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交通拥堵预测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颜建强 张霖 +1 位作者 高原 李银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0-340,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出行旅游逐渐成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尤其在国庆等假日期间。然而,集中的出行需求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影响出行效率和体验,也加大了城市运行压力。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深入分析假日期间的交通拥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出行旅游逐渐成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尤其在国庆等假日期间。然而,集中的出行需求引起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仅影响出行效率和体验,也加大了城市运行压力。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深入分析假日期间的交通拥堵模式和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拥堵预测模型ConstFormer。该模型融合了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和Transformer架构,利用图卷积网络探索空间邻接关系,以及Transformer的自注意力机制来挖掘长时空依赖关系,从而有效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对比实验表明,ConstFormer模型对比基线模型均取得了最佳的性能,能够为人们规避高峰期和合理安排出行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拥堵预测 数据分析 城市交通 图卷积网络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增长:基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李振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是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悖论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切入,运用包含“经济-资源-能源-环境”要素的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增长指数,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绿色增长的理论框架... 发展数字经济是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悖论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切入,运用包含“经济-资源-能源-环境”要素的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增长指数,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绿色增长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方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增长;要素配置效应、能源节约效应、减排降碳效应是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改善是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绿色增长的重要方式,而且相较而言,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的绿色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增长 超效率SBM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转变 被引量:8
3
作者 任保平 张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经济结构失衡的约束,需求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长期问题和供给问题进一步突出。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结构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现出来,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经济结构失衡的约束,需求管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长期问题和供给问题进一步突出。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发生了变化,结构失衡出现了新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从短期向长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从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需要从战略、路径和主体行为实现一系列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失衡 经济发展方式 需求管理政策 供给管理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经济增长路径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保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8-212,共5页
供给机制和需求机制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问题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应改变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将调控的重点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改革。但是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要否定需求管理。在... 供给机制和需求机制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问题既有供给问题,也有需求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应改变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将调控的重点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改革。但是强调供给侧改革并不是要否定需求管理。在新常态的经济增长中,应依据宏观经济短期平衡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要求,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把供给侧改革与扩带去相结合,把供给侧改革作为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实现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把长期增长与短期增长相结合,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政策与需求管理的政策相结合,建立供给侧结构改革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宏观调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需求管理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9
5
作者 付文宇 赵景峰 贺子欣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共6页
文章对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果。结果显示:(1)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 文章对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果。结果显示:(1)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并且二者的中介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3)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先增强而后又有所减弱。与此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持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贸高质量发展 中介作用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及时空特征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49,共6页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 文章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对其差异性表现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尚未实现优质耦合协调,目前绿色金融系统相对滞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在2019年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赶超,率先达到了良好协调水平;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制约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有环保企业A股市值占比、人均森林面积等,且不同地区各因素的障碍度值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低碳经济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企业家精神与区域创新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鑫鑫 惠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3,共6页
