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历史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丽 杨琳琳 +1 位作者 陈镱文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5-170,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5日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为基础,主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2007年3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 目的定量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网络传播情况,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5日的网络传播统计数据为基础,主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5—2007年3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访问量为170 446次,院校类访问量占总数的70.76%。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文献数为190篇,占所有专业文献数的4.57%,引用频次为444次,占所有专业引用频次的9.08%。结论网络访问量及用户访问量以较高的比率逐年递增,其中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各学科的网络引用情况和网络传播情况最为显著;信息科学与技术论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发文量少引用率却高;引用频次的增长犹以2000年后的贡献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证指标 引用频次 网络传播 “千禧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06年引用及网络传播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霍丽 陈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评价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06年的引用及网络传播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期刊的各学科及专业的篇均引用频次都高于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主要学科和专业;经济学科... 根据中国知网的文献评价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06年的引用及网络传播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该期刊的各学科及专业的篇均引用频次都高于中国文科学术期刊的主要学科和专业;经济学科的发文量和总引用频次最多,篇均引用频次最高的学科为社会科学总论,达到5.143;文史哲专业的发文量最多,总引用频次和篇均引用频次最高的专业是经济与管理;网络传播的下载频次、访问量和浏览数成倍增长,该刊物所涉及的各学科的下载频次占访问量的比重均增长3倍左右,与中国学术期刊相应的学科比重接近,所涉及的各专业的2006年的访问量也比上一年均有大幅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引用 网络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近5年文献分析(2002—2006)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睿 阎斐 +2 位作者 冯丽 张鸣 吴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近五年来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为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6年该刊出版的30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刊30期共载文1006篇,基金项目论文为91.05%,篇均页码4... 目的分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近五年来载文、作者及引文情况,为其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6年该刊出版的30期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刊30期共载文1006篇,基金项目论文为91.05%,篇均页码4.05页;论文合著率87.18%,平均合作度3.16;有619篇的作者具有中、高级职称;作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引文规范,篇均引文8.1篇,数量适中;平均普赖斯指数为41.87%。结论该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的编辑质量,可进一步向地质学、化学等优势学科倾斜,形成更为明显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自然科学 载文分析 作者分析 引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05年文献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静 姚远 +1 位作者 刘欢 卫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71,共5页
为求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5年来所发文献作出评价,运用文献统计分析和相关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其载文、作者、引文、引证等作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载文总量为941篇;平均基金论文比为24.12%;作者总数1 340人,第一作者总数... 为求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5年来所发文献作出评价,运用文献统计分析和相关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其载文、作者、引文、引证等作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载文总量为941篇;平均基金论文比为24.12%;作者总数1 340人,第一作者总数为941人(校内564人,校外377人),独著有624篇;第一作者中正高职称238人,占25.29%;副高职称332人,占35.28%;硕士以上学历409人,占43.46%;73%以上的作者年龄在50岁以下,40岁以下的青年作者占到31.88%;引文总量为6 789篇(本),中文6 335篇(本),占93.31%,英文378篇(本),占5.57%,专著3 805部,占56.05%,期刊1 893篇,占27.88%;据2003,2004年的文献,44%的被引期刊为经济管理类期刊。结论认为其载文质量逐步提高,高素质作者群逐步形成,西部经济之特色明显,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统计分析 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形理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韩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2期57-59,共3页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近年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的使用,并通过大量的反思性阅读,同时比照国内同学科教材的内容、风格、定位以及总体理念,从中吸取提升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所需要的持续营养。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对照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近年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的使用,并通过大量的反思性阅读,同时比照国内同学科教材的内容、风格、定位以及总体理念,从中吸取提升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所需要的持续营养。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对照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的形态机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材 形态 风格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北大理工学报》及其科技传播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婷婷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5-860,共6页
