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社会学迷思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彦朋 《社会工作》 2012年第7期91-93,共3页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让笔者反思这个病态社会的百态,阐述了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社会与人都沦为单向度以及社会越轨致使社会解组三个社会学的议题。同时笔者指出价值引导、公民精神的培养和社会控制是解决当今社会失范问题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社会 单向度社会 社会越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年味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彦朋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98-100,共3页
阐述春节习俗改变的现状和内在因素,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情感意义。同时对年味的散淡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中国乡土文明是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聚变的社会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继承和保护... 阐述春节习俗改变的现状和内在因素,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情感意义。同时对年味的散淡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中国乡土文明是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聚变的社会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继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味 文化堕距 需求多样性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享价值”对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萃萃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72-74,共3页
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共享经济成为大众的共识。在此过程中,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重视对"共享价值"的发掘和运用。本文以此为背景,阐释"共享价值"... 互联网时代下,发展共享经济成为大众的共识。在此过程中,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开始重视对"共享价值"的发掘和运用。本文以此为背景,阐释"共享价值"产生的三大背景,即"共享经济"的推动、对发展主义话语体系和个体化社会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共享价值"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公益慈善事业带来的影响和新变化,以此来论证"共享价值"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价值 公益慈善 互联网 跨界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农村婚嫁“六礼”高消费的社会学分析
4
作者 刘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91-9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也影响到了农村农民对婚嫁消费和婚嫁礼俗的看法。自古以来婚嫁消费就是农村消费支出的重头戏,所以适当的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今,农民在婚嫁消费上的投入是有增无...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也影响到了农村农民对婚嫁消费和婚嫁礼俗的看法。自古以来婚嫁消费就是农村消费支出的重头戏,所以适当的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今,农民在婚嫁消费上的投入是有增无减,这对于刚刚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了一种负担,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之路上的"绊脚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婚俗 婚嫁 “六礼”消费 社会学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人际网络模式研究——以《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为例
5
作者 巴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1-62,共2页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下简称《金翼》)作为社会学的经典读本,包含着许多社会学的思想。《金翼》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若用社会学的"人际关系网"对其进行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文中所提到...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下简称《金翼》)作为社会学的经典读本,包含着许多社会学的思想。《金翼》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若用社会学的"人际关系网"对其进行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文中所提到的"人际关系网"是一种"平面人际关系网"。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并不仅仅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如果用"平面人际关系网"来定义之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分析,那么就可以用"立体人际关系网"来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 人际网络模式 平面人际关系网 立体人际关系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意义研究
6
作者 郭一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对我国社会及其这一转型过程进行探讨时,布洛维和赖特所大力提倡和推行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成为界定社会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借鉴。他们以社会学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将社会学与马克思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对我国社会及其这一转型过程进行探讨时,布洛维和赖特所大力提倡和推行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成为界定社会概念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借鉴。他们以社会学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将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认为社会是国家与经济间独特的制度空间,社会的产生、进步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哲学基础之我见
7
作者 董国强 《社会工作》 2011年第3期25-26,共2页
中国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是我们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需要,也是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服务活动的要求。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哲学基础 中国 价值体系 服务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助人与助人自助关系探讨
8
作者 梁传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59-61,共3页
乐于助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是社会应该提倡的优良风尚。助人与助人自助可以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受困之人解决困难,助人与助人自助各有优势,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挥各自特有的效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 乐于助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个人品德,也是社会应该提倡的优良风尚。助人与助人自助可以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受困之人解决困难,助人与助人自助各有优势,针对不同的人群发挥各自特有的效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运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人对于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视角 助人 助人自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以人为本”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探索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占军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哲学视域内解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与物"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 在哲学视域内解读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认为"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与物"辩证统一的哲学品质,本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运用。搞清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探寻实现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是必要的,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与物 利益 实践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转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亮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102-104,共3页
晚清以降,西势渐强。在近代中国这个特殊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转型,在社会风俗上也出现了重要的转型,并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社会风俗 转型 特点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莹 《社会工作》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路径,这一特质必然使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两种选择:“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专才教育”隐喻了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同时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个人的法律权利,它的不足之处是“通才教...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发展路径,这一特质必然使社会工作教育者面临两种选择:“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专才教育”隐喻了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同时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个人的法律权利,它的不足之处是“通才教育”中整全视阈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通才教育 专才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西部某大学青年领袖小组活动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艾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46-149,共4页
