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神地区长10_3亚段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及靶区优选
1
作者 丁钊 王浩璠 +5 位作者 马劲风 李琳 牟瑜 赖学军 张舒琪 尹艺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9-1064,共16页
评估CO_(2)地质封存潜力以及选择优势靶区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关键,当前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复杂、参数获取难度大且选址方法多样、选址指标尚不统一。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完井等资料对榆林神木(以下简称榆神)地区二叠... 评估CO_(2)地质封存潜力以及选择优势靶区是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的关键,当前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复杂、参数获取难度大且选址方法多样、选址指标尚不统一。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完井等资料对榆林神木(以下简称榆神)地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至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地层开展地层划分与对比、岩性、物性解释等工作,识别出榆神地区最适合CO_(2)地质封存的咸水层,即上三叠统延长组长10_3亚段咸水层。根据地下咸水层展布特征,利用容积法完成该层封存潜力评价,结合榆神地区地面环境状况,实现地下+地面综合选址并提出影响选址的7个重要评价指标。最后基于靶区优选区块,开展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靶区评价及排序。研究表明:长10_3亚段平均孔隙度9.40%、渗透率1.09 mD、咸水层平均厚度37 m,封存潜力约5.14×10^(8)t,所圈定的区块A4是最适合CO_(2)地质封存的优质靶区,具备优先开展CCS项目的条件,可为周边高碳排放企业就近实施CCS项目提供选址及潜力评价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层地质封存 长10_3亚段咸水层 封存潜力 选址指标 靶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弹性阻抗的流体识别因子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凌云 李琳 +3 位作者 王千遥 马劲风 王浩璠 王大兴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常规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识别流体的方法难以满足预测致密砂岩储层的要求,为此进一步推导了广义弹性阻抗(GEI)方程,表达为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可计算泊松比σ)和一种新的流体识别因子f/v_S(Gassmann流体项与横波速度的比值)的计算公式... 常规叠前弹性阻抗(EI)反演识别流体的方法难以满足预测致密砂岩储层的要求,为此进一步推导了广义弹性阻抗(GEI)方程,表达为纵横波速度比v_P/v_S(可计算泊松比σ)和一种新的流体识别因子f/v_S(Gassmann流体项与横波速度的比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反演出v_P/v_S(或σ)和f/v_S参数,避免了间接计算的累积误差。建立正演模型,分析弹性阻抗方程和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可知,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中,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比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高。分析测井资料多项参数后认为,泊松比σ为岩性识别最敏感参数,f/v_S为流体识别最敏感因子。对研究区进行正反演计算,通过正演模拟验证了广义弹性阻抗方程的精度,通过反演获得了v_P/v_S(或σ)和f/v_S数据,对反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了f/v_S对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的可靠性;同时可知,流体因子f/v_S的识别精度虽受噪声影响,但可以清晰地检测出流体,具有一定的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弹性阻抗反演 致密砂岩 岩性识别 流体因子 弹性阻抗 流体项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西南部烃源岩TOC含量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祥 马劲风 +3 位作者 王德英 王震亮 张新涛 王飞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0-1342,1165-1166,共15页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地球化学方法的岩心测试仅能获得离散的TOC含量数据,难以实现烃源岩的三维定量评价。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针对渤中凹陷西南部陆相深层烃源岩,通过岩石物理交...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地球化学方法的岩心测试仅能获得离散的TOC含量数据,难以实现烃源岩的三维定量评价。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针对渤中凹陷西南部陆相深层烃源岩,通过岩石物理交会分析优选对TOC含量敏感的弹性参数,建立TOC含量与纵波速度、密度的地震反演模型;使用拓展ΔlogR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分层计算渤中凹陷西南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烃源岩TOC含量,获得TOC含量曲线和TOC含量三维反演体,进而计算东二下段、东三段、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TOC含量地震预测平面图。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较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区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总体呈现"层系多、分布广"的特征。东营组烃源岩北部优于南部,且东三段TOC含量值总体高于东二下段;沙河街组TOC含量值整体较高,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层,TOC含量呈现自沉积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尤以沙一二段A、B、C、E井区及其附近区域、沙三段A、C井区及其西部、南部部分地区TOC含量值最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TOC 渤中凹陷 叠前反演 岩石物理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分析及测井识别——以伊陕斜坡马五段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百强 张小莉 +6 位作者 王起琮 郭彬程 郭艳琴 尚晓庆 程浩 卢俊辉 赵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83,共14页
为研究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的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并进行定量划分,明确白云岩成岩相的空间展布及其有利区,依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以及阴极发光分析等,结合X射线衍射和物性资料,对伊陕斜坡中东部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的成... 为研究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的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并进行定量划分,明确白云岩成岩相的空间展布及其有利区,依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以及阴极发光分析等,结合X射线衍射和物性资料,对伊陕斜坡中东部马五段白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进行剖析,通过测井曲线的交会分析与软件的综合应用,构建了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的定量识别标准。结果表明,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可划分为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浅埋藏活跃回流渗透云化亚相、浅埋藏隐伏回流渗透云化亚相、钙质胶结相和泥质充填相等6类;以Pe-DEN,RLLD-DEN交会及RLLD-AC交会为代表的测井参数交会图法及软件综合应用是进行低渗-特低渗白云岩储层不同成岩相单井纵向上定量识别与连续划分的有效方法;白云岩储层成岩相在空间的分布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典型特征。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和浅埋藏活跃回流渗透云化亚相,其次为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亚相,浅埋藏隐伏回流渗透云化亚相储层分布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特低渗 白云岩储层 成岩相 测井识别 马五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白云岩成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百强 王起琮 +4 位作者 张小莉 张宇 李洁 杜美馨 雷易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60,267,共7页