文章从企业家精神视角切入,利用200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价值链维度考察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和区域转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空... 文章从企业家精神视角切入,利用200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价值链维度考察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和区域转化创新能力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研发创新溢出效应最高,东部地区的转化创新溢出效应最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创新的重要机制,其中转化创新阶段的中介效应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和区域转化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别呈现正向的边际报酬递增和“N”型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非线性影响受到企业家精神的门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企业家精神 区域创新 创新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喆 余紫菱 马莉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借助反事实分析法进一步探究政策效应的强度差异。研究发现:(1)随着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升,具体可通过贸易便利、技术创新和监管服务三条路径发挥作用。(2)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受财政依赖程度的影响,更多地取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沿海型自贸试验区相比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其设立的“数字效应”更为明显。(3)未来应以广东、福建、河南、四川、浙江等为抓手,差异化打造数字自贸区建设标杆。同时,创新经验复制推广的样区可重点考虑贸易便利化方面、技术创新层面和监管服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数字效应 贸易便利 技术创新 监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创新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钺霆 高煜 唐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78,共5页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呈现明显的区位和企业规模异质性;制造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存在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中介效应;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均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市场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表现为加持倍增作用,而在数字经济推动渐进性技术创新中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颠覆性技术创新 渐进性技术创新 中介效应 门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绿色经济增长:后发优势与隧道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雄 韩锦绵 张文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势。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提升碳排放效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赋能绿色经济增长;(3)数字经济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存在后发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缩小城市差距、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手段;(4)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中存在隧道效应,该效应是相对落后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增长 后发优势 隧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管理视域下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南 孔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15-423,共9页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客观上要求统一管理制度,引入协同立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探讨跨省国家公园的概念、特征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实践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依据...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客观上要求统一管理制度,引入协同立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探讨跨省国家公园的概念、特征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实践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依据,分析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成功实践,是国家公园管理跨省协同立法工作的探索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立法标准的统一难、跨区域立法程序不明晰、立法诉求的多元化、立法的实施与监督难以及额外的立法成本。对此,应当建立健全协同立法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建立跨省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完善协同立法施行及监督机制、健全协同立法的成本分担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立法 国家公园 协同保护管理 跨区域性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测度: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树熙 余子莲 +1 位作者 南士敬 王敏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1-86,共6页
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函数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6—2020年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演变... 文章在分析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函数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九省区2016—2020年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演变进程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度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显示:(1)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发展不平衡,三个系统在各省份的排序基本一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下游省份>中游省份>上游省份的空间分布特征;(2)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程度由低到高跨越形成、磨合和协调三个阶段,且综合发展指数随地域跨度分层差距较大;(3)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协调度呈增加态势,协调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但差异较大,山东为优质协调,四川和河南为良好协调,陕西为中等协调,其余省份存在不同程度失调,耦合协调度位次保持不变,依次是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山西、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多步损失厌恶的在线投资组合管理策略
13
作者 马聪 陈怡君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92,共16页
奖励函数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针对投资组合管理任务,识别并解决了现有奖励函数的两大缺陷:一是过度关注短期市场波动而忽略长期趋势;二是对带来奖励和造成损失行为的奖惩相当,这并不符合投资者的损失... 奖励函数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提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针对投资组合管理任务,识别并解决了现有奖励函数的两大缺陷:一是过度关注短期市场波动而忽略长期趋势;二是对带来奖励和造成损失行为的奖惩相当,这并不符合投资者的损失厌恶心理。为此,借鉴行为金融学中的投资者损失厌恶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步损失厌恶(Multi-step Loss Aversion,MSLA)奖励函数,以更准确地刻画投资者在交易中的行为模式,并据此构建了在线投资组合管理策略。选取A股市场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数,构建了相应的投资组合,在2019年至2023年的历史数据上进行了回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SLA奖励函数显著提升了策略的整体性能,从累计收益率、夏普比率和最大回撤等指标来看,普遍优于现有的其他算法。此外,该策略不仅适用于不同市值大小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而且在上涨、下跌和震荡的市场状态下均能保持稳健的性能,这充分说明了该算法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投资组合管理 损失厌恶理论 MSLA奖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就业结构调整与地区间劳动力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洪志 王滨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8,共13页
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就业结构及地区间劳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同时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不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 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外生冲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该政策对企业就业结构及地区间劳动力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同时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不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更有助于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地区以及低代理成本企业的劳动力技能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环境治理投资,特别是前端预防,成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推动企业劳动力技能提升的潜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城市集聚,同时也使得低技能劳动力向经济欠发达城市迁移,进而可能对城市间经济协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实现劳动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劳动力技能 环境治理投资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路径的组态分析
