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曲折的道路上成长壮大——纪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30周年
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38-40,共3页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经历了30个春秋。西北大学地处古都西安,文物荟萃,创建考古专业得天独厚。50年代初,一批在文物考古方面造诣深厚的学者,如武伯纶、梅一芹、马长寿、陈直等在西北大学任教,并组织历史系的师生... 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创建于1956年,至今已经历了30个春秋。西北大学地处古都西安,文物荟萃,创建考古专业得天独厚。50年代初,一批在文物考古方面造诣深厚的学者,如武伯纶、梅一芹、马长寿、陈直等在西北大学任教,并组织历史系的师生参加了麦积山石窟勘察、新疆文物普查、咸阳底张湾北周隋唐墓发掘等工作,为在西北大学成立考古专业奠定了基础。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国家建设亟需大批专门考古人才。在这一形势下,西北大学历史系于1956年组建了考古教研室,并从54级学生中选定8人分设考古班。195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 商周考古 历史系 文物考古 专业 教研室 麦积山石窟 文物陈列 教学质量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子学说中的公诚勤朴——为西北大学110周年校庆而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宝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西北大学沿袭西北联大的公、诚、勤、朴校训四个范畴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但在诸子不同派别学说中,四者各自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条件下,将诸子学说... 西北大学沿袭西北联大的公、诚、勤、朴校训四个范畴都含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但在诸子不同派别学说中,四者各自的地位不同,含义有差别。法家突出公,儒家强调诚,墨家注重勤,道家归本于朴。在20世纪前期的历史条件下,将诸子学说中的优秀因素统合起来,又注入了近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提出"公诚勤朴"的教育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学说 公诚勤朴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学校北门唐代遗迹的发掘 被引量:1
3
作者 贾麦明 吉笃学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6,共8页
2000年4月,西北大学基建处在校北门两侧修建博物馆综合楼和教学九楼开挖地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灰坑和水井遗迹.文博学院考古专业的师生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对所发现的遗迹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清理.
关键词 西北大学 大学校 遗迹 发掘 唐代 博物馆 发现 考古 灰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迁党项与中晚唐京西北政局
4
作者 李军 梁雨昕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党项内迁后,出现了六府、东山、平夏等颇具地域特色的部落名称。上述名称应属于他称,而并非党项的自称。随着羁縻地位的丧失以及藩将的盘剥,党项与唐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在南下回鹘和泽潞之乱陆续解决的背景下,武宗放弃此前唐政府长期... 党项内迁后,出现了六府、东山、平夏等颇具地域特色的部落名称。上述名称应属于他称,而并非党项的自称。随着羁縻地位的丧失以及藩将的盘剥,党项与唐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在南下回鹘和泽潞之乱陆续解决的背景下,武宗放弃此前唐政府长期使用的安抚之策,转而采用军事讨伐以应对党项问题。武宗朝的政策转向,为宣宗朝党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迁党项 京西北政局 地著化 政策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北宋在西北近边地区修筑城寨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79-84,共6页
修筑城寨是北宋与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却敌、御边、收复失地、安辑边民从事生产与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北宋 西夏 城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联大与西北历史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梁严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8-173,共6页
西北联大不仅秉持独特开放的办学理念,而且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西北历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西北联大时期的西北历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效:对西北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发掘与保护;撰写了大量高水平、开创性的学术论著;在... 西北联大不仅秉持独特开放的办学理念,而且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西北历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西北联大时期的西北历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效:对西北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发掘与保护;撰写了大量高水平、开创性的学术论著;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关于西北历史的相关内容。西北联大对西北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西北历史研究特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转向"的重要标志;客观上为国家未来西部开发建设战略的规划、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战略 西北联大 西北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勖尔多士 复我河山 张学良立东北大学校舍奠基纪念碑原稿在蓝田发现
7
作者 贾麦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31,共1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总司令及东北大学校长职务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决心雪消东北、华北沦陷的耻辱,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农科所所在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总司令及东北大学校长职务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决心雪消东北、华北沦陷的耻辱,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农科所所在地修建校舍。张学良校长特在大礼堂基墙立两碑石,其一上书“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八句充满爱国激情的题词,激励东大莘莘学子,勿忘国耻。可惜这块碑石被胡宗南战干团(战时干部训练团简称)斫掉,自此以后,再也无人目睹这块石碑的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原稿 东北大学 校舍 纪念碑 碑石 拓片 基墙 经始 莘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历史学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崔幸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8,共7页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系作为西北联合大学和国立西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抗战教育、人才培养、边疆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西北联大 历史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代被俘军人张温的人生与心路