依据原始期刊文献,解剖文革期间创刊的《清华北大理工学报》的科技传播内容,为现当代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提供个案依据。其内容虽以学生论文和实际生产应用为主,但亦不乏吴良镛、周培源、隋森芳等院士的重要论文。结论认为,这是文革时期... 依据原始期刊文献,解剖文革期间创刊的《清华北大理工学报》的科技传播内容,为现当代中国科技期刊史研究提供个案依据。其内容虽以学生论文和实际生产应用为主,但亦不乏吴良镛、周培源、隋森芳等院士的重要论文。结论认为,这是文革时期两校合刊的一份极具代表性的科技期刊,从内容到办刊模式都对当时的大学科技期刊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北大理工学报》 科技传播 期刊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新闻人才的三种能力:认知、判断与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立川 韩隽 孙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新闻机构应主要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单位,然而现实情况是,有大量的新闻媒体职位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获得,造成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有学者认为这种状况暴露出的问题是:新闻学专业的可替代性很强,新闻学专业教育缺... 新闻机构应主要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单位,然而现实情况是,有大量的新闻媒体职位被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获得,造成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加剧。有学者认为这种状况暴露出的问题是:新闻学专业的可替代性很强,新闻学专业教育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如何看待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如何强化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新闻学专业教学应如何改革?等等。就以上问题,本刊组织陕西五所高校新闻传播学者围绕"新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以期深化对新闻学专业学科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学专业 核心竞争力 传播学者 新闻人才 能力 毕业生 就业单位 新闻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学术》与现代数学在西北的传播 被引量:2
8
作者 亢小玉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北学术》中的数学论文对区域数学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杨永芳、刘亦珩、傅种孙等数学家在西北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以《西北学术》月刊为媒介,将西方现代数学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集合论和拓扑学、... 目的探讨《西北学术》中的数学论文对区域数学传播的影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杨永芳、刘亦珩、傅种孙等数学家在西北大学数学系工作期间,以《西北学术》月刊为媒介,将西方现代数学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包括集合论和拓扑学、现代微分几何、函数率等。结论国立西北大学主办的大型学术月刊《西北学术》集中地、成规模地向西北地区传播了现代数学,开创了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新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学术》 科技期刊史 数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 被引量:8
9
作者 董海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6-162,共7页
受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启发,跨文化传播学将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发展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唐纳尔·卡鲍尔(Donal Carbaugh),玛丽·简·考利尔(Mary Jane Collier)以及麦克尔·海克... 受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启发,跨文化传播学将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发展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唐纳尔·卡鲍尔(Donal Carbaugh),玛丽·简·考利尔(Mary Jane Collier)以及麦克尔·海克特(Michael Hecht)是三位研究文化身份的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诠释学派学者(interpretive scholars),其理论主要强调了身份认同过程中传播的中心性,身份演绎中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动态互动性,以及由多重性、多维度、多变性组成的身份复杂性。总结梳理了这三位主要学者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并进一步反思文化身份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跨文化传播学 诠释学派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宣传作用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1,共4页
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传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之所以在宣传党的战略方针、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瓦解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广播这一新媒体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契合了传播... 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传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之所以在宣传党的战略方针、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瓦解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广播这一新媒体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契合了传播学规律,即信源的可信性、权威性和恰当的劝服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华广播 宣传功能 信源 劝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立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5,共4页
本文以文献梳理为基础,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出发,探究我国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之现状。文章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还存在研究对象的不够准确、学科框架不尽合理等问题。
关键词 传播学 文学传播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的利益与媒体的责任——从非典型肺炎事件看新闻媒体传播现象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给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带来严峻考验。非典前期中国传媒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党和政府4月20日采取了果断措施后,中国传媒才回归"自我",担负了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政府...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给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带来严峻考验。非典前期中国传媒基本处于"失语"状态。党和政府4月20日采取了果断措施后,中国传媒才回归"自我",担负了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政府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才能经受危机考验。知情权和新闻政策的调适等是非典事件给中国传媒提出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利益 媒体责任 良性互动 知情权 非典型肺炎事件 中国 新闻媒体 传播媒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新闻发言人主发布词传播至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一雯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23-24,共2页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我国新闻发言人常常因为发布词组织的结构、词语的选用、表情体态语等方面的低级错误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遭受质疑。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新闻发言人举行发布会时如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选取"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新闻发布会,铁道部部长王勇平通报事故进展情况的主发布词作为研究案例,进行话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发言人 传播至效 修辞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体系探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政府危机传播中新闻信息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但有效的评估指标的确定是离不开评估知识体系的确立,从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管理体系入手,重构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认为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的知识... 政府危机传播中新闻信息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但有效的评估指标的确定是离不开评估知识体系的确立,从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管理体系入手,重构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认为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的知识框架体系,应立足于网络新媒体参与的媒体群落的新认识,进行以政府为核心、以危机信息传播主体关系为导向的评估知识框架的建构和梳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深层次、理性地把握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机理,为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危机传播 危机评估 知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学报》传播的西北人文地理研究新理念
