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收敛特征研究——基于“条件—过程—结果”的三维测度 被引量:17
1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沈路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1,共19页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时代背景,立足“条件—过程—结果”的三维框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与均值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利用Ke...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时代背景,立足“条件—过程—结果”的三维框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与均值赋权相结合的方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和Markov链刻画其时空演进趋势,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收敛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条件维度、过程维度和结果维度三者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领先;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存性,具有“俱乐部趋同”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差异,并占据主导地位;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大西北和东北综合经济区具有显著的σ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理论内涵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倩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39-145,共7页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作为黄河流域与西部地区相对重合的关键区域,兼具地理与经济两个维度的相似属性。从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界定,将其内涵定义为相对静态的资源及环境状态与动态的治理及生...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作为黄河流域与西部地区相对重合的关键区域,兼具地理与经济两个维度的相似属性。从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出发,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界定,将其内涵定义为相对静态的资源及环境状态与动态的治理及生产能力,从这四个基本维度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进行综合指标测算与统计分析。基于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的生态保护现状,从生态、产业、资金、制度四个方面对协调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对路径进行阐释,以期为实现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演进与理论研究脉络 被引量:30
3
作者 师博 常青 张良悦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0,共10页
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肇始于信息化,并在政策领域、政策重心和政策目标上展现出3维演进特征。2000—2012年数字经济发展呈“理论跟着政策走”的趋势;2012年党的十八之后,平台经济和数字... 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联动性。数字经济发展政策肇始于信息化,并在政策领域、政策重心和政策目标上展现出3维演进特征。2000—2012年数字经济发展呈“理论跟着政策走”的趋势;2012年党的十八之后,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等热点理论研究开始引领政策实践,二者间的互动更为积极有效。文献计量结果显示,党的十九大之后数字经济词频数达536,是2013—2017年的16.75倍;中心度也由0.18上升至0.32,数字经济研究的关联性和拓展性显著增强。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是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演进和理论研究脉络,可以展望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及数字金融会保持较高的研究热度,并且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安全将吸引更多的关注。与数字经济、数字金融和数字贸易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聚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政策设计 学术研究 科学知识图谱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布及收敛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何苗 任保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06,共15页
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测算了2016—2020年中国31个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oran’sI指数刻画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讨论其收敛性与影响因素。从时空分布特征来看,近年来... 为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测算了2016—2020年中国31个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oran’sI指数刻画其时空变化趋势;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讨论其收敛性与影响因素。从时空分布特征来看,近年来中国各省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梯度特征;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演变趋势不一致,绝对差距呈扩大趋势,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扶持力度、贸易开放程度,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收敛性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σ收敛和β收敛现象,并依托综合经济区形成了若干个数字经济发展俱乐部,区域创新能力对数字经济的收敛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时空分布 收敛特征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师博 范丹娜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2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探索2004—2018年黄河西北地区城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 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23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探索2004—2018年黄河西北地区城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基本处于勉强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地区差距主要源自区域内差距,总体差距呈缩小态势;整体区域极化现象不明显,中游地区极化现象较明显,上游存在轻微极化现象;2004—2008年样本城市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2009—2016年耦合协调度显现出正向的空间集聚关系,集聚类型多为“高—高”和“低—低”型集聚。需充分立足各城市发展优势,针对中上游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28
6
作者 钞小静 薛志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所生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平台经济和全球化等。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新经济可以推动宏观层面经济运行的有效循环累积、中观层面产... 新经济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所生成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主要包括知识能力、数字经济、智能技术、平台经济和全球化等。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的分析框架,新经济可以推动宏观层面经济运行的有效循环累积、中观层面产业间的自我良性循环和微观层面企业的自我正向反馈,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需要建立"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观产业结构优化-微观企业效率提高"的三维目标导向,在宏观层面通过技术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的提升和配置效率的改善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中观层面通过产业间供给平衡和价值链的跃升以优化产业结构,在微观层面通过管理效率的强化、服务效率的完善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以提高企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 企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安全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构建 被引量:38
7
作者 任保平 张陈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预警与防范。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或会从国家、社会、产业、企业和个人层面引起安全风险,可由五个层面切入进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 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需要高度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预警与防范。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或会从国家、社会、产业、企业和个人层面引起安全风险,可由五个层面切入进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着眼于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需要,对不同层面的风险,采取多种防范机制,包括从数据、网络、法律政策多方面采取措施;协同治理、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区域平衡发展,高质量就业体系建设,加大教育投入;防范纵向垄断,改进企业商业模式;多部门协同合作,多行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安全风险 风险预警体系 防范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属性的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再测算 被引量:27
8
作者 钞小静 沈路 薛志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形态属性,从信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 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形态属性,从信息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3—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总体及不同形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域差异明显。(2)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峰分布呈现明显的右移趋势,且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空间关联和局域集聚特征。(3)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综合测度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和政策调整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任保平 朱晓萌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共8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转型机遇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区域经...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内在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十三五"规划向"十四五"规划的战略转型机遇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区域大循环格局开始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开放格局。笔者认为,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加速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转型和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新时代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区域总体协调发展与区域相对均衡发展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导向、以"四个全面"作为区域战略布局基础。新时代的高质量区域经济政策调整方向表现在建立梯度化层次化的区域创新系统,提升区域数字一体化公共服务系统的供给质量,强化内外互通的区域开放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格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任保平 宋雪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共9页
自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概念在美国提出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需求的转变,受信息与产业革命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通过发展新经济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再次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为经济发展带... 自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概念在美国提出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需求的转变,受信息与产业革命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通过发展新经济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再次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泉。新经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这"四新"特征为中国新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创新化经济、信息化经济、产业新模式化经济、绿色化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合成的方式对2004-2018年各分项指标以及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了制约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深层变革,培养新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加快我国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发展 反熵值法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师博 范丹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86,共14页