15
作者 付媛 张瑜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基于TOE框架,以15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案例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混合方法,从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探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和环境条件如何联动匹配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归纳出“全要素协同”... 基于TOE框架,以15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案例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混合方法,从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探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和环境条件如何联动匹配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归纳出“全要素协同”“技术补贴”以及“内外双重支持”三种实现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驱动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揭示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数量质量双提升的差异化路径,厘清绿色创新背后多重条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创新“增量提质”提供行动指引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E框架 fsQCA NCA 绿色创新数量 绿色创新质量 制造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财务信息不确定性视角的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研究
16
作者 李佳 韩洁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本文基于羊群效应理论,从非财务信息不确定性视角出发,聚焦于ESG评级信息,利用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会减少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此外,二... 本文基于羊群效应理论,从非财务信息不确定性视角出发,聚焦于ESG评级信息,利用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会减少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此外,二者的关系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投资者情绪较高涨时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可通过减少分析师对私有信息的依赖和提高媒体关注度来抑制分析师盈余预测羊群行为。本文不仅补充了ESG评级分歧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还对完善ESG评级体系和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分析师盈余预测 羊群行为 资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ESG表现与供应商关系专用性投资
17
作者 韩洁 熊永超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2,共12页
客户事后寻租会引发供应商关系专用性投资(RSI)“套牢”,因此“解绑”供应商面临的“套牢”风险成为深化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关键。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考察客户ESG表现对供应商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客户事后寻租会引发供应商关系专用性投资(RSI)“套牢”,因此“解绑”供应商面临的“套牢”风险成为深化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关键。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考察客户ESG表现对供应商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良好的ESG表现可显著提高供应商RSI,表明客户ESG表现能够发挥“解绑”作用。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好的客户通过向供应商提供与其供应链责任履行相关的增量信息(信息机制)以及声誉溢出效应(声誉溢出机制)提高供应商RSI。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客户ESG“言行不一”程度较低、客户法制环境较好、客户与供应商高管存在校友或同乡关系、供应商ESG表现优于或接近于客户ESG表现时,客户ESG表现对供应商RSI的提升效应更加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供应商对ESG表现好的客户提高RSI这一决策,能够增强供应商其他在位客户的合作信心,进而帮助供应商提高客户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关系专用性投资 供应链 套牢问题 客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平台背景下零工工作者身份建构过程研究
18
作者 张红芳 朱珠 +1 位作者 辛玲 张琦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9-323,共15页
数字化平台背景下,零工工作成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新兴就业方式。与传统雇员工作身份相比,零工工作者缺少能依赖的固定的组织环境,其身份建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身份理论,采用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 数字化平台背景下,零工工作成为一种迅猛发展的新兴就业方式。与传统雇员工作身份相比,零工工作者缺少能依赖的固定的组织环境,其身份建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身份理论,采用案例研究与扎根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15名滴滴司机的访谈,探究零工工作者的身份建构过程及结果。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平台作为传统组织的替代形态,其自主控制二元特征赋予零工工作者“个性化”和“去人格化”二重平台身份特征,而零工工作者所感知到的身份特征由其加入平台的动机来决定;第二,平台身份特征二重性的指向决定了零工工作者自我身份与平台身份之间的张力类型和程度;第三,面对不同的身份张力,零工工作者会采取整合、区隔、平衡三种身份建构策略;第四,不同的身份建构策略会形成积极认同、不认同及矛盾认同等不同类型的平台身份认同。将社会身份理论拓展到数字化平台背景下的零工工作者身份建构研究领域,对零工平台的治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工经济 零工工作者 数字化平台 自主控制二元特征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演进与深化改革的路径
19
作者 白永秀 吴宸梓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3,F0003,共12页
国资国企改革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为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全面梳理了国资国企... 国资国企改革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为现代化新征程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全面梳理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文献,回顾了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演进,分析总结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资国企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为国企准确定位、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不同行业分类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优胜劣汰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五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资国企 历史演进 改革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财富测度、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彩艳 何爱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文章从生产性自然资本、绿色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构建绿色财富测度框架,运用预期收益折算法、永续盘存法、教育成本法估算黄河流域2000—2020年的绿色财富,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区... 文章从生产性自然资本、绿色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维度构建绿色财富测度框架,运用预期收益折算法、永续盘存法、教育成本法估算黄河流域2000—2020年的绿色财富,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核密度估计、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财富呈现稳步攀升态势,从2000年的3.849万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37.061万亿元,其中,绿色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占比越来越大。(2)黄河流域绿色财富分布不均衡,流域总体存在差异但呈波动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内基尼系数呈波动上升趋势。(3)全流域及上、中、下游地区绿色财富均缺乏协调有序性,全流域核密度曲线呈现右移、主峰高度下降特征,上游地区呈现两极分化特征。(4)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财富 区域差异 动态演变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