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irst discovery of Holocen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subfossils from Xiangxi,Hunan,China
1
作者 TONG Guang-Hui LIU Li +2 位作者 LI Yong-Xiang WANG Wen-Zhe CAI Xing-Lin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A new cranium and two mandibles of Ailuropoda melanoleuca from Xiangxi,Hunan Province are described here.The materials were discovered in a karst cave on the Bamian Mountain at an altitude of 1200 m,with AMC carbon-fo... A new cranium and two mandibles of Ailuropoda melanoleuca from Xiangxi,Hunan Province are described here.The materials were discovered in a karst cave on the Bamian Mountain at an altitude of 1200 m,with AMC carbon-fourteen isotope dating indicating an age of 2800±30 BP.Historically,the giant panda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China and parts of Southeast Asia during the Pleistocene epoch,but it is now confined and isolated to six mountain ranges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Shaanxi,and Gansu provinces.The subfossil materials reported here represent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living species of giant panda in Xiangxi,Hunan.This extends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epoch eastward to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their recent altitude range down to 12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ngxi Hunan Bamian Mountain HOLOCENE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柞水县王家沟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东宏 朱赖民 +1 位作者 李犇 杨登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9,共7页
经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及矿点检查所发现的王家沟金矿床产于商丹断裂南侧,是南秦岭泥盆系北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小型矿床,其矿化地质特征完全可与镇-旬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相类比。王家沟金矿床矿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中金以微细浸... 经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及矿点检查所发现的王家沟金矿床产于商丹断裂南侧,是南秦岭泥盆系北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小型矿床,其矿化地质特征完全可与镇-旬地区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相类比。王家沟金矿床矿脉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中金以微细浸染产出,并富含砷、锑和汞。因此,王家沟金矿床的发现使柞水—山阳晚古生代沉积地区也成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新产地,对今后在柞水—山阳寻找微细浸染型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矿床成因 王家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及邻区三叠纪富碱侵入岩的成因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艳杰 张宏福 英基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31-2040,共10页
富碱侵入岩主要包括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以及碱长花岗岩,其全碱含量(K2O+Na2O)一般>8%。碱性岩主要包括正长岩、霞石正长岩、辉石正长岩、霓霞正长岩、闪石正长岩等,在岩石化学上相对贫硅富铝高碱。碱性花岗岩是指含碱性角闪石、碱性... 富碱侵入岩主要包括碱性岩和碱性花岗岩以及碱长花岗岩,其全碱含量(K2O+Na2O)一般>8%。碱性岩主要包括正长岩、霞石正长岩、辉石正长岩、霓霞正长岩、闪石正长岩等,在岩石化学上相对贫硅富铝高碱。碱性花岗岩是指含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的花岗岩,相对富硅贫铝高碱。在各类侵入岩中,富碱侵入岩所占比例很小,其出露面积约占各类侵入岩出露总面积的2%。但是,富碱侵入岩却有重要的矿产和地质意义。富碱侵入岩的研究不仅对于揭示岩石圈地幔的组成特征、壳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有关岩石圈演化、找矿勘查和资源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现有资料的总结,燕辽-阴山地区目前已发现很多三叠纪的富碱侵入岩体,它们西起内蒙古包头市,东到吉林省的中部,向东一直延伸到朝鲜的北部,大体分布于北纬40°~42°之间(宽度约100km),构成一条近EW向、长达1500km的碱性岩带。阴山及邻区的三叠纪富碱侵入岩分布在包头、凉城、四子王旗、察哈尔右后旗和察哈尔右中旗地区,东边与之相邻的碱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天镇、阳原和矾山,它们形成于268~190Ma,其中凉城和包头富碱侵入岩的形成年龄较小(197~190Ma)。这些杂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其SiO2含量变化可从35%到70%。相比之下,四子王旗和察哈尔地区的正长岩具有较高的SiO2和Al2O3含量,较低的TiO2、Fe2O3和MgO,这可能反映了它们是地幔源区物质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而且经历了相对较大程度的辉石、橄榄岩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绝大多数正长岩具有很低的MgO含量,落在了板片熔融实验(1~4GPa)所产生的熔体范围之内,部分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MgO含量和Mg#,落在了来源于大洋板片熔融所产生的埃达克岩范围内,说明这些岩石的形成可能与再循环的俯冲板片熔融有关。