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林积泉 王伯铎 +3 位作者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张振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丹 王伯铎 +1 位作者 马俊杰 林积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6-199,共4页
基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工程实例,利用夏季陆地卫星(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分析、野外样方调查等方法,以植被类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为基本评价因子,对天然气管线建设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 基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工程实例,利用夏季陆地卫星(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分析、野外样方调查等方法,以植被类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为基本评价因子,对天然气管线建设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必须采取积极、适宜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可使工程对环境影响降至最小,进而达到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区 天然气 管线建设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的熵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志高 秦泗刚 +1 位作者 刘景双 于君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介绍了熵理论与熵概念的泛化,提出了环境经济系统熵的概念、模式和表示方法;运用熵理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系统熵值的大小对其进行了分类;从熵理论的角度对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熵理论 环境经济系统熵 环境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来雪慧 王小文 徐杰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6-211,共6页
根据大量基础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该区域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绿地不足,水资源短缺矛盾,局部环境污染和城市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西北地区... 根据大量基础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该区域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绿地不足,水资源短缺矛盾,局部环境污染和城市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西北地区东部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增加生态用地比例,以及保护水源地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中小城市 生态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综述 被引量:114
5
作者 刘玉龙 马俊杰 +3 位作者 金学林 王伯铎 林积泉 张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在回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得出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正处于从学习、模仿向渐进成熟阶段过渡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 ,得出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应... 本文在回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类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得出目前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正处于从学习、模仿向渐进成熟阶段过渡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分析 ,得出生态系统功能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应根据先直接市场法、再替代市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价值 评估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程金香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伯铎 刘玉龙 林积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4-177,共4页
输油管道运输石油相比汽车运输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管道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管道建设内容,详细分析了管道修建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有益影响,最后对管道运输和汽车运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 输油管道运输石油相比汽车运输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管道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管道建设内容,详细分析了管道修建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有益影响,最后对管道运输和汽车运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比较,为管道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工程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8
7
作者 唐晓兰 王伯铎 +1 位作者 马俊杰 程金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5-107,111,共4页
在分析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基础上,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 石灰石矿山 露天开采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对黄土性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根系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琦 白红英 +1 位作者 李西祥 路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23-2831,共9页
以冬小麦田耕作层原状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观测了小麦生长期不同阶段根系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对土壤N2O排放的水、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各个时期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麦田均高于休耕地,在孕穗期麦田N2... 以冬小麦田耕作层原状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观测了小麦生长期不同阶段根系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对土壤N2O排放的水、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各个时期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麦田均高于休耕地,在孕穗期麦田N2O排放通量出现最大值;而随根系质量和活性下降,生殖后期N2O排放量减少。小麦主根区与行间土壤N2O排放量存在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孕穗期,行间N2O排放通量是主根区的5.64倍,但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表现并不明显。在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N2O排放温度效应受作物根系的影响显著,而孕穗期不明显。小麦根系对水分效应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15~20cm的土层。同时,研究还发现种植小麦使土壤中N2O排放的主要区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土壤N2O排放 影响效应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模式与对策——以陕北吴旗县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贾海娟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俊 王伯铎 胥彦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1,47,共5页
在分析吴旗县农业生态环境概况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吴旗应根据其区位特征,构建4种类型的系统循环链网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和... 在分析吴旗县农业生态环境概况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吴旗应根据其区位特征,构建4种类型的系统循环链网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旗县 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杰峰 王小文 +2 位作者 卓悦 杨楠 来雪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以及工程性缺水对该地区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加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实施居民避让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解决陕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损失估算 潜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线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金香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伯铎 刘玉龙 林积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根据管道建设的特点,对输油管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进行了识别和影响性质分析,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对各个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关键词 管线工程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发对黄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积泉 王伯铎 +2 位作者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模型预测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石油开发的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 3个阶段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土壤、动植物、植被和景观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和工程类型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尤其是生物措施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把石油开发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对策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来雪慧 王小文 +1 位作者 徐杰峰 周媛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78,共5页
