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城市体系分形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国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690,共4页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市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生长在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规模容量和分维数(均衡度)有所不同。以柯尔莫哥诺夫容量维对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容量及分维数进行了测算,绘制了其年...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地,区域城市体系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分形特征,其分形生长在不同阶段所对应的规模容量和分维数(均衡度)有所不同。以柯尔莫哥诺夫容量维对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人口和经济的规模容量及分维数进行了测算,绘制了其年际变化曲线,最后结合实际对各城市体系的特点和发展态势进行了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体系 分形特征 规模容量 分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吴郡陆氏的文化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淑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3,共5页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考查唐代吴郡陆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历程,认为六朝兼擅经学与文学的陆氏,唐代前期以经学为家族文化的主要内容,玄宗朝开始渐重文学,中唐以后在继续保有经学优势的基础上,文学修养大为提高,对仕进意义重大。陆氏家族文化结构的转变伴随着内容与风格的转变,经学从章句、记诵之学转为义理之学,文学则更重现实功利性。文化结构的转变与家族政治地位相关,而内容与风格的转变与家族文化的功能转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吴郡陆氏 士族 经学 文学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传统西商精神的挖掘与重塑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静 窦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9,共9页
对传统西商和新西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廓清,将传统西商精神概括为"大仁""大义""大勇",即以商事国、克己复礼的"大仁"的精神核心;重情重名、舍利取义的"大义"的价值取向;开疆拓土、... 对传统西商和新西商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廓清,将传统西商精神概括为"大仁""大义""大勇",即以商事国、克己复礼的"大仁"的精神核心;重情重名、舍利取义的"大义"的价值取向;开疆拓土、敢为天下先的"大勇"的气质秉性。提出在"一带一路"蓝图下,应对传统西商精神进行转化和重塑,形成有格局、有担当,弘文化、树商德,勇凿通、求创新的新西商精神,展示具有中国智慧和时代特色的商业文化。在新时代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西安的重新定位和发展,走出建设内陆城市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时代 西商 西商精神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象的功能结构及其阐释学——论形象外延与内涵的正比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小雷 张渭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45-151,共7页
形象大于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 ,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相反的比例关系 ,即形象呈现为一种正比例关系 ,而概念则为一种反比例关系。概念作为思想的最小单位 ,它的外延越大其内涵就越小 ;而形象的外延越大其内涵也越大 ;其二 ,它们... 形象大于思想的根本原因在于 :其一 ,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呈现出相反的比例关系 ,即形象呈现为一种正比例关系 ,而概念则为一种反比例关系。概念作为思想的最小单位 ,它的外延越大其内涵就越小 ;而形象的外延越大其内涵也越大 ;其二 ,它们的语义及功能结构不同 ,概念的语义和结构是指称性的和固定的 ,而形象的语义和结构则是非指称性的和动态的 ;其三 ,读者的心理功能不同 ,在解读思想时 ,读者完全受其控制 ,而在感悟形象时则投注了更多的自我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概念 形象外延 内涵 召唤结构 格式塔 阐释学 功能结构 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如何深度融合 被引量:7
5
作者 朱青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8-109,共2页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落实和执行的基础,是党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成效与水平,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以基...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落实和执行的基础,是党与人民建立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关系到社会治理的成效与水平,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因此,以基层党建创新来推动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会治理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长篇小说之知识分子心灵叙事——重读《倪焕之》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5,共5页
运用文本细读法,重新审视《倪焕之》,认为《倪焕之》作为一部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心灵叙事传统,绵延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集体性的一种激进性心理状态,即急切狂热坚定地追求理想,表达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运用文本细读法,重新审视《倪焕之》,认为《倪焕之》作为一部现代经典长篇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心灵叙事传统,绵延呈现出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集体性的一种激进性心理状态,即急切狂热坚定地追求理想,表达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对自我价值的焦灼寻觅和痛苦抉择,其叙事特征和心灵书写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焕之》 激进性 知识分子心灵叙事 价值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的悖论——在历史维度上对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存在论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凭借小说特有的言说方式,对人的"存在"进行了不懈探索。以存在主义视野观照其小说文本,认为其小说文本的实质是在历史维度上构建存在的基本境况,其中的两个焦点:政治和性,分别展现人类集体存...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凭借小说特有的言说方式,对人的"存在"进行了不懈探索。以存在主义视野观照其小说文本,认为其小说文本的实质是在历史维度上构建存在的基本境况,其中的两个焦点:政治和性,分别展现人类集体存在境况和个人存在境况。通过对这两个焦点的存在论解读,还原其小说文本的真正意义,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类存在的悖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历史维度 政治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之间的辗转——论20世纪非写实性小说之盛衰流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非写实是中国传统小说的重要叙事习规,但是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受时代与异域文学等的影响形成了写实性的小说主流,非写实性小说的创作被挤压而日渐沉寂。