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能配合物[Pb(AZTZ)(bpy)(H2O)·2H2O]n合成、结构及燃烧催化性能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凤起 陈三平 +3 位作者 范广 谢钢 焦宝娟 高胜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设计合成了含能配合物[Pb(AZTZ)(bpy)(H2O).2H2O]n(1)(AZTZ=5,5′-偶氮四唑阴离子,b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341(6)nm,b=1.0050(8)nm,c=1.3367(1)nm,α=95.354(1)°,β... 设计合成了含能配合物[Pb(AZTZ)(bpy)(H2O).2H2O]n(1)(AZTZ=5,5′-偶氮四唑阴离子,bpy=2,2′-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7341(6)nm,b=1.0050(8)nm,c=1.3367(1)nm,α=95.354(1)°,β=101.450(1)°,γ=101.233(1)°,V=0.8927(1)nm3,Z=2,S=1.030.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1)对固体双基推进剂的燃烧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体双基推进剂的燃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 晶体结构 含能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铜衍生物对Li/SOCl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占位 赵建社 +1 位作者 冯虹 马素杰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5-277,共3页
合成了酞菁铜[Cu(Ⅱ)Pc]及其衍生物四乙酰胺酞菁铜[Cu(Ⅱ)TcaPc]、四乙酸酞菁铜[Cu(Ⅱ)TcPc]、四吡啶并卟啉铜[Cu(Ⅱ)PTp]和四吡嗪并卟啉铜[Cu(Ⅱ)PTpz],并用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它们对Li/SOCl... 合成了酞菁铜[Cu(Ⅱ)Pc]及其衍生物四乙酰胺酞菁铜[Cu(Ⅱ)TcaPc]、四乙酸酞菁铜[Cu(Ⅱ)TcPc]、四吡啶并卟啉铜[Cu(Ⅱ)PTp]和四吡嗪并卟啉铜[Cu(Ⅱ)PTpz],并用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恒电阻放电实验研究了它们对Li/SOCl2电池放电电压及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PTp及Cu(Ⅱ)PTpz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Cu(Ⅱ)Pc]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配合物M(ATZ)(phen)2·nH2O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春生 焦宝娟 +2 位作者 范广 陈三平 高胜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1,共5页
目的合成偶氮四唑的固态配合物,研究其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方法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其液相生成反应焓变。结果制备了6种固态含能配合物M(ATZ)(phen)2.nH2O(M=Mn,n=5;M=Co,Ni,n=2;M=Cu,Pb,n=1;M=Zn,n=3;ATZ=5,5′-偶氮四唑,p... 目的合成偶氮四唑的固态配合物,研究其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方法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其液相生成反应焓变。结果制备了6种固态含能配合物M(ATZ)(phen)2.nH2O(M=Mn,n=5;M=Co,Ni,n=2;M=Cu,Pb,n=1;M=Zn,n=3;ATZ=5,5′-偶氮四唑,phen=1,10-邻菲啰啉),计算出了它们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结论反应条件温和,其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均为负值,有利于常温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配合物 液相生成反应 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酞菁配合物用作Li/SOCl2电池催化剂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车兔林 高全昌 +1 位作者 蔡义各 赵建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综述了金属酞菁配合物用作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不同取代基、不同中心金属离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对金属酞菁配合物用作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进行了介绍,对今后的研究目标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 金属酞菁配合物 催化剂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含能配合物M(ATZ)(bpy)m·nH2O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
5
作者 周春生 范广 +1 位作者 陈三平 高胜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合成了6种固态高氮含能配合物M(ATZ)(bpy)m.nH2O((1)M=Mn,m=2,n=3;(2)M=Co,m=2,n=7;(3)M=Ni,m=2,n=0;(4)M=Cu,m=1,n=0;(5)M=Pb,m=1,n=3;(6)M=Zn,m=1,n=1;ATZ=5,5′-偶氮四唑,bpy=2,2′-联吡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RD496-... 合成了6种固态高氮含能配合物M(ATZ)(bpy)m.nH2O((1)M=Mn,m=2,n=3;(2)M=Co,m=2,n=7;(3)M=Ni,m=2,n=0;(4)M=Cu,m=1,n=0;(5)M=Pb,m=1,n=3;(6)M=Zn,m=1,n=1;ATZ=5,5′-偶氮四唑,bpy=2,2′-联吡啶)。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用RD496-CK2000微热量计测定了298.15 K下各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ΔrHmθ(1)=241.245±0.060 kJ/mol,ΔrHmθ(2)=-256.875±0.050 kJ/mol,ΔrHmθ(3)=-265.172±0.038 kJ/mol,ΔrHmθ(4)=-236.538±0.038 kJ/mol,ΔrHθm(5)=-249.698±0.038 kJ/mol,ΔrHmθ(6)=-185.072±0.048 kJ/mol。通过试验测定得到的所有液相反应的ΔrHθm均为负值,有利于目标物生成;并改变反应温度,研究了它们的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改变温度研究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动力学,利用反应热化学数据和动力学方程结合热动力学实验数据计算了活化焓(ΔH≠θ)、活化熵(ΔSθ≠)、活化自由能(ΔG≠θ)、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表观活化能(E)、指前常数(A)和反应级数(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含能配合物 液相生成反应 热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金属酞菁配合物对Li/SOCl2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继锋 赵建社 +1 位作者 马素杰 李要民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用微波法合成了双核金属酞菁配合物M2L[M=Mn(Ⅱ)、Fe(Ⅱ)、Co(Ⅱ)、Ni(Ⅱ)和Cu(Ⅱ),L为含硝基的酞菁环C65H24N22O13],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它们对锂/亚硫酰氯(Li/SO... 用微波法合成了双核金属酞菁配合物M2L[M=Mn(Ⅱ)、Fe(Ⅱ)、Co(Ⅱ)、Ni(Ⅱ)和Cu(Ⅱ),L为含硝基的酞菁环C65H24N22O13],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它们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催化机理。除锰酞菁外,其他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电池的平均放电电压升高约0.2—0.3V,容量提高3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双核金属酞菁配合物Li/SOCl2电池 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