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太白红杉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阎桂琴 赵桂仿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97-506,共10页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 ,设计 1 8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2 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 选择太白红杉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太白山、长安光头山、玉皇山和冰晶顶等 4个地段 ,设计 1 8个样地 ,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共作样方 2 80个。分析了太白红杉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征 ,并对该群落的环境概况进行分析 ,计测了不同地段上群落的频、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 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和种间相遇指数。结果表明 ,太白红杉主要分布于秦岭海拔 2 80 0~ 350 0 m的高海拔山地 ,群落组成种类约 85种 ,北温带分布属占优势 ,地面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 ,是该群落的优势层片。乔木层为太白红杉单优组成 ,平均高度约 8.6m;多样性指数 0 .2 0 7~ 0 .42 0 ;灌木层 H值为 1 .779~ 2 .363;草本层 H值最高 ,为 2 .1 2 2~ 3.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太白红杉 群落学特征 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分子进化中对生境的适应——对荒漠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桂仿 徐莉 张林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084-1090,共7页
长期以来 ,自然选择理论与中性理论对生物分子进化中的环境适应机理存在着激烈争论 .目前 ,在植物种群分子进化中对生境适应的研究中正面临着一些难题 :中性突变是分子水平进化的唯一原因 ,自然选择发挥主要作用的适应性进化是否存在于... 长期以来 ,自然选择理论与中性理论对生物分子进化中的环境适应机理存在着激烈争论 .目前 ,在植物种群分子进化中对生境适应的研究中正面临着一些难题 :中性突变是分子水平进化的唯一原因 ,自然选择发挥主要作用的适应性进化是否存在于分子水平 ,选择与中性两种学说两种机制完全不同 ,如何才能将两者联系和统一起来 ,部分学者利用建立各种模型来描述自然选择对分子标记位点以及连锁序列的直接作用 ,如生态位宽度变异假设等 .本研究小组以新疆阜康荒漠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两种重要荒漠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分析两种植物各亚种群不同生境的生态因子与其遗传变异的关系 ,讨论生态位宽度变异假设 ,揭示遗传变异的产生与维持 .中性论者与选择论者都试图解释生物环境适应与分子变异之间的关系 .中性论和选择论是反映进化的两个侧面 ,它们不是绝对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进化 自然选择理论 中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被引量:93
3
作者 岳明 张林静 +1 位作者 党高弟 辜天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9-354,共6页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 )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2 )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间高度膨胀”的规律 ,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 ;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 16 0 0~ 170 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 ,而其它 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 ;4 )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秦岭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岳明 崔延棠 王双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Margalef's指数、Simpson'sDiversity(1/Dominance)指数〕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对陕北黄土高原5种主要天然森林群落(油松林、山杨林、辽东栎林、白桦林、侧柏林)...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Margalef's指数、Simpson'sDiversity(1/Dominance)指数〕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对陕北黄土高原5种主要天然森林群落(油松林、山杨林、辽东栎林、白桦林、侧柏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高原5种森林群落中山杨林物种多样性最高。植物生长型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表现为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程度大于灌木层,灌木层大于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与灌木层相差不明显,但二者显著大于乔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台槭的居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珊 阎桂琴 赵桂仿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 研究庙台槭 (AcermiaotaienseP.C.Tsoong)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 20条RAPD随机引物对 3个庙台槭居群的 39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得到一系列 0, 1数据,用Popgen32,AMOVA和SPSS9.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 目的 研究庙台槭 (AcermiaotaienseP.C.Tsoong)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 20条RAPD随机引物对 3个庙台槭居群的 39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得到一系列 0, 1数据,用Popgen32,AMOVA和SPSS9.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条引物共检测到 128个RAPD位点,庙台槭物种水平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53. 13%,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秦岭中段南坡居群 42. 90%,中段北坡居群 18. 75%,秦岭西段居群 32. 78%。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 3个居群的个体有以彼此为中心的聚集趋势。庙台槭居群间基因流大小仅为Nm=0. 703 6。结论 庙台槭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在居群水平上;庙台槭居群间已发生了强烈的遗传分化;庙台槭居群间的基因流很小,遗传漂变和随之而来的近交可能是刻划居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台槭 保护遗传学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金钱槭形态变异与遗传变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珊 蔡宇良 +1 位作者 钱增强 赵桂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25-931,共7页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云南金钱槭的形态变异水平、遗传变异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形态学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各居群形态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 :文山居群 (WSh)、屏边居群 (PB)、黑龙潭居群 (HL T)、...