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5-810,共26页
胡桃属约有22个物种,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全球范围均有分布。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材用、生态、经济、药用价值。其中,胡桃栽培历史悠久。综述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胡桃属植物物种形成、系统... 胡桃属约有22个物种,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全球范围均有分布。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食用、材用、生态、经济、药用价值。其中,胡桃栽培历史悠久。综述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和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胡桃属植物物种形成、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和基因组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该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驯化历史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随着测序和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重测序、DNA甲基化、细胞器基因组、全基因组基因关联分析和其他组学技术将成为胡桃属植物演化历史、组学和育种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属 演化历史 分子系统发育 基因组学 生物地理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轴与其抑制剂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田静 付瑶 +1 位作者 孙钰 王志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6-888,共13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体内平衡调节因子,参与全身多种生理、合成和代谢过程,在促进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大量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报道发现IGFs分子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体内平衡调节因子,参与全身多种生理、合成和代谢过程,在促进生长中起着关键的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涉及多种组织器官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大量体内、体外实验及临床报道发现IGFs分子的异常表达在各种呼吸系统、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统肿瘤及其他肿瘤的增殖侵袭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临床角度来看,异常表达的IGF信号轴分子可被认定为癌症的诊断标志物、预后因素和现代抗肿瘤治疗的靶点。因此,针对不同肿瘤组织中IGFs变化所引发的下游分子及信号通路改变,配合靶向分子抑制剂进行针对性用药,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方式。总结了IGFs信号轴在正常人体与癌症组织发展中的变化,并对IGFs信号轴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归纳,希望能为以后的癌症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借鉴,为未来分子靶向治疗辅助癌症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肿瘤 抑制剂 靶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ROCK的表达降低模拟失重大鼠血管Ca^(2+)敏感性
3
作者 王慧平 白晓镯 +4 位作者 赵晶 赵省心 刘朕印 党凯 高云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研究失重条件下血管平滑肌收缩性、Ca^(2+)敏感性及其调控通路RhoA-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干预对其的影响。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在机体前、后部分别选取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中,由苯肾上腺素(PHE)... 研究失重条件下血管平滑肌收缩性、Ca^(2+)敏感性及其调控通路RhoA-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川芎嗪干预对其的影响。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在机体前、后部分别选取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中,由苯肾上腺素(PHE)或KCl诱发的血管收缩性和Ca^(2+)敏感性增强,RhoA激酶2(ROCK II)的表达、肌球蛋白磷酸酶靶亚基1(MYPT1)和肌球蛋白调节轻链(MLC)的磷酸化水平均上升,血管孵育Y-27632(ROCK特异性抑制剂)后可降低以上变化。模拟失重大鼠灌饲川芎嗪亦可降低以上变化。模拟失重后,大鼠肠系膜上动脉的收缩性和Ca^(2+)敏感性、ROCK II的表达、MYPT1和MLC的磷酸化水平降低,血管孵育Y-27632对以上变化无明显作用。模拟失重大鼠灌饲川芎嗪亦对以上变化无明显作用。结果表明,由RhoA-ROCK调控的血管平滑肌Ca^(2+)敏感性的变化可能是失重条件下机体前后部血管收缩性发生区域性重塑的关键因素。川芎嗪可抑制ROCK蛋白的表达,降低血管平滑肌升高的Ca^(2+)敏感性,从而纠正失重条件下机体前部血管收缩性的增强,但对失重条件下机体后部血管收缩性的减弱无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敏感性 RhoA-ROCK 血管收缩性 模拟失重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 prtN 突变引起甲氧苄啶耐药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悦 王冲 +3 位作者 司玉洁 韩雪 段康民 陈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18,共10页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O1)在临床感染过程中造成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临床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ΔprtN表现出明显的甲氧苄啶(Tmp)抗性。