通过对白云岩进行岩心观察,对薄片鉴定、X衍射等资料以及测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的白云岩成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白云岩成岩相类型主要有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 通过对白云岩进行岩心观察,对薄片鉴定、X衍射等资料以及测井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的白云岩成岩相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白云岩成岩相类型主要有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以及风化岩溶角砾相。其中,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白云岩形成于受早期淡水或混合水影响的近地表环境;风化岩溶角砾相白云岩形成于受表生期淡水以及大量陆源碎屑物影响的表生淡水环境。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主要为膏盐溶蚀角砾相以及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其次为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和风化岩溶角砾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 成岩相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成岩相与地球化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百强 王起琮 +1 位作者 张小莉 魏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8-616,共9页
白云岩成岩相研究对恢复其成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为例,利用岩芯及岩石薄片研究了白云岩的成岩相类型及岩相特征,并根据氧、碳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了各类成岩相... 白云岩成岩相研究对恢复其成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马五_5—马五_1亚段为例,利用岩芯及岩石薄片研究了白云岩的成岩相类型及岩相特征,并根据氧、碳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主、微量元素等分析了各类成岩相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_5—马五_1亚段白云岩成岩相主要包括近地表环境下的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和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以及表生淡水环境下的风化岩溶角砾相等四类,其中受淡水或混合水影响的近地表环境下的膏盐溶蚀角砾相、活跃回流渗透云化相及隐伏回流渗透云化相白云岩样品具有相对奥陶纪海水"负偏"的δ^(18)O和δ^(13)C值,相对高Mn或低Fe含量,中等—强阴极发光,高于同期海水的^(87)/^(86)Sr值以及相对较低的Al和Ti含量;而表生淡水环境下的风化岩溶角砾相白云岩样品因受表生期淡水以及大量陆源碎屑物的影响,呈现出低于同期海水的δ^(18)O和δ^(13)C值,相对高Mn和过高Fe含量,弱或无阴极发光,明显高于同期海水的^(87)/^(86)Sr值以及明显较高Al和Ti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氧、碳稳定同位素、锶同位素及主、微量元素等地化数据是识别白云岩成岩相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 马五5-马五1亚段 白云岩 成岩相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长8砂岩裂缝平面展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希 张小莉 +4 位作者 杨振 李亚军 卢俊辉 王晓琳 钟高润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675,共9页
裂缝发育程度及其平面展布是影响低孔特低渗储层有效、高效注水开发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长8油藏及周边油藏投产油井存在砂岩裂缝发育区含水上升快、裂缝侧向油井水驱开发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岩心、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 裂缝发育程度及其平面展布是影响低孔特低渗储层有效、高效注水开发的关键。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长8油藏及周边油藏投产油井存在砂岩裂缝发育区含水上升快、裂缝侧向油井水驱开发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岩心、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标定常规测井资料,选取特征参数构建裂缝识别综合指数,实现樊学油区长8储层中砂岩裂缝的识别。依据识别结果绘制砂岩裂缝平面展布图,进而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特征分析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对生产开发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底断裂中生代以来的重新活动控制了樊学油区裂缝的形成与展布,裂缝优势展布方位为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砂岩裂缝的发育程度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砂体厚度以及岩层组合等因素影响。裂缝发育区油井具有初产高、产量递减快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生产开发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注采井网,尽量采用大井距、小排距的方式提高驱油效率。上述认识为油藏开发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裂缝 平面展布 控制因素 长8储层 樊学油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1-2亚段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百强 王起琮 +4 位作者 张小莉 吴珍珍 巨银娟 纪炜 李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600,共12页
为探讨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 1-2 亚段为例,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以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岩相、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测井解释储层... 为探讨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马五 1-2 亚段为例,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多矿物测井解释模型以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区岩相、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测井解释储层厚度的分布特征及实际天然气产量数据分析了岩相古地理环境对储层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 1-2 亚段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白云岩(泥晶白云岩、膏盐溶蚀角砾白云岩、溶蚀角砾泥晶白云岩、溶蚀角砾含灰粉晶白云岩、灰云岩、含膏云岩、含泥含灰云岩、泥云岩)、石灰岩(云灰岩、含泥云灰岩)以及部分蒸发岩(石膏岩、盐岩)。岩相古地理环境以蒸发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为主,蒸发台地亚相包括云坪和含膏云坪微相,局限台地亚相包括膏盐湖、膏湖和含膏湖微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储层分布,蒸发台地亚相中的云坪微相、含膏云坪微相以及局限台地亚相中的部分含膏湖微相、膏湖微相均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 马五1-2亚段 岩相古地理 储层 多矿物测井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