8μW.cm-2UV-B辐照7 d后,黄芩幼苗的平均株高和单株平均干质量分别为8.1 cm和0.026 g,与对照... 对经过11.8μW.cm-2UV-B连续辐照7 d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幼苗的生长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经11.8μW.cm-2UV-B辐照7 d后,黄芩幼苗的平均株高和单株平均干质量分别为8.1 cm和0.026 g,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2.89、1.04、3.93和0.48 mg.g-1,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叶绿素a/b比值以及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分别为2.78和0.122,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P<0.05,P<0.01);叶片中的CAT和P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分别为2 412和2 208 U.g-1;SOD活性(1 228 U.g-1.h-1)较对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中的抗坏血酸(ASA)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为11.5 mg.g-1和57.7μg.g-1;MDA含量高于对照,紫外吸收物相对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11.8μW.cm-2UV-B连续辐照7 d对黄芩幼苗的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黄芩幼苗能够通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有效减轻UV-B辐射产生的氧化损伤,对UV-B辐射表现出一定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UV-B辐射 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抗氧化酶 紫外吸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erin通过核因子κB介导的炎症反应诱导C2C1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泽锋 谢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素(chemerin)诱导小鼠成肌细胞C2C12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C2C12细胞(0、10、100)ng/m L chemerin处理24 h,并用胰岛素刺激30 min,使用荧光酶标仪检测葡萄糖摄取率,ELISA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 目的探讨趋化素(chemerin)诱导小鼠成肌细胞C2C12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予C2C12细胞(0、10、100)ng/m L chemerin处理24 h,并用胰岛素刺激30 min,使用荧光酶标仪检测葡萄糖摄取率,ELISA测定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2C12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合NF-κB阻滞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细胞的预处理,探讨chemerin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诱导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emerin剂量依赖性的抑制C2C1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并显著提高炎性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DTC预处理明显抵消chemerin抑制的C2C12葡萄糖摄取率,同时降低chemerin诱导的IL-6、IL-8和TNF-α水平。结论 Chemerin通过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诱导C2C1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骨骼肌细胞 胰岛素抵抗 NF-ΚB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核表达融合型血管生成抑制剂Kringle 5发酵条件的优化和初步纯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边六交 党红艳 杨晓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5-780,共6页
在构建融合型Kringle5原核表达重组菌BL21(DE3)pET32a/K5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确定了适宜于重组菌生长和融合Kringle5蛋白表达的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融合型血管生成抑制剂Kringle5原核表达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在构建融合型Kringle5原核表达重组菌BL21(DE3)pET32a/K5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确定了适宜于重组菌生长和融合Kringle5蛋白表达的培养基。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融合型血管生成抑制剂Kringle5原核表达重组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发酵罐中重组菌的分批培养,确定了培养液中的最佳溶氧量。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在20L发酵罐中融合Kringle5的表达量可达0.59g.L·1。最后在Cu2+螯合的SepharoseFastFlow层析介质上对融合Kringle5进行了初步纯化,其纯度约为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长抑制剂Kringle 5 分批发酵 发酵条件优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三七不定芽直接发生与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岑举人 步怀宇 +3 位作者 张来军 王英娟 毕彦博 贾敬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06,共5页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用选取的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的88个条带,条带数在2~8条之间,平均4.4条。不同植株扩增获得的条带数目和带型一致,表明在所检测范围内继代培养和移栽未影响土三七DNA序列。所建立的直接再生程序可用于土三七试管苗大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三七 不定芽直接发生 遗传稳定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