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唐代日本留学生墓志考释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建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新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的墓志内容进行了断句、释读以及用典的初步考证,并对墓志内容中所涉及的墓主姓名、留学中国的时间、所授官职和待遇以及日本国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唐代 日本 井真成 遣唐使 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被误传的学术往事——1959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标点《汉书》始末
2
作者 黄留珠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汉书》 西北大学 历史系 标点 学术 出版说明 大学教授 版本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勖尔多士 复我河山 张学良立东北大学校舍奠基纪念碑原稿在蓝田发现
3
作者 贾麦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1-131,共1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总司令及东北大学校长职务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决心雪消东北、华北沦陷的耻辱,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农科所所在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大片美好河山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相继沦陷。身任西北军总司令及东北大学校长职务的张学良集国难家仇于一身,决心雪消东北、华北沦陷的耻辱,于1936年将东北大学迁往古城西安,并在小南门外原西北大学农科所所在地修建校舍。张学良校长特在大礼堂基墙立两碑石,其一上书“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八句充满爱国激情的题词,激励东大莘莘学子,勿忘国耻。可惜这块碑石被胡宗南战干团(战时干部训练团简称)斫掉,自此以后,再也无人目睹这块石碑的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原稿 东北大学 校舍 纪念碑 碑石 拓片 基墙 经始 莘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北宋在西北近边地区修筑城寨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79-84,共6页
修筑城寨是北宋与西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却敌、御边、收复失地、安辑边民从事生产与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开发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北宋 西夏 城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云峰 刘俊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75-81,共7页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生活的传统色彩仍十分浓厚,但是到了抗日时期(1931~1945),由于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战略构想的实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各方面... 近代以来,西北地区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生活的传统色彩仍十分浓厚,但是到了抗日时期(1931~1945),由于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战略构想的实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改善,民众的社会生活如衣食住行、婚姻家庭、文化休闲等各方面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迁既带有计划变迁、战时变迁等特点,也颇具近代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时代进步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时期 西北地区 社会生活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伟洲 王曙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103,共8页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所有的民族文化一样,其共同的主要特征是其变异性和稳定性,这种变异性与稳定性的辩证统一则是其发展的基本规律。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之进入到向现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过程,而正在转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反过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建设以巨大的推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转型与建构,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和坚持保护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的多元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变异、发展和创新,不仅是任何民族文化的变异性所决定的,而且也是构建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以明代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卓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328,338,共7页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 目的揭示明代西北地区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文献和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明代西北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发生年次最多、对农业生产危害也最严重的是旱蝗灾害,往往形成重饥荒年。结论史为今鉴,明代西北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区域人民的抗灾经验,对今天西北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农业生产 明代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特点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晓陆 徐燕 《中国博物馆》 1997年第3期43-46,50,共5页
