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亚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8,共8页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为其研究内容的特点,提出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进而对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研究、灾害制图,以数学方法... 针对环境地质灾害以人-地系统为研究对象、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为其研究内容的特点,提出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本身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应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进而对环境地质灾害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研究、灾害制图,以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模型方法等为主的定量方法,评价区划方法,以及采用监测手段、着重成因机理研究及预报模型等形式的预测方法和环境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灾害 人-地环境系统 研究特点 环境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学峰 薛祥煦 李永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0,T001,共5页
记述了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 3属 1 2种。通过与现生的相近双壳类生活环境的对比 ,得出大荔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主要受夏季风控制的暖湿气候的结论。结合对沉积特征的分析 ,引出了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的讨论。
关键词 中更新世 气候环境 陕西大荔 大荔人头骨化石 双壳类化石 第四纪 地貌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岳乐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48-153,共6页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 本文通过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沉积学的对比研究,讨论了中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红色粘土与该区重要古湖盆之一,古三门湖堆积物之间关系,并分析气候环境对它们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色粘土与上覆黄土可以是连续沉积,并呈相渐变关系。2)中国黄土与三门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B/M界限位于L8,J亚带位于标志层L9与L15之间,大约S10-S13之间,O亚带位于S22-S33,或三门组之中。M/Ga界限对应于黄土与红土界限。并基本对应于三门组与游河组界限。3)红色粘土(三趾马红粘土)并非仅仅是中新世保德期沉积物。它包括上新统与中新统,上新世静乐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吉尔伯特负极性带,中新世蓝田组记录了Epoch5。4)古三门湖堆积包括早更新世早期三门组(1.20—2.50Ma,松山负极性带),上新世晚期游河组(2.50—3.50Ma,高斯正极性带),更早期的三门湖沉积未出露。三门组与午域黄土为同期异相沉积,记录了松山负极性带,游河组则与该区上部红色粘土(静乐组上段)为同期异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土 红色粘土 古湖盆地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暖池区全新世Mg/Ca温度转换中的盐度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洁 徐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有孔虫Mg/Ca温度计是古海洋学研究中恢复古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g/Ca温度计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盐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文章实测并搜集整理了印-太暖池地区全新世(大约11kaB.P.以来)1000余个浮游有... 有孔虫Mg/Ca温度计是古海洋学研究中恢复古温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g/Ca温度计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盐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文章实测并搜集整理了印-太暖池地区全新世(大约11kaB.P.以来)1000余个浮游有孔虫Mg/Ca比值数据,分别利用包含和不包含盐度信息的两个常用转换方程求取了古海水温度,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旨在探讨盐度因素对Mg/Ca温度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表层水温大约28℃以下,两个方程获得的结果几乎一致,平均差异为0.07℃;在表层水温28℃以上,二者平均相差大约1℃。此外,表层海水盐度越低,包含盐度信息的转换方程获得的古海水氧同位素的值越大。上述结果揭示盐度对该地区有孔虫Mg/Ca比值的影响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水温度 MgCa温度计 印-太暖池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