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云南金钱槭的形态变异水平、遗传变异模式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形态学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各居群形态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列为 :文山居群 (WSh)、屏边居群 (PB)、黑龙潭居群 (HL T)、蒙自居群 (MZ) ;文山居群与屏边、黑龙潭、蒙自居群间已产生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形态差异 ,而后三者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RAPD分析检测到 10 3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4个 ,云南金钱槭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为 81.5 5 % ,与其它珍稀濒危植物相比该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低。 AMOVA和 N e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 ,尽管大部分遗传变异仍存在于居群内 (分别为5 7.86 %、5 7.33% ) ,但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已达较高水平 (分别为 4 2 .14 %、4 2 .6 7%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云南金钱槭的形态变异与海拔、土壤有机质等生态因子有着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相关性 ,但与遗传变异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 ,说明云南金钱槭的形态变异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但可塑性及环境压力对形态变异的产生作用更大一些。基于形态性状和 RAPD数据的聚类分析则进一步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金钱槭 形态变异 遗传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丽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86-790,T005-T006,共7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与一般禾本科植物基本相同。胚胎发生属紫宛型 ,顶细胞和基细胞都参与胚体的形成。胚胎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球形原胚、...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 ,观察了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华山新麦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与一般禾本科植物基本相同。胚胎发生属紫宛型 ,顶细胞和基细胞都参与胚体的形成。胚胎发育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球形原胚、梨形原胚、分化胚和成熟胚阶段。成熟胚具有胚根、胚芽、盾片、胚芽鞘、胚根鞘、外胚叶等典型禾本科植物成熟胚的结构。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 ,包括游离核阶段、细胞化阶段和生长成熟阶段。待大量游离核形成之后才形成细胞壁 ,紧贴胚囊的一层胚乳细胞最后形成种子的糊粉层 ,其余的胚乳细胞最后充满淀粉粒。其特点为 :1有双球形原胚的现象 ;2反足细胞解体较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胚乳 发育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不同种属间共用微卫星引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丽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40-1546,共7页
微卫星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建立在PCR基础上的第二代分子标记,具有分布均匀、多态性高、共显性、选择中性等优点,已用于品种鉴定、构建连锁图谱、构建物理图谱、遗传多样性、居群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来源于数据库的微卫星序列不... 微卫星标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建立在PCR基础上的第二代分子标记,具有分布均匀、多态性高、共显性、选择中性等优点,已用于品种鉴定、构建连锁图谱、构建物理图谱、遗传多样性、居群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由于来源于数据库的微卫星序列不能代表整个基因组微卫星的分布情况,而且数据库中的DNA序列仅局限于一些模式植物及经济作物.同时,通过基因组文库筛选获得微卫星序列既耗时又耗资.最近有很多研究表明,从某种植物来的微卫星引物可用于其近缘物种的扩增.本文概括介绍了植物不同种属间共用微卫星引物的研究情况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微卫星 共用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岳明 任毅 +1 位作者 辜天琪 党高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6-153,共8页
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秦岭中短柄木包栎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短柄木包栎林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 1 30 0~ 1 70 0 m,处在锐齿槲栎林带中偏干暖条件下 ,与锐齿槲栎林... 对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木包栎林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秦岭中短柄木包栎林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 ,短柄木包栎林在该地区主要分布于海拔 1 30 0~ 1 70 0 m,处在锐齿槲栎林带中偏干暖条件下 ,与锐齿槲栎林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生境 ;其物种组成及其生活型谱、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特征等都表明短柄木包栎林在本区是一稳定的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PAo栎林 秦岭 佛坪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演替 栎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48
10
作者 赵利锋 李珊 +2 位作者 潘莹 阎桂琴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增 ,共得到 65个RAPD位点。统计分析表明 ,在华山的 3个山峪 (居群 )中 ,黄埔峪 (居群 )与其它 2个山峪 (居群 )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 ;华山峪 6个亚居群的个体平均 RAPD位点数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6个亚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也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和低海拔亚居群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埔峪居群与华山峪居群和仙峪居群间、以及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与低海拔亚居群间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研究结果暗示海拔差异是导致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海拔差异造成的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才是影响居群和亚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RAPD 海拔梯度 遗传分化 自然居群 小麦属野生近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濒危原因及种群繁殖对策 被引量:20
11
作者 岳明 张林静 +1 位作者 马凯 赵桂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14-1320,共7页
