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欢与落寞: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文化审视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19,共2页
九十年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此消彼长的文化争斗与融合,日渐解冻的电影体制,风云突变的市场规律,喜剧电影创作也经历了繁荣与衰落的动荡变革,反过来又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时期多元杂交的文化症候。
关键词 喜剧电影 文化语境 电影体制 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生代导演的底层电影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21,28,共2页
新世纪以来电影的大潮中,新生代导演对底层平民生活的书写成为影视艺术的关注热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以前以先锋艺术电影为己任的新生代导演们也转向了对底层小人物的重视,他们摄制的影片不论在艺术上还是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关键词 新生代 底层电影 世界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刚喜剧电影研究
3
作者 赵涛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4期28-29,共2页
张刚喜剧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艺思潮撞击下的产物,是那个时期中国大陆通俗喜剧电影的典型代表。虽然时过境迁,但张刚的喜剧电影惊人的卖座率、通俗而生动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然散发着灼人的光彩。喜剧化意味着要超越现实... 张刚喜剧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艺思潮撞击下的产物,是那个时期中国大陆通俗喜剧电影的典型代表。虽然时过境迁,但张刚的喜剧电影惊人的卖座率、通俗而生动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然散发着灼人的光彩。喜剧化意味着要超越现实,喜剧艺术超越现实的目的正是为了更有效的指向现实。张刚喜剧的笑料主要是来自其他陪衬人物而不是作为喜剧主人公的阿满。这样下去,张刚只能使自己的喜剧创作陷入困境、无力自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满”喜剧 喜剧传统 喜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