所谓“高校博物馆”是指各级各类综合性大学或专业院校所属博物馆、陈列馆、标本室、以及由高校管理的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单位,等等。其与主要隶属文化、文物部门的博物院、馆,美术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自然保护单位、森林公... 所谓“高校博物馆”是指各级各类综合性大学或专业院校所属博物馆、陈列馆、标本室、以及由高校管理的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单位,等等。其与主要隶属文化、文物部门的博物院、馆,美术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自然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即有广泛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本文从研究高校博物馆发展的角度,试图对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作如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文化性 藏品档案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藏品 藏品研究 藏品管理 自然保护 藏品征集 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指导思想是做好博士研究生指导工作的关键 被引量:2
9
作者 彭树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3期19-20,共2页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的将成为国家各领导部门、各条战线的骨干。这些人才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岗位的重要性,他们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的将成为国家各领导部门、各条战线的骨干。这些人才虽然人数不多,但由于岗位的重要性,他们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因此,培养质量高、数量多的博士研究生,是党和人民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通过自己这些年培养中东史博士研究生的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深感明确指导思想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关键所在。具体说,指导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到毕业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使其合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质量第一”的思想,体现在培养工作上,就是严格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指导思想 质量第一 中东史 社会主义现代化 培养工作 实践过程 培养质量 政治素质 严格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成因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温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43,共5页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地区百姓防灾、救灾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西北地区 灾荒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地区宗教生活的变迁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凤 李云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民众的宗教生活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表现为佛教信仰衰而复振,基督教信仰趋于兴盛,伊斯兰教活动与时俱进,道教信仰的衰落与留存;民间诸神信仰并行不悖。这...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民众的宗教生活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具体表现为佛教信仰衰而复振,基督教信仰趋于兴盛,伊斯兰教活动与时俱进,道教信仰的衰落与留存;民间诸神信仰并行不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民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宗教生活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西北地区城寨述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缙 《文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0,共5页
唐朝末年,随着吐蕃政权的崩溃,众多吐蕃部族遂散居于现今西北的广大地区。北宋建立之后,为了统治这些蕃部,巩固边疆及防御西夏的进攻,在当时的西北地区即陕西五路修建了大量城、寨、堡,并形成了相应的防御体系。对于这些城寨,已... 唐朝末年,随着吐蕃政权的崩溃,众多吐蕃部族遂散居于现今西北的广大地区。北宋建立之后,为了统治这些蕃部,巩固边疆及防御西夏的进攻,在当时的西北地区即陕西五路修建了大量城、寨、堡,并形成了相应的防御体系。对于这些城寨,已故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及李华瑞先生、程龙先生都曾对它们的功能与作用做过比较细致的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将从另一个大家较少涉及的方面,即城寨的选址、规模及结构等方面入手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西北地区 城寨 选址 规模 内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代青铜戈腐蚀机理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蕙贞 魏国锋 +1 位作者 朱虹 金普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3-96,共4页
关键词 青铜器 青铜时代 商代 青铜文化 铭文 纹饰 人类历史 艺术 造型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改性彩绘陶器文物保护材料MDI型聚氨酯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秋菊 王丽琴 +1 位作者 吕良波 李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提高广泛应用于秦俑彩绘陶器保护中的MDI型聚氨酯(PU乳液)的耐光老化性,以物理共混方式采用超声波分散将纳米材料添加到MDI型聚氨酯中,通过UV-Vis光谱考察了分散效果,利用ATR-FTIR、漫反射光谱技术及失重分析对改性后材料的耐光老... 为提高广泛应用于秦俑彩绘陶器保护中的MDI型聚氨酯(PU乳液)的耐光老化性,以物理共混方式采用超声波分散将纳米材料添加到MDI型聚氨酯中,通过UV-Vis光谱考察了分散效果,利用ATR-FTIR、漫反射光谱技术及失重分析对改性后材料的耐光老化性能进行了评价。UV-Vis分析表明,超声波分散后,当m(SP1-5702纳米SiOx)/m(PU干物质)=0.23%时,改性MDI型聚氨酯乳液对200-380 nm紫外光透过率为0,在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达到80%;光老化70 h后其FTIR表明,MDI型聚氨酯膜C=O基峰吸光度变化率由改性前的81%降低到8%;老化1.5 h后,色差ΔE由10.86减小到5.68;老化170 h的失重率由3.56%下降到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文物保护 MDI型聚氨酯 改性 耐老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古建油饰彩画中绿色颜料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丽琴 严静 +1 位作者 樊晓蕾 马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3-457,共5页