华山新麦草特产于我国华山 ,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华山新麦草和小麦属于亲缘种 ,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所以对其的研究就很有实践意义。从生境特征和繁殖对策的角度对其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华山新麦草生长在恶劣和不连续... 华山新麦草特产于我国华山 ,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由于华山新麦草和小麦属于亲缘种 ,并且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盐性 ,所以对其的研究就很有实践意义。从生境特征和繁殖对策的角度对其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华山新麦草生长在恶劣和不连续的生境中 ,每个居群个体数量都很少。极低的繁殖分配造成其有性繁殖水平低下。脆弱的竞争力和沉重的环境压力共同作用使华山新麦草侧重选择了营养繁殖方式 ,在生活史策略上选择上偏重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繁殖对策 繁殖分配 生活史 小麦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钱槭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娟 李珊 +2 位作者 曹东伟 刘占林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73-2177,共5页
本实验旨在建立金钱槭属植物的AFLP反应体系.并应用P stⅠ+GAA/M seⅠ+CAC引物组合对金钱槭属植物进行了选择性扩增,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扩增图谱,表明该反应体系对金钱槭属植物的AFLP分析是可行的.对影响金钱槭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制备、酶... 本实验旨在建立金钱槭属植物的AFLP反应体系.并应用P stⅠ+GAA/M seⅠ+CAC引物组合对金钱槭属植物进行了选择性扩增,获得了清晰稳定的扩增图谱,表明该反应体系对金钱槭属植物的AFLP分析是可行的.对影响金钱槭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制备、酶切、连接以及扩增反应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金钱槭 扩增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被引量:50
13
作者 李珊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30-836,共7页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 ,是Zabeau等 1992 发展的一种新DNA指纹技术.该技术原理简单,引物设计巧妙,既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被称为 最有力的分子标记 .系统介绍了AFLP分...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 ,是Zabeau等 1992 发展的一种新DNA指纹技术.该技术原理简单,引物设计巧妙,既具有RFLP技术的可靠性又具有RAPD技术的高效性,被称为 最有力的分子标记 .系统介绍了AFLP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优化措施,对AFLP标记在植物居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分子系统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 应用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DNA指纹技术 植物居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 分子系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阜康荒漠地区叉毛蓬居群的遗传结构和分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祎玲 闫桂琴 +3 位作者 徐莉 李珊 张林静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00-704,共5页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叉毛蓬进行了居群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用14个随机引物对5个叉毛蓬亚居群的98个个体进行了RAPD扩增,共检出3919条扩增片段,多态带3868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7%;2Shannon多样性指数 HPOP/HSP=0.6933 ...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叉毛蓬进行了居群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用14个随机引物对5个叉毛蓬亚居群的98个个体进行了RAPD扩增,共检出3919条扩增片段,多态带3868条,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7%;2Shannon多样性指数 HPOP/HSP=0.6933 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 HS/HT=0.6948 显示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叉毛蓬亚居群内,遗传分化系数 GST=0.3052 表明亚居群间的分子变异占居群总遗传变异的30%以上;35个叉毛蓬亚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17,变异范围从0.1258到0.2445,与同一物种亚种间遗传距离的变幅较一致 0.02~0.20 ,表明5个亚居群间产生了遗传分化;4叉毛蓬亚居群的基因流Nm=1.138,低于一般广布种的基因流水平 Nm=1.881 ,且远低于毛乌素沙地柠条的基因流 Nm=5.9529 ,相对有限的基因流可能在叉毛蓬居群遗传分化的维持中起着作用.以上分析表明,尽管大部分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叉毛蓬亚居群内,但5个亚居群间已有明显遗传分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阜康荒漠地区 叉毛蓬 居群 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红杉雌配子体的形成、受精、胚胎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俞晓敏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24-1034,共11页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Beissn 雌球花于7月中下旬开始分化,9月上旬至9月中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10月中旬,大孢子母细胞进入休眠期.翌年4月底至5月初解除休眠,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于5月10日左右形成直列四分体,随后珠孔端的3个大... 太白红杉 LarixchinensisBeissn 雌球花于7月中下旬开始分化,9月上旬至9月中旬形成大孢子母细胞,10月中旬,大孢子母细胞进入休眠期.翌年4月底至5月初解除休眠,大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于5月10日左右形成直列四分体,随后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熟卵细胞于7月初受精;花粉管将内含物释放入卵细胞后在尾部形成浓密物质沉淀;受精后,合子被染色较深的新细胞质所包围,并发现存在多精入卵的现象.合子经过两次连续有丝分裂,产生4个游离核后伴随新细胞质一起移至合点端,接着同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核,并分成上下两层后形成细胞壁,但上层细胞顶部不形成细胞壁.原胚发育属于松型.在幼胚阶段,我们发现部分胚珠发育异常,其雌配子体有的变为半透明状,有的则干瘪萎缩.太白红杉具简单多胚和莲座胚.9月中旬,成熟胚形成,成熟胚具5~6枚子叶.太白红杉从雌球花花芽分化到胚胎成熟历时1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大孢子 雌配子体 受精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形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02-805,共4页
华山新麦草大孢子发生始于孢原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为八核七细胞,卵细胞极性明显,助细胞在极核融合前已退化一个,另一个宿存,宿存助细胞丝状器明显,并保留... 华山新麦草大孢子发生始于孢原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型四分体.功能大孢子位于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成熟胚囊为八核七细胞,卵细胞极性明显,助细胞在极核融合前已退化一个,另一个宿存,宿存助细胞丝状器明显,并保留退化助细胞的痕迹.极核排列方向不定,反足细胞在胚囊发育早期增殖,并液泡化.此外,在华山新麦草中发现有双孢原细胞及双胚囊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孢原细胞 禾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