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九二二年北京大学讲义费风潮述评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华 公炎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一九二二年 北京大学 讲义费风潮 教育史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神话及传说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广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12,20,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神话 鲁迅 传说 宗教文献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彩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学术研讨会 中日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综述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从杜甫《赠韦七赞善》谈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浩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4期58-61,共4页
杜甫《赠韦七赞善》: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此篇诸家多系于大历五年(770)潭州作,其中“尺五天”原注云:“俚语... 杜甫《赠韦七赞善》: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此篇诸家多系于大历五年(770)潭州作,其中“尺五天”原注云:“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关陇集团 关中士族 京兆韦氏 杜氏 《新唐书》 婚姻关系 《古文尚书》 杜诗 社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评写作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小晶 《写作》 2002年第6期36-37,共2页
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日益兴盛,书评的写作也显得愈来愈普遍和必需,如何写作书评、写好书评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写作 书评 兴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魏晋文化
6
作者 任广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0,共11页
关键词 鲁迅 魏晋文化 玄学 个性精神 个体生命价值 志人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王士祯一辩
7
作者 房日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王士祯 咏史诗 历史根据 咏怀古迹 《柳南随笔》 三国志 小说家 历史小说 《舆地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绝句论略
8
作者 房日晰 《杜甫研究学刊》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关键词 绝句 杜甫 七言 中国诗歌史 律诗 论略 创作 新探 古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札记(二则)
9
作者 房日晰 《杜甫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杜诗 札记 《石壕吏》 贯通 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难的祭品──读雪岩《青春梦》
10
作者 李浩 《榆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乡村生活 陕北方言 祭品 叙事话语 知识分子 口传文学 作品 《铜墙铁壁》 现实主义 悲剧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白作品中的“梦”──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出发的考察
11
作者 李浩 《榆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9-14,共6页
关键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 “梦” 作品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 《唐宋诗醇》 敦煌遗书 现实时空 《文心雕龙·神思》 太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葛亮与魏延的悲剧——《三国演义》谈片
12
作者 房日晰 《阴山学刊》 1993年第1期10-14,共5页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 诸葛亮素被誉为聪明智慧的典型,但他在运筹帷幄与用人方面,都有一些较大的失误。魏延这样一个蜀汉功臣就因为被认为“脑后有反骨”而被歧视以致迫害致死。诸葛亮不能辞其咎。诸葛亮有意挑拨魏延与杨仪的矛盾,促其火并,破坏了蜀汉军队的团结,减弱了蜀汉抗击曹魏的力量,使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陷入空前危机。这不仅是魏延的悲剧,也是诸葛亮的悲剧。《三国演义》将魏作为反面角色描写,这是不公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诸葛亮 魏延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平凹小说散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建军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1期17-24,共8页
一假若有人问我,贾平凹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我将会不迟疑地回答道:是强烈的表现欲望,是浓重的主观色彩;是渲染着诗的意境和情绪的散文化的小说. 把小说当诗来写,当散文来写,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小说的一大特点.平凹无疑是从我国传统小说中... 一假若有人问我,贾平凹小说的特色是什么? 我将会不迟疑地回答道:是强烈的表现欲望,是浓重的主观色彩;是渲染着诗的意境和情绪的散文化的小说. 把小说当诗来写,当散文来写,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小说的一大特点.平凹无疑是从我国传统小说中吸取养料,受到开始接触文学时激起他热爱的一些当代作家,如孙犁等人的直接影响的.然而,这些终属外因,最有决定性的仍是他的生活和他在特定生活中形成的个人秉赋. 平凹是在纯朴的山民中长大的,少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生活的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小说 主观抒情 传统小说 直接影响 作品 写实小说 散论 现实生活 散文化 当代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犁与赵树理小说女性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虹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6-78,共3页
孙犁与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迥然有别。前者散发着诗意之美 ,凝聚作家对人性美的崇敬 ;后者则显现着世俗之真 ,在凡俗生活中发掘人性悲剧。人物形象的不同与二位作家观照女性世界的不同视角有关。
关键词 孙犁 赵树理 小说 女性形象 比较研究 人性美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绍介”、“记念”疑是日语词的混用
15
作者 陈学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66-67,共2页
“绍介”、“记念”①疑是日语词的混用●陈学超关于鲁迅著作中混合使用“绍介”与“介绍”、“记念”与“纪念”的情况,《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7期发表的《鲁迅作品中几个同义合成词》一文作了一些检索,读后受益良多。不过,... “绍介”、“记念”①疑是日语词的混用●陈学超关于鲁迅著作中混合使用“绍介”与“介绍”、“记念”与“纪念”的情况,《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7期发表的《鲁迅作品中几个同义合成词》一文作了一些检索,读后受益良多。不过,本人窃以为,鲁迅在使用这两组同义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日语词 鲁迅作品 鲁迅先生 鲁迅著作 习惯性 现代汉语 心理活动 过去时态 简化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运动
16
作者 郭兆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9-22,共4页
写作行为本质上是一个捕捉言语作品的内容并构想其形式的复杂微妙的思维认识过程,一般要历经五个重要心理阶段。人类具有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基本思维形式在思维实践中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优势互补的。只不过撰写不同性质的文... 写作行为本质上是一个捕捉言语作品的内容并构想其形式的复杂微妙的思维认识过程,一般要历经五个重要心理阶段。人类具有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种基本思维形式在思维实践中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优势互补的。只不过撰写不同性质的文章,在不同写作阶段,以运用某种思维形式为主而捕之另一种思维形式。纯然用一种思维形式写完一篇文章的偿形是绝无仅有的,割裂两种思维形式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过程 思维运动 心理制作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交替思维 优势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杜诗承前启后的另一侧面
17
作者 房日晰 《杜甫研究学刊》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杜诗 杜甫 唐代
全文增补中
眼睛与眼镜
18
作者 冯有源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999年第1期49-50,共2页
平凹截止目前,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都不戴眼镜的。可我在影集里还是找到了一张平凹戴着眼镜照的相片。记得当时,也不是平凹不戴眼镜看不见,更不是戴上眼镜要矫情,而是寻回孩提时代的感觉——那是1995年春天,我们几个朋友到户县连城家... 平凹截止目前,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都不戴眼镜的。可我在影集里还是找到了一张平凹戴着眼镜照的相片。记得当时,也不是平凹不戴眼镜看不见,更不是戴上眼镜要矫情,而是寻回孩提时代的感觉——那是1995年春天,我们几个朋友到户县连城家吃漏鱼,漏鱼没漏好之前,大家在连城家互相照相。当时就有朋友刘洪福给我和平凹拍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眼镜 “眼睛” 文化知识 瞿秋白 装饰门面 样子好 显微镜 天眼 自然万物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苏轼《中秋月》的母题及情境
19
作者 刘凌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67-68,共2页
文学母题是文学发展过程中被不断书写和反复表现的共同主题 ,苏轼的《中秋月》,通过对中秋月夜情境的描绘 ,表达了生命易逝、人生无常及与此相伴的孤独体验的文学母题。
关键词 苏轼 中秋月 母题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