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 |
刘少峰
张国伟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58
|
|
|
2
|
鲁西济南辉长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
杨承海
许文良
杨德彬
刘长春
柳小明
胡兆初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6
|
|
|
3
|
青海省德尔尼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陈亮
孙勇
柳小明
裴先治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0
|
|
|
4
|
鲁西纯橄岩捕虏体中富硅质熔(流)体的交代作用:对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减薄的意义 |
许文良
王冬艳
王清海
高山
林景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
5
|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花岗岩LA-ICP 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牛漫兰
朱光
谢成龙
柳小明
曹洋
谢文雅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5
|
|
|
6
|
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
许文良
杨德彬
裴福萍
杨承海
柳小明
胡兆初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6 |
42
|
|
|
7
|
蚌埠淮光“混合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及源区:锆石SHRIMP U-Pb地质年代学证据 |
靳克
许文良
王清海
高山
刘晓春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9
|
|
|
8
|
北秦岭西段红花铺俯冲型侵入体LA-ICPM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王洪亮
何世平
陈隽璐
徐学义
孙勇
第五春荣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5
|
|
|
9
|
扬子板块北缘阳坝岩体锆石饱和温度的计算及其意义 |
秦江锋
赖绍聪
李永飞
白莉
王娟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05 |
21
|
|
|
10
|
冀北承德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时代 |
刘健
赵越
柳小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85
|
|
|
11
|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3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刘林玉
王震亮
张龙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9
|
|
|
12
|
中国西秦岭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陈岳龙
李大鹏
周建
张宏飞
刘飞
聂兰仕
蒋丽婷
柳小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3
|
|
|
13
|
东秦岭松树沟超基性岩体“热”侵位时代新知 |
刘军锋
孙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
14
|
松辽盆地西缘边界断裂带中北段尼尔基L型构造岩构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
韩国卿
刘永江
Franz NEUBAUER
Johann GENSER
梁琛岳
温泉波
赵英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5
|
|
|
15
|
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刘健
赵越
柳小明
刘晓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
16
|
盆地埋藏史及其对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陕北延长油区砂岩储层为例 |
罗静兰
张成立
阎世可
武富礼
李玉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5
|
|
|
17
|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中的金含量及其成矿学意义 |
赫英
董振信
岳可芬
张战军
陈金武
王新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
18
|
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托克逊凹陷早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
尹凤娟
华洪
张子福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4 |
6
|
|
|
19
|
论地幔柱构造与板块构造的矛盾性和相容性 |
高明
陈亮
孙勇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
20
|
谷-丘互相对称的地震反射特征与成因及对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的意义 |
李俞锋
蒲仁海
牛宁
李斌
|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