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进展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良 陈丹玲 +1 位作者 王超 张成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9,共8页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 目的分析总结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年代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讨论这些年代学数据所蕴含的构造地质意义。方法选取高质量锆石原位微区LA—ICP—MS或SHRIMP分析结果,综合分析确定3地不同区段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结果分别获得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为(475~509)Ma,(420—457)Ma与(485—514)Ma,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变质时代明显滞后于南阿尔金约20—80Ma。结论中国西部南阿尔金、柴北缘与北秦岭3地高压-超高压岩石可能不构成同一条巨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其形成可能与多陆块或弧陆之间的对接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大陆深俯冲作用 锆石LA-ICP-MS与SHRIMP定年 南阿尔金 柴北缘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 被引量:44
2
作者 宋广寿 高辉 +5 位作者 高静乐 孙卫 任国富 齐银 路勇 田育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深入剖析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流机理的影响程度,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和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对于没有微裂缝存在的岩样... 为深入剖析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对渗流机理的影响程度,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储层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和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对于没有微裂缝存在的岩样,水驱油效果往往与渗透率成正比关系,而微裂缝的存在使得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显得更加突出,渗流机理将完全改变,从而水驱油效果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CT扫描水驱油驱替实验结果也表明,微裂缝的存在明显增加了孔喉微观非均质程度,使得水驱效果变差。而环压对具有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注水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可见对于超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是造成注入水波及效率不高、水驱油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 水驱油效率 渗流机理 X—CT成像 西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安堡-马家滩上古生界烃源岩及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9
3
作者 白斌 邹才能 +5 位作者 周立发 朱如凯 刘昊伟 刘哲 张义楷 杨文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1-806,共6页
目的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系统,为寻找油气聚集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岩石热解、储集层评价、沉积环境划分等方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埋藏史、热演化史进行恢复。结果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包括源内式、近源... 目的建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上古生界含油系统,为寻找油气聚集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岩石热解、储集层评价、沉积环境划分等方法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埋藏史、热演化史进行恢复。结果研究区的成藏模式包括源内式、近源式及远源式3种,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的特点,为复合含油气系统。结论二叠系的煤系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早白垩世末是上古生界最重要的排气期及天然气运聚期,是复合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气源岩 生储盖组合 含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河地区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肖晖 任战利 +2 位作者 崔军平 卿颖 韩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1-636,共6页
目的对孔雀河地区各构造单元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包裹体、EASY%Ro等方法。结果孔雀河地区古生代地温梯度大于中生代,新生代地温梯度最低,地温梯度演化历史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结出3种类... 目的对孔雀河地区各构造单元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进行研究。方法应用镜质体反射率(Ro)、矿物包裹体、EASY%Ro等方法。结果孔雀河地区古生代地温梯度大于中生代,新生代地温梯度最低,地温梯度演化历史呈现缓慢下降的特点;总结出3种类型烃源岩生烃类型:①古隆起区早期一次生烃型;②草湖凹陷持续生烃型;③孔雀河斜坡一次生烃过成熟演化型。结论古隆起区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在中晚奥陶世,孔雀河斜坡为早海期,草湖凹陷具有持续成藏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温 热演化史 生烃期 孔雀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卫探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建锋 张金功 +2 位作者 吴汉宁 徐春华 董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目的研究贺兰山中卫探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方法以ZW 1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中卫探区内地下是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结果中卫探区ZW 1地震剖面上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 目的研究贺兰山中卫探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方法以ZW 1地震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踏勘、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中卫探区内地下是否存在逆冲推覆构造。结果中卫探区ZW 1地震剖面上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在逆冲断裂的下盘,是一套正常沉积层序的地层,分别为侏罗系、三叠系、石炭—二叠系、寒武—奥陶系等地层。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埋藏深度可达3800 m以上,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成熟阶段,可作为较好的气源岩。结论对中卫探区ZW 1测线构造特征的研究,证实了探区地下发育大型的逆冲推覆构造。中卫探区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探区 逆冲推覆构造 气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沙河湾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成立 王晓霞 +1 位作者 王涛 戴梦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65,共13页