9
作者 王善军 米欣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辽金时期朔州属于燕云十六州中的西部重镇,因其控遏雁门的军事地位,金宋战争期间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张温墓志》描述了一位生长于此地的军人,在金初从军,后又被俘、回乡直至去世的完整生命历程。不同于大多军人墓志的是,《张温墓志... 辽金时期朔州属于燕云十六州中的西部重镇,因其控遏雁门的军事地位,金宋战争期间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张温墓志》描述了一位生长于此地的军人,在金初从军,后又被俘、回乡直至去世的完整生命历程。不同于大多军人墓志的是,《张温墓志》虽然在“报国”视角下展开叙述,却呈现出一位军人隐秘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张温的思想深处同时涵有儒释道三种文化因素,其中释、道反映了辽金之际南北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他的熏染。尽管人生经历曲折,但张温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调整心境和变换身份,以此适应时代的变动,并在家乡朔州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声望。通过探讨张温的人生经历与精神世界,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北方普通军人的生存状态,也可窥见辽末至金中期晋北地区儒释道兼容的社会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碑刻 张温 朔州 金宋争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都督府权力的嬗变
10
作者 曹循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5,共14页
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 明初大都督府长官皆太祖心腹近侍出身,其下有一套文职幕僚班子处理全国机要军务。五府分置后,机要军务转归兵部处理,更加符合文书行政的需要。太祖晚年赋予五府统领京军与藩王内外配合拱卫皇室的使命,奠定了五府为朝廷“腹心”的基本属性。京营成立以后,实行五府长官提督京营、五府机构办理营务的“以府管营”体制;五府长官以“管军大臣”身份参议军务、边务及将领选任。正德、嘉靖之际,“以府管营”的弊端愈加明显,明廷在郭勋事件后建构出府、营不可兼管的“祖制”,从而遮蔽了五府这一行使百余年的职能。“庚戌之变”后,五府与京营正式分离,丧失管军权力的五府长官依然参议国政,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都督府权力缩小的实质是明朝统治的“私性”减弱和“公性”增强,是社会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都督府 勋臣 京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设置与历史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珑 王雁玲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8-48,49-51,共4页
“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是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它促进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与使用,提高了学生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并且借此可抢救一批珍贵的中国现代历史资料。通过多年组... “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是历史教学方法之一。它促进历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学生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查阅与使用,提高了学生社会调查的实践能力。并且借此可抢救一批珍贵的中国现代历史资料。通过多年组织学生进行口述访谈实践,总结了“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经验与需改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历史研究与实践” 口述历史 访谈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轮回与帝国情结——战后土耳其外交的三次转型与“阿拉伯之春”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民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7,共7页
奥斯曼帝国晚期曾先后出现过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即大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凯末尔抛弃了上述三种思潮。但在二战后,土耳其开始逐步背离凯末尔主义,其外交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转... 奥斯曼帝国晚期曾先后出现过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即大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凯末尔抛弃了上述三种思潮。但在二战后,土耳其开始逐步背离凯末尔主义,其外交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转折:从中立转向加入西方联盟,从偏重西方转向向中亚拓展,从偏重中亚转向向阿拉伯邻国拓展。土耳其外交及内政的变化预示了"阿拉伯之春"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外交 转型 “阿拉伯之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唐中原藩镇“防秋”问题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德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8,共7页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叛的现实需要,大量征调西北边兵驰援中原战场,使得关中地区兵力空虚;而此时处于极盛时期的吐蕃王朝勾结边境诸胡趁势内侵,京师的安全形势极为严峻。随后,唐中央为弥补关中军力不足的难题,从地方大量征调军队进行...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叛的现实需要,大量征调西北边兵驰援中原战场,使得关中地区兵力空虚;而此时处于极盛时期的吐蕃王朝勾结边境诸胡趁势内侵,京师的安全形势极为严峻。随后,唐中央为弥补关中军力不足的难题,从地方大量征调军队进行防秋。本文以明确的史料记述为依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防秋"兵力的来源、"防秋"兵力的规模进行动态考察,并探讨中原藩镇在"防秋"中的价值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藩镇 防秋 来源 规模 价值与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时期秦国儒学发展探微
14
