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的生物技术研究
1
作者 姬婧媛 张展鹏 +3 位作者 张变玲 薛柯 荆二勇 尉亚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4期14-16,共3页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具有多种医疗保健生理活性作用,被喻为继紫杉醇后的第二大抗癌药物。因此,对于白藜芦醇的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代谢机制以及白藜芦醇的生物技术应用研...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具有多种医疗保健生理活性作用,被喻为继紫杉醇后的第二大抗癌药物。因此,对于白藜芦醇的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白藜芦醇的生物合成、代谢机制以及白藜芦醇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代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及创新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萱 付爱根 +3 位作者 赵宇玮 李军林 严兴荣 黄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大学本科生物相关专业课程中,细胞生物学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综合大学生命科学细胞生物学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通过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创新性实验,改变教... 大学本科生物相关专业课程中,细胞生物学属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综合大学生命科学细胞生物学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通过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创新性实验,改变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梯队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基本的科学素养,在实践中摸索出提高大学本科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20
3
作者 崔继红 李军林 +3 位作者 黄萱 谭增琦 付爱根 陈富林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新时期,教育部对高等本科教育提出消灭"水课"、建设"金课"的要求。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紧扣"消灭水课"精神,从师生互动、关注过程和评价体系等3个金课建设要求切入,思考和实践如何打造细胞生物学... 新时期,教育部对高等本科教育提出消灭"水课"、建设"金课"的要求。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紧扣"消灭水课"精神,从师生互动、关注过程和评价体系等3个金课建设要求切入,思考和实践如何打造细胞生物学教学金课。在"教师为教学活动引导者"和"学生为学习主体"等传统认识基础上,强调师生互动和侧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方面,强调关注过程,从预习、课堂及课后3个阶段,引导、培养和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思维、掌握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开放课题进展等状况,在有据可依的前提下,增大平时考核比例,减低期末考试得分比例,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课程 教学改革 金课 水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绿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琦 黄庆文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9-232,236,共5页
以2个树莓优良栽培品种美国22号红树莓和黑莓A4-17为试材,进行了绿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22号红树莓选择半木质化绿枝作为插条生根能力最好,生根率可达80%以上的生产指标;插条基部不同激素处理方式两个品种均以蘸药处理... 以2个树莓优良栽培品种美国22号红树莓和黑莓A4-17为试材,进行了绿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22号红树莓选择半木质化绿枝作为插条生根能力最好,生根率可达80%以上的生产指标;插条基部不同激素处理方式两个品种均以蘸药处理生根效果好;除去插条基部1~2节叶柄,同时在高浓度激素中添加100~150 mg/L的H2BO3,生根率可达80%~90%;品种间生根能力有一定差异,黑莓A4-17的生根能力比美国22号红树莓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绿枝扦插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梁文 李博 +2 位作者 董萌萌 李晶 沈立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6,共6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目前,碳青霉烯类是临床上治疗PA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滥用现象较严重,造成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猛上升。目前国内外对该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非常迫切。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表达降低;外排泵的过表达;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金属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靶位点的改变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用于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林雪 贾敬芬 +1 位作者 黄琳娟 王仲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195,共4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芦荟多糖,用三氟乙酸(TFA)水解,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水解后的单糖,衍生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紫外检测,研究了三种常见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结果表明:利用RP-HPLC研究芦荟多糖的单糖组成简便易行,并且芦荟多糖因品种不同存在单糖组成差异。从而建立了研究芦荟多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多糖 衍生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枸杞多糖的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彭强 吕晓鹏 +2 位作者 黄琳娟 白雪芳 杜昱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研究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水溶性多糖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为最佳脱蛋白方法,过氧化氢法为最佳脱色方法,脱色条件为温度45℃,时间30min,pH 8~9,用量为每100mL粗糖液5mL H2O2。黑果枸杞经超声加热提取、醇沉、... 研究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水溶性多糖的纯化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为最佳脱蛋白方法,过氧化氢法为最佳脱色方法,脱色条件为温度45℃,时间30min,pH 8~9,用量为每100mL粗糖液5mL H2O2。黑果枸杞经超声加热提取、醇沉、脱蛋白、脱色后得黑果枸杞粗多糖(crude Lycium rutheni-cum polysaccharides,CLRP)。CLRP经DEAE-Cellulose柱层析,用蒸馏水以及0.05、0.1、0.25、0.5mol/LNaHCO3洗脱液进行分段洗脱,分离得到LRP1、LRP2、LRP3、LRP4、LRP5五个多糖组分,多糖含量最高的LRP5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后得到LRGP5。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LRGP5为均一多糖,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 多糖 分离纯化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娅宁 尉亚辉 +1 位作者 郝浩永 姬婧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2-857,共6页