古建油饰彩画中颜料成分的分析鉴定是古建维修、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首次系统地分析检测了来自北京、山西、甘肃等中国北方地区的27个古建油饰彩画中的绿色颜料。结果表... 古建油饰彩画中颜料成分的分析鉴定是古建维修、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技术,首次系统地分析检测了来自北京、山西、甘肃等中国北方地区的27个古建油饰彩画中的绿色颜料。结果表明,其中15个样品使用了巴黎绿这种含铜、砷的人工合成颜料,其余样品未检测出矿物颜料,显色成分应为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所有分析样品中未检测到古代常用的绿色颜料石绿和氯铜矿的存在。该研究工作开辟了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古建油饰彩画颜料鉴定的新领域,为该类文物分析鉴定、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 光谱分析 巴黎绿 油饰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82
16
作者 孙满利 李最雄 +1 位作者 王旭东 谌文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772-778,765,共8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大量的土遗址,在分析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基础上,建立了按病害成因、病害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分类的土遗址病害3级分类体系和定义。将土遗址的病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自然破坏有5个亚类14个病害表现形式... 我国西北干旱区分布大量的土遗址,在分析干旱区土遗址病害的基础上,建立了按病害成因、病害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分类的土遗址病害3级分类体系和定义。将土遗址的病害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自然破坏有5个亚类14个病害表现形式,包括片状剥蚀:雨蚀剥离病害、风蚀剥离病害和裂隙剥离病害;淘蚀:酥碱、风力淘蚀和流水淘蚀;裂隙(缝):卸荷裂隙、构造缝、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缝;冲沟:裂隙型冲沟和径流型冲沟;生物破坏:动物病害和植物病害。人为破坏有两种即历史破坏和近现代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病害分类 干旱区 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健 李同昇 +1 位作者 张俊辉 徐象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480,共6页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径流的显著相关性,并借助地统计克里格空间插值法,重建1933~2012年无定河流域出口控制水位站天然径流变化序列。采用小波分析法诊断天然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结果显示:天然年径流存在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丰一枯”演变特征,其平均周期分别对应着35.5、22.2、16.8、12.2、9-3和3.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 径流突变 周期特征 无定河 黄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彩绘类文物保护涂层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静 王丽琴 +1 位作者 何秋菊 习阿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3期11-17,共7页
针对彩绘类陶器保护的特殊要求,筛选性能优良的保护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对所选择的9种有机高分子文物保护涂层材料进行人工老化试验,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量试验材料的分子结构,分光光度仪测量颜料的主波长、色纯度和高度的变化... 针对彩绘类陶器保护的特殊要求,筛选性能优良的保护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对所选择的9种有机高分子文物保护涂层材料进行人工老化试验,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量试验材料的分子结构,分光光度仪测量颜料的主波长、色纯度和高度的变化,粘接强度仪测量颜料的粘接强度变化。结果表明:PrimalAC33、B72、有机硅的耐老化性能好,颜色变化小,粘接强度高,能很好的起到保护彩绘文物的作用,建议在文物保护领域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涂层材料 人工老化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河故城的裂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满利 王旭东 +1 位作者 李最雄 谌文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617,共6页
用地质工程和建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交河故城文物本体和载体裂隙(缝)的分布规律和特性。结果表明:交河故城裂隙(缝)主要包括卸荷裂隙、构造裂隙、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缝。交河故城发育三组优势节理,卸荷裂隙主要分布在崖体东边和一些... 用地质工程和建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交河故城文物本体和载体裂隙(缝)的分布规律和特性。结果表明:交河故城裂隙(缝)主要包括卸荷裂隙、构造裂隙、变形裂隙、建筑工艺裂缝。交河故城发育三组优势节理,卸荷裂隙主要分布在崖体东边和一些宽大的文物本体台地上,具有张开度大,延伸长的特点,其破坏性最大。建筑工艺裂缝是墙体最主要病害,变形裂隙是窑洞的主要破坏形式,崖体裂隙形成与台地微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卸荷裂隙和节理共同作用是崖体裂隙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河故城 裂隙 土遗址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铁器锈蚀机理探讨及保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蕙贞 朱虹 +5 位作者 宋迪生 马赞峰 闫斌 宋艳 王晓琪 成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搞清铁器的锈蚀机理,为铁器文物保存提供最佳条件,通过对秦汉两代几件铁器不同部位腐蚀产物分析及不同条件下铁器锈蚀情况实验来研究古代铁器锈蚀机理及保护方法。结果发现,铁器锈蚀成分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同一锈蚀产物中α、β、γ... 为了搞清铁器的锈蚀机理,为铁器文物保存提供最佳条件,通过对秦汉两代几件铁器不同部位腐蚀产物分析及不同条件下铁器锈蚀情况实验来研究古代铁器锈蚀机理及保护方法。结果发现,铁器锈蚀成分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同一锈蚀产物中α、β、γ三种构型的FeO·OH共存,实属罕见。同时采用新的保护方法,使铁器处于一个干燥、无氧、无盐、无水、无有害气体的最佳保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器 锈蚀机理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