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来雪慧 王小文 徐杰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6-211,共6页
根据大量基础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该区域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绿地不足,水资源短缺矛盾,局部环境污染和城市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西北地区... 根据大量基础数据,采用数据对比、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东部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该区域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绿地不足,水资源短缺矛盾,局部环境污染和城市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西北地区东部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增加生态用地比例,以及保护水源地和合理配置水资源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中小城市 生态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林积泉 王伯铎 +3 位作者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张振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丹 王伯铎 +1 位作者 马俊杰 林积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6-199,共4页
基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工程实例,利用夏季陆地卫星(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分析、野外样方调查等方法,以植被类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为基本评价因子,对天然气管线建设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 基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天然气管线建设的工程实例,利用夏季陆地卫星(TM)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分析、野外样方调查等方法,以植被类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为基本评价因子,对天然气管线建设前、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西北生态脆弱区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必须采取积极、适宜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可使工程对环境影响降至最小,进而达到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区 天然气 管线建设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经济系统分类及协调发展的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志高 秦泗刚 +1 位作者 刘景双 于君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3-538,共6页
介绍了熵理论与熵概念的泛化,提出了环境经济系统熵的概念、模式和表示方法;运用熵理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系统熵值的大小对其进行了分类;从熵理论的角度对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系统 熵理论 环境经济系统熵 环境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道工程环境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程金香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伯铎 刘玉龙 林积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4-177,共4页
输油管道运输石油相比汽车运输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管道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管道建设内容,详细分析了管道修建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有益影响,最后对管道运输和汽车运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 输油管道运输石油相比汽车运输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管道建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管道建设内容,详细分析了管道修建过程中对大气、水、声、生态、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有益影响,最后对管道运输和汽车运输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了分析比较,为管道建设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工程 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8
6
作者 唐晓兰 王伯铎 +1 位作者 马俊杰 程金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5-107,111,共4页
在分析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基础上,讨论矿山开采各个环节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及强度,筛选出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关键词 石灰石矿山 露天开采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潜在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杰峰 王小文 +2 位作者 卓悦 杨楠 来雪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6-171,共6页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 阐述了陕南地区目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防治水平低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采用替代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恢复费用法和补偿价值法,分别估算了每年因土壤侵蚀的养分损失,河道(水库)清淤费用,退耕还林补偿费以及工程性缺水对该地区发展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并分析了其对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加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法,实施居民避让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解决陕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损失估算 潜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模式与对策——以陕北吴旗县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贾海娟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俊 王伯铎 胥彦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1,47,共5页
在分析吴旗县农业生态环境概况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吴旗应根据其区位特征,构建4种类型的系统循环链网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和... 在分析吴旗县农业生态环境概况和退耕还林还草下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吴旗应根据其区位特征,构建4种类型的系统循环链网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旗县 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与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油管线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金香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伯铎 刘玉龙 林积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根据管道建设的特点,对输油管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要素进行了识别和影响性质分析,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对各个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
关键词 管线工程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发对黄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积泉 王伯铎 +2 位作者 马俊杰 唐晓兰 程金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 目的 为降低石油开发引起的区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分析石油开发各阶段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对策。方法 对土地利用、动植物、植被和景观生态因子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方法,土壤生态因子采用类比工程监测和USLE模型预测方法。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石油开发的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 3个阶段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土壤、动植物、植被和景观产生影响。结论 根据不同阶段和工程类型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尤其是生物措施要贯穿整个开发过程,把石油开发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发 生态环境影响 保护对策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模法的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来雪慧 王小文 +1 位作者 徐杰峰 周媛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59,78,共5页
