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和中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研究该区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演变及其与干旱和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黄土高原最大植被容纳阈值选择的重要参考。基于Theil-Sen趋势法和一阶差分相对贡献量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和中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研究该区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演变及其与干旱和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黄土高原最大植被容纳阈值选择的重要参考。基于Theil-Sen趋势法和一阶差分相对贡献量法分析了2001—2021年黄土高原不同季节WUE时空变化规律及干旱和LST对WUE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黄土高原春、秋季WUE平均值小于2.0 g C·m^(-2)·mm^(-1),夏季WUE平均值大于2.0 g C·m^(-2)·mm^(-1)。春、秋季耕地和林地区域WUE高于草地区域,夏季耕地区域WUE最低,林地区域次之,草地区域最高。(2)春、夏季WUE以稳定不变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中部减少,西部和东部稳定不变”的特征,草地区域WUE下降速率>林地区域>耕地区域;秋季WUE以增加趋势为主,草地区域WUE上升速率>林地区域>耕地区域,空间分布上呈“西北增加,东南减少”的特征。(3)春、夏季LST对WUE变化为正贡献度,草地区域表现最为显著,秋季LST对草地和林地区域WUE为负贡献度,但对耕地区域WUE为正贡献度。春、秋季干旱对WUE变化为正贡献度,夏季为负贡献度。以上结果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背景下黄土高原干旱和LST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展开更多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2000—2021年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变化与冰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极差变换法和熵权法开展了冰川灾害暴露度评估。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面积萎缩速率为0.20%·a^(-1)±0.06%&...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2000—2021年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变化与冰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极差变换法和熵权法开展了冰川灾害暴露度评估。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面积萎缩速率为0.20%·a^(-1)±0.06%·a^(-1),物质平衡为-0.25±0.04 m w.e.·a^(-1),1992年以来的冰湖面积扩张速率为0.45%·a^(-1),均为帕米尔高原整体水平的数倍。(2)冰川不稳定性的增强直接导致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风险普遍凸显,其中灾害发生的中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公路西段。(3)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暴露度宏观格局主要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分布密度、地形与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以及气候暖湿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暴露度的宏观格局,可为灾害脆弱性、影响力和情景预测研究等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利用ICESat-1、CryoSat-2测高数据与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了1970-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特征,结合MOD09A1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了巴尔喀什湖长时间序列面积和水量变化状况,并利用巴尔喀什湖流域灌溉数据及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利用ICESat-1、CryoSat-2测高数据与水文站实测数据,分析了1970-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特征,结合MOD09A1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了巴尔喀什湖长时间序列面积和水量变化状况,并利用巴尔喀什湖流域灌溉数据及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气象数据,简要探究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湖泊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尔喀什湖水位在研究时段内总体呈现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1987年水位值达到最低(340.64 m),年内水位增长主要发生在2月底至6月初,且暖季(4-10月)水位波动比冷季(11月-次年3月)更剧烈;1970-2020年巴尔喀什湖面积从19996 km^(2)减少到16641.93 km^(2),湖面缩小约16.77%;在此期间巴尔喀什湖水量损失约为12.33 km^(3)。湖泊动态变化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970-1987年湖泊动态变化主要由卡普恰盖水库蓄水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灌区耕地扩张等人类活动引起;气温与降水在总体趋势上与湖泊的动态变化并无明显相关性,定量讨论各因素对湖泊动态变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和中国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研究该区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演变及其与干旱和地表温度(LST)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黄土高原最大植被容纳阈值选择的重要参考。基于Theil-Sen趋势法和一阶差分相对贡献量法分析了2001—2021年黄土高原不同季节WUE时空变化规律及干旱和LST对WUE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黄土高原春、秋季WUE平均值小于2.0 g C·m^(-2)·mm^(-1),夏季WUE平均值大于2.0 g C·m^(-2)·mm^(-1)。春、秋季耕地和林地区域WUE高于草地区域,夏季耕地区域WUE最低,林地区域次之,草地区域最高。(2)春、夏季WUE以稳定不变趋势为主,空间分布上均表现为“中部减少,西部和东部稳定不变”的特征,草地区域WUE下降速率>林地区域>耕地区域;秋季WUE以增加趋势为主,草地区域WUE上升速率>林地区域>耕地区域,空间分布上呈“西北增加,东南减少”的特征。(3)春、夏季LST对WUE变化为正贡献度,草地区域表现最为显著,秋季LST对草地和林地区域WUE为负贡献度,但对耕地区域WUE为正贡献度。春、秋季干旱对WUE变化为正贡献度,夏季为负贡献度。以上结果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背景下黄土高原干旱和LST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
文摘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2000—2021年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变化与冰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极差变换法和熵权法开展了冰川灾害暴露度评估。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面积萎缩速率为0.20%·a^(-1)±0.06%·a^(-1),物质平衡为-0.25±0.04 m w.e.·a^(-1),1992年以来的冰湖面积扩张速率为0.45%·a^(-1),均为帕米尔高原整体水平的数倍。(2)冰川不稳定性的增强直接导致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风险普遍凸显,其中灾害发生的中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公路西段。(3)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暴露度宏观格局主要与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分布密度、地形与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以及气候暖湿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中塔公路沿线地区冰川灾害暴露度的宏观格局,可为灾害脆弱性、影响力和情景预测研究等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