15
作者 卫玲 程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53,共3页
目的对《西北学报》这一西北大学早期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的办刊宗旨、刊载的主要文章和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西北学报》刊登了一些有关研究开发西北的文章,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国... 目的对《西北学报》这一西北大学早期创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的办刊宗旨、刊载的主要文章和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西北学报》刊登了一些有关研究开发西北的文章,内容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国防等。结论《西北学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大学创办的一份学术刊物,以开发西北为其主要办刊宗旨,提出开发西北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西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文化特质,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性建议。这些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的自然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拓展了研究西北人文地理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 《西北学报》 中国西北地区 中国期刊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涉华议题的传播特征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党明辉 冀豪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研究目的]以Twitter、Facebook、TikTok、YouTube及Quora平台上有关中国的发帖为例探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涉华议题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方法]基于Python爬虫抓取各平台主帖推文数据,调用BERT模型对文本主题、情感进行分析,... [研究目的]以Twitter、Facebook、TikTok、YouTube及Quora平台上有关中国的发帖为例探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涉华议题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方法]基于Python爬虫抓取各平台主帖推文数据,调用BERT模型对文本主题、情感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应分析、回归分析检验各平台在主题、情感呈现中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有关中国“城市旅行美食”的主题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发帖比例最大;不同平台之间存在显著的主题和情感倾向性,Twitter平台倾向“军事资源力量”主题和负面情感,TikTok平台倾向“城市旅行美食”主题和正面情感;软性议题和硬性议题均在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得到广泛关注,但二者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力,软性议题收获较高的情感认同,而硬性议题的情感认同度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涉华议题 对外传播 传播特征 传播效果 中国故事 媒介可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端至现时的“元”:技术现代性及其传播后果
17
作者 陈中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2,共9页
从传播发展史来看,西方传播媒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物动力媒介。传播以自然和身体为媒介,以面对面和口语传播为主,表现为碎片化、单一性和生物性,为了缓解传播整体性的缺失,古人发明了诸神和上帝。二是机械动力媒介。传播以机器为中... 从传播发展史来看,西方传播媒介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物动力媒介。传播以自然和身体为媒介,以面对面和口语传播为主,表现为碎片化、单一性和生物性,为了缓解传播整体性的缺失,古人发明了诸神和上帝。二是机械动力媒介。传播以机器为中心,以材料性、动力性和物质性为主,建立跨地区和跨文化传播,诸神和上帝的整体性逐渐丧失。三是电动力媒介。传播以网络化为中心,体现为设备互联和意见交互,以空间聚集和跨空间交流为主,体现为“虚拟传播”。从媒介发展整体性来看,从“自然”到“机械”到“电”,体现了人与世界互动过程中主体性的转化,从客观世界主体性,到主观世界主体性,再到主客互为主体性。“元宇宙”通过技术建立虚拟空间的临时整体性,并呈现为可切换的场景,是空间整体的虚拟化,是工具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媒介 技术现代性 基础设施 元宇宙 互为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可供性视域下元宇宙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进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玉格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聚焦元宇宙技术何以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问题。元宇宙允许用户以虚拟身份同历史文物沉浸交互,赋予博物馆参观新体验。通过故宫博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田野考察,探讨基于元宇宙的文博藏品虚拟呈现... 基于媒介可供性理论,聚焦元宇宙技术何以赋能文博藏品活化传播问题。元宇宙允许用户以虚拟身份同历史文物沉浸交互,赋予博物馆参观新体验。通过故宫博博物院、敦煌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田野考察,探讨基于元宇宙的文博藏品虚拟呈现、再创作和再利用路径,并结合全球范围内的初步实践,阐释活化传播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反思元宇宙带来的挑战,力图推动民族历史文化存传创新,增强全球传播力,为文博产业数字迭代提供理论启示,助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深层次共鸣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媒介可供性 活化传播 文博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访涂尔干:作为道德秩序的新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大为 曾文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0,共6页
涂尔干将道德视为社会事实,致力于用实证科学方法研究道德,由此创建了“道德科学”。面对小群体社会向分工社会转型的现实,他提出了分工作为“道德根源”的经典命题。时代的车轮来到了数字新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已很大程度上被... 涂尔干将道德视为社会事实,致力于用实证科学方法研究道德,由此创建了“道德科学”。面对小群体社会向分工社会转型的现实,他提出了分工作为“道德根源”的经典命题。时代的车轮来到了数字新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已很大程度上被数智化,深度媒介化的日常生活方式使得新闻成为道德秩序的中介化建构机制,并可细分为新闻的基本共识生产、集体情感凝聚和社会道义调节等范畴。从涂尔干的方法论出发,数字新闻作为数智化社会人类意义世界的生产机制,可经由道德秩序的生产来构成社会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新闻 舆论 道德秩序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20
作者 张媛 王国强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 传统中医的“晒背”养生方式近来在网络青年群体中迅速“出圈”,转化为一种媒介养生现象,呈现出深度媒介化时代景观社会的构建逻辑。本文运用“过程”视角,探究青年媒介养生的实践方式与动力机制,洞悉传统养生何以媒介化、景观化的时代议题。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青年群体将晒背实践锚定于跨时空的异质文化系统中,借助技术媒介预习、操练与展演晒背,在抵抗现代性焦虑的同时建立了自我归属的流动居所;在媒介养生景观化的生产过程中,晒背景观呈现出纠缠的传播实践与分离的传播本质并存的复杂态势;将晒背景观视作一种养生互型,在对青年媒介养生的意义实践进行反思的同时,也为景观社会的媒介化构建提供了新的学理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景观 媒介化 晒背 青年养生 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