这些侵入岩普遍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K和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U和P,其εNd(t)和(87Sr/86Sr)i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7^-3和0.7054~0.7092。多数数据点落在了大洋沉积物的范围内,显示出II型富集地幔参与的特征,即这些正长岩的原始岩浆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四子王旗正长岩具有最低的εNd(t)值(-17),表明下地壳物质的贡献较大,这与其钾长石的Pb同位素组成特征相一致。现有的Pb同位素数据也表明在研究区富碱侵入岩的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大洋物质的参与。从εNd(t)值与侵入岩形成年龄的相关性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形成年龄的减小,下地壳物质的贡献在增加。总之,上述特征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并有不同程度的下地壳物质的参与。该富集地幔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关。由于富碱侵入岩通常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因此研究区富碱侵入岩的形成标志着古亚洲洋的闭合以及华北-蒙古陆块碰撞的结束。这些俯冲和碰撞事件造成了华北北缘岩石圈地幔组成和性质的明显改变。该区富碱侵入岩的岩浆活动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动力学背景尚需精确的年代学和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来进一步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侵入岩 岩石成因 阴山 三叠纪 古亚洲洋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裂缝重定向的古地磁方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韦乐乐 程鑫 +2 位作者 刘秀婷 周亚楠 吴汉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6-1294,共9页
裂缝信息对于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探讨利用古地磁方法进行岩心裂缝重定向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岩心裂缝重定向的工作方法。针对垂直及平行于岩心中心轴的两种样品加工方式,推导出可直接利用退磁结果表达的... 裂缝信息对于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探讨利用古地磁方法进行岩心裂缝重定向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岩心裂缝重定向的工作方法。针对垂直及平行于岩心中心轴的两种样品加工方式,推导出可直接利用退磁结果表达的裂缝方向的公式,并将这一结果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一口有裂缝井的岩心,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古地磁方法进行岩心裂缝重定向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精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本文研究结果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裂缝系统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岩心定向 裂缝重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杪 罗静兰 +3 位作者 刘新社 赵会涛 王怀厂 侯云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8-1163,共16页
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孔喉图像、毛细管压力、恒速压汞、气水相对渗透率、核磁共振等多种分析实验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渗流特征的... 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孔喉图像、毛细管压力、恒速压汞、气水相对渗透率、核磁共振等多种分析实验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探讨了孔隙结构对储层渗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低孔、低渗-特低渗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而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主要受砂岩原生矿物组合与成岩演化过程及其产物的控制,盒8段各砂岩类型由于其矿物成分不同导致孔隙结构的差异,也是各砂岩类型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存在差别的直接原因。在孔隙结构参数中,喉道的大小、有效孔隙与喉道的体积及其连通性是决定储层储集与渗流能力的关键。大孔喉对储层渗流能力的贡献更大,中-小孔喉则对储集能力的贡献相对较高。微裂缝是除孔隙结构以外影响砂岩储集性能与渗流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储集性能 渗流特征 低渗-特低渗砂岩储层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梨树断陷高精度地震层序及地震沉积相识别 被引量:5
6
作者 宫雪 沈武显 逄海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6-1573,共8页
依据地震反射波终止关系,在研究区地震剖面识别出基岩顶面、地层侵蚀不整合面、地层超覆不整合面、地层平行不整合面这4种地震层序界面,将断陷层地震单元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SQ1~SQ5),从而建立梨树断陷高精度地震层序地层格架。以外部... 依据地震反射波终止关系,在研究区地震剖面识别出基岩顶面、地层侵蚀不整合面、地层超覆不整合面、地层平行不整合面这4种地震层序界面,将断陷层地震单元划分为5个地震层序(SQ1~SQ5),从而建立梨树断陷高精度地震层序地层格架。以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振幅、连续性、频率、波形和层速度等参数为依据,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弱振幅中连续亚平行、中振幅好连续平行、中振幅中连续乱岗状、中振幅好连续上超充填、强振幅差连续杂乱、叠瓦状前积、楔状体、侵蚀河道、丘形共9种反射地震相类型。结合三维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和平均能量)分析,以较高的精度和合理性分析区域地震沉积相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序体系地震沉积相分布既具有北部、东南部物源在各时期相对稳定且持续发育的明显继承性,又存在其空间展布范围此消彼长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断陷 断陷层 地震层序 地震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古宙TTG能否与埃达克岩对比?——全球数据给出的结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昌振 张旗 +7 位作者 金维浚 刘学龙 刘欣雨 坚润堂 罗应 杨富成 王帅帅 余海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4-1266,共13页