为了了解其抗性出现的机理,测定了Tmp作用靶点folA的表达情况。相比于P...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O1)在临床感染过程中造成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其耐药机制有助于临床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野生型,ΔprtN表现出明显的甲氧苄啶(Tmp)抗性。为了了解其抗性出现的机理,测定了Tmp作用靶点folA的表达情况。相比于PAO1,folA在ΔprtN中的表达并未升高,反而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PrtN调控的S型绿脓杆菌素基因和prtN的双突变体对Tmp的抗性稍有降低,而脂多糖缺陷菌株ΔwbpL对Tmp的抗性略有升高。在ΔprtN中活性氧(ROS)相关基因(oxyR,katA,ahpC)的表达水平、生物被膜及外排泵相关抗生素抗性检测结果都显示与野生型无显著性差异。综上,prtN基因突变引起的Tmp抗性可能是通过PrtN调控S型绿脓杆菌素及脂多糖相关靶标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素 prtN 甲氧苄啶 脂多糖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药靶蛋白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研究进展
5
作者 寸思迪 张子龙 +5 位作者 王云杉 龙凯花 赵雪 王静 李倩 赵新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66,共9页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评价一直是破解药物发现周期长和成功率低等瓶颈问题的核心突破口和重要技术支撑。作者团队创新亲和色谱原理,将药靶蛋白定向固定于色谱担体表面,制备了系列高活性功能化色谱固定相,并提出了固定化药靶蛋白定向筛选中药功效成分的新观点。主要综述了作者团队近五年在固定化药靶蛋白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技术以及活性成分早期成药性评价色谱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并对固定化药靶蛋白在中药活性成分定向筛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靶蛋白定向固定 中药活性成分 定向筛选 早期成药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兵 赵婷 +4 位作者 高昂 倪士峰 田怡涛 王卫卫 陈千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和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醇提物强于各自的水提物,同样以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g/mL和0.5 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水提物作用较弱,其中麻花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5 g/mL。结论 3种秦艽药材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合理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作用 大叶秦艽 麻花秦艽 小秦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千良 石张燕 +5 位作者 赵婷 高扬 赵磊 倪士峰 蔡霞 刘文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制订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浸出物测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对陕西不同产地的缬草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陕西产缬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以活性成分缬草素为... 目的制订陕西产缬草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浸出物测定、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及挥发油含量测定对陕西不同产地的缬草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陕西产缬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以活性成分缬草素为对照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制订了陕西缬草药材挥发油不少于0.4%(mL/g),醇溶性浸出物不少于14.0%(质量分数),总灰分不得过15.0%(质量分数),酸不溶灰分不得过9.0%(质量分数),水分不得过12.0%的质量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对陕西产缬草药材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质量标准 挥发油 缬草素 T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HBsAg基因樱桃番茄组培苗叶片总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超 郭斌 +5 位作者 祁洋 孙杰 薛柯 戴佳锟 关正君 尉亚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117,共7页