白藜芦醇是一些植物在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它在植物体内会迅速被代谢而生产紫檀芪、云杉新苷、viniferins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抗菌、消炎、抗血小板凝集、防止细胞癌变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 白藜芦醇是一些植物在受到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它在植物体内会迅速被代谢而生产紫檀芪、云杉新苷、viniferins等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抗菌、消炎、抗血小板凝集、防止细胞癌变等一系列的生物活性,且有些代谢物的选择性、稳定性远远大于白藜芦醇.本文对白藜芦醇代谢物中几种主要代谢物的合成途径、生物活性、代谢调控、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代谢物 紫檀芪 云杉新苷 viniferi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肖骏 沈立新 +3 位作者 赵琳 武玉婷 段康民 郭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5-890,共6页
目的在中药中筛选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物(quorum-sensing inhibitor,QSI)。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lasI、lasR、rhlI和rhlR的启动子与报道子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lux CDABE... 目的在中药中筛选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群体感应系统抑制物(quorum-sensing inhibitor,QSI)。方法利用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lasI、lasR、rhlI和rhlR的启动子与报道子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lux CDABE的融合子为筛选系统,通过检测化学发光反应不同中药对群体感应系统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检测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毒性相关表型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半枝莲的水提物在不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条件下,可抑制PA中QS系统基因lasI、lasR、rhlI和rhlR的表达,并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运动性。结论中药半枝莲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有抑制作用,结果有助于新型抗生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 半枝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樱桃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曹东伟 蔡宇良 +1 位作者 杨娟 赵桂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3-178,共6页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探讨了野生中国樱桃的PCR-RFLP扩增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体系,并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樱桃进行了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42种引物/酶组合,在13个中国樱桃居群中检测出多态位点比率为99.4...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组合设计,探讨了野生中国樱桃的PCR-RFLP扩增条件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体系,并用PCR-RFLP技术对中国樱桃进行了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42种引物/酶组合,在13个中国樱桃居群中检测出多态位点比率为99.48%;在所有酶切片段中,发现了5种cpDNA单倍型(H1、H2、H3、H4、H5);根据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所研究的中国樱桃居群划分为4个地理单元,地理单元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397,cpDNA基因流(Nm)为0.758;中国樱桃cpDNA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166,地理单元内的cpD-NA遗传多样性(Hs)为0.005。分析结果说明,当第四纪冰川来临时,中国樱桃向南迁移并避难于云南省东南部山区、秦岭南坡及大巴山的东部等地区;当冰期结束、气候缓和时,避难于云南省东南部山区的中国樱桃分别向东北、西北方向回迁,避难于大巴山东段的中国樱桃则向东北方向迁移,形成现今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 樱桃 反应体系 亲缘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独叶草及其伴生种的种间关联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喆 岳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5-450,共6页
基于2×2列联表,通过一系列种间关联测定方法[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法检验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X2检验各种对之间的关联性,关联指数(Ochiai,Dice,Jaccard)测度各种对之间的关联程度]对太白山独叶草及16种伴生植物,共136个种对的... 基于2×2列联表,通过一系列种间关联测定方法[方差比率(variance ratio)法检验多物种间总体关联性,X2检验各种对之间的关联性,关联指数(Ochiai,Dice,Jaccard)测度各种对之间的关联程度]对太白山独叶草及16种伴生植物,共136个种对的种间关联分别进行检验与测度。结果表明:独叶草及其伴生种的总体关联表现为显著正关联,17个种对呈极显著正关联(p<0.01),6个种对表现为显著正关联(p<0.05),6个种对呈极显著负关联(p<0.01),3个种对表现为显著负关联(p<0.05)。多数种对关联程度较低,仅有7个种对正关联Ochiai指数高于0.5,说明物种各自趋于独立。这种"松散"的状况可能与群落的发展阶段和物种的生态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叶草 种间关联 2×2列联表 X^2检验 关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毒草变异黄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静雯 冯欢 +2 位作者 袁玉川 尉亚辉 黄萱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变异黄芪是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能引发家畜毒草病,且分布广,为世界性毒草。研究发现,变异黄芪的毒性与其内含的苦马豆素有关,且该苦马豆素并非是植物自身产生,而是变异黄芪内生真菌的产物。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变异黄芪的危害、分... 变异黄芪是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能引发家畜毒草病,且分布广,为世界性毒草。研究发现,变异黄芪的毒性与其内含的苦马豆素有关,且该苦马豆素并非是植物自身产生,而是变异黄芪内生真菌的产物。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变异黄芪的危害、分布概况、家畜中毒机理、中毒成分的相关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变异黄芪的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毒草 变异黄芪 苦马豆素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物体“太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郑科研 董兆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离提取"不明物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仪器进行综合鉴定。方法样品Ⅰ水溶解物经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和母液分别通过柱层析、乙醇沉淀分离提纯得到若干化合物和一主要白色沉淀化合物。白色沉淀经... 目的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分离提取"不明物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仪器进行综合鉴定。方法样品Ⅰ水溶解物经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和母液分别通过柱层析、乙醇沉淀分离提纯得到若干化合物和一主要白色沉淀化合物。白色沉淀经去脂、去蛋白、脱盐等处理,经核磁、元素测定及红外等综合分析,确定其基本组成。结果经分析,样品Ⅰ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按照相同的处理方法,样品Ⅱ同样得到白色沉淀物,处理后经红外分析对照,基本物质也为聚乙烯醇。结论 1992年陕西发现的首例样品Ⅰ和河北2005年发现的样品Ⅱ,都是一种以聚乙烯醇为主,且含少量多糖物质,并且混杂有黏细菌、霉菌及芽孢细菌的复杂"不明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岁” 不明物体 萃取 白色沉淀 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灵仙和仙茅酒炙前后整体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红岩 刘建利 刘竹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9-1472,共4页