基于黄河流域76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由濒临失调转向勉强协调... 基于黄河流域76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城市经济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及演进过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由濒临失调转向勉强协调,下游城市始终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显著高于中、上游地区。②协调发展演进模式分为四类:持续领先型、演化趋同型、双向互动波动型和单方驱动主导型。③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主要源自区域间差距,总体差距呈缩小态势。④流域整体和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极化现象,上、中游极化较明显并逐渐转为轻微的多极极化,下游极化不明显。因此,需充分立足各城市发展优势,针对下游和中、上游灵活制定政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 环境保护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支持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任保平 苗新宇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4,共11页
作为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功能,物联网对我国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 作为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功能,物联网对我国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生产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成为新阶段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应坚持完善和优化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支持体系,通过产业标准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人才支持体系、公共服务支持体系以及基础设施支持体系建设,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构筑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与制度环境,在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突破创新和行业应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物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绩效评估与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丰华 王寿彭 张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纵向治理和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横向治理相互联动、互为条件的治理模式。进而以始于2016年东西部县域之间“携手奔小康”行动的开展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基于中西部976个县的面板数据对东西部协作展开绩效评估。面向未来,从完善东中西部协作的顶层设计机制、纵向激励约束机制和横向政府间协同发展机制、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合作和人才协作机制以及差异化东中西部协作施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东中西部协作长效机制的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东西部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一体化 结对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本度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保平 杜宇翔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2,共10页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低成本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本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价与成本损失。对经济发展成本的分析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视角。笔者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成本纳入经济发展成本范畴,认为高质量发展目...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低成本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成本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代价与成本损失。对经济发展成本的分析是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视角。笔者将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成本纳入经济发展成本范畴,认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下的经济发展成本包含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风险成本。本文基于成本视角对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诠释,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并构建了经济发展成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来测度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成本并进行量化排名,在评价分析高质量发展中各省份经济发展成本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降低经济发展成本的观点,并指出,应结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加快技术进步,建立绿色国民账户体系,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从多路径实现低成本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成本 技术进步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评价:基于微博情感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师荣蓉 张教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80-184,共5页
文章从微博情感分析视角出发,通过网络爬虫抓取新浪微博评论数据,研究公众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评价。结果表明:从微博数据的情感值来看,公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积极态度,对产业结构的评价最高,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最低,对GDP和创业... 文章从微博情感分析视角出发,通过网络爬虫抓取新浪微博评论数据,研究公众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评价。结果表明:从微博数据的情感值来看,公众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积极态度,对产业结构的评价最高,对空气质量的评价最低,对GDP和创业持理性态度,而对社保和房价的满意度有待提高;从词云图分析来看,高质量发展、GDP增速、结构调整、房价上涨、社保基金、空气质量指数、创业平台等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议题。据此,通过把互联网的社情民意与政府的施政努力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评价 词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廉园梅 钞小静 元茹静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1,共15页
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根本动力,而数字经济正成为推进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与重要引擎。从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产业形态多维度界定产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据此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现代化的... 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根本动力,而数字经济正成为推进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与重要引擎。从产业结构、产业质量、产业形态多维度界定产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据此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影响产业现代化的理论机理,进一步运用2013—2021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业现代化呈现平稳上升的变动趋势,同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能够通过偏向性赋能机制、开放式创新机制、要素整合机制对产业现代化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技术积累、产业特征和政策支持等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距离前沿技术差距较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及设立大数据试验区的城市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优化数字空间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速渗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现代化 偏向性赋能 开放式创新 要素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绿色经济增长:后发优势与隧道效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白雄 韩锦绵 张文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势。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提升碳排放效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赋能绿色经济增长;(3)数字经济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存在后发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缩小城市差距、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手段;(4)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中存在隧道效应,该效应是相对落后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增长 后发优势 隧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来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再考察
18
作者 岳利萍 杨欣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84,共18页
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协同推进扩绿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 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协同推进扩绿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重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测度指标体系,检验其对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②新质生产力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进口贸易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高级化、要素配置优化和绿色实质性创新。③新质生产力仅在非西部大开发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和公众环保意识较高地区实现了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④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环境改善方面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仅促进本地环境改善。本文有助于清晰刻画新质生产力在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更好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 环境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行业比较:2004—2017 被引量:30
19
作者 师博 韩雪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4,共8页
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发展的基本面和发展的社会生态成果,测算2004-2017年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趋势。测算结果显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W型变动特征,发展的强度、社会创新成果和生态发展成果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 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发展的基本面和发展的社会生态成果,测算2004-2017年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趋势。测算结果显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W型变动特征,发展的强度、社会创新成果和生态发展成果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和社会福利成果显著下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在实体经济中最高,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质量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各行业竞争力,进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测度及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师博 樊思聪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9,共11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分析基于多维目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其相匹配的路径选择,采集199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HP滤波法可分解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通过构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分析基于多维目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其相匹配的路径选择,采集199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HP滤波法可分解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通过构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TFP趋势象限阵,测度各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并对四个象限内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特征的成因和提升路径做出动态评判。结果表明,现阶段单纯的经济增长已无法满足多重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围绕全要素生产率改进、经济稳健增长、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等层面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在实践层面,各地区需要以技术进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为核心,探寻宏观经济潜力优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 发展潜力 全要素生产率 HP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