在论述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的水环境现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对陕南地区2000—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呈现波动趋势,但逐渐趋于平缓。并针对陕南地区... 在论述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的水环境现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对陕南地区2000—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呈现波动趋势,但逐渐趋于平缓。并针对陕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区域水源涵养与水源地保护、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向量模法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环境整治建设 被引量:14
14
作者 宋进喜 王伯铎 李怀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基于探求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促进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西安市自然环境条件对旅游业开发的适宜性角度界定了一些可开发的旅游项目,分析了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针对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环境效应 西安市 旅游开发 环境影响 环境整治 旅游业 旅游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硝酸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俊杰 程金香 +1 位作者 王伯铎 唐晓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0,共4页
针对稀硝酸生产的特点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包括原材料、产品、资源及污染物在内的稀硝酸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剔除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筑了稀硝酸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方法,最后根据国内外稀硝酸生... 针对稀硝酸生产的特点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建立了包括原材料、产品、资源及污染物在内的稀硝酸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剔除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筑了稀硝酸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方法,最后根据国内外稀硝酸生产运行数据,结合某稀硝酸生产企业,对此加以应用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评价 稀硝酸生产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红壤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英 马俊杰 +3 位作者 王伯铎 何艳芬 牛天祥 吴汉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基于浙江省丘陵红壤区的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实例,利用2004年SPOT卫星遥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采用现场调查、样方调查、收集资料、卫片及航片的解析等方法,通过ARCV IEW软件技术获得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建设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植被分... 基于浙江省丘陵红壤区的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实例,利用2004年SPOT卫星遥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采用现场调查、样方调查、收集资料、卫片及航片的解析等方法,通过ARCV IEW软件技术获得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建设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植被分布图。选用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完整性为评价因子,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和实施强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种影响使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各类型的面积有所改变;植被类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减少,生物量和生产力值也有所降低,但这种影响基本不会改变评价区原本的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和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 影响预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楠 王小文 卓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优等水平。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了陕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水土流失是该区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宣传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生态环境状况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榆林地区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C,N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春杰 朱志梅 +1 位作者 张仁慧 杨梅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2,共6页
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对陕北榆林地区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和植物体有机C、全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沙漠化过程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沙漠化加剧,同一沙漠化梯度不同剖面的pH值... 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采样,对陕北榆林地区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和植物体有机C、全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理化性质随沙漠化过程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沙漠化加剧,同一沙漠化梯度不同剖面的pH值随深度增加基本呈增加趋势。随沙漠化程度加剧,土壤脲酶活性急剧降低,随土壤剖面加深,酶活性也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整个剖面较高,并随剖面深入先降低后升高。(2)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大,除pH值外的其它各因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除植物和土壤C/N、土壤容重与其它各指标存在负相关关系外,其它指标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陕北榆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连杰 白红英 +2 位作者 母国宏 丁琦 李西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075-6077,共3页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与环境因素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设4种土壤质地,8个土壤深度梯度(5~40 cm),6个温度梯度(10~35℃)、5个湿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粘土类N2O排放通量高于粘壤土...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与环境因素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设4种土壤质地,8个土壤深度梯度(5~40 cm),6个温度梯度(10~35℃)、5个湿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粘土类N2O排放通量高于粘壤土和粘砂质壤土,最低的为砂质土壤;在不同培养深度条件下的N2O排放通量,壤土类明显高于砂质土壤,两土壤类加入氮肥后的N2O排放通量高于对照土壤;土壤的N2O排放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长,在相同温度下壤土类土壤N2O排放通量高于砂质土壤;N2O排放通量随土壤含水量的上升随之增加,至田间持水量时N2O排放通量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N2O排放通量壤土类高于砂质土壤。[结论]重质地旱作土壤N2O排放通量要高于轻质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环境因子 N2O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低效率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韩贵锋 马乃喜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该文主要针对工业污染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厂商、居民和政府在保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 ,各类博弈最后得到的解具有一个共性 ,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 ,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 该文主要针对工业污染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厂商、居民和政府在保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 ,各类博弈最后得到的解具有一个共性 ,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 ,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益 ,使博弈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博弈论 纳什均衡 工业污染 非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