目的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 目的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寄主花岗岩、暗色包体及其围岩中闪长质脉体分别存在210 Ma和197 Ma,197 Ma和188 Ma以及230M a和210 Ma两组年龄的锆石;对应的Hεf(t)值在一个略微偏正或负的范围内变化,指示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所能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论该岩体是以新元古带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源自略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这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首先以230Ma的幔源岩浆活动为标志,并可能在210 Ma前就由于幔源岩浆活动热源的持续积累而诱发了该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此后,约在200 Ma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并一直持续到185 Ma左右,证明了秦岭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持续了大约6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沙河湾花岗岩 东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古生界山_2~3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宗元 方青海 +4 位作者 宋波 卢文鹏 王志伟 徐波 高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7-474,共8页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山32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电解释的方法剖析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区内主... 目的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上古生界山32段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在研究区评价井、探井、生产井动态资料解释和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岩电解释的方法剖析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区内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及间湾沼泽微相,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微孔,属低孔、低渗储层。结论沉积作用是区内砂岩储层形成的基础,河口坝及水下分流河道厚砂体物性最好。成岩作用是储层发育演化的关键,溶解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大大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溶解作用区是有利的天然气储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特征 孔隙类型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储层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川 朱玉双 +1 位作者 李文清 黄启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储层裂缝特征。方法根据坪桥区长6油层组钻井岩心、薄片、光片观察以及压裂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历史,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坪桥地区长6油... 目的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储层裂缝特征。方法根据坪桥区长6油层组钻井岩心、薄片、光片观察以及压裂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历史,对研究区目的层储层裂缝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坪桥地区长6油层裂缝总体上不发育,NE向为裂缝的主导方向,其次是EW向与NW向裂缝,SN向裂缝比较少。结论大多数裂缝在地下油藏原始条件下以潜在缝形式存在,开发过程中,这些裂缝应当给予适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坪桥区 长6储层 裂缝特征 成因 潜在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4+5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44
9
作者 徐波 孙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3-958,共6页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重矿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4+5含油砂体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4+5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粒间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本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建设性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绿泥石粘土膜形成作用,但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碎屑岩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长4+5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泾阳塬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阶段划分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秉成 胡培华 王艳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6,共8页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和泾阳县新庄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 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泾阳南塬寨头村和泾阳县新庄村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表明了关中地区的气候波动与中国西北地区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具有一致性,全新世以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关中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候演化的周期性、不稳定性和趋势性。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关中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关中地区1万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第1阶段为10.0~9.0kaB.P.冷温转换的阶段;第2阶段为9.0~7.0kaB.P.暖冷波动阶段;第3阶段为7.0~6.0kaB.P.温暖阶段;第4阶段为6.0~5.0kaB.P.较温暖阶段;第5阶段为5.0~3.4kaB.P.暖冷波动阶段;第6阶段为3.4~2.0kaB.P.气温先降后升阶段;第7阶段为2.0kaB.P.至现在温暖半湿润、半干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泾阳塬 全新世 磁化率 古气候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构造裂缝控制因素与定量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小莉 冯乔 +2 位作者 尹成明 张冰清 李渭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索红沟子构造地区的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与定量模拟方法。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构造应力场裂缝模拟和试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沟子构造地区的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与附加用深度、岩性条件约束的定量模拟方法。... 目的探索红沟子构造地区的储层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与定量模拟方法。方法通过岩心分析、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构造应力场裂缝模拟和试井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红沟子构造地区的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与附加用深度、岩性条件约束的定量模拟方法。结果红沟子构造地区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及其组合、岩层厚度、所处的构造部位以及构造应力特征密切相关。结论裂缝发育控制因素系统分析是确保裂缝定量模拟精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构造裂缝 地应力 测井响应特征 红沟子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 被引量:16
12
作者 解伟 孙卫 王国红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4,289,共4页
目的对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参数及选取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对所涉及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分类,并讨论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代表性。结果将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地层系数等划分流动单元参数分为5类。结论在油气... 目的对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参数及选取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对所涉及的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分类,并讨论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代表性。结果将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层指数、地层系数等划分流动单元参数分为5类。结论在油气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参数选取时应同时考虑沉积特征与孔隙结构、地质特征与流体的性质以及开发目的等方面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选取 参数分类 孔隙结构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