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平台下公共图书馆与综合档案馆信息服务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雷天骄 李姗姗 王鲁燕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2,共3页
公共图书馆和综合档案馆的微博信息服务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二者的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为此,本文在调研了公共图书馆、综合档案馆微博开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粉丝与微博数量、账户名称、账户分布、账户传播内... 公共图书馆和综合档案馆的微博信息服务既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二者的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为此,本文在调研了公共图书馆、综合档案馆微博开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粉丝与微博数量、账户名称、账户分布、账户传播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了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改进对策及公共图书馆微博对综合档案馆微博发展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综合档案馆 微博 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刍议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新荣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6-36,41,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工作 市场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推进器 减震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声音唤醒: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听觉化开发与声音营销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铮 肖海英 +3 位作者 王若桢 李牧隽 张雯淼 杨改华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1,共8页
文章借鉴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要素,采取“为何听、听什么、谁在听、如何听”的叙事逻辑,描述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特色资源有声化开发与有声营销工作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利用声音要素激活馆藏资源和历史街区的深厚文化资源,通过声音服务让... 文章借鉴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要素,采取“为何听、听什么、谁在听、如何听”的叙事逻辑,描述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特色资源有声化开发与有声营销工作实践,探讨图书馆如何利用声音要素激活馆藏资源和历史街区的深厚文化资源,通过声音服务让资源触达用户心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历史街区 图书馆特色资源 听觉化开发 声音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新质知识生产力:面向“十五五”时期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铮 胡一涵 刘育菲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文章聚焦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围绕“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宏观环境对发展知识生产力的外在牵引以及图书馆知识生产功能的内在驱动,系统回顾知识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演进,展望面向社会新质生产... 文章聚焦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围绕“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要求,结合宏观环境对发展知识生产力的外在牵引以及图书馆知识生产功能的内在驱动,系统回顾知识生产方式变革背景下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演进,展望面向社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图书馆知识生产职能拓展,进而提出“十五五”时期打造图书馆“新质知识生产力”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规划 知识生产 图书馆知识生产 新质知识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互联网治理:命题、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王铮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3,共7页
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进程中,西北样本以及西北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西北治理研究中,西北地区的互联网治理尚属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领域。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治理中西北样本的意义与界定,进而... 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进程中,西北样本以及西北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西北治理研究中,西北地区的互联网治理尚属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领域。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治理中西北样本的意义与界定,进而从互联网治理视角下的局部经验和西北治理框架下的互联网治理两方面阐述西北地区互联网治理的理论基础和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西北地区互联网治理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旨在丰富西北治理研究的内涵,推动产生互联网治理的西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互联网治理 社会治理 西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感官遗产”法案:立法情况、学术概念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铮 黄子洛 张静容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160,F0003,共11页
法国《感官遗产法案》反映了该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传统积淀与发展创新,该法案对乡村地区的历史风貌、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文化属性进行保护,对我国相关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介绍这一法案的立法背景与内容,揭示法案背后法国文化... 法国《感官遗产法案》反映了该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传统积淀与发展创新,该法案对乡村地区的历史风貌、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文化属性进行保护,对我国相关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介绍这一法案的立法背景与内容,揭示法案背后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制的特征;从学理层面解析“感官遗产”概念,分析多感官与多模态属性,介绍涉及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借鉴“感官遗产”概念,提出守护我国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层价值、丰富资源保存与开发形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乡村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