文中收集了全球太古宙TTG和后太古宙埃达克岩的数据,研究对比表明,太古宙TTG不同于埃达克岩,早先学术界认为太古宙TTG相当于现代的埃达克岩,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个伪命题。TTG术语最早出现时并没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见解,后来发... 文中收集了全球太古宙TTG和后太古宙埃达克岩的数据,研究对比表明,太古宙TTG不同于埃达克岩,早先学术界认为太古宙TTG相当于现代的埃达克岩,是一个错误的见解,是一个伪命题。TTG术语最早出现时并没有类似于埃达克岩的见解,后来发现了埃达克岩才引出二者类似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见解?推测有两种可能:1)早先的研究均来自抽样的研究,即从典型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但是,抽样研究可能没有代表性。2)TTG平均值的误导,TTG的Sr的平均值的确〉400×10-,相当于埃达克岩,但是,通过分析TTG全球数据表明,TTG中的Sr含量变化很大,与埃达克岩没有关系。TTG主要出现在太古宙,后太古宙很少;TTG是太古宙岩石地壳的主体;而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后太古宙,是火山岩中很少的类型。这表明,TTG和埃达克岩分别处于不同的构造体制。太古宙异常的热,可能还没有板块构造。太古宙的岩浆岩(包括TTG)即使与后太古宙某些岩浆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也不能照搬现代板块构造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G 埃达克岩 对比 大数据 太古宙 后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苦橄岩与太古宙科马提岩对比:全数据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应 袁方林 +5 位作者 金维浚 刘学龙 张昌振 刘欣雨 张旗 余海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7-1284,共18页
苦橄岩和科马提岩都是富镁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早先,学术界大多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少强调。于是认为二者的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成因类似,形成条件类似。本文采用全数据模式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库收集了全球... 苦橄岩和科马提岩都是富镁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早先,学术界大多关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很少强调。于是认为二者的地球化学性质近似,成因类似,形成条件类似。本文采用全数据模式的研究方法,从数据库收集了全球太古宙全部科马提岩和后太古宙全部苦橄岩数据,对比的结果表明,太古宙科马提岩与后太古宙苦橄岩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可比性。科马提岩与苦橄岩,不仅地球化学特征不同,而且成因不同,形成条件不同,产出时代不同,源区组成也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不可能属于同样的构造体制。太古宙是火球时代,地球异常的热,主导的可能是静止盖幔构造(stagnant lid tectonics);后太古宙是热球时代,地球相对冷了许多,主导的是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科马提岩在太古宙广泛出露,无需地幔柱模式;而苦橄岩在后太古宙很少出露,才真正需要地幔柱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橄岩 科马提岩 全数据模式 太古宙 后太古宙 静止盖幔构造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弧(reararc)岩浆作用的特征及其意义
9
作者 袁方林 杨婧 +2 位作者 张旗 刘欣雨 张成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8-1410,共23页
后弧岩浆作用(rear arc magmatism)是一个新的术语,国内文献大多认为与弧后(back arc)相当,也译为弧后。实际上rear arc 不同于back arc,前者仍然属于弧的范围,而后者已不属于弧结构。目前,对后弧岩浆作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 后弧岩浆作用(rear arc magmatism)是一个新的术语,国内文献大多认为与弧后(back arc)相当,也译为弧后。实际上rear arc 不同于back arc,前者仍然属于弧的范围,而后者已不属于弧结构。目前,对后弧岩浆作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原因一是 rear arc 出露较少,二是 rear arc 的鉴别标志不清楚。本文尝试对后弧玄武岩(rear arc basalt, RAB)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并采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方法与典型的岛弧玄武岩(IAB)和弧后盆地玄武岩(BAB)作一个对比。研究表明,后弧玄武岩主要由中-高 K 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组成, 与典型的 IAB 和 BAB 相比, RAB 富集 Na2O、K2O、P2O5 ,贫CaO。后弧岩浆作用的微量元素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岩的特点,但LILE 及HFSE 比典型的岛弧岩浆的含量更富集,LREE 明显高于岛弧岩浆岩。 与岛弧岩浆相似,后弧岩浆同样具有明显的Nb-Ta 负异常。研究表明,上述3 类玄武岩很难区分开。但是,BAB 和RAB之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如Sc/Nb-Ba/Y、Cu/P2O5-Y/Zr、Sc/Nb-Sr/Y 以及F2O3 /Zr-Y/Zr 等判别图。本文作者指出,后弧岩浆作用的提出完善了弧结构:一个完整的弧,从海沟向弧的方向,随着板块的俯冲作用,岩浆源区深度增加,地壳混染程度增加,依次出现前弧、弧和后弧岩浆作用, 至弧的后部,洋壳拉张,出现弧后盆地。前弧以玻安岩为代表,弧主要是IAB,后弧为碱性玄武岩,弧后则为MORB(+IAB 的印记)。显然,后弧岩浆作用的提出,对古造山带岛弧结构的恢复、古俯冲方向的确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弧 前弧 弧后 大数据 识别 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