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大学俄语教材选用和教学步骤的意见
1
作者 赵爱国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3期8-9,共2页
语言国情学是原苏联近二十年来新兴的一门语言科学。是对外俄语教学数十年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对世界各国的俄语教学已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 大学俄语 教材选用 教学步骤 语言科学 传授语言知识 学语言 同根词 社会文化能力 易度 基础教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方言理解与翻译——读贾平凹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英译文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宗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从文学翻译中的方言理解与翻译为切入点,以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中篇小说《鸡窝洼人家》的英译文中的错译、误译和漏译为例,阐述了在文学翻译中,正确理解作家作品中所用方言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文学 方言 翻译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心灵地狱——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和《空中怪物》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霍士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51-54,128,共5页
身陷困境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先后通过两部作品《空中怪物》和《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在人生遭到打击的时侯,应该“正视现实,不欺瞒自己”的人生态度。本文从“自主选择”、“承担责任”和“心灵之地狱”
关键词 选择 责任 超越 地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江反战意识的剖析——评《饲育》和《拔芽杀仔》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士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09-112,115,共5页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初期作品《饲育》和《拔芽杀仔》中,通过表现一群山村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刻意描绘了一个没有种族之别,没有国别之分,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文章分析了这两本著作所反映的作者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他的初期作品《饲育》和《拔芽杀仔》中,通过表现一群山村孩子们的生活感受,刻意描绘了一个没有种族之别,没有国别之分,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文章分析了这两本著作所反映的作者向往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异化 歧视意识 非理性 大江健三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霍士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9-61,78,共4页
本文对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的艺术手法作了尝试性分析,尤其对“缩减模型”、“象征性表现手法”以及“意识流”在叙事中的运用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对当代小说叙事手法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缩减模型 四国森林 地狱图 大江健三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似神异的“私小说”——论大江文学创作和日本的“私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霍士富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参照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对大江文学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大江的作品虽然带有某种“私小说”的色彩,但这只是一种方法的借鉴。其实在小说创作的整体上,作家大胆超越,即在基于作家对现实生活体验和加深认识的基础上... 参照日本传统的“私小说”,对大江文学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大江的作品虽然带有某种“私小说”的色彩,但这只是一种方法的借鉴。其实在小说创作的整体上,作家大胆超越,即在基于作家对现实生活体验和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写出了一部部在真实事件启示下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 私小说 叙事手法 想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 一个现代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求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 一些西方学者批评庞德的《诗章》杂乱无章,但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对其解读,读者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庞德从中国文化中借用三种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中国古代历史和形象的汉字。他所采用的这些材料虽然是古老的,但在他的笔下,它们却为西方史诗增添了养分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史诗 中国文化 儒家经典 《诗章》 《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情诗欣赏与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宗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45-50,共6页
本文通过对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部分诗作品的悟读,透视了这位女诗人的情感历程,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有“阿姆斯特修女”
关键词 艾米莉·狄金森 情感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史诗不必称希腊——荷马史诗与《尼伯龙根之歌》的一致与差异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史诗研究上,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一种偏向,言必称希腊,然而德国的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比并不逊色,它们在道德训喻上、题材来源上和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有很多相似之点,《尼伯龙根之歌》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 在史诗研究上,学术界长期以来有一种偏向,言必称希腊,然而德国的中世纪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相比并不逊色,它们在道德训喻上、题材来源上和战争场面的处理上有很多相似之点,《尼伯龙根之歌》也同样是一部伟大的史诗作品。在史诗的研究上,应摒弃“言必称希腊”的流弊,才是正确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尼伯龙根之歌》 《伊利亚特》 荷马 《奥德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歌汉译实践体会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兵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1期54-58,共5页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定型短诗,它的音数为“五七五七七”。笔者认为在诗型上采用“三五三五五”的译法是最符合和歌原貌的;除了诗型,在断句上也要尽量忠实于原作;鉴于和歌与我国的宋词有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用词的语言来翻译是最能... 和歌是日本的一种定型短诗,它的音数为“五七五七七”。笔者认为在诗型上采用“三五三五五”的译法是最符合和歌原貌的;除了诗型,在断句上也要尽量忠实于原作;鉴于和歌与我国的宋词有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用词的语言来翻译是最能保持和歌原有风格的;此外,和歌所特有的技巧如“挂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和歌汉译 平安时代 女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日本人名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天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28-129,共2页