目的:研究威灵仙、仙茅在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寻求炮制增效,改变药性及减毒的物质基础,揭示炮制机理。方法:分别取威灵仙、仙茅生品和酒炙品,用甲醇和水提取。将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威灵仙、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醇提... 目的:研究威灵仙、仙茅在酒炙前后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寻求炮制增效,改变药性及减毒的物质基础,揭示炮制机理。方法:分别取威灵仙、仙茅生品和酒炙品,用甲醇和水提取。将提取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比较威灵仙、仙茅生品和酒炙品醇提液和水煎液的色谱图。结果:经仔细核对各色谱图,结合紫外光谱分析,发现酒炙品中化学成分确实发生了量的和质的变化。结论:这两种中药酒炙品药性的显著变化正是其化学成分整体变化所导致的,有效成分溶出增加,毒性成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仙茅 HPLC 酒炙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抗菌作用的P. polymyxa sp.菌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林 董兆麟 段康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对辣椒疫病具有防治作用的一株桔抗细菌。方法从辣椒植株根的韧皮部分离出对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 Leonian)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辣椒植株内生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与NCBI(National C... 目的研究对辣椒疫病具有防治作用的一株桔抗细菌。方法从辣椒植株根的韧皮部分离出对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 Leonian)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辣椒植株内生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数据库中进行对比,鉴定该菌株。采用平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分离出的该菌株确定为Peanibacillus polymyxa sp(其后简称为J),其对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 Leonian)、西瓜枯萎(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小麦赤霉(Gibberella saubinetii(Mont.)Sacc.)、马铃薯干腐(Gibberella pulicris)、烟草赤星(A.alternata(Fr.)Keisslerf.sp.nicotianae)和番茄早疫(Alternariasolani)病害真菌具有抑菌活性。结论对Paenibacillus polymyxa sp.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它还可固定大气中的氮,且无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它同宿主属互惠共生关系。因此,该菌株可能是适用于生物防治的一株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ibacilIus polymyxa 对峙法 拮抗作用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的合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腾 张忠旗 +5 位作者 王慧 景山岗 韩彬 冯凌云 杨小林 刘建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5-1261,共7页
艾塞那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由3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双激素靶向调控血糖的作用。该文对艾塞那肽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原肽拆分成6个全保护片段,分别经过独立的固相或液相方法合成,然后对片段进行组装,经切割、纯化,... 艾塞那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由39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双激素靶向调控血糖的作用。该文对艾塞那肽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原肽拆分成6个全保护片段,分别经过独立的固相或液相方法合成,然后对片段进行组装,经切割、纯化,得到艾塞那肽产品0.98 g,纯度﹥98%,总收率33.8%。切割时保留Fmoc-保护基可以使目标峰与杂峰有效分离。该方法结合了固相和液相合成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是一种周期较短、纯化方便和收率较高的合成艾塞那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片段肽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二勇 尉亚辉 +1 位作者 姬婧媛 张展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4,36,共2页
关键词 平衡膳食 指南 国民 人民群众 合理营养 营养学 加拿大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口服疫苗及其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柯 尉亚辉 +3 位作者 张变玲 荆二勇 姬婧媛 张展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29,46,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定向改造现有植物品种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利用植物材料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疫苗更是近年来的热点。主要介绍了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植物口服疫苗 转基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致病性共选择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宁唤唤 李晶 +5 位作者 王严 李博 王波波 张悦 陈林 沈立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2-388,400,共8页
世界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状况下,包括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的共选择、共进化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筛... 世界范围内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状况下,包括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在内的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耐药性的共选择、共进化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不断深入的研究,这将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和筛选提供新靶点。本文综述了PA致病性与耐药性共选择机制的遗传物质基础,并简单讨论二者变化关系及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致病性 共选择 共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氨基-9-乙基咔唑衍生化寡糖混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牟青 张英 +1 位作者 黄琳娟 王仲孚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建立了以3-氨基-9-乙基咔唑(AEC)为衍生化试剂对寡糖的标记方法。寡糖的还原端与AEC的伯氨基反应生成烯胺,再被NaBH3CN还原为二级胺,使得寡糖被AEC标记。衍生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采用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3.9mm... 建立了以3-氨基-9-乙基咔唑(AEC)为衍生化试剂对寡糖的标记方法。寡糖的还原端与AEC的伯氨基反应生成烯胺,再被NaBH3CN还原为二级胺,使得寡糖被AEC标记。衍生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采用的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3.9mm×150mm,5μm),乙腈和乙酸铵水溶液(pH4.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54nm波长处检测,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在此衍生化条件和色谱条件下,葡寡糖衍生物分离良好,并且AEC衍生可显著提高葡寡糖的质谱检测灵敏度。该方法适用于寡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并与生物质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表明该方法在微量寡糖链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3-氨基-9-乙基咔唑 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