建立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樱桃番茄组培苗叶片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为转基因番茄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比较转HBsAg基因的樱桃番茄与野生型在不同蛋白裂解液、不同蛋白上样量及不同等电聚焦程序下,叶片总蛋白的双向电... 建立转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樱桃番茄组培苗叶片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为转基因番茄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比较转HBsAg基因的樱桃番茄与野生型在不同蛋白裂解液、不同蛋白上样量及不同等电聚焦程序下,叶片总蛋白的双向电泳结果差异。以裂解液Ⅲ制备叶片总蛋白,采用一向13cm、pH3-10L IPG胶条,二向12.5%的SDS-PAGE凝胶,单次上样120μg叶片总蛋白,聚焦程序Ⅲ,银染时,可以得到最理想的双向电泳分析结果。在此操作程序下,野生型樱桃番茄叶片蛋白双向电泳最多可识别699个蛋白点,而转基因型樱桃番茄叶片蛋白双向电泳最多可识别545个蛋白点,其中有368个点匹配,选取丰度百分比差异2倍以上蛋白点25个进行质谱鉴定,16个蛋白点成功鉴定。本研究建立的转HBsAg基因番茄植株叶片总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可为以番茄试管苗为材料进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转基因植物 口服植物疫苗 蛋白组 组培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层塔形态与石杉碱甲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玲玲 陈习 +1 位作者 易立 郭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36-38,共3页
以不同分叉和同一分叉不同高度的千层塔原植物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类别千层塔中石杉碱甲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结果显示,石杉碱甲的含量表现为叶片>茎>根部;分叉越多、植株越高,石杉碱甲含量越高;... 以不同分叉和同一分叉不同高度的千层塔原植物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类别千层塔中石杉碱甲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结果显示,石杉碱甲的含量表现为叶片>茎>根部;分叉越多、植株越高,石杉碱甲含量越高;三分叉以上、相对比较高的千层塔植株石杉碱甲含量较高,是野外千层塔原药材采收的最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塔 形态 分叉 石杉碱甲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幼苗中有效成分与生理指标对增强UV-B辐射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园 党悦方 +3 位作者 张典 赵阿静 陈千良 房敏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1,共8页
以药用植物夏枯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低(CK)、中(UV-B+)、高(UV-B++)不同强度UV-B辐射对材料进行处理,设置自然光照为对照,于处理后0~60 d进行测定,探究增强UV-B辐射对夏枯草幼苗不同发育期9种主要有效成分及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以药用植物夏枯草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低(CK)、中(UV-B+)、高(UV-B++)不同强度UV-B辐射对材料进行处理,设置自然光照为对照,于处理后0~60 d进行测定,探究增强UV-B辐射对夏枯草幼苗不同发育期9种主要有效成分及有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类胡萝卜素在不同强度UV-B辐射下含量有显著增加,处理后期(≥40 d)增强UV-B辐射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不同强度UV-B辐射下的抗氧化酶活力均有显著增加。UV-B辐射可促进夏枯草中金丝桃苷含量积累、其他有机酸及黄酮类各成分在一定时间内对UV-B辐射有含量增加的响应,低强度UV-B辐射于处理后期(≥50 d)可显著提升三萜类成分的含量。由此可见,夏枯草幼苗对外界UV-B辐射增强可产生适应与防御机制,适度增强UV-B辐射可促进药用成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UV-B辐射 有效成分 生理指标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蛋白Mgfp-5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玉伟 吕亚维 +3 位作者 杨泽熵 王睿劼 张雨靖 王英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0-396,共7页
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足丝中黏附蛋白,是一种黏合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优质的生物黏合剂,可以应用于医学、表面化学、海洋工程等领域,其中富含DOPA(多巴,3,4-二羟基苯丙氨酸)的贻贝足丝蛋白5(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fo... 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足丝中黏附蛋白,是一种黏合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优质的生物黏合剂,可以应用于医学、表面化学、海洋工程等领域,其中富含DOPA(多巴,3,4-二羟基苯丙氨酸)的贻贝足丝蛋白5(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foot protein type 5,Mgfp-5)显著表现出此特性。天然获取Mgfp-5含量低,易固化,纯化困难,越来越多学者尝试基因工程获得黏蛋白。文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28a-mgfp,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重组蛋白Mgfp-5。为得到高质量的Mgfp-5蛋白,优化了Mgfp-5蛋白诱导表达参数:菌液OD_(600)=0.8,诱导剂异丙基-β-D巯基半乳糖苷(IPTG)0.8 mmol/L,37℃,诱导8h;优化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蛋白Mgfp-5最佳条件为:Elution Buffer的p H为7.0,500 mmol/L咪唑。Western Blot鉴定到重组Mgfp-5可以特异性表达。该研究为得到大量Mgfp-5蛋白奠定了基础,为加速黏蛋白的黏附机理及生物医学黏合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mgfp-5基因 原核表达 优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