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基于发挥优秀学生在同龄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的体现思政教育作用的考量,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维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在西部某大学中招募正在担任... 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基于发挥优秀学生在同龄人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的体现思政教育作用的考量,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维度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在西部某大学中招募正在担任或者有意成为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开展主题小组活动,通过对其认知、行为的介入,从而探讨分析小组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构建生态社会主义——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真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9期39-42,共4页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 戴维·佩珀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面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这一现实问题,佩珀在批判生态中心主义和技术中心主义错误思潮的同时,提出了"弱"人类中心主义范式,这是一种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理论基础上新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他从"弱"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基础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构建以社会正义为终极目标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当前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佩珀 “弱”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以X检察院社区矫正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艾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62-65,共4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工作有了一些效果,但仍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知识水平较低、非本地的占的比重较高、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明显呈现成人化和暴力化、共同犯罪较多,伴随一定的偶合性。对于这一情况,政府和社会高度... 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治工作有了一些效果,但仍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犯罪年龄越来越小、知识水平较低、非本地的占的比重较高、罪名比较集中、犯罪手段明显呈现成人化和暴力化、共同犯罪较多,伴随一定的偶合性。对于这一情况,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并努力寻找一种标本兼治且对未成年人负面影响较小的办法来改变这种趋势,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社区矫正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间偏左”哲学路线的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23-24,共2页
罗尔斯顿以自然内在价值为基础,实现了伦理学的"荒野转向",开创了"伦理的生态向度"[1]。本文通过对其"客观内在价值论"内容的梳理以及所存在的理论、实践缺陷的认识,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走一条现... 罗尔斯顿以自然内在价值为基础,实现了伦理学的"荒野转向",开创了"伦理的生态向度"[1]。本文通过对其"客观内在价值论"内容的梳理以及所存在的理论、实践缺陷的认识,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走一条现象上表征为"中间偏左"(人为主导同时兼顾合乎物伦)特征的哲学技术路线,实现人同自然的真正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顿 环境伦理 价值 主体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质量理论:精准扶贫发展的新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丹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70-72,共3页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手段,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社会质量理论包括建构性因素、条件性因素和规范性因素3组因素,分别对应人力资源维度、社会主体行动维...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手段,其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有尊严的生活。社会质量理论包括建构性因素、条件性因素和规范性因素3组因素,分别对应人力资源维度、社会主体行动维度以及意识形态维度,建构性因素以人为本,将个体作为社会的建构者,强调个体的地位和作用,条件性因素以"环境"为本,强调个体自我实现和集体认同之间的良好互动,规范性因素以"价值"为本,强调公平公正和个体的尊严保障,将社会质量理论的3组因素和精准扶贫的发展结合起来,以构建性因素作为精准扶贫的立足点,条件性因素作为精准扶贫的现实要求,规范性因素作为精准扶贫的价值牵引,对促进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质量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精准扶贫 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仲舒哲学思想微探——基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维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丹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5-57,71,共4页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西汉封建统治的官方思想架构,对西汉乃至后世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董仲舒基于认识论的"天""元""阴阳""人"与"情性&...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西汉封建统治的官方思想架构,对西汉乃至后世的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董仲舒基于认识论的"天""元""阴阳""人"与"情性"五个方面,以及基于方法论的"道""变""相反相成"的思想予以解构。并且,辩证性地阐释了董仲舒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存、形而上学与辩证思想同在的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哲学思想 认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述要
18
作者 赵喜军 杨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2008年9月20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李秋芳、靳辉明、李崇富、张... 2008年9月20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主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承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的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李秋芳、靳辉明、李崇富、张祖英、夏春涛、刘上洋、眭依凡、祝黄河、汪荣有、王树荫等全国马克思主义知名学者和主办单位有关领导应邀出席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这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理论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青年论坛 改革开放 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述要 首都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社会与中国选择——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谈起
19
作者 李智勇 《社会工作》 2012年第2期89-91,共3页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相互博弈的结果,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由启蒙时期的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转变;再由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现代文化意义上...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和社会相互博弈的结果,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两次转向:由启蒙时期的政治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转变;再由近代经济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向现代文化意义上的市民社会转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一成不变的则是其对自由的追求、对矛盾的争辩、以及对认同的渴望,这也构成了市民社会理论的三个核心要素。因此,本文提出"自由—矛盾—认同"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自由—独立的价值理念、非零和博弈的观察视角、沟通模式的制度化取向,此三者也是中国市民社会本土化出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国家 沟通 非零和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己以游世——《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读后
20
作者 陈国庆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9-32,共4页
近日,读到付粉鸽博士的新作《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以下简称《自然与自由》,该书由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发行)颇有感悟。此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和延伸。读后,觉得有以下几个心得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第... 近日,读到付粉鸽博士的新作《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以下简称《自然与自由》,该书由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发行)颇有感悟。此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所做的拓展和延伸。读后,觉得有以下几个心得与作者和其他读者交流。第一,语言上,质与文相结合。孔子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过于素朴而没有一点修饰就显得粗野了,而过分的修饰忘记了素朴本性就是浮华了,因此,内容与形式应该结合起来,要"文质彬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自由 自然 博士论文 出版发行 读者交流 出版社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