概括阐述了日本人名的历史变迁。指出,日本人取名字时用字比较讲究,或者取其含义吉祥,或者纪念某人某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的社会心理和处世态度。随着时代的变迁。
关键词 日本人名 历史变迁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阿里斯托芬的《鸟》和奥威尔的《兽园》对人类社会的讽喻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38-42,共5页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鸟》和英国现代作家奥威尔的小说《兽园》分别通过鸟国和兽园这两个乌托邦的崛起和堕落,对世态人情作了切中要害的嘲讽。虽然在《鸟》中难以找到作者对雅典政治作出预言的依据,但由于《兽园》发表于冷...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鸟》和英国现代作家奥威尔的小说《兽园》分别通过鸟国和兽园这两个乌托邦的崛起和堕落,对世态人情作了切中要害的嘲讽。虽然在《鸟》中难以找到作者对雅典政治作出预言的依据,但由于《兽园》发表于冷战风云骤起之际,其政治寓意则被无限扩大,甚至被一些西方批评家比成一枚原子弹,旨在摧毁苏联这个“政治目标”。如今冷战已经成为历史,《善国比理应从那种对号入座式文学批评的禁锢之下解脱出来。事实上《鸟》和《兽园》这两篇动物寓言,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境界的眷恋,其中的讽喻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普遍弊病痛下针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里斯托芬 乔治·奥威尔 《鸟》 《兽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语言国情教学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13
作者 赵爱国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1期12-14,共3页
1988年新的《大学俄语教学大纲》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的大学俄语教学向现代化、正规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新阶段。
关键词 俄语教学 新大纲 俄语教师 俄语教育 对应词 交际性 大学外语 交际形式 五会 关键词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图像诗赏析与比较
14
作者 胡宗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20-123,共4页
图像诗,作为诗歌创作的一种技巧,古今中外皆有。其创作手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显示出的是一种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美,同时也说明图像诗诗人们有着非常接近的潜在心理机制。
关键词 图像诗 形象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费雷德和他的鹿皮人丛书
15
作者 胡宗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首次对当代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曼弗雷德(Frederick·Manfred)的鹿皮人丛书进行了评述。曼弗雷德是当代美国作家,曾四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小说创作大都以他熟悉的美国西部为背景,素材大... 本文首次对当代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曼弗雷德(Frederick·Manfred)的鹿皮人丛书进行了评述。曼弗雷德是当代美国作家,曾四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小说创作大都以他熟悉的美国西部为背景,素材大都来源于美国历史上各个重大事件,特别是与印第安人相关的历史事件。他的小说,不仅给读者展现出白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独特的生活画面,也从一个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白人与印第安人相处时的爱与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曼弗雷德 鹿皮人丛书 印第安人 雅各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的综合教学法
16
作者 赵秦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讨论了综合英语课的综合教学法,即在课文教学中采用句法分析与篇章分析相结合,兼顾具体及整体的教学法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具体运用语言阶段,采用交际法保证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培... 本文讨论了综合英语课的综合教学法,即在课文教学中采用句法分析与篇章分析相结合,兼顾具体及整体的教学法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在具体运用语言阶段,采用交际法保证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启发式教学贯穿教学各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选用综合性强的教材及考核办法,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教学法 交际法 启发式教学 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银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角度提出面对21世纪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21世纪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妇女训练 被引量:2
18
作者 晁海燕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从一个侧面追述了抗战时期国统区自上而下且形式多样的开展妇女文化教育和职业训练的情况,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智慧的品质和勇敢“拓荒”的胆识,旨在歌颂她们为民族独立与妇女解放写下了令人自豪的一页。
关键词 抗战 国统区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英美小说形式的嬗变
19
作者 李贵仓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追溯了20世纪英美主要作家在长篇小说的表现形式方面所做的不懈探索。文章重点分析了乔依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托妮·莫里森的《心爱》和B·S·约翰逊的《不幸者》等4部... 本文追溯了20世纪英美主要作家在长篇小说的表现形式方面所做的不懈探索。文章重点分析了乔依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托妮·莫里森的《心爱》和B·S·约翰逊的《不幸者》等4部现当代小说的叙事技巧,大致勾勒了一幅英美小说家致力于文学意识和文体意识革新的演变图。作者认为,小说形式革新不仅是作家个人创作特点的个性追求,而且是小说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形式 叙事 文学意识 文体意识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俄汉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误点及误因
20
作者 赵爱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释出影响俄汉言语等值交际的文化误区及误点,并从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言语交际 文化误点 文化误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