考察非写实这种传统性因素在晚清的繁盛和五四之后的冷落,可以描述出中国小说从传统... 非写实是中国传统小说的重要叙事习规,但是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受时代与异域文学等的影响形成了写实性的小说主流,非写实性小说的创作被挤压而日渐沉寂。考察非写实这种传统性因素在晚清的繁盛和五四之后的冷落,可以描述出中国小说从传统中蜕壳走向现代的发展轨迹,找到文学发展的内外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 非写实 传统 现代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意象的总体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秋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诗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 ,因为它是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 ;诗的意象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象 (如小说形象、戏剧形象等 ) ,因为它在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统一中 。
关键词 意象 不确定性 动态形象 特征 文学形象 文学语言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小说中的“女豪杰”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达了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希望女子能够和男子一样肩负起天下兴亡之重任的迫切要求,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女豪杰"这类理想女性,开启了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想像的雄化叙事。这种文学叙事昭示出中国妇女的自由独立解放并非是一种平等人权意义上的个体人性权利的获得,而是从属于救国大业的、与国家的独立解放密切相关的集体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小说 女豪杰 女性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记忆中的爱情幻想
11
作者 王秋丽 芮小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7,共4页
《追忆似水年华》的女主人公阿尔贝蒂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阿尔贝蒂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说明极具虚幻性的阿尔贝蒂娜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承载了作者关于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大部分主... 《追忆似水年华》的女主人公阿尔贝蒂娜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为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阿尔贝蒂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梳理与分析,说明极具虚幻性的阿尔贝蒂娜在普鲁斯特的作品中承载了作者关于爱情、时间和记忆的大部分主题,是主人公马赛尔爱情或欲望的幻象载体,同时也是时而触手可及、时而又虚无飘渺的时间的具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蒂娜 虚幻性 爱情 时间与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与世纪末的非写实小说高潮
12
作者 冯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102,共7页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 20世纪初晚清时期和世纪末新时期出现的两次非写实小说创作高潮,集中表达了中国文化精英面对现实的现代性焦灼情绪,世纪初的焦虑来自国家民族的存亡危机,世纪末的焦虑则来自人性的缺失危机。这种非写实叙事既开启了20世纪小说的功利性叙事,也开启了世纪末多元化叙事,在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多重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写实 小说 想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观的精神和现实的虚拟——关于理论心理学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海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84-91,共8页
随着人类认知层次的提高,形而上学有可能在一个客观而虚拟的精神世界苏醒。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注重人类精神客观演变规律,并试图动态而复杂地描述心灵世界的互动特征的理论心理学学科分支,便应运而生。理论心理学学科分支的出现... 随着人类认知层次的提高,形而上学有可能在一个客观而虚拟的精神世界苏醒。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注重人类精神客观演变规律,并试图动态而复杂地描述心灵世界的互动特征的理论心理学学科分支,便应运而生。理论心理学学科分支的出现,不仅有助于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完善,而且可能淡化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人为界限,同时将人文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与科学主义的数字化技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学科分支 客观精神 虚拟现实 形而上学 新实证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话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6
14
作者 茹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26-31,共6页
以实际语言现象为例,揭示了韩城话的语音特点。这些特点在声母、韵母。
关键词 语音 声母 韵母 声调 轻声 变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话“的”字用法上的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茹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14-115,共2页
韩城话的虚词“的”[·ti]和普通话的虚词“的”一样,不仅能用在定语之后表示种种结构关系,而且也能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同时,还能和其他词语结合构成“的”字词组。例如:小吴的·达·达①(小吴的父亲... 韩城话的虚词“的”[·ti]和普通话的虚词“的”一样,不仅能用在定语之后表示种种结构关系,而且也能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同时,还能和其他词语结合构成“的”字词组。例如:小吴的·达·达①(小吴的父亲)恶诉的苍蝇(讨厌的苍蝇)·催管你去不去,斜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字 形容词 普通话 结果补语 可能补语 结构助词 韩城 时态助词 “得” “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川方言的语法特点
16
作者 茹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2-83,87,共3页
与普通话相比,铜川方言在语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能够重叠,动词不能重叠,而量词重叠以后又可表示计量方式。在铜川方言中,代词的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声... 与普通话相比,铜川方言在语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能够重叠,动词不能重叠,而量词重叠以后又可表示计量方式。在铜川方言中,代词的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声调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意义。在被动句中,铜川方言不是用“被”而是通过“拿”和“叫”引进动作的施事者的,而“下”、“没”和“干”在铜川方言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也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川方言 语法特点 重叠 代词 语气词 被动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