作者 赵虹波 史党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秦人立国较晚,地处西北边陲,长期受夷狄风俗的影响。但是秦人上层统治者自秦立国开始,就积极学习周人的礼乐文明,传世文献以及秦墓的器物都可以证明。儒学自产生就与秦国有着重要的联系,孔子不仅关注秦国政治,同时秦国也有学者师从孔子... 秦人立国较晚,地处西北边陲,长期受夷狄风俗的影响。但是秦人上层统治者自秦立国开始,就积极学习周人的礼乐文明,传世文献以及秦墓的器物都可以证明。儒学自产生就与秦国有着重要的联系,孔子不仅关注秦国政治,同时秦国也有学者师从孔子,并将儒学带回秦地。儒学在秦国发展的转折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虽是儒学发展的挫折,但也并未消除儒学在秦国的影响。秦国官吏阶层有类儒学性质的为官守则等新出土文献、变法核心地区雍城考古的发现足以说明这一观点,商鞅变法后,礼乐传统与儒学在秦国仍有发展。无论是荀子入秦考察,还是《吕氏春秋》的编纂,亦或是李斯的思想背景与具体政治实践,儒学因素均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秦国 儒学 礼乐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中阿文明交往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铁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撞。所有这些交往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推动着彼此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非凡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历史 文明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联大与边政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严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1,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边政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组建后,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应对民族危机,关注边政问题,进行了关于边疆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考察活动;积极组建边政学系;成立边政问题学会及主办学术专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背景下,边政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应运而生。国立西北联大组建后,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应对民族危机,关注边政问题,进行了关于边疆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考察活动;积极组建边政学系;成立边政问题学会及主办学术专栏;并撰写、出版了大量关于边政学的论著。西北联大的边政学研究为边政学的奠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及现代学术的建立具有开拓与示范意义;并对构建民族国家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联大 边政学 学术转型 民族国家 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历史发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茂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3-84,共12页
孔子的君子观包括日常生活修养、四大修养原则等内容,其核心修养内容则是仁义道德,即人性的自觉和实现。《大学》《中庸》《孟子》《易传》《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君子观,提炼出君子之道,定格为理性的君子之学。儒家君子观关注作为人性修... 孔子的君子观包括日常生活修养、四大修养原则等内容,其核心修养内容则是仁义道德,即人性的自觉和实现。《大学》《中庸》《孟子》《易传》《荀子》发展了孔子的君子观,提炼出君子之道,定格为理性的君子之学。儒家君子观关注作为人性修养理想人格的君子,在古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我国历史上探索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尝试,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君子 君子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莽舌:社会报复与政治儆戒
18
作者 王子今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165,共11页
新朝在民众武装暴动的冲击下败亡。王莽被斩首,又分裂其身,传其首悬于宛市,时人或“切食其舌”。据说这是因为王莽多以言语欺骗世人的缘故。汉代社会舆论可见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人士对于“利口”“巧辩”者取贬抑态度,是值得重视的政治文... 新朝在民众武装暴动的冲击下败亡。王莽被斩首,又分裂其身,传其首悬于宛市,时人或“切食其舌”。据说这是因为王莽多以言语欺骗世人的缘故。汉代社会舆论可见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人士对于“利口”“巧辩”者取贬抑态度,是值得重视的政治文化现象。王莽以巧妙的言行表演博得声望,最终掌握了国家的最高行政权力。但是新莽王朝的短促覆亡,也与王莽“好空言”“好为大言”,借用儒学经典“以文奸言”的表现有关。王莽舌故事作为身体史情节所提示的政治儆戒意义,是行政史和宣传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莽 空言 大言 奸言 政治儆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史的意义:史学多视角考察的聚焦
19
作者 王子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2,共11页
中国史学传统多专注于记述上层社会生活,尤其偏重政治史现象。然而,司马迁早年有“耕牧”经历,他在《史记》中对于“劳”这种生产和生活现象多有关注,甚至对先古圣王行政之“劳勤”也有所表扬。这种史学观察方式,后世史籍亦间或有所继... 中国史学传统多专注于记述上层社会生活,尤其偏重政治史现象。然而,司马迁早年有“耕牧”经历,他在《史记》中对于“劳”这种生产和生活现象多有关注,甚至对先古圣王行政之“劳勤”也有所表扬。这种史学观察方式,后世史籍亦间或有所继承。史学史研究者应当注意这些情形。劳动、劳作与劳苦生活,是社会文化的惯常面貌,也是历史过往的连续镜像。聚焦政治史、经济史和生活史对相关现象的记录、考察、理解和说明,或许可以看作史学研究不可忽略的视角。劳动阶级的苦难,曾经被视为政治危机与社会动荡的因由,并往往因此引致民众暴动。避离总结农民战争史与王朝兴替的公式化、简单化的解说,以自然灾变、行政过失和战争危难为背景具体考察社会较宽广层面的劳苦生活,对于历史真实的认识,应当是有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视角 劳动 劳作 劳苦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研究方法的变革与系统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文瑞 《江汉论坛》 1986年第6期61-68,共8页
近年来,史学方法论的探索日益被学术界所重视.与此相随,出现了一批以系统方法研究历史的论著.也有一些同志持不同意见,对以系统方法研究历史提出异议.争鸣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方法是否适用于历史研究;二是系统论及系统方法与马... 近年来,史学方法论的探索日益被学术界所重视.与此相随,出现了一批以系统方法研究历史的论著.也有一些同志持不同意见,对以系统方法研究历史提出异议.争鸣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系统方法是否适用于历史研究;二是系统论及系统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方法是否一致;三是系统方法对研究历史能起什么作用.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促进史学的繁荣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方法 模型化 不同意见 数量关系 研究历史 传统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研究 自然科学 历史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