在论述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的水环境现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对陕南地区2000—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呈现波动趋势,但逐渐趋于平缓。并针对陕南地区... 在论述水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地区的水环境现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应用向量模法对陕南地区2000—2007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呈现波动趋势,但逐渐趋于平缓。并针对陕南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区域水源涵养与水源地保护、调整产业布局、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向量模法 陕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环境整治建设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进喜 王伯铎 李怀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基于探求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促进西安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西安市自然环境条件对旅游业开发的适宜性角度界定了一些可开发的旅游项目,分析了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针对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环境效应 西安市 旅游开发 环境影响 环境整治 旅游业 旅游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湖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殷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逐渐富集的趋势,区域大事件如黄河改道等是导致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元素含量异常波动的人为因素包括为保运河修建高家堰大堤以及清朝修改赋役制度导致人口增长等。近百年来高邮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数量、人类活动方式及强度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人类活动 重金属元素 湖泊沉积 高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红壤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英 马俊杰 +3 位作者 王伯铎 何艳芬 牛天祥 吴汉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2-145,共4页
基于浙江省丘陵红壤区的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实例,利用2004年SPOT卫星遥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采用现场调查、样方调查、收集资料、卫片及航片的解析等方法,通过ARCV IEW软件技术获得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建设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植被分... 基于浙江省丘陵红壤区的乌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实例,利用2004年SPOT卫星遥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采用现场调查、样方调查、收集资料、卫片及航片的解析等方法,通过ARCV IEW软件技术获得工程建设前后工程建设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及植被分布图。选用土地利用、植被、生态完整性为评价因子,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和实施强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种影响使土地利用类型增加,各类型的面积有所改变;植被类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面积减少,生物量和生产力值也有所降低,但这种影响基本不会改变评价区原本的生态完整性,生态系统仍然具有完整的结构和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 影响预测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杨楠 王小文 卓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优等水平。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了陕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水土流失是该区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宣传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生态环境状况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及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连杰 白红英 +2 位作者 母国宏 丁琦 李西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6075-6077,共3页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与环境因素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设4种土壤质地,8个土壤深度梯度(5~40 cm),6个温度梯度(10~35℃)、5个湿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粘土类N2O排放通量高于粘壤土... [目的]研究土壤质地与环境因素对N2O排放通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法,设4种土壤质地,8个土壤深度梯度(5~40 cm),6个温度梯度(10~35℃)、5个湿度含水量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相同培养条件下,粘土类N2O排放通量高于粘壤土和粘砂质壤土,最低的为砂质土壤;在不同培养深度条件下的N2O排放通量,壤土类明显高于砂质土壤,两土壤类加入氮肥后的N2O排放通量高于对照土壤;土壤的N2O排放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增长,在相同温度下壤土类土壤N2O排放通量高于砂质土壤;N2O排放通量随土壤含水量的上升随之增加,至田间持水量时N2O排放通量达到最大;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N2O排放通量壤土类高于砂质土壤。[结论]重质地旱作土壤N2O排放通量要高于轻质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环境因子 N2O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宝鸡市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淑芳 马俊杰 +1 位作者 唐升义 杨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0-204,共5页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两种方法,从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对象,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和综合敏感性评价两种方法,从土壤侵蚀、生境、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轻度敏感区占市域总面积的62.1%,中度敏感区占37.0%,高度敏感区所占的比例较小,占0.9%。最后结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出了各区块的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对策,为宝鸡市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价 宝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低效率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韩贵锋 马乃喜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该文主要针对工业污染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厂商、居民和政府在保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 ,各类博弈最后得到的解具有一个共性 ,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 ,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 该文主要针对工业污染 ,利用博弈论分析了厂商、居民和政府在保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 ,各类博弈最后得到的解具有一个共性 ,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纳什均衡 ,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 ,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益 ,使博弈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博弈论 纳什均衡 工业污染 非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雯雯 马俊杰 +1 位作者 王晓岩 高海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0-163,共4页
探讨了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尽可能减小因公路建设对沿线山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安康—汉中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主体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服务区工程和临时占地等公路各功能区段... 探讨了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以尽可能减小因公路建设对沿线山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安康—汉中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主体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服务区工程和临时占地等公路各功能区段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针对公路工程的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等不同建设阶段进行环保对策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合理可行的生态保护对策,强调形成较为完整的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保措施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20
作者 宋进喜 李怀恩 王伯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97,113,共4页
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有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概念、内容和定量计算方法做了概述,